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语文 /中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2020年浙江省中考语文真题分类汇编专题05: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20-07-06 浏览次数:534 类型:二轮复习
一、文言文阅读
  • 1. (2020·绍兴) 文言文阅读

        世人无贤不肖,皆言“忍”。若真能忍,则其取祸必少,败事必寡。

        昔里中一富儿悭,亦能从事于忍。遇仇家欲嫁祸,乃贿一乞丐,于元旦托乞,故出言詈之,富儿不为动;已复詈其妻子,富儿不胜忿,持梃挞之,一击而毙,为仇家所持,竟坐偿。此知从事于忍,至于难忍,而卒不能忍者也。

        刘忠宣公里居,舟行水畔,一人方帽青衫,呼公名大骂,若为不闻也者。其人骂至五里 , 倦而返。不逾月,一主政以公差行,前一人复骂主事,如骂刘公者;主政曰:“何物怪人?横逆至此。”命抶之二十,不数日死。及死,乃知其宗室而病心者,主政竟坐偿。人乃问忠宣曰:“公何以知此人宗室而不与较耶?”公曰:“余备位卿贰彼知我而故詈之非有所恃何以及此余故不问。”此烛患于未来,而能忍人之所不能忍者也。

    吁,世之言忍者,能以刘公为法 , 必能寡

    (选自江盈科《雪涛小说》,有删改)

    【注释】①詈(lì):骂。②坐:犯罪。③抶(chi):笞,鞭打。④病心:指患心痛之疾。⑤备位卿贰:备位,指任职,古时居官的自谦之词。卿贰,即二品、三品的京官。⑥烛:洞察。①法:规范,准则,模范。此处指学习的糖样。

    1. (1) 解释下列句子中的加点词。

      ①昔里中一富儿      ②其人骂至五里

      ③一主政以公差      ④必能寡

    2. (2) 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限断三处)

      彼 知 我 而 故 詈 之 非 有 所 恃 何 以 及 此 余 故 不 问

    3. (3) 翻译文言文时,将句子中的省略成分补充完整,有助于我们正确理解句子的意思。请在横线上写出省略的内容。

      遇仇家欲嫁祸,乃贿一乞丐,于元旦托乞,(丐)故出言詈之,富儿不为动。

    4. (4) “以刘公为法,必能寡过”,因为刘公的“忍”,是智慧的“忍”,请比较刘公与富儿(或主政)的表现,分析刘公的智慧。
  • 2. (2020·杭州)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范式

        范式字巨卿,山阳金乡人也。少游太学,与汝南张劭为友。劭字元伯。二人并告归乡里。式谓元伯曰:“后二年当还,将过拜尊亲,见孺子焉。”乃共期日。后期方至,元伯具以母,请设馔以候之。母曰:“二年之别,千里结言,尔何相信之审邪?”对曰:“巨卿信士,必不乖违。”母曰:“若然,当为尔酝酒。”至其日,巨卿果到,升堂拜饮,尽欢而别。

        式仕为郡功曾。后元伯寝疾笃,临尽,叹曰:“不见吾死友!”寻而卒。式忽梦见元伯呼曰:“巨卿,吾以某日死,当以尔时葬,永归黄象。子未我忘,岂能相及?”式恍然觉寤,悲叹泣下,具告太守,请往旁丧。太守虽心不信而难违其情,许之。式使服朋友之服,投其葬日,驰往赴之。式未及到,而丧已发引,既至圹 , 将窆 , 而柩不肯进。其母抚之曰:“元伯,岂有望邪?”遂停柩移时,乃见有素车白马,号哭而来。其母望之曰:“是必范巨卿也。”巨卿既至,叩丧言曰:“行矣元伯!死生路异,永从此辞。”会葬者千人,咸为挥涕。式因执绋而引,柩于是乃前。式遂留止冢次,为修坟树,然后乃去。

    (节选自《后汉书》,有删改)

    【注释】①审:确实。②功曹:官名。③岂:大概,或许。④圹kuàng:墓穴。⑤窆biǎn:落葬下棺。③柩jiù :棺材。

    1. (1) 下面是某同学对加点词含义的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乃共期日——查词典,从“能够”“约定”等义项中判断“克”为“约定” B . 具以母——联想到“表白”“告白”中的“白”,推断其义为“告诉”。 C . 必不乖违——联系上下文“巨卿信土”和母亲的话语,推测其义为“违背”。 D . 不见吾死友——回忆“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推知“恨”义为“悔恨”。
    2. (2) 下列对选文的理解与分析,不准确的一项是(   )
      A . 元伯坚守两年之期,范式千里赴约,二人均是信义之人。 B . 范式驰往奔丧,为元伯守墓种树,不愧为元伯的“死友”。 C . 张母“望之”就断定来者是范式,侧面衬托范张情谊之深。 D . 文末“会葬者”落泪,是因为众人都对元伯病逝极度悲痛。
    3. (3) 阅读下面的句子,联系上下文,用自己的话回答①②题。

      式恍然觉寤,悲叹泣下,具告太守,请往奔丧,太守虽心不信而难违其情,许之。

      ①范式“具告太守”的内容是什么?

      ②太守为什么会“许之”?

    4. (4) 你如何看待第二段故事情节的传奇色彩?请结合相关内容回答。
  • 3. (2020·温州) 阅读下面次材料,探究古典意象“雨打芭蕉”的内涵。

    材料一

    听蕉记 【明】沈周

        夫蕉者,叶大而虚,承雨有声。雨之疾徐、疏密,响应不忒。然蕉曷尝有声,声假雨也。雨不集,则蕉亦默默静植;蕉不虚,雨亦不能使为之声:蕉雨固相能也。蕉静也,雨动也,动静戛摩而成声,声与耳又能相入也。迨若匝匝 , 剥剥滂滂,索索渐渐,床床浪浪,如僧讽堂,如渔鸣榔 , 如珠倾,如马骧 , 得而象之,又属听者之妙矣。

        长洲胡日之种蕉于庭,以伺雨,号“听蕉”,于是乎有所得于动静之机者欤?

    (选自《石田先生文钞》)

    【注释】①不忒(tè):没有差别。②曷:疑问代词。何,什么。③相能:相互配合,关系和睦。④戛摩:击撞摩擦。⑤迨:等到。⑥匝匝 (zé):象声词。⑦鸣榔:渔人敲击船舷发出声音,用以惊鱼,使入网中。⑧骧:奔驰。

    1. (1) ◆阅读材料一,探析声美。

      参考表格提示的方法,解释加下划线词。

      文言词句

      方法

      解释

      雨有声

      字源推测法:甲骨文

      雨也

      参考成语法:狐虎威

      则蕉亦默默静

      课内迁移法:亭亭净《爱莲说》)

      查阅词典法:①窥探,探望;②等待,守候;③服侍,照料。(《古代汉语词典》)

      (填序号)

    2. (2) 蕉和雨的“相能”体现在哪里?用自己的话简要回答。
    3. (3) 《听蕉记》是如何用文字表现雨打芭蕉的声音美?结合画线句,加以分析。
    4. (4) ◆阅读材料二,体会情思。

      你如何感受到《夜雨有作》中诗人的深重愁绪?结合诗歌,简要分析。

    5. (5) ◆阅读三则材料,探因溯源。

      根据以上材料,概括“雨打芭蕉”深受古人喜爱的原因。

    6. (6) ◆根据探究过程,得出结论。

      概述你对“雨打芭蕉”这一古典意象的理解。

  • 4. (2020·宁波) 请你参与“亭亭皆有情·探寻亭文化”阅读活动,完成问题。

    【甲】

        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选自欧阳修《醉翁亭记》)

    【乙】妙赏亭

    【明】祁彪佳

        寓山之胜不能以寓山收盖缘身在山中也。子瞻于匡庐道之矣。此亭不暱于山,故能尽有山。几叠楼台,嵌入苍崖翠壁,时有云气往来缥缈,掖层霄而上。仰面贪看,恍然置身天际,若并不知有亭也。倏然回目,乃在一水中。激石穿林,泠泠传响,非但可以乐饥,且涤十年尘土肠胃。夫置屿于池,置亭于屿,如大海一沤然。而众妙都焉,安得不动高人之欣赏乎!

    (选自祁彪佳《寓山注》)

    【注释】①暱:同“昵”,亲近。这里指挨近,靠拢。②掖:搀扶,挟持。③沤:水中气泡。④都:汇聚。

    1. (1) 【亭之址·有讲究】

      根据文意,用“/”给下面句子断句。(限断两处)

      寓  山  之  胜  不  能  以  寓  山  收  盖  缘  功  在  山  中  也。

    2. (2) 阅读【甲】【乙】两文,按要求答题。

      ①解释【甲】文中加点字的意思。

      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于泉上者,醉翁亭也。          临

      ②请从【乙】文中找出直接写妙赏亭建造位置的句子。

    3. (3) 【亭之景·有情味】

      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①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

      ②此亭不暱于山,故能尽有山。

    4. (4) 【亭之名·有因由】

      祁彪佳为什么把亭命名为“妙赏亭”?根据【乙】文中的画线句,简要回答。

    5. (5) 【探究成果】

      请你补全“亭亭皆有情·探寻亭文化”活动收获卡。

      活动收获卡

          亭不仅是实用之物,还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

          亭,虽由人作,宛自天工。亭的选址,依山傍水;亭的环境,美不胜收。观赏者眼中有景,情由心生,寓情于名。欧阳修自问自答,道出亭名,体现了他①的心态;祁彪佳名亭为“妙赏”,感叹“安得不动高人之欣赏乎”,流露出他②的心情。

          不知不觉中,亭成了古人怡情寄趣的载体。

  • 5. (2020·金华·丽水) 文言文阅读

    辨白檀树

    〔五代〕王仁裕

        剑门之左峭岩间有大树,生于石缝之中,大可围,枝干纯白,皆传曰白檀树。其下常有巨虺 , 蟠而护之,民不敢采伐。又西岩之半,有志公和尚影,路人者,皆西向擎拳顶礼,若亲面其如来。

        王仁裕癸未岁入蜀,至其岩下,注目观之,以质向来传说。

        时值睛朗,溪谷洗 , 遂勒辔移时望之。其白檀,乃一白括树也。夹路溪谷之间此类甚多安有檀香蛇绕之事?又西瞻志公影,盖岩间有圆柏一株,即其笠首也;两面有上下石缝,限之为身形;斜其缝者,即袈家之文也,上有苔藓斑驳,即山水之毳文也。方审其非白檀,志公不留影于此,明矣。乃知人之误传者何限哉!

    (选自《玉堂闲话》)

    【注释】①虺(huǐ):一种毒蛇。②移时:一段时间。③限:限制,限定。文末的“限”指界限、边界。④毳(cuì)文:像鸟兽细毛一样的花纹。

    1. (1)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下划线词语释义相同的一组是( )
      A . 大可围果得于里外 B . 西岩之半从流飘荡,任意东西 C . 路人者以其境清,不可久居 D . 溪谷洗吴广以为
    2. (2) 用“/”给文中画线部分断句。(限断两处)

      夹路溪谷之间此类甚多安有檀香蛇绕之事

    3. (3) 阅读第三段文字,完成下表。

      志公影

      真相

      志公戴着斗笠的头

        ①

      志公身体的形状

      圆柏两边上下走向的石缝

        ②

      斜向的石缝、斑驳的苔藓

    4. (4) 下列句中的加点词,不能直接照应文题中“辨”的一项是( )
      A . 注目观之,以向来传说 B . 遂勒辔移时 C . 又西志公影 D . 志公不影于此
    5. (5) 联系《穿井得一人》中的传闻,赏析下面句中加下划线词的表达效果。

      知人之误传者何限

      穿井得一人

          宋之丁氏,家无井而出溉汲,常一人居外。及其家穿井,告人曰:“吾穿井得一人。”有闻而传之者:“丁氏穿井得一人。”国人道之,闻之于宋君。宋君令人问之于丁氏,丁氏对曰得一人之使,非得一人于井中也。”求闻之若此,不若无闻也。

  • 6. (2020·湖州)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问题。

    跋李庄简公家书

    [南宋〕陆游

        李丈参政罢政归乡里时,某年二十矣。时时来访先君,剧谈终日,每言秦氏必日咸阳愤切慨慷形于色辞。一日平旦来,共饭,谓先君曰:“闻赵相过岭,悲忧出涕。仆不然,谪命下,青鞋布袜行矣。岂能作儿女态耶?”方言此时,目如炬,声如钟,其英伟刚毅之气,使人兴起。

        后四十年,偶读公家书,虽徙海表 , 气不少衰。丁宁训戒之语,皆足垂范百世,犹想见其青鞋布袜时也。

        淳熙戊申五月己未,笠泽陆某题。

    (选自《渭南文集》)

    【注释】①李庄简公:即李光,抗金领袖之一。宋高宗时官至吏部尚书、参知政事。因坚持抗金和反对秦桧“盗弄国权,怀奸误国”而罢官。后道秦桧党羽陷害,远贬琼州。死后,赐谥庄简。②丈:对长辈的尊称。李丈,指李光。③某:自称的谦辞。下面的“仆”也是自称的谦辞。④剧:激烈,热烈。⑤咸阳:此处用来影射秦桧。⑥赵相:赵鼎,宋高宗时两度为相。因反对秦桧和议,被贬崖县。⑦海表:指海南岛。

    1. (1) 解释下面句中加点词的意思。

      ①闻赵相过岭,悲忧出

      ②青鞋布袜行矣,能作儿女态耶

      徙海表,气不少衰

    2. (2) 用“/”给文中画线的文字断句。(限断三处)

      每 言 秦 氏 必 曰 咸 阳 愤 切 慨慷 形 于 色 辞。

    3. (3) 上文是如何表现李光的“英伟刚毅之气”的?结合文章内容进行分析。
    4. (4) 请你根据上文和相关注释,推断李光“丁宁训戒”的内容,并结合陆游的诗词简述陆游受到的影响。
  • 7. (2020·台州) 文言文阅读

    【甲】

        宾王,义乌人。七岁能赋诗。武后时,数上疏言事,得罪贬临海丞,鞅鞅不得志,弃官去。徐敬业起兵欲反正,往投之,署为府。为敬业作檄传天下,暴斥武后罪。后见读之,矍然曰:“谁为之?”以宾王对,后曰:“宰相安得失此人!”敬业败,宾王亡命,不知所之。

        (节选自《唐才子传》)

        【乙】

    唐考工员外郞宋之问以事累贬黜,后放还,至江南。游灵隐寺,夜月极明,长廊行吟,且为诗曰:“鹫岭郁岧峣,龙宫锁寂寥。”第一联搜奇覃思 , 终不如意。有老僧点长命灯,坐大禅床,问曰:“少年夜久不寐思而吟讽甚苦何耶?”之问答曰:“弟子业诗,适遇欲题此寺,而兴思不。”僧曰:“试吟上联。”即吟与之。再三吟讽,曰:“何不云:楼观沧海日,门对浙江潮?”之问愕然,讶其遒丽。又续终篇曰:“桂子月中落,天香云外飘。扪萝登塔远,刳木取泉遥。霜薄花更发,冰轻叶未凋。待入天台路,看余度石桥。”僧所赠句,乃为一篇之警策。迟明更访之,则不复见矣。寺僧有知者曰:“此骆宾王也。”

        (节选自《太平广记》)

    【注释】①檄:古代官府用于征召或声讨的文章。②矍然:吃惊的样子。③宋之问:初唐时期诗人。④覃思:深思。⑤迟明:黎明,

    1. (1) 理解文言字词的方法有多种。根据提示解释加下划线词。

      联系课文。

      序号

      释义

      课文

      以宾王对

      今或闻无罪(《陈涉世家》)

      再三吟讽,

      因往晓之(《杞人忧天》)

      查阅字典。

      “属”在《古汉语常用字字典》中有以下几种常见义项,请根据上下文选出下列两个“属”

      的正确义项,将序号填入横线处。

      A.署为府

      B.而兴思不

    2. (2) 用“/”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限断两处)

      少年夜久不寐思而吟讽甚苦何耶?

    3. (3) 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及败亡命,不知所之。

    4. (4) 楹联“山月常明,应知诗杰丞临:湖波乍涌,恍见文澜动则天”提到了甲文所叙述的哪两件事?请用自己的语言概括。
    5. (5) 两文为了表现骆宾王的才华,都采用了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的方法、试结合具体内容简要分析。
  • 8. (2020·衢州) 彭天锡串戏

        彭天锡串戏妙天下,然出出皆有传头,未尝一字杜撰。曾以一出戏延其人至家费数十金者,家业十万缘手而尽。三春多在西湖,曾五至绍兴,到余家串戏五六十场,而穷其技不尽。

        天锡多扮丑净,千古之奷雄佞幸,经天锡之心肝而愈狠,借天锡之面目而愈刁,出天锡之口角而愈险。设身处地,恐纣之恶不如是之甚也。皱眉视眼,实实腹中有剑,笑里有刀,鬼气杀机,阴森可畏。盖天锡一肚皮书史、一肚皮山川、一肚皮机械、一肚皮磊砢不平之气,无地发泄,特于是发泄之耳。余尝见一出好戏,恨不得法锦包裹,传之不朽;尝比之天上一夜好月,与得火候一杯好茶,只可供一刻受用,其实珍惜之不尽也。桓子野见山水佳处,辄呼:“奈何!奈何!”真有无可奈何者,口说不出。

    (选自张岱《陶庵梦忆》)

    【注释】①串戏:客串演戏。⑧机械:机巧。③磊砢(kē):众多的样子。④桓子野:即恒伊,字子野。

    1. (1) 对文中画线句有两种理解:一种认为是彭天锡请人教他唱戏,花尽家财;另一种认为是别人请彭天锡唱戏,花尽家财。你赞同哪一种?请说明理由。
    2. (2) 本文用什么写法来表现彭天锡串戏之妙?结合内容分析。
    3. (3) 结合本文和《湖心亭看雪》,你读出了一个怎样的张岱?
  • 9. (2020·嘉兴·舟山) 班委推荐你与小舟组队参加学校“学经典古文,悟文人情怀”阅读素养展示活动。以下是阅读材料之一,请你认真阅读,与小舟一起完成下列任务。

    跋傅给事帖

        绍兴初,某甫成童,亲见当时士大夫相与言及国事,或裂眦嚼齿,或流涕痛哭。人人自以杀身翊戴王室,虽丑裔方张,视之蔑如也。能使虏消沮退缩,自遣行人请盟。秦丞相桧用事,掠以为功,变恢复为和戎 , 非诸公初意矣。志士仁人抱愤入地者可胜数哉!今观傅给事与吕尚书遗帖,死者可作,吾谁与归!嘉定二年七月癸丑陆某谨识。

    (选自《古文鉴赏辞典》  作者  南宋  陆游)

    【注释】①傅给(jǐ)事:指傅崧卿,南宋主战派代表人物。②翊(yì)戴:辅佐拥护。③丑裔:对金人的蔑称。④蔑如:浅薄不足道。⑤消沮(jǔ):失败,⑥和戌:这里是对敌屈服的意思。

    1. (1) 结合语境,解释文中加点词的意思

      ①期   ②卒   ③会   ④复

    2. (2) 小舟找到了对本文的评论文字“描叙简洁传神,议论旗帜鲜明,抒情爱憎分明”,但他还是一知半解,请你结合原文,帮助他赏析下列句子的精妙之处。

      ①亲见当时士大夫相与言及国事,或裂眦嚼齿,或流涕痛哭。

      ②志士仁人抱愤入地者可胜数哉!

    3. (3) 小舟有个疑问:文中“死者可作,吾谁与归”,和《岳阳楼记》中“微斯人,吾谁与归”这个句子类似,两者表达的情感一样吗?请你结合作品为他解惑。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