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历史与社会(人文地理) /中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2020年中考历社复习专题12:秦皇、汉武、唐宗、宋祖(为加...

更新时间:2020-06-08 浏览次数:351 类型:一轮复习
一、单选题
  • 1. (2020八上·萧山期末) (史记中有“一法度衡石丈尺。车同轨。书同文字”的记载,这些举措对国家的发展具有的主要意义为(   )
    A . 加强了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 B . 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C . 维护了国家的统一与文明的发展 D . 为西汉王朝的全盛奠定了基础
  • 2. 鲁迅先生说:“结果往往和英雄们的预算不同。始皇想皇帝传至万世,而偏偏二世而亡;赦免了农书和医术,而秦以前的这一类书,现在却偏偏一部也不剩。”其中,“赦免了农书和医术”所指的历史事件是( )
    A . 发布焚书令 B . 修建阿房宫 C . 活埋一批儒生 D . 统一度量衡
  • 3. (2019八上·柯桥月考) 从下图出土文物中能够获取的历史信息正确的有(     )

    ①周朝实行分封制          ②封泥上的文字是小篆字体

    ③秦朝实行丞相制度        ④ 推恩令解决了王国问题

    A . ①② B . ①④ C . ②③ D . ③④
  • 4. 唐代大诗人杜牧在其《阿房宫赋》开篇中说的“六王毕,四海一”指的是( )
    A . 秦始皇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封建国家 B . 秦始皇确立了皇权至高无上的皇帝制 C . 秦始皇建立了系统的中央集权的官僚体制 D . 秦始皇统一了全国的文字、货币、度量衡、车轨
  • 5. 如图所示为“秦朝行政系统简表”,它直观地展示了秦朝中央和地方各级行政机构之间的关系,形象地说明了秦朝政治体制的本质。这一政治体制是( )

    A . 皇帝制 B . 郡县制 C . 三省六部制 D . 中央集权制
  • 6. “百代尽行秦政制,十批不是好文章”中的“秦政制”是指秦始皇开创的( )
    A . 中央集权的官僚政治制度 B . 统一的文字小篆 C . 统一的货币和度量衡 D . 统一的全国的车辆两轮之间的距离
  • 7. (2019八上·苍南期中) 习近平强调加大对行政执法的监督,曾经指出:“健全国家监察组织架构,形成全面覆盖国家机关及其公务员的国家监察体系。”秦朝时,负责监察事务的是( )
    A . 丞相 B . 司隶校尉 C . 刺史 D . 御史大夫
  • 8. 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下列认识不正确的是(    )
    A . 春秋战国时期的争霸战争有利于中国走向统一 B . 中国历史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大帝国是秦国 C . 汉武帝颁布的“推恩令”有利于国家的大一统 D . 中国第一个由少数民族建立的全国性统一政权是元朝
  • 9. (2020八上·萧山期中) 电视剧《人民的名义》引发了全社会对权力监督问题的讨论。这一问题在汉代也受到高度重视,汉武帝专为监督权力而设立的官职有(    )

    ①刺史    ②郡守        ③司隶校尉       ④三司使

    A . ①② B . ②④ C . ①③ D . ②③
  • 10. (2020八上·苍南月考) 公元7世纪时,日本曾仿效唐朝的教育制度,在中央设太学,在地方设官学。事实上,这样的做法最早出现于我国( )
    A . 西周时期 B . 西汉时期 C . 东汉时期 D . 隋朝时期
  • 11. 西汉初年,诸侯“连成数十,地方千里”,轻则骄奢淫逸,重则联手对抗中央。汉武帝为解决这一问题所采取的措施是( )
    A . 统一铸造货币 B . 推行儒学教育 C . 实行推恩之策 D . 建立刺史制度
  • 12. 史载:“(汉武帝时)初分十三州,假刺史印绶,有常治所。常以秋分行部,御史为驾四封乘传。”这说明汉武帝(    )
    A . 重视农业发展 B . 加强监察制度 C . 解决王国问题 D . 推行儒学教育
  • 13. “欲天下之治安,莫若众建诸侯而少其力,力少则易使以义,国小则亡邪心。”从以上词句可以看出汉武帝为削减诸侯王的权力而采取了(    )
    A . 推恩令 B . 分封制 C . 科举制 D . 宗法制
  • 14. 汉武帝采取的利于抑制大商人牟取暴利的措施是( )

    ①中央统一铸造货币           ②收归食盐的生产销售权

    ③统一度量衡                 ④中央经营铁器生产销售

    A . ①②③ B . ②③④ C . ①②④ D . ①③④
  • 15. (2021七上·鄞州期中) “秦始皇的统一思想是不要人民读书,汉武帝的统一思想是要人民只读一种书”。下面能解释这一观点的史实是( )
    A . 焚书坑儒、罢黜百家 B . 焚书坑儒、推恩令 C . 统一文字、推恩令 D . 统一文字、罢黜百家
  • 16. (2017·杭州模拟) 唐太宗在位贞观年间,政治比较清明,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民族关系融洽,社会安定,国力增强,被史家誉为“贞观之治”。下列举措有助于形成这一局面的有(    )

    ①颁布“推恩令”,允许诸侯王把封地分给自己的子弟       ②完善科举制

    ③重视农业生产,减免租赋,减少劳役 ,减轻农民负担      ④对少数民族一视同仁

    A . ①②③ B . ②③④ C . ①③④ D . ①②④
  • 17. 秉持“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理念,并成就“贞观之治”盛世局面的皇帝是(  )  

    A . 秦始皇 B . 汉武帝 C . 唐太宗 D . 宋太祖
  • 18. 下列关于“贞观之治”的认识,正确的是(   )

    A . 社会安定,政治清明,百姓富足安康,是封建时代有名的“治世” B . 唐太宗个人作用是这一局面出现的决定性因素 C . 唐太宗知人善任,虚怀纳谏是这一局面出现的重要因素 D . 隋末农民战争迫使唐高祖吸取教训,调整政策,从而出现了“贞观之治”
  • 19. 唐太宗是我国古代一位有作为的开明君主,下列言论不属于他的治国智慧的是(    )

    A . “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 B . “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知得失。” C . “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挥剑决浮云,诸侯尽西来。” D . “舟所以比人君,水所以比黎庶,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 20. 毛泽东曾用“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来评价四位古代帝王。下列史实与“唐宗”有关的是(    )


    A . 统一度量衡,货币和文字    B .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C . 贞观之治     D . 陈桥兵变
  • 21. 宋代以前,君臣“列坐议事”。从宋太祖开始,大臣在朝堂上只能“站而论道”。导致北宋时期君臣之礼发生变化的根本原因可能是( )
    A . 君臣平等的观念深入人心 B . 当时大臣奏请的事务太多 C . 宋太祖人老眼花体弱多病 D . 统治者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
  • 22. “朕(宋太祖)今选儒臣干事者百余分治大藩(节度使辖区),纵皆贪浊,亦未及武臣一人也。”材料中这一举措(    )

    ①造成重武轻文的局面

    ②使思想实现“大一统”

    ③导致官僚机构的膨胀

    ④有利于士人受到尊重

    A . ①② B . ①③ C . ②④ D . ③④
  • 23. “皇帝应天顺人,受禅于周,罢诸侯之兵,革五代之暴,垂八十年,天下无祸乱之忧。”这则材料中的皇帝是(    )
    A . 汉武帝 B . 唐太宗 C . 宋太祖 D . 元世祖
  • 24. 宋太祖重用文臣掌握军政大权,宋太宗延续了这一措施,使文臣统兵的格局逐渐形成,文臣地位和待遇高于武将。这反映出宋朝(    )
    A . 重视武将 B . 重视科举 C . 重农抑商 D . 重文轻武
  • 25. 宋太祖设置通判的主要目的是(    )
    A . 分宰相权力 B . 把地方财赋收归中央 C . 分知州权力 D . 防止武将专横跋扈
  • 26. 宋朝实行抑制武将,提升文官地位,重用文臣掌握军政大权的国策,即(    )
    A . 重文轻武 B . 重内轻外 C . 重农抑商 D . 重武轻文
  • 27. 在宋以前有三公坐而论道的说法;从太祖以后,大臣上朝在皇帝面前无坐处,一坐群站,……在明代,不但不许坐,站着都不行,得跪着说话了。君臣关系从坐到站到跪这一现象说明(    )

    A . 中央对地方的管理日益加强 B . 中央的权力日益向帝王集中 C . 说明中央权力超越皇帝权力 D . 丞相制度的不合理趋势加强
  • 28. 明朝时期,专制统治不断强化。下列属于明太祖强化皇权的措施的有(    )

    ①取消行中书省,设三司

    ②废除丞相制度和中书省

    ③以六部分理朝政

    ④设立东厂

    A . ①②④ B . ②③④ C . ①②③ D . ①③④
  • 29.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是去年热播电视剧,剧中女主角盛明兰的父亲盛宏最初是在扬州做官,其职责是“凡兵民、钱谷、户口、赋役、狱讼听断之事,可否裁决,与守臣通签书施行”。以分散知州的权力并对其进行有效监督,请问盛宏所任官职是(    )
    A . 枢密使 B . 通判 C . 转运使 D . 市舶司
  • 30. 下列各项措施中,不属于宋太祖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的是(    )
    A . 解除禁军将领的兵权,控制军队 B . 分割宰相的军政、财政大权 C . 派文臣担任各地州县长官,频繁调动 D . 赋予节度使收税的权力,税收由地方支配
  • 31. (2020八上·萧山期末) 在《影响世界的100帝王排行榜》中,中国的下列帝王名列前茅,请判断下列帝王与其加强统治所采取措施相符合的是(   )

    ①嬴政——建立中央集权官僚制度,将小篆作为全国统一文字;
    ②汉武帝——颁布“推恩令”,设置西域都护府管理西域地区;
    ③唐太宗——完善三省六部制和科举制;
    ④宋太祖——“杯酒释兵权”;
    ⑤成吉思汗——建立行省制度,在中央设立宣政院,负责西藏地区的事务

    A . ②③④ B . ①②⑤ C . ③④⑤ D . ①③④
二、材料分析题
  • 32. 【读史料·评历史】

    观点一:我国传统史学界认为.汉、唐称雄天下.四方皆来朝贡,何等气魄!而宋朝偏安一方,是一个积贫积弱的朝代。

    观点二:美国学者罗兹-圣菲在《亚洲史》中说:“在许多方面,宋朝在中国都是个最令人激动的时代。它统辖着一个前所来见的发展、创新和文化繁盛期。”

    材料一:    《北宋王朝收支情况表》

    时间

    收入(贯)

    支出(贯)

    1021年

    15085万

    12677万

    1049年

    12625万

    所出无余

    1065年

    11613万

    13186万

    宋代官员蔡襄(1012--1067年)向当时皇帝奏道:“臣约一岁总计,天下之八不过缗钱六千余万,而养兵之费约及五千(万)……国何得不穷’民何得不困?”

    “户口岁增,兵籍益广,吏员益众。县官之费,数倍于昔。而上下始困于财矣!”

    ——《宋史·食货志》

    材料二:

    为了辨析上述观点,小明同学搜集了以下材料:

    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阐述你的观点和对宋翩的认识。(要求观点明确、论据充分,史论结合)

  • 33. 汉武帝开创了大一统格局。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盐的专卖采取民制官收的做法,煮成的盐由官府接盆给以一定的工价,全部收归官有。铁矿的开采、冶炼和铁器的铸造,由官吏指挥“徒”“卒”来从事生产和运输。铁器全部归官府所有.由官府统一运销。

    ——吴慧《中国商业通史》

    材料二:西汉中央政府直辖一百多个郡国,除了不定期的派员巡视之外,对地方行政的日常监察,是通过刺史完成的。同时设司隶校尉,负责京师治安……而且还可纠察皇太子、三公以及旁州郡国。

    ——摘编自吴宗国《中国古代官僚政治制度研究》

    材料三: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儒家经典)者,皆绝其道(加以禁绝),勿使并进。(注:武帝采纳了董仲舒的建议)

    ——《汉书·董仲舒传》

    1. (1) 依据上述材料,分别概括汉武帝采取的统治措施及其意义。
    2. (2) 结合上述材料,说说汉武帝时在哪三方面趋于大一统的局面。
  • 34. (2019八上·天台期中)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秦统治者把“帝”这个头衔作为自己的专属称呼,皇帝之下是三公,三公之下有九卿,“天下事无大小皆决于上”。全国分为三十六郡,郡下辖若干县,县按大小设县令或县长。

    ——摘编自樊树志《国史概要》等

    材料二:为乱政虐刑以残贼天下,数十年矣。北有长城之役,南有五岭之戍,外内骚动,百姓罢敝……财匮力尽,民不聊生。

    ——司马迁《史记·张耳陈馀列传》

    1. (1) 根据材料一,指出秦统治者在政治体制上的创新举措。
    2. (2) 为巩固统一,“王”采取哪些措施促进了各地经济文化的交流?
    3. (3) “王”自认为是千古一帝,而材料二中司马迁却认为“王”是暴君,你又是怎么看待“王”的呢?为什么?
  • 35.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君,舟也;民,水也。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材料二:夫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雾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朕常保此三镜,以防己过。今魏征殂逝,遂亡一镜矣。


    1. (1) 以上材料是谁说的话?在这种思想的指导下;当时社会出现了怎样的结果?

    2. (2) 材料一说明要处理好什么关系?他为什么会产生这样的认识?为此他是怎样做的?

    3. (3) 材料二反映了统治者怎样的治国风范?这样做的根本目的是什么?

    4. (4) 上述材料给我们什么启示?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