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历史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江苏省仪征市2019-2020学年七年级下学期历史期中调研测...

更新时间:2020-07-15 浏览次数:174 类型:期中考试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25小题,每小题1分,共25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正确选项。)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第26题8分,第27题8分,第29题9分)
  • 26. (2020七下·仪征期中) 我们的家乡扬州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文化古城,国家的变迁在这座城市刻下了太多的印记。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这条大动脉破天荒地逆流而动,串起东西走向的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五大水系,形成南北方交通的动脉,为南北经济文化交流和国家统一提供了重要保证,恩泽后世,同时也使嵌于长江运河交汇点的扬州得水利而繁华。

    ——《扬州历史》

    材料二  2016年5月12日上午,新鉴真大师像(下图)在扬州文峰寺举行开光仪式,并从扬州古运河东渡码头出发,东渡扶桑,担当中日友好使者。

    ——摘自腾讯新闻《扬州新鉴真大师像东渡扶桑》

    材料三  至宋代,经济重心的南移基本完成,南盛北衰的经济地理格局已经形成。随着东南经济区的全面发展,市舶司等机构的据点向南转移,扬州失去了通海的机会……随之失去了以往经济重心的地位。

    ——《宋代扬州的政区变动与经济衰落》

    请回答:

    1. (1) 据材料一,“大动脉”指什么?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其作用,并简述其对扬州的影响。
    2. (2) 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鉴真所生活的朝代,简析其对古代中日关系的影响。
    3. (3) 据材料三,指出扬州经济衰落于何时,衰落的历史大背景又是什么?
  • 27. (2020七下·仪征期中) 很多古代的诗歌和谚语在一定程度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现实,能够帮助我们多角度地认识历史。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俱丰实。

    ——节选自杜甫《忆昔》

    材料二  宋初的大将曹翰写下一首《退将诗》,有“曾因国难披金甲,不为家贫卖宝刀”之句;当时有谚语曰:“做人莫做军,做铁莫做针。”

    ——《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

    材料三  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

    ——节选自岳飞《满江红》

    请回答:

    1. (1) 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诗中描述的是哪一个著名的盛世?缔造这一盛世的君主是谁?这一盛世被哪一场动乱终结?
    2. (2) 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宋朝采取了怎样的统治政策?这一政策出台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3. (3) 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靖康耻”代表的历史事件是什么,“匈奴”指哪一个民族?想一想,历代百姓为什么如此的尊崇岳飞?
  • 28. (2020七下·仪征期中) 在中国古代历史中,政治制度的变革一直占据很重要的地位。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科举的创新之处就在不仅为社会底层的知识分子提供了持续流动的可能,而且将其制度化。……科举制度的最大合理性在于它那“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式的“机会均等”……的机制,对知识分子的社会心理是一种塑造,客观上激励了个人的奋斗精神。

    ——薛明扬《中国传统文化概论》

    材料二  宋初,始置诸州通判,凡兵民、钱谷、户口、赋税、狱讼听断之事,可否裁决,与守臣(知州等地方长官)通签书施行……故常与知州争权。

    ——《宋史》

    材料三  元朝疆域图

    请回答:

    1. (1) 据材料一,说一说科举的“创新之处”和“最大合理性”分别是什么。
    2. (2) 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宋朝设置通判的目的。为控制地方财赋宋朝还设置了什么官职?这些措施起到了什么作用?
    3. (3) 据材料三,指出元朝实行的地方行政制度和西藏地区的管理机构分别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元朝采取这种地方行政制度的原因。
    4. (4) 综合上述材料,说一说这些制度变革的历史给我们今天国家建设带来了什么启示?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