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化学 /中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重庆市北碚区2020年中考化学模拟试卷

更新时间:2020-07-17 浏览次数:233 类型:中考模拟
一、单选题
  • 1. 下列仪器中,均可直接在火焰上加热的是(  )
    A . 试管和蒸发皿 B . 蒸发皿和集气瓶 C . 集气瓶和量筒 D . 烧杯和试管
  • 2.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酸能与所有的金属反应制得氢气 B . 盐酸与某些不溶性的碱也能发生中和反应 C . 皮肤上沾到酸可用NaOH溶液中和 D . NaOH固体可用于干燥任何气体
  • 3.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 分子在不停运动,原子不运动 B . 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决定元素的种类 C . 氯化钠是由钠离子和氯离子构成的化合物 D . 保持二氧化碳化学性质的粒子是碳原子和氧原子
  • 4. (2019·武汉) 某干粉灭火器的填充剂中含有磷酸二氢铵(化学式为NH4H2PO4)。已知23.0g磷酸二氢铵加热完全分解得到固体物质X、5.4g水蒸气和3.4g氨气。固体物质x既不能燃燃烧也不能支持燃烧。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 磷酸二氢铵属于复合肥料 B . 用磷酸二氢铵灭火既可降低温度,又可隔绝空气 C . 固体物质X属于氧化物 D . 该反应中固体物质X与氨气的分子个数比为2:1
  • 5. 逻辑推理是一种 重要的化学思维方法。以下推理合理的是(  )
    A . 氧化物含有氧元素,所以含有氧元素的物质都是氧化物 B . 化学变化伴随有能量变化,所以有能量变化的过程一定是化学变化 C . 燃烧需要同时满足三个条件,所以灭火也要同时控制这三个条件 D . 化合物是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所以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一定是化合物
  • 6. (2018九上·广东期中) 小华采用加热氯酸钾的方法制取氧气,错把高锰酸钾当作二氧化锰放入氯酸钾内,其结果与只加氯酸钾相比,正确的是( )
    A . 反应速率不变,生成氧气的质量不变    B . 反应速率加快,生成氧气的质量不变 C . 反应速率加快,生成氧气的质量增加    D . 高锰酸钾在反应中起催化剂的作用
  • 7. A~G都是初中化学常见物质,在高温或加热条件下可以发生如图所示的转化。已知:A是一种最常用的溶剂;常温下,C、D、F为气体,B、G为固体单质。

    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 . A~G中共有4种氧化物 B . E中含有氧元素,且氧元素的质量分数一定为20% C . 反应①~④中只有2个反应属于置换反应 D . 反应①中,B一定发生了氧化反应
  • 8. 将盛有等质量、等溶质质量分数的稀硫酸的两只烧杯,放在托盘天平左右两盘上,调节至平衡,再向两只烧杯中分别放入质量相等的铁和锌,待反应停止后,请判断,下列说法不合理的是(    )
    A . 放铁的一边产生的氢气一定比放锌的一边产生的氢气多 B . 若天平仍保持平衡,烧杯中的铁一定有剩余 C . 反应后两只烧杯中溶液的质量都比反应前的溶液质量增重了 D . 若天平失去平衡,指针一定偏向放锌的一边
  • 9. 用化学知识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

    ①氧化物中含有氧元素,所以含氧元素的物质一定是氧化物

    ②饱和溶液一定是浓溶液,不饱和溶液一定是稀溶液

    ③金刚石、石墨、C60的碳原子排列方式不同,所以它们的化学性质差异很大

    ④由金属离子和酸根离子构成的物质是盐,但盐中不一定含有金属元素

    ⑤原子核内一定含有质子,不一定含有中子,且质子数不一定等于中子数

    A . 1个 B . 2个 C . 3个 D . 4个
  • 10. 如图所示的四个图象,能正确反映对应变化关系的是(  )
    A . B . C . D . 向硫酸亚铁溶液中加入锌粉
  • 11. 下图是某汽车尾气净化装置中发生反应的微观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参加反应的X与生成的Z的质量比为9:8 B . 一个Y和W分子中均有10个电子 C . 该反应中,Z是由Y分解生成的 D . 化学反应前后,催化剂的质量和性质一定不变
  • 12. 如图是甲、乙、丙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 t1 ℃时,等质量的甲、丙溶液中所含溶质的质量分数为丙>甲 B . t2 ℃时,20 g丙溶解于50 g水中能形成70 g溶液 C . 分别将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从t3 ℃降温至t2 ℃时,所得溶液溶质质量分数的大小关系为乙>甲=丙 D . 若要将组成在N点的甲溶液转变为M点的甲溶液,可采取恒温蒸发溶剂的方法
  • 13. 只用下列鉴别方法不能把待鉴别的物质区分开的是(    )

    选项

    待鉴别的物质

    鉴别方法

    A

    澄清石灰水和蒸馏水

    肥皂水

    B

    二氧化锰和碳粉

    看外观,颜色

    C

    水、过氧化氢溶液

    加二氧化锰,观察能否产生气体

    D

    区别人呼出气体、氧气和空气

    分别将燃着的木条伸入瓶中,观察现象

    A . A    B . B    C . C    D . D
  • 14. 我国科学家在水煤气变换中引入了高效催化体系,使该反应可在120℃时进行,反应过程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 反应过程中,每消耗1个甲分子,同时消耗1个乙分子 B . 反应每消耗28g甲,可生成44g丙 C . 反应前后分子的总数不变 D . 该过程体现了催化剂吸附微粒的选择性
  • 15. 密闭容器中有氧气、X、水和二氧化碳4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充分反应,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如下表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物质

    X

    反应前质量/g

    76.0

    16.0

    4.0

    3.0

    反应后质量/g

    待测

    0

    40.0

    47.0

    A . 表中待测的值为5.0 B . X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 C . 该反应中 的化学计量数之比为2:1 D . 反应生成的 的质量比为40:47
  • 16. 下列图像能正确反映对应变化关系的是(    )

    A

    B

    C

    D

    高温煅烧一定质量石灰石

    向一定质量镁条中加入过量稀盐酸

    向澄清石灰水中通入过量二氧化碳

    加热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

    A . A    B . B    C . C    D . D
二、填空题
  • 17. 我们的生活离不开化学 现有①醋酸②硝酸钾③过磷酸钙④氯化钠⑤二氧化硫⑥烧碱⑦纯碱,选择适当的物质填空 填序号
    1. (1) 农业上用来选种的是
    2. (2) 能除去铝壶中水垢的是
    3. (3) 属于复合肥料的是
    4. (4) 产生酸雨的主要物质是
    5. (5) 广泛应用于肥皂、石油、造纸等工业的是
  • 18. 金属用途广泛,其结构和性质等是化学的重要研究内容。

    1. (1) 某化学小组用一定量AgNO3和Al(NO3)3混合溶液进行了如图实验,已知溶液甲呈蓝色,向固体乙上滴加盐酸时没有泡产生.

      ①溶液甲中一定含有哪些溶质?(写化学式)

      ②请写出该实验过程中所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 (2) 某工厂利用废铁屑与废硫酸起反应来制取硫酸亚铁.现有废硫酸(溶质质量分数为10%)49t,与足量废铁屑起反应,可生产硫酸亚铁的质量是
三、选择填充题
  • 19. KNO3与NH4Cl的溶解度曲线如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KNO3的溶解度比NH4Cl的大

    B.t2℃时,两种溶液中的溶质质量相等

    C.t3℃时,配制等质量的KNO3与NHCl的饱和溶液,需要水的质量NH4Cl>KNO3

    D.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从t3℃降温到t1℃时,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大小关系是

四、实验题
  • 20.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下面是初中化学中几组重要的对比实验。

    1. (1) 实验1中,观察到A烧杯中的现象是,由此可验证分子的性质。
    2. (2) 实验2中,观察到铜片上的白磷燃烧而红磷不燃烧,可得出可燃物燃烧的一个条件为
    3. (3) 实验3中,实验过程中布条能变红色的试剂瓶是,C烧杯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21.           
    1. (1) 下图是可用来测定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的实验装置图。

      实验步骤如下(装置气密性良好):

      Ⅰ.打开止水夹a和b,鼓入一定量空气,当液面下降至燃烧匙以下,关闭a和b,测得进入量筒中水的体积为V1

      Ⅱ.强光照射引燃白磷;

      Ⅲ.待白磷熄灭并冷却至室温后,打开b,最后读数测得量筒中水的体积变为V2

      Ⅳ.计算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

      ①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②步骤Ⅲ当中,观察到的现象为

      ③实验中测得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为(用V1和V2表示)。

    2. (2) 某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图所示:

      ①该反应所属的基本反应类型为

      ②参加反应的乙物质和生成的丁物质的质量比为

五、流程题
  • 22. 自然界的矿物中有一种重晶石矿的主要成分是 ,它不溶于任何酸。碱和水,纯净的硫酸钡可供医疗等方面应用,某同学用重晶石和焦炭为原料,制取纯净硫酸钡,部分流程如下(设矿物中杂质不与焦炭反应,也不溶于水):

    1. (1) 步骤①的化学反应中,属于还原剂的是
    2. (2) 步骤②中溶液A中溶质的化学式:
    3. (3) 写出利用溶液A中的溶质为主要原料制取 的化学方程式:
    4. (4) 步骤②产生有毒气体 ,应加以改进,为使实验既不产生 又能获得纯净 ,请你提出改进意见:
六、简答题
  • 23. 甲、乙、丙三个试管分别注入同体积不同温度的水,分别放入相同质量的白磷(着火点为40℃),如下图所示:

    问:试管甲内白磷能否燃烧,其原因是

    试管乙内白磷能否燃烧,其原因是

    试管丙内白磷能否燃烧,其原因是

七、科学探究题
  • 24. 为验证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小明按图甲所示的装置进行了多次实验,发现每次测得的氧气体积分数总是远小于21%.他认 为误差主要由实验装置造成,于是改用图乙装置进行实验,步骤如下:

    ①连接装置并检査气密性.

    ②在量筒内加入100毫升的水.

    ③在广口瓶中加入少量水,使瓶内空气体积为250毫升.

    ④在燃烧匙内放入过量的红磷,塞紧瓶塞.关闭止水夹,接通电源使电烙铁发热,点燃红磷后,断开电源.

    ⑤燃烧结束并充分冷却后,打开止水夹,待量筒内水面不再下降时,记录量筒内水的体积为65毫升.

    1. (1) 小明按图甲装置进行实验时,该如何检査装置的气密性?
    2. (2) 与装置甲相比,装置乙中使用电烙铁可以减小实误差,其原因是:
    3. (3) 根据本实验数据,计算出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为
    4. (4) 通过比较发现,小明的测量结果与真实值仍有差距,你认为引起本实验的误差还有什么因素?请你再探究一种因素即可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