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郑成功收复台湾
②郑和下西洋
③雅克萨反击战
④平定大小和卓叛乱
总管内务府大臣宝鋆 | 当晚正在北京城内办理事务,“遥见西北火光冲天”,不胜惊骇,遂认为园内殿座数处,已于6日晚遭火烧 |
学者李慈铭(居住北京城内) | 当日日记中记载“夷人烧圆明园,夜光达日烛天”。 |
法军将领蒙托邦 | 晚上七点左右行军至圆明园,为防止清军埋伏,命令在圆明园前院宿营,没有深入圆明园。 |
英军将领格兰特 | 英军步兵向圆明园行军途中迷路,夜宿喇嘛庙,彻夜燃起火,并向附近土堆发射炮弹,以便于与联军取得联系。 |
据此可知,关于火烧圆明园事件的记载( )
时间 | 粮食产量 | 人均口粮 | 人均收入 |
1976年 | 17500千克 | 115千克 | 32元 |
1979年 | 66150千克 | 400千克 | 200元 |
时间:12一一13世纪 地点:欧洲 权利:免赋税特权、司法特权、教育自主权 |
语言/小时/日 | 1984 | 1991 | 1997 | 2010 |
俄语 | 61 | 42 | 9 | 0 |
乌克兰语 | 4 | 4 | 2 | 0 |
缅甸语 | 1 | 2 | 2 | 8.5 |
汉语 | 11 | 24 | 25 | 44 |
韩语 | 1.5 | 1.5 | 1.5 | 14 |
材料一 它最大的意义并不是产生了“自强”的效用,而是在古老的封建主义的“体”上撕开了一道口子,开动了现代化的这辆列车。
——汪林茂《层次递进的晚清三次新政》
材料二 欧美的物质文明,我们可以完全效仿,可以盲从,搬进中国来也行得通。如果不管中国自己的风土人情是怎么样的,便像学习外国机器一样,把外国管理社会的政治硬搬进来,那便是大错。
——孙中山《三民主义?民权主义?第五讲》
材料三 我在他们所反对的方面看到的是对全部文化遗产更彻底、更全面的抨击……并没有什么新奇之处,但种种抨击不仅指向传统的儒家社会,而且指向整个系统。
——《剑桥中华民国史》(上卷)
材料四 “汲取欧洲文明,必须先其难者而后其易者,首先变革人心,然后改变政令,最后达到有形的物质。按照这个顺序做,虽然有困难,但是没有真正的障碍,可以顺利达到目的。倘若次序颠倒,看似容易,实则不通。”
——【日】福泽谕吉《文明论概略》(1875年)
材料一 圣彼得堡名称演变
1703年 |
为防备瑞典军队进攻,控制波罗的海,俄国皇帝彼得一世在涅瓦河口建立彼得要塞,后扩建为城,称圣彼得堡 |
1712年 |
彼得大帝将首都从莫斯科迁到圣彼得堡,圣彼得堡作为首都一直持续200多年 |
1914年 |
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俄德对立为交战国,因为圣彼得堡的“堡”字源自德语发音,圣彼得堡更名为彼得格勒 |
1917年 |
彼得格勒发生二月革命和十月革命 |
1924年 |
为纪念列宁,彼得格勒改名为列宁格勒 |
1941年 |
列宁格勒遭德军围困800多天,1944年苏军反攻取得胜利 |
1991年 |
恢复圣彼得堡旧名 |
——摘编自达即至《圣彼得堡忆象》
材料二 1921一一1925年苏俄(联)粮食产量(注:1普特=16.8千克)
年份 |
1921年 |
1925年 |
粮食产量(普特) |
22.13亿 |
44.24亿 |
——《历史:经济成长历程》
材料三 苏联大事记简表
1942年1月 |
签署《联合国家宣言》 |
成为世界反法西斯联盟的重要一员 |
1942.7——1943.2 |
斯大林格勒保卫战 |
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转折点 |
1945年2月 |
参加雅尔塔会议 |
加速德国法西斯的灭亡 |
1945年4月 |
苏军攻克柏林 |
5月,德国无条件投降,欧洲战事结束 |
一一据部编版九年级《世界历史》下册整理
材料四
20世纪五六十年代,冷战向深度和广度扩展。北约的成员国由原来的12个增加到15个,苏联把东欧国家组织起来,建立了华沙条约组织。在争夺势力范围和影响的斗争中,爆发了朝鲜战争和越南战争……冷战开始初期,美国就颁布法令和法规,严格控制对苏联和其他社会主义国家的出口贸易。
——刘金质《冷战史》
材料一 (漫画寓意:八大强者合力,让中国巨人四分五裂)
材料二
为了共同的目标,1943年举行的开罗会议上,中美两国政府首脑就战后问题进行了一次广泛详尽的讨论,在许多问题上达成一致。关于中国的国际地位,美方表示希望战后保持中国的大国地位,与美、英、苏共同担负维持和平的责任,中方欣然领诺。……关于领土问题,中美双方同意,东北及台湾、澎湖列岛归还中国……
——摘编自吴东之主编《中国外交史》
材料三
1960年11月4日,尼克松对《纽约每日新闻》发表话时说:“我愿非常明确地表示,我反对给共产党中国外交承认。我同样反对接纳共产党中国加入联合国。……美国不应该尊敬一个不热爱和平的海盗式国家。” | 尼克松在1972年访华时说:“多年来我对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态度是主席和总理全然不能同意的。把我们带到一起来的,是认识到世界上出现了新形势。” |
材料四
中美两国的社会制度、发展道路和文化传统有很大不同,两国之间难免磕磕碰碰,产生矛盾分歧……中美之间可以有良性、公平的竞争,但须防范冲突对抗、两败俱伤的危险局面。……2019年1月1日,习近平主席与特朗普总统互致贺信,热烈贺两国建交40周年。习近平在贺信中指出……我愿同总统先生一道,总结两国关系发展经验,落实好我们两人达成的共识,共同推进以协调、合作、稳定为基调的中美关系,让两国关系发展更好,造福两国人民和世界各国人民。
——新华国际时评《中美建交四十年 一路风雨总向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