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2(g) Cl2(aq) K1=10-1.2
Cl2(aq)+ H2O HClO+H++Cl- K2=10-3.4
HClO H++ClO- Ka=?
其中Cl2(aq)、HClO 和 ClO-分别在三者中所占分数(α)随pH变化的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温度/ ℃ | 30 | 35 | 40 | 45 | 50 |
转化率/% | 92 | 95 | 97 | 93 | 88 |
①将X加入足量水中,得到不溶物Y和溶液Z;
②取少量Y加入足量浓盐酸,加热,产生黄绿色气体,并有少量红色不溶物;
③用玻璃棒蘸取溶液Z滴于广泛pH试纸上,试纸呈蓝色;
④向Z溶液中滴加AgNO3溶液,生成白色沉淀。分析以上实验现象,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
序号 |
起始读数/mL |
终点读数/mL |
1 |
0.00 |
12.10 |
2 |
1.26 |
13.16 |
3 |
1.54 |
14.64 |
气体B为黄绿色气体单质, 沉淀C和D焰色反应为均为砖红色。
组成A的三种元素是,A的化学式是
写出制备方法一的离子反应方程式;
①已知该反应在较低温度下能自发进行,则反应 2NO(g)+2CO(g) N2(g)+2CO2 (g),ΔH0(填“>” “=”或“<”)。
②该反应达到平衡后,为同时提高反应速率和CO的转化率,可采取的措施有 (填字母序号)
a.改用高效催化剂 b.缩小容器的体积 c.增加 NO 的浓度 d.升高温度
解释在50 ℃~150 ℃范围内随温度升高,NOx 的去除率迅速上升的原因是
现改用催化能力稍弱的催化剂B进行实验,请在上图中画出在催化剂 B作用下的脱氮率随温度变化的曲线(不考虑温度对催化剂活性的影响)。
①由图可知,在 1050 K 前,反应中 NO的转化率随温度升高而增大,其原因为; 在 1100 K 时,N2的体积分数为。
②用某物质的平衡分压代替其物质的量浓度也可以表示化学平衡常数(记作 Kp )。在 1050 K、1.1×106 Pa 时,该反应的化学平衡常数 Kp=(已知:气体分压(P分) =气体总压(Pa)×体积分数)
Na2S2O3 易溶于水,不溶于乙醇。在水中有关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
Ⅰ.现按如下方法制备Na2S2O3·5H2O:将硫化钠和碳酸钠按反应要求比例一并放入三颈烧瓶中,注入150 mL蒸馏水使其溶解,在分液漏斗中,注入浓盐酸,在装置2中加入亚硫酸钠固体,并按上右图安装好装置。
A.BaCl2溶液 B.浓H2SO4 C.酸性KMnO4溶液 D.NaOH溶液
①Na2CO3+SO2=Na2SO3+CO2 ② Na2S+SO2+H2O=Na2SO3+H2S
③2H2S+SO2=3S↓+2H2O ④ Na2SO3+S Na2S2O3
随着SO2气体的通入,看到溶液中有大量浅黄色固体析出,继续通入SO2气体,反应约半小时。当溶液中pH接近或不小于7时,即可停止通气和加热。溶液pH要控制不小于7的理由是:(用文字和相关离子方程式表示)。
从热的反应混合液中获得 Na2S2O3·5H2O粗晶体,需经过下列实验步骤,请选择正确的选项:热的反应混合液→活性炭脱色并保温→→→→→获得Na2S2O3·5H2O粗晶体。
a.用冰水浴冷却结晶,抽滤; b.用少量水洗涤晶体、烘干;
c.80℃蒸发浓缩滤液至溶液表面出现晶膜; d.用乙醇洗涤晶体、晾干;
e.45℃蒸发浓缩滤液至溶液呈微黄色浑浊; f.趁热过滤。
①对于上述实验操作,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用电子天平称量粗样品时,若电子天平未进行调平,则纯度偏高
B.装 KMnO4标准液的酸式滴定管洗涤后若未润洗,则纯度偏高
C.滴定至锥形瓶内溶液刚好由无色变为浅红色立即进行读数,则纯度偏高
D.滴定时若滴定速度过慢或摇晃锥形瓶过于剧烈,则纯度偏高
②产品中Na2S2O3·5H2O的质量分数为。
已知:①
②R-OH
①苯环上含有硝基且苯环上只有一种氢原子;
②遇FeCl3溶液发生显色反应;
③1 mol X与足量金属Na反应可生成2 g H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