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历史 /高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安徽省合肥市2020届高三历史抢分模拟试卷(二)

更新时间:2021-01-21 浏览次数:113 类型:高考模拟
一、选择题(本卷共12个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
  • 1. (2020·合肥模拟) 表:

    事实一

    商代青铜器为铜、锡、铅之合金。

    事实二

    地质矿产普查显示,迄今中原一带尚未发现有可供开采的锡矿。

    事实三

    金正耀先生在殷墟青铜器中发现有5件含高放射性成因异常铅。目前仅在云南东北一带发现此种异常铅矿。

    ——据魏国锋《古代青铜器矿料来源与产地研究的新进展》

    由表格所列事实依据可推知,当时(   )

    A . 殷地青铜器产于西南地区 B . 西南已纳入商王统治范围 C . 殷商与周边地区联系密切 D . 初步形成统一的国内市场
  • 2. (2020·合肥模拟) 汉景帝不再设立诸侯王的“御史大夫、廷尉、少府、宗正、博士官”;汉武帝元朔五年设立太学和郡国学校,收管了教育权;元封元年把盐铁官营推行到诸侯的封国。这一系列做法(   )
    A . 废除了郡国并行的制度 B . 使文化成为政治的附庸 C . 形成了干强枝弱的局面 D . 使中央和地方相互制衡
  • 3. (2020·合肥模拟) 贞观年间,唐太宗曾签署一份向未满十八岁强壮男子征兵的敕书,但门下省给事中魏征不肯签署,导致该敕书最后作废。这表明当时(   )
    A . 官僚体制尚可制约皇权 B . 三公制度发展到达巅峰 C . 门下省掌控最高决策权 D . 科举制提升了官员素质
  • 4. (2020·合肥模拟) 明清时期,朝廷面对传染病流行会减免税粮赋役、发帑赈济以减缓灾情;一些深怀济世思想的医生也不避疫气施医送药,践行“不为将相,便为良医”的美德;不少知识分子和有识之士更是主动出资出力,救民济困。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   )
    A . 救灾防灾成为社会共识 B . 疫情有助于消解阶级对立 C . 儒家思想影响国民行为 D . 明清的防疫体系趋于完善
  • 5. (2021高三上·渭南月考) 下表是关于1844—1847年五个通商口岸贸易的货值统计表(单位:万元)据此可知当时(   )

    年份

    宁波

    广州

    厦门

    福州

    上海

    1844年

    11.1

    733.5

    19.3

    0

    48.7

    1845年

    2.7

    681.5

    16.3

    8.4

    234.1

    1846年

    1.1

    554.5

    17.6

    极少

    216.2

    1847年

    1.2

    549.2

    18.7

    极少

    229.9

    A . 上海的区位优势日益凸显 B . 广州的对外贸易地位没落 C . 自然经济对洋货强烈抵制 D . 中国的贸易逆差现象严重
  • 6. (2020·合肥模拟) 1893年,《北华捷报》称“现在华茶在英国只是作为一种充数之物……许多茶商承认他们现在已经不卖华茶。”这反映出当时(   )
    A . 英国对茶叶需求降低 B . 英国对中国实行贸易壁垒 C . 中国茶叶出口的衰减 D . 华茶在英国面临竞争压力
  • 7. 据中国共产党在农村根据地的一次调查显示:“一般妇女讲话非常漂亮,如‘找对象’,‘参加生产’、‘无产阶级’、‘土豪劣绅’、‘资本家’、‘不接受’等名词在谈话中时常流露。”这表明当时(   )
    A . 国民革命推进农村移风易俗 B . 抗战动员提高了民众的觉悟 C . 抨击封建礼教成为时代主流 D . 苏维埃政权的影响不断扩大
  • 8. (2020·合肥模拟) 1953年5月,中苏签订“5.15协定”,包含苏联技术援助91个新扩建工业项目,1954年底确定为苏联援华项目156项。1956年,援华苏联专家人数达到高峰,为3113人。“5.15协定”( )
    A . 推动了中国国民经济恢复和发展 B . 使中国坚定了“一边倒”政策 C . 帮助中国顺利完成社会主义改造 D . 配合了中国国家发展战略需要
  • 9. (2020·合肥模拟) 梭伦规定:除军事职务外,其他的职位通过抽签给予。但又规定:只能从白(自)荐的人们中进行挑选;中选的人还将接受评判官的审查;而且每个人都有权对不合资格的候选人提出指控。这说明当时雅典(   )
    A . 限制了公民民主参政权利 B . 意识到抽签选举存在弊端 C . 保证了职务面前人人平等 D . 努力提高公民的参政素质
  • 10. (2020·合肥模拟) 英国技术专利制度起源于12世纪。纺织业作为英国经济的排头兵和科学技术的应用集中领域,出现了很多发明专利和具有代表性的新型纺织设备。1700年到1800年期间,英国纺织业的发明数量如图所示。由此可知(   )

    1700~1800年纺织业发明数量

    A . 自然科学理论促进了纺织业的发明和革新 B . 18世纪英国是唯一确立了专利制度的国家 C . 专利制度保障了英国工业革命的持续发展 D . 专利制度建立是英国国力强盛的根本原因
  • 11. (2020·合肥模拟) 有学者认为,新经济政策的主要任务在于解决苏俄(联)经济尽快的工业化任务,建立工业化社会的基础。但它没有能完成这一任务,这就决定了新经济政策的命运。该学者意在说明新经济政策(   )
    A . 超越了当时社会生产力水平 B . 被斯大林体制取代具有必然性 C . 背离了列宁发展经济的初衷 D . 没有解决当时面临的主要任务
  • 12. (2020·合肥模拟) 下图漫画反映了20世纪某时期的美国对外政策。该政策(   )

    A . 对欧洲联合具有决定作用 B . 缓解了战后各国经济危机 C . 对经济全球化产生了影响 D . 实现了对欧洲的有效控制
二、非选择题(共52分)
  • 13. (2020·合肥模拟)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清代前期,由于人口激增,内地人地矛盾不断尖锐,于是便出现了向人烟稀少的边远或未经开发的深山老林地区的“长时间,大规模”的流动现象,至鸦片战争前后,由内地诸省迁往边远省份人口总计有700万~800万。同时,游民队伍也在与日俱增,不断扩大。嘉庆八年,滞留北京街头的“无业贫民”就有8万人之众。四川省“游民极多”,仅成都“每日清晨城门启后,四门进城者不下两万人”。苏北一带每到秋冬之际,“游民百十为群”,乞食四方。流民、游民的大量存在,是一个极其严重的社会问题,成为社会不安定的重要因素。

    ——摘编自胡焕庸、张善余《中国人口地理》上册

    材料二  拿破仑战争结束后,欧洲各国失业现象愈发严重,为了吸引欧洲移民来美国,1864年,美国国会通过了《鼓励外来移民法》,1861年至1920年掀起两次移民高潮,移民人数猛增到2350万,有大约93%是熟练工人,85%的人年龄在14岁到44岁之间,并且以男子居多。美国历史上的移民潮不但对美利坚民族性格的形成产生了深刻影响,而且使得美国在短短一百多年里能够迅速崛起;同时也促使美国人口结构发生重大变化,成为拥有十分多样化的种族及民族。由于在就业、宗教和民族问题上的矛盾,1920年以后,美国彻底结束了自由移民的时代,开始实行有配额的限制性移民政策。

    ——摘编自世界人口网《美国人口》

    1. (1)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清朝前期人口变化的特点并分析其原因。
    2. (2) 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清朝前期的中国与1920年前的美国人口增长最大的不同,并说明这种不同给两国带来的不同后果。
  • 14. (2020·合肥模拟)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对于武则天,历来有各种不同的评价,角度也各不相同。唐代前期,评价相对比较积极正面。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司马光的《资治通鉴),对武氏严厉批判。到了南宋期间,程朱理学在中国思想上占据了主导地位,轻女的舆论决定了对武则天的评价。明末清初,著名的思想家王夫之,就曾评价武则天“鬼神之所不容,臣民之所共怨”。

    材料反映了从唐初到清初不同人物对武则天的评价,对这些评价提出你的认识,并说明理由。(要求:见解明确,持论有据,表述清晰。)

  • 15. (2020·合肥模拟) 【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 金朝建国以来,没有铸钱,沿用辽、宋旧钱。金熙宗时由于北方已经统一,随着统治区域的扩大和经济的恢复,辽、宋旧币已不敷应用。海陵王即位后,提拔、重用善于理财的人,讲求财用。1154年,由户部尚书蔡松年主持,仿宋制,印制、发行纸币,名为“交钞”,“与钱并用”。1157年,收集民间铜器,陕西、南京(开封)者输京兆(长安),他路悉送中都(北京),始铸铜钱。次年二月,中都置钱监二,京兆置监一,所铸铜钱名为“正隆通宝”,与旧钱通用。

    ——摘编自白寿彝《中国通史》等

    1. (1)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金海陵王币制改革的原因。
    2. (2)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金海陵王币制改革的影响。
  • 16. (2020·延边模拟) 【历史——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 抗战爆发后,中国政府就废除不平等条约问题同美英进行了交涉。太平洋战争的爆发,加速了这一进程。1942年10月,美英政府同时发表声明,表示愿意放弃在华治外法权,同中国缔结新约。经过谈判,1943年1月,国民政府分别在华盛顿和重庆与美英签订新约。两个条约都规定,现行中国与美英的条约中,凡授权美英政府或其代表管辖其在华人民之一切条款,均予撤销作废;交还北平使馆界的行政与管理权;终止美英在上海、厦门公共租界的权利,交还天津、广州英租界;撤销美英军舰驶入中国领水之特权,撤销美英船舶在中国沿海贸易及内河航行之特权;英国放弃海关总税务司之特权。随后,国民政府发文,称新约的签订使中国取得了与各国“并驾齐驱”的“完全独立平等自由的地位”。

    ——据王绳祖《国际关系通史》

    1. (1)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美英与中国签订新约的背景。
    2. (2)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国民政府与美英签订新约的意义。
  • 17. (2020·合肥模拟) 【历史——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颜惠庆(1877—1950),曾先后担任清外务部股长、中华民国外交次长、巴黎和会代表团顾问和驻国际联盟代表团团长等职。1921年华盛顿会议前夕,时任外交部长的颜惠庆确定了中方的外交策略。他认为,中日为唇齿之国,应首图“亲善”;中英应“互相提携”,意在寻求解散英日同盟。对于美国总统关于远东和太平洋地区的声明,他“深表赞同”,希望“多所借助”美国政府,以寻求从日本手中收回山东权益。但他也指出:“依靠他国只是为了赢取该有的时间,我们必须依靠自己,不可以单纯强迫别人援助”。1921年,英、法、美、日签署《四国公约》,英日同盟宣告终止。次年,在英美斡旋下,中日签订协定,山东权益得以收回。

    ——据张祚崑《颜惠庆外交思想探析(1912—1945)》

    1. (1)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颜惠庆外交策略形成的因素。
    2. (2)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价颜惠庆的外交策略。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