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历史 /人教版 /必修2 经济史 /第五单元 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14 物质生活与习俗的变迁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高中历史必修2第五单元第14课《物质生活...

更新时间:2020-07-20 浏览次数:77 类型:同步测试
一、单选题
  • 1. 新中国成立后,社会习俗发生很大的变化。下图为20世纪50年代的结婚照和结婚证,这反映(   )

    A . 穿衣打扮完全革命化.军事化 B . 父母之命媒妁之言被彻底摒弃 C . 婚姻自主.礼俗开始删繁就简 D . 社会习俗受时代政治的影响
  • 2. (2019·杭州模拟) 顺口溜是我国民间流行的一种口头韵文,承载着时代脉动的气息。以下是某地曾流传的顺口溜,它们出现的先后顺序是( )

    ①“踢得好,砸的对,一村一个革委会”

    ②“深翻二尺五,麦秸能打鼓,深翻三尺三,麦秸做扁担”

    ③“吃有油,穿有绸,住有楼,还有余钱去旅游”

    ④“骑着摩托满街跑,乐坏王庄小大嫂,联产计酬发了家,多卖粮食买手表”

    A . ①②③④ B . ②①③④ C . ②①④③ D . ④①②③
  • 3. (2019·余杭模拟) 成书于20世纪30年代的《鄞县通志》记载浙江省鄞县(属于今天宁波市)的风俗:“放足之风,光绪中叶已渐萌芽。光复以后,城市中年以下妇女率先放足,幼者多天足,惟乡僻仍有缠足者。”这说明(   )
    A . 宁波的开放立即带动社会习俗发生变迁 B . 辛亥革命加速了鄞县的妇女放足 C . 南京临时政府成立后,鄞县妇女缠足现象绝迹 D . 鄞县实现了男女平等
  • 4. (2019高一下·息县期中) 近年来社会的流行语言发生了很大变化,出现了如4G、iPhone、电子书等新词汇,根本原因是(   )
    A . 外来文化的影响 B . 大量新事物涌现 C . 改革开放使社会经济发生巨大变化 D . 人们追求时尚
  • 5. (2019高一下·河北期中) 上海妇女服饰在20世纪六七十年代处于相对低调时期,到20世纪80年代上海妇女服饰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使上海的妇女服饰成为全国流行的模板,左右着外地城市妇女服饰变化。上海能够左右外地城市妇女服饰的主要原因是(    )
    A . 是中国主要经济政治中心 B . 改革开放后上海经济地位增强 C . 上海人开放意识领先全国 D . 上海是最早对外开放的城市
  • 6. (2020高一下·海林期末)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人的服装的花色、款式更加多样化,面料、质地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而到了九十年代,穿衣打扮讲求个性和多变,很难用一种款式或色彩来概括时尚潮流,强调个性、不追逐流行本身也成为一种时尚。材料反映了(    )
    A . 人们生活水平提高,奢侈浪费风气形成 B . 改革开放以来,人民生活水平达到小康 C . 国门打开,西方的生活观念冲击国人思想 D . 改革开放以来,人们思想观念更为开放
  • 7. (2019高一下·广元期中) 《舌尖上的中国2》近段时间火爆银屏。下列关于近现代中国饮食文化的变迁表述正确的是(   )
    A . 鸦片战争后西餐成为普通民众的主要饮食方式 B . 表面是饮食的变化,实质是中西方文化的碰撞 C . 孙中山认为近代中国事事不如西人,也包括饮食在内 D . 麦当劳肯德基就是在那时进入中国市场的
  • 8. (2019·山东模拟) 20世纪90年代,随着中国经济的不断升温,“国学热”成为历史研究的新热点;新世纪以降,生态环境不断恶化,环境史又成了历史研究的新宠儿。这一状况说明(    )
    A . 环境史的研究更具现实意义 B . 历史学科缺乏明确的研究对象 C . 社会发展影响历史研究视角 D . 现代中国的史学研究尚不发达
  • 9. (2019高一下·鱼台月考) 20世纪70年代,中国人的打扮从整体样式、色彩看都比较单调,其主要原因是(    )

    ①当时商品供应匮乏

    ②受当时政治环境的影响

    ③人们不喜欢穿着打扮

    ④受民国时期服饰的影响

    A . ①②④ B . ②③④ C . ①② D . ①③④
  • 10. 下表为上海等城市不同年代部分择偶标准差异表(单位:%),据此可知(    )

    项目

    年代

    1948—1966

    1967—1976

    1977—1986

    1987—1996

    家庭出身、社会关系

    36.6

    28.8

    12.66

    15.6

    本人成分、政治面貌

    30.5

    23.5

    15.1

    13.9

    学历

    10.6

    11.7

    12.6

    25.3

    A . 政治生活的影响逐渐消失 B . 社会价值取向发生根本变化 C . 受教育程度日益受到重视 D . 社会关系一直发挥决定作用
  • 11. (2018高三上·宾县月考) 20世纪80年代初,戴蛤蟆镜、穿喇叭裤是最时髦的扮相,一部《霹雳舞)带动了蝙蝠衫、高帮运动鞋、发带的流行。此外,大垫肩、超短裙都是街头的风景,牛仔裤也逐渐为大众所接受,从香港传来的萝卜裤成为潮流。上述材料从本质上反映了(    )

    A . 民主政治进一步发展 B . 生活水平大大提高 C . 内陆与香港密切联系 D . 生活观念发生变化
  • 12. (2018高二上·玉溪月考) 下表为改革开放后我国经济发展的一组数据统计,它反映了(    )

    年份

    家庭人均纯收入(1978年=100)

    食品支出(%)

    交通通讯支出(%)

    文教娱乐用品及服务支出(%)

    1985

    268.9

    57.79

    1.8

    3.9

    1990

    311.2

    58.80

    1.44

    5.37

    1995

    383.6

    58.62

    2.58

    7.81

    2000

    483.4

    49.13

    5.58

    11.18

    2005

    624.5

    45.48

    9.59

    11.58

    A . 与人民生活有关的各项支出均呈上升趋势 B . 市场经济确立使各项指标发生了重大变化 C . 改革开放后信息交流和人口流动情况明显 D . 文教娱乐服务支出上升导致食品支出下降
  • 13. (2018高三上·南平模拟) 下图为我国恩格尔系数变化情况。据此可知(  )

    A . 包产到户促进农业增产农产品价格走低 B . 市场经济体制导致民众消费结构多元化 C . 改革开放使人民生活方式发生重大变化 D . 传统消费观念抑制了民众对商品的需求
  • 14. (2018高一下·成都期中) 服饰是一种文化形态,贯穿了人类社会发展的各个时期。每个时代都有自己典型的服饰,引领着时尚。请你将四幅图片按时间顺序重新排列(    )

    A . ①②③④ B . ②①④③ C . ③①②④ D . ①②④③
  • 15. (2017高二上·浙江开学考) 据张国刚《中国家庭史》记载,民国时期燕京大学女生有96.7%的人赞成“无爱情即离婚”,上海“审判厅请求离婚案多”,而农村家庭中离婚现象则并不多见,甚至“夫可以出妻嫁妻”。对此理解错误的是( )
    A . 婚姻观念出现新旧的碰撞 B . 农村婚姻观念深受传统的影响 C . 婚姻自主已成为一种时尚 D . 城乡婚姻观念变迁存在不平衡
二、材料分析题
  • 16. (2019高一下·玉田期中) 阅读下列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损伤。

    ——《孝经》

    材料二:顺治二年(1645年),颁布了剃发令,规定“京城内外限旬月,直隶各省地方,至部文到日亦限旬月,尽令剃发。遵依者,为我国之民;迟疑者同逆命之寇,必置重罪。”

    ——蒋良骐《东华录》卷五

    材料三:盖欲除满清之藩篱,必去满洲之形状,举此累赞恶浊烦恼之物,一朝而除去之,而后彼之政治乃可得而尽革也。

    ——张楞《论辫发原由》

    材料四:60年光阴荏苒,中国女性的发式变化越来越丰富,从建国之初流行的长长、粗粗的系着红绳或者彩带的麻花辨,经过了齐耳短发的“刘胡兰头”…到如今兼容并包、变化多样、与世界时尚同步的各种美丽发型,中国女性越变越美丽,发型成为女性打造自我魅力的重要的一环。

    ——《中国女性60年发型变迁史》

    1. (1) 根据材料一,中国人从什么角度又是怎样看待自己身体的?
    2. (2) 根据材料二,三,在头发问题上有哪两种不同的认识或做法?有何相同之处?
    3. (3) 根据材料四,建国后中国女性发型变化的趋势是怎样的?说明促使这一变化的原因。
  • 17. 热词,作为一种词汇现象,反映了一个国家、一个地区在一个时期人们普遍关注的问题和事物,具有时代特征。下面是新中国成立以来不同时期的主要热词汇编。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年代

    主要热词

    1949年10月至20世纪50年代中期

    新中国、当家作主、五年计划、苏联老大哥、中山装

    20世纪50年代中期至60年代中期

    右派、大跃进、公共食堂、票证、雷锋

    20世纪60年代中期至70年代中期

    夺权、红卫兵、知青、乒乓外交、两弹一星、绿军装

    20世纪70年代末期至80年代末期

    法制、大包干、万元户、“五讲”“四美”、高考、银河-Ⅰ号、喇叭裤

    20世纪90年代

    海选、下海、菜篮子工程、超市、大哥大、上网、休闲装

    21世纪初期

    小康社会、新农村建设、科学发展、“八荣八耻”、短信、杨利伟、入世、博客、上合组织

    2012年党的十八大以来

    中国梦、新时代、“四个全面”、供给侧改革、精准扶贫、人类命运共同体、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网购

    根据上述材料,从不同时期若干有关联的热词所反映的历史信息中提炼一个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论述。(要求:任选一个角度确立论题,论述要史实准确,史论结合。)

  • 18. (2019高三上·宜宾期末) (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  新中国成立后,娼妓毒品等封建随俗文化依然存在,对社会风尚产生不良影响,为此,党和政府开展了一场声势浩大的人民大众广泛参与的陋俗文化改造运动。

    人民政府采取多种措施,强制废除娼妓制度;制定了《关于严禁鸦片流毒的通令》,开展禁毒宣传,成立了禁烟机构,没收毒品,查封烟馆,国剿毒犯。“把妇女的彻底解放看作重要目标”,《婚姻法》明确规定“妇女在各方面,均有与男子平等的权利”,倡导妇女走出家庭,参加生产,废除包办婚姻封建婚姻制度,实行男女婚姻自由、一夫一妻制;重视女子教育,提高女童入学率,对成年妇女,通过扫盲班、识字班,摘掉文盲的帽子;倡导殡葬改革,实行火葬,改变传统殡葬仪式繁琐,浪费资源的弊端;清理毒害的图书,增加出版通俗读物和少年儿童读物等

    ——摘编自范小方、童学《中国共产党与新中国初期社会风尚的演变》

    1. (1) 根据材料,概括新中国成立初期社会风尚改革的特点。
    2. (2)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新中国成立初期社会风尚改革的作用。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