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历史 /统编版(部编版) /七年级下册 /第三单元 明清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 /第14课 明朝的统治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历史第14课《明朝的统治》同步练习

更新时间:2020-07-10 浏览次数:130 类型:同步测试
一、选择题:
  • 1. 《皇明祖训》记载:“今我朝罢相,设五府、六部、都察院、通政司、大理寺等衙门,分理天下庶务,彼此颉颃(相抗衡),不敢相压,事皆朝廷总之,所以稳当。”明太祖这一做法反映的实质是(  )
    A . 加强君主专制 B . 改革丞相制度 C . 扩大地方权力 D . 扩大六部权力
  • 2. 明太祖设立的监视官民的特务机构是(  )
    A . 市舶司 B . 锦衣卫 C . 东厂 D . 三司
  • 3. 结束了元朝在全国统治的事件是(  )
    A . 红巾军起义爆发 B . 朱元璋攻占应天府 C . 朱元璋建立明朝 D . 明北伐军占领大都
  • 4. 如图人物即位后,改革行政制度,加强君主权力。在中央,他废除了自秦朝以来存在1 500多年的一项重要政治制度。该政治制度是(  )

     

    A . 丞相制度 B . 郡县制度 C . 行省制度 D . 科举制度
  • 5. 下列关明朝“废行省,设三司”的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 . 发生在明成祖时期 B . 通过分散地方权力来加强中央的权力 C . 有利加强边疆地区的军事力量 D . 政府各部门互相牵制,客观上减轻了对人民的压迫
  • 6. 我国的科举制度经历了从积极推动社会进步到束缚人们思想、阻碍社会进步的转变。这种转变始于 ( )

    A . 设置进士科 B . 设置明经科 C . 开创殿试和武举 D . 八股取士
  • 7. 明末清初思想家顾炎武说:“八股之害等于焚书,而败坏人才有甚于咸阳之郊所坑者……”“八股之害,等于焚书”是指二者都(  )
    A . 削弱了儒学地位 B . 钳制了人们的思想 C . 损害了国家统一 D . 引发了“文字狱
  • 8. 明朝选拔官吏继续实行科举制,但答卷的文体必须是(   )
    A . 诗歌 B . 小说 C . 散文 D . 八股文
  • 9. “读书人,最不济。烂时文,烂如泥。国家本为求才计,谁知道变做了欺人技。三句承题,两句破题,摆尾摆头,便道是圣门高第……就教他骗得高官,也是百姓朝廷的晦气!”这段材料反映了(  )
    A . 魏晋以来高官大多从各地高门权贵的子弟中选拔 B . 隋朝开始分科考试选拔官员 C . 唐朝时进士科逐渐成为最重要的科目 D . 明朝八股取士的弊端
  • 10. 如果你生活在明朝,下列作物中,你能吃到的是 (  )

    ①玉米 ②甘薯 ③占城稻 ④马铃薯

    A . B . ①② C . ①②③ D . ①②③④
  • 11. 被明朝万历皇帝钦笔御批“第一甲第一名”的状元赵秉忠长达2460字的殿试卷子,成为我国现存唯一的状元卷。该卷肯定涉及哪些内容(  )

    A . 经济政策 B . 时事评论 C . 诗词歌赋 D . 四书五经
  • 12. 科举制度自隋朝以来一直为封建统治者所沿用,有人认为科举制有利选拔人才;也有人认为科举制之人才的毁灭比焚书坑儒还严重。下列对科举制在我国历史上所起作用的评价,其中较为客观的是(   )
    A . 为国家培养人才作出了重大贡献 B . 西方学者说:中国这条入仕道路标志着与西方的一大差别 C . 宋代以前基本上起积极作用,以后尤其是明清弊端丛生 D . 科举制钳制了人们的思想,为皇帝培养了一批忠实的奴仆
  • 13. “聪明才智人士为了从这一条窄窄缝隙进入政府,不得不把全部生命消磨在九本儒书之中,再也没有精力谋革命了。”材料主要反映了科举制度的实行有利于 (  )
    A . 提高政府行政效率 B . 扩大统治基础 C . 提高官员文化素质 D . 稳定社会秩序
  • 14. 明朝设立的特务机构锦衣卫、东厂的共同职责是(  )
    A . 协助皇帝处理政务 B . 制定法律 C . 监视、侦查臣民 D . 督查百官
  • 15. 明史专家吴晗在《朱元璋》一书中写道: “在宋以前有三公坐而论道的说法……到宋朝便不然了。从太祖以后,大臣上朝在皇帝面前无坐处,一坐群站,……在明代,不但不坐,站着都不行,得跪着说话了。”君臣关系从坐而站而跪这一现象说明(   )
    A . 丞相权力被六部分割 B . 中央的权力日益向帝王集中 C . 设立了锦衣卫、东厂 D . 中央对地的管理日益加强
二、非选择题:
  • 16. 科举制度是为了选拔人才,为统治者服务。有人说科举制度在明朝时出现了“倒退”,你认为主要是指什么?
  • 17.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秦汉中央实行丞相制度,秦朝丞相“掌丞天子,助理万机”,是百官之首。……唐初,以三省长官为宰相,从贞观年间开始,皇帝开始任命中央其他高级官员为相。加强皇权,分散相权,以便建立能为皇帝所控制的中央决策系统的措施。

    ——白钢《中国政治制度史》

    材料二 今我朝罢相,设五府、六部……分理天下庶务,彼此颉颃(颉颃指相抗衡),不敢相压,事皆朝廷总之,所以稳当。

          ——[明]朱元璋《皇明祖训》

    1. (1) 据材料一,指出秦朝丞相的职权。
    2. (2) 材料二中朱元璋是如何加强皇权的?
    3. (3) 据上述材料,指出中国古代丞相制度的演变过程及其实质。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