当前位置: 高中历史 /高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山东省泰安市2020年高考历史模拟试卷2

更新时间:2020-06-02 浏览次数:200 类型:高考模拟
一、单选题
  • 1. (2019·广东模拟) 有学者认为天下四方的观念来自于流动性很大的部落,一些居住在中原的土著部落不易产生这类宏观意识。如楚国眼界宽了,才产生了“问鼎中原”的野心,因此说明了“中原”本无“故主”。材料表明(   )
    A . 天下四方观念起源于游牧民族 B . 中原并非中华文明的发源地 C . 民族大融合催生出大一统观念 D . 天下观念是文明进步的表现
  • 2. (2019高三上·惠东月考) 北魏时期政府多次下诏,规定:“百工伎巧,驺卒子息,当习其父兄所业,不听私立学校。违者师身死,主人门诛。”这主要反映出( )
    A . 政府注重保护传统的手工业技艺 B . 世袭制有利于手工业技术传承 C . 北魏政府严格限制私立学校发展 D . 官府对工匠人身控制非常严格
  • 3. (2019·杭州模拟) 据资料统计:在明后期至清前期200余年间,世界白银产量的一半流入中国,拥有一流城市和最为密集、完善的市场网络的中国,成为当时世界经济和贸易的中心区域。然而当时它却没有形成强大的扫荡旧经济基础的革命性变化。其主要原因是(   )
    A . “重农抑商”和“闭关锁国”政策的深刻影响 B . 海外贸易主要发展在东南沿海地区比较繁荣 C . 由于鸦片大量流入导致白银的大量外流 D . 英国工业革命后对中国进行的商品倾销
  • 4. (2019·湖南模拟) 《尚书》是上古历史文献集,主要记录虞夏商周各代一部分帝王的言行。文字诘屈艰深,晦涩难懂,但以天命观念解释历史兴亡,其内核是敬德和重民。此书与《诗经》《春秋》一同成为儒家经典,其共同原因是(   )
    A . 历史记录蕴含悠久传统 B . 帝王言行体现出君为臣纲 C . 文学表达便于文化传播 D . 孔子敬德重民思想被推崇
  • 5. (2020·洛阳模拟) 斯多葛派对于罗马法的贡献,“并不在于他们提供给罗马法的特殊论点的数量,而在于他们给予它的单一的基本假设”。这个基本假设就是:人是生而平等的,每个人都有追求生命、自由、财产和幸福的自然权利。由此可知,罗马法(    )
    A . 以自然法精神为基础 B . 不断自我调整以适应时代需要 C . 受希腊人文精神影响 D . 法律渊源主要来自于斯多葛派
  • 6. (2020·西安模拟) 16世纪的西班牙流浪汉小说《小癞子》勾画出了性格迥异的人物形象:贪婪恶毒的瞎子、狠心吝啬的神父、破落卑微的贵族等。主人公拉萨洛出生卑微,却努力摆脱贫困和饥饿的状态。这部作品(   )
    A . 抒发了浪漫情怀 B . 突出了人文精神 C . 讽刺了工业文明 D . 表达了理想幻灭
  • 7. (2022高二下·抚顺月考) “哥伦布大交换”也被称为“大交流”,是指哥伦布在航行至美洲以后,一个包括动物、植物、文化、人群、传染性疾病和思想在美洲、非洲及欧亚半球之间的广泛交流。下列所示现象属于“哥伦布大交换”的是(   )
    A . 美洲的烟草和中国的香料开始出现在欧洲市场 B . 欧洲的先进生产方式随欧洲移民一起进入美洲 C . 西方的语言文字、宗教开始传播过海到中国 D . 里斯本、佛罗伦萨、伦敦成为新的国际贸易中心
  • 8. (2020·泉州模拟) 19世纪初,英国议席分配沿用中世纪定式,分为农村选区和城镇选区两类。老萨勒姆选区已成为农田,每逢选举,“选民”们就走到田里去选举议员。有几个选区已沉入海底,选民们要坐船到海上去进行“选举”。这表明当时的英国(   )
    A . 中世纪政制被沿袭 B . 农业经济占主导地位 C . 宪政制度尚未完善 D . 城市化进程开始启动
  • 9. (2020高二下·安阳月考) 巴黎公社建立后,对外发表公报,宣称:“巴黎所追求的是建立共和国获得城市应享的特权,它衷心希望能为法国的其他城镇做榜样……巴黎只希望拥有自己的自治权,它充分尊重法国其他城镇的平等权利。”可以看出,巴黎公社的政权性质是(   )
    A . 巴黎工人建立的城市自治政权 B . 法兰西第三共和国的合法代表 C . 法国各地城市政权的合法代表 D . 法国无产阶级建立的社会主义政权
  • 10. (2020高二下·大荔期末) 达尔文认为,生物都具有过度繁殖的倾向,每个物种可以产生比能存活多得多的后代,但自然界的生存资源是有限的。由此可以推知,达尔文生物进化论的特点之一是( )
    A . 用进废退 B . 动物优先 C . 趋利避害 D . 物竞天择
  • 11. (2019·郓城模拟) 革命派对列强利用不平等条约对中国进行侵略的史实作了深刻地批判:“条约之事终,合成而国亡随之……故欲免瓜分,非先倒满清政府,则无挽救之法也。”革命派开展上述批判,旨在(   )
    A . 揭露民族危亡出现的根源 B . 号召废除不平等条约 C . 发动民众开展反帝的斗争 D . 宣传暴力推翻清政府
  • 12. (2019·浙江) 中国共产党是全民族团结抗战的中流砥柱。以下为《中国共产党历史》一书第十三章的目录(缺第五小节标题)。该书第十三章第五小节的标题应是(    )

    第十三章为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而斗争

    一,抗日救亡运动的新高潮

    二,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策略的制定

    三,党在国民党统治区斗争策略的转变

    四,东北抗日联军的艰苦斗争

    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六,党为早日实现全民族抗战而斗争

    A . 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 B . 革命统一战线的正式建立 C . 全民族抗战的最终实现 D . 敌后抗日根据地的广泛建立
  • 13. (2019·吉林模拟) 据学者研究,中国近代关于绅士阶层的集体记忆诚然如天渊之别,如表所示

    时代

    戊戌时期

    大革命时期

    评价

    绅士为人民之代表

    绅士为全民之公敌

    地位

    绅士为救亡图存之中坚

    绅士为列强、军阀之基础

    作用

    绅士为社会进步之动力

    绅士为革命之保障

    目标

    兴绅权以兴民权

    打倒绅权以实现民权

    关于绅士的“历史记忆”形成如此巨大反差的主要原因是(   )

    A . 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B . 中华民国南京临时政府的成立 C . 无产阶级力量的壮大 D . 中国社会舆论主导力量的转变
  • 14. (2020·菏泽模拟) 某同学进行知识梳理时,列出了反映世界某一发展趋势的重大历史事件(见下表),如果再增加一个事件可以是(  )

    A .  十月革命爆发 B .  《关税与贸易总协定》签署 C .  古巴导弹危机 D .  中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
  • 15. (2020·安徽模拟) 阅读如图“苏联第三个五年计划的目标与 1938﹣1940 年的实现情况(增长,百分比)”。据此可知(   )

    A . 苏德战争爆发降低了工业劳动生产率 B . 计划经济建设中存在高指标现象 C . 重工业发展迅速的同时经济结构失衡 D . 斯大林体制已经处于崩溃的边缘
  • 16. (2020·厦门模拟) 1930年,梅兰芳远渡重洋,在纽约唱响《汾河湾》。众多美国人疯狂抢购戏票,五美元的票被炒到十六美元,创下那个年代百老汇的天价。出现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
    A . 美国股票投机热潮的推动 B . 民众的购买力得到提高 C . 文化娱乐迎合了大众心理 D . 美国人民仰慕东方文化
  • 17. (2020·模拟) 1933年《东方杂志》开展了“新年的梦想”征文活动。征文反映了当时中国思想领域的动向。以下是“新年的梦想”专栏文章名人的社会主义梦想录摘录(   )

    人物

    梦想

    郁达夫

    将来的中国,可以没有阶级,没有争夺,没有物质的压迫,人人都没有,而且可以不要“私有财产”。

    章乃器

    中国将来的革命,必然是一个向整个的上层阶级进攻的左倾的革命。那个革命的目标,不单是要推翻帝国主义,而且同时要推翻帝国主义的虎伥。

    宋云彬

    未来的中国将有一场大火,毁灭旧社会的一切,重新建设起一个没有人对人的仇恨、阶级对阶级的剥削的社会。

    当时知识分子向往社会主义的原因有

    A . 苏联新经济政策显著成效的示范 B . 资本主义运行机制失灵的影响 C . 红军长征扩大了中共的影响力 D . 中共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感召
  • 18. (2021·吉林模拟) 下图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美国与欧共体国民生产总值占世界国民生产中总值的比重变化统计图。这种变化(    )

    A . 表明世界多极化趋势已出现 B . 有利于欧共体摆脱美国控制 C . 说明欧洲的联合进一步密切 D . 反映了美欧之间的贸易关系
  • 19. (2021高二上·丽江月考) 美国自独立之初到20世纪30年代,保护主义是其贸易政策的主线,在相当长的时间里关税高达49%。二战后,美国才把自由贸易作为长期的政策来推行。这种变化反映了(    )
    A . 美国积极推动全球经济的发展 B . 经济实力决定国家的对外政策 C . 二战后美苏之间冲突不断加剧 D . 世界经济向着制度化方向发展
  • 20. (2020高二下·新乡月考) 美国文学家拉尔夫·爱默森(1803一1882)曾动情地说:“我们从属于别人的日子,我们长期学习其他国家文化的日子已经结束,我们对于欧洲宫廷文艺女神已经倾听得太久了。”他的这篇演讲《论美国学者》被誉为美国“思想上的独立宣言”。可见,爱默森( )
    A . 提倡文学的民族性 B . 倡导文化的自主性 C . 极力赞颂美国独立 D . 反对欧洲文化渗入
  • 21. (2019高一下·温州期中) 1992年春,邓小平视察南方并发表了重要讲话,媒体进行了跟踪报道。下列四组文章中属于对这一事件进行报道的是(   )
    A . 《标准只有一个》、《迈向科学发展的春天》 B . 《必须坚持多快好省的建设方针》、《力争高速度》 C . 《要搞快一点》、《要敢闯》、《抓住中心不放》 D . 《评“左”比右好》、《吸收无产阶级的新鲜血液》
  • 22. (2019·成都模拟) “毁镜”是北方草原地区拓跋鲜卑的一种特殊葬俗,即在下葬过程中将随葬铜镜故意打碎、通常仅以其中一块残片随葬的习俗。考古发现揭示随着鲜卑南迁,越靠近中原,毁镜现象越少。据此推断,鲜卑毁镜习俗的废弃原因极有可能是(   )
    A . 战争频繁铜镜难得 B . 受到汉人习俗的影响 C . 政府禁止奢侈之风 D . 鲜卑人审美水平提高
  • 23. 对于《洛迦诺公约》和《非战公约》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 两个条约都是在欧洲安全问题上对凡尔赛体系所做的重大调整 B . 条约的签订与美国的周旋密切相关 C . 条约的签订有利于德国经济的恢复和发展 D . 条约的签订保证了欧洲的和平和安全
  • 24. (2020高二下·铜仁月考) 在柏拉图眼里,荷马史诗以及悲剧、喜剧(即希腊文艺遗产)都是不好的,这是因为文艺只属于情欲,绝不属于理智,它不能给人真理,反而逢迎人的情欲,摧残人的理性,伤风败俗。这反映了古希腊( )
    A . 文学家和艺术家没有社会地位 B . 社会世风日下且人情淡薄 C . 道德教化问题受到了一定关注 D . 人文主义者普遍推崇理性
  • 25. (2020·浙江模拟) 2019年,浙江某高中师生开展了一场轰轰烈烈的收集“新中国老物件”活动,同学们把家传老物件带到学校集中展示和讲述其背后故事,在校园里刮起了阵阵“古董风”。这些老物件诉说了每个家庭的历史,也折射了新中国七十周年的风风雨雨。这说明(   )
    A . 口述史料比文献记载更具史学研究价值 B . 新中国史研究须借助百姓的家族史记述 C . 宗法观念依旧深刻影响国人的思维方式 D . 实物史料可以成为史料实证的重要方式
二、材料分析题
  • 26. (2017高三上·海南月考)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古代许多政治家、思想家对反腐倡廉都作过积极探索和深刻总结,并逐渐形成一套比较完整的理论及行之有效的举措。北宋开国之初,赵匡胤即颁布了《盗窃律》等一系列法律、法令,同时还从整饬吏治着手,连续惩办了一批贪官,连大将军桑进兴也因受贿罪被处死刑。……在官职设置方面,监察权与行政权分离,增强监察机构的专门化和权威性。在检查制度方面,给监察官员以特殊地位与职权,他们秩轻而任重,官卑而位尊……代表皇权监督各级官吏……具有很大权威性。

    ——摘白王凡《中国古代反腐倡廉的现代启示》

    材料二:20世纪70年代,美国出台了多部反腐败法案(见下表),对加强对公务员的制约与监督发挥了重要作用。

    法律名称

    主要内容

    《政府道德法》

    规定政府官员必须建立个人及亲属财产申报制度,并对其离职后的从业行为作了详细规定

    《文官制度改革法》

    规定要公开、平等选拔政府官员及政府雇员,必须奉公守法、不贪赃枉法、不以权谋私、不协从舞弊等

    《监察长法》

    规定监察长办公室是独立监督机构,未经参议院同意,总统不能随意罢免监察长,其职能主要是督查公务员欺诈、滥用职权等行为

    《阳光下的政府法》

    规定除法定免除公开的情形外,一切政府文件必须公开

    ——摘白何家弘《美国反腐败法律制度》

    材料三:在古代专制政治下,没有哪一个王朝的廉洁局面能够维持百年。原因就在于专制制度本身是阴暗的、不透明的。现代西方国家吸取了这一教训,通过完善民主制度,提高政治透明度,从而使清正廉洁的局面得以长期维持。

    ——摘白谢鹏程《国际反腐败的经验措施》

    1. (1) 据材料一归纳古代中国反腐败的主要方式。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古代中国监察制度的积极作用。
    2. (2) 据材料二概述美国反腐的特点,并指出美国的反腐措施与古代中国反腐举措的共性。
    3. (3) 据材料二,三指出现代西方国家清正廉洁局面得以长期维持的原因。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材料三中“没有哪一个王朝的廉洁局面能够维持百年”这句话的理解。
  • 27. (2020·武汉模拟)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中世纪,欧洲儿童死亡率很高,大量婴幼儿难以活到成年。11世纪之前,童年都被看作是一个稍纵即逝的过渡阶段,毫无重要性可言,社会缺乏对儿童特殊性的认知。当时人们并不认为儿童具备成年人一样的人格,对儿童普遍冷漠、忽视。15、16世纪,意大利出现了很多表现儿童天真、可爱的世俗画,儿童逐渐被发现。17世纪以后,现代家庭观念在欧洲出现,孩子被看做是家庭中的重要成员,父母亲自抚育孩子并重视培养亲子关系、关注子女教育成为当时英国的新风气。18世纪,卢梭在“自然主义”教育观的基础上提出了“解放儿童,尊重儿童”口号,其教育学著作《爱弥儿》打开了科学研究儿童的大门。

    ——摘编自(法)菲利普·阿利埃斯《儿童的世纪:旧制度下的儿童和家庭生活》等

    材料二:宋代是中国传统儿童观念形成的重要时期,司马光在《居家杂仪》中说,家庭中应该由大人统御所有子弟,由家长决定子弟事务。朱熹要求儿童应该远离踢球、放风筝等“无益之事”。儿童的存在,是为了变成大人。鸦片战争后,西方近代儿童观传入中国。1902年清政府《钦定学堂章程》中首次出现了“儿童”一词,“培养儿童,使有浅近之知识,并调护其身体”。五四新文化运动期间,胡适的《慈幼问题》、陶行知的《儿童创造教育》等代表着中国近代儿童观的产生,主张尊重并平等对待儿童。1919年,美国著名教育家杜威访华,其《民主主义与教育》以及“儿童天性”“儿童中心”的儿童观在中国引起轰动并迅速风行开来。

    ——摘编自熊秉真《童年忆往:中国孩子的历史》等

    1. (1) 根据材料一,指出15—18世纪欧洲“儿童被发现”的内涵,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原因。
    2. (2) 根据材料一、二和所学知识,比较中西儿童观变化的异同,并说明中国儿童观变化带来的影响。
  • 28. (2020·曲靖模拟) 阅读下面的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才能优先原则”一直是美国移民体系中的一个基本原则。20世纪30年代,希特勒的文化清洗运动导致犹太难民出现时,罗斯福政府积极实行知识移民政策,给予知识难民优先入境的权利。美国的大学、科研机构和一些私人基金会创建外国流亡学者紧急救助委员会,努力援救流亡科学家。到1945年,德奥两国驱逐的约12000名文化精英至少有63.3%被美国接纳,约1400名流亡科学家至少有77%被美国接纳,其中包括爱因斯坦等18名诺贝尔自然科学奖得主。在学习欧洲百年之后,美国出乎预料地成了世界科学中心。欧洲的原子物理学派、奥地利精神学派、法兰克福学派等纷纷在美国落户生根。美国利用这一巨大的智力资源以及由他们培养出来的新的科学力量,为美国科技发展服务。今天,美国诺贝尔自然科学奖得主已超过200名,显然与这批科学家在美国开拓的新方向和营造的特殊学术氛围紧密相关。

    ——据胡小芬《罗斯福时代的美国欧洲犹太知识移民政策》等

    材料二: 从1950年到1952年,中国先后与苏联和东欧各国达成了交换留学生协议并陆续开始执行。据教育部统计,1950—1963年间总共派出留学生9594人。分布于苏(8357人)、东欧(共925人:东德273,捷克238,波兰160,匈牙利88,罗马尼亚75,保加利亚68,阿尔巴尼亚23)、西欧和亚洲各国17人。

     ——《百年接力留学潮》

    材料三:从1979年到2000年,仅由中国教育部门派出的留学生就达45.77万人,分布在100多个国家和地区。其中美国留学最多,达20万人……,此外,还有大批青年通过亲友和其他渠道出国留学,未包括在教育部门的统计数据之内。

    ——《百年接力留学潮》

    1. (1) 根据材料一,概括罗斯福政府知识移民政策的内容。分析知识移民政策对美国的影响。
    2. (2) 根据材料二、三及所学知识,为什么20世纪80年代我国赴美国留学的人数最多?分析留学教育对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影响。
  • 29. (2020·南京模拟) 1861年农奴制改革开启了近代俄国历史发展的新阶段。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既然天意授我承担起全俄罗斯皇帝的伟任,我一定不辱使命,誓将恩泽关爱惠及所有臣民”“先祖们已经采取了一些改善农民状况的措施……但是影响范围毕竟有限。”“我相信,贵族地主们对皇帝是无限忠诚的,也相信你们会为国家的利益而准备随时牺牲自己的利益,所以我才决定进行这项改革。”“在地主仍保持土地所有权的情况下,农民可在履行了规定的义务后长期使用宅基地,并且使用法令规定数量的土地。”

    ——摘编自《1861年2月19日宣言》

    材料二:农奴制改革的核心问题是“自由”和“土地”。1861年农奴制改革是俄国全面现代化的标志,为3000多万农民带来自由,为资本主义关系和国家经济现代化扫清了道路,并且在地方自治、教育、军事等领域进行了具有进步意义的改革,因此被称为伟大的改革。

    ——摘编自唐艳凤《俄国农奴制改革法令解读》

    1. (1) 据材料一,指出沙皇为推进农奴制改革采取了哪些策略?
    2. (2) 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农奴制改革中解决“自由”和“土地"问题釆取的具体措施是什么?
    3. (3) 综合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农奴制改革对俄国现代化发展有何影响?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