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历史 /高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安徽省合肥市2020届高三历史抢分模拟试卷(五)

更新时间:2020-08-17 浏览次数:153 类型:高考模拟
一、选择题(共48分)
  • 1. 西周初年,武王之弟康叔封于卫,周公作《康诰》《酒诰》等告诫他“元恶大憝(奸恶),矧惟不孝不友。”《周礼》中又强调“父子不得相诉,父子将狱,是无上下也”。这反映了西周时期(   )
    A . 家族政治与道德观念结合 B . 分封制与宗法制相结合 C . 初步确立起儒家伦理道德 D . 社会秩序保持长期稳定
  • 2. 下表为司马迁在《史记》中对夷族的记载。这反映出司马迁(   )

    记述

    出处

    “匈奴,其先祖夏后氏之苗裔也。”

    《史记·匈奴列传》

    “越王勾践,其先禹之苗裔,而夏后帝少康之庶子也。封于会稽,以奉守禹之祀。”“闽越王无诸及东海王摇者,其先皆越王勾践之后也。”

    《史记·越王勾践世家》

    《史记·东越列传》

    “秦之先,帝颛顼之苗裔。”“楚之先祖出自帝颛顼高阳。高阳者,黄帝之孙,昌意之子也。”

    《史记·秦本纪》

    《史记·楚世家》

    “秦灭诸侯,唯楚苗裔尚有滇王。”

    《史记·西南夷列传》

    A . 认识到大一统国家的特性 B . 强调华夷有别的天下秩序 C . 主张对边地民族加强管控 D . 构建华夷同源的历史叙事
  • 3. (2019高二上·长春月考) 唐安史之乱至唐末,“天下户口,流亡过半”。宋太祖下令,“察民有父母在而子孙别籍异财者,其罪死”。“召集逃散,令着旧业”成为北宋初期地方政府的主要政务。宋初这一政策(    )
    A . 旨在压制工商业发展 B . 有利于稳定小农经济 C . 意在强化理学价值观 D . 抑制了土地兼并现象
  • 4. 从唐代至明清,官方与民间对关羽的崇拜有三个周期:在唐代官方祟拜与民间祟拜几乎没有任何接触和关系;从北宋中后期至元代官方崇拜受到了佛教化和道教化关羽的影响;到明清时期官方崇拜与民间祟拜都受到了民间文化的影响。唐代以来对关羽祟拜的变化(   )
    A . 推动了儒学和佛教、道教的深度融合 B . 可以看出政府对民间文化崇拜加强了掌控 C . 表明官方非常重视英雄人物的社会价值 D . 说明上层文化与民间文化走向逐渐一致
  • 5. 书衙是太平天国建都南京后下设的一个机构,其主要职责是删改《论语》《孟子》《中庸》《诗经》《礼记》《春秋左传》等古籍中与太平天国教义不一致的内容,但依旧保留三纲五常等儒家伦理观念。其主要目的是(   )
    A . 反对清王朝统治的思想基础 B . 构建与政权相适应的意识形态 C . 消除民众对儒学的盲目崇拜 D . 扩大基督教义在中国的影响力
  • 6. 李大钊指出:“东洋文明与西洋文明,实为世界进步之二大机轴,正如车之两轮、鸟之双翼,缺一不可。而此二大精神之自身,又必须时时调和、时时融会,以创造新生命,而演进于无疆。”胡适则在《新思潮的意义》一文中主张“研究问题,输入学理,整理国故,再造文明”。上述观点(   )
    A . 丰富了新文化运动的思想内涵 B . 论证了西方文化的合理性 C . 体现了当时知识分子的两面性 D . 全面颠覆了国人道德观念
  • 7. 下表是抗战期间国际援华抗日英烈简表(部分)

    马尔琴科夫

    苏联空军志愿队援华战士。在1938年的武汉空战中壮烈牺牲。

    威廉·瑞德

    美国援华航空队战士,曾参与开辟“驼峰航线”。1944年作战返航时壮烈牺牲。

    宫川英男

    由一名侵华日军身份转化为投诚共产党的抗战勇士。1945年,同日作战中壮烈牺牲。

    柯棣华

    印度援华医疗队医生,曾任白求恩国际和平医院第一任院长。1942年因病在华牺牲。

    对上表内容解读合理的是(   )

    A .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有了进一步的拓展 B . 中国抗战赢得了国际社会的普遍赞誉 C . 中国战场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主战场 D . 各国援华是抗日战争胜利的根本保障
  • 8. (2019·唐山模拟) 有外国学者指出“中国共产党在1949年并没有像俄国布尔什维克领导人1919年那样,怀着热烈的、救世主的革命憧憬去执掌政权……在革命后的最初几年,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注意的是他们的国家在政治和经济上的迫切问题,而不是关于世界革命的空想”。该学者认为,中国共产党(   )
    A . 建国方略稳健务实 B . 对世界事务不关心 C . 无意模仿苏联模式 D . 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 9. (2019高三下·大名月考) 公元前2世纪后,罗马相继颁布了三部保护公民的波西乌斯法和一部禁止鞭笞公民的法律,同时立法将公民申诉权的范围扩展到军事领域。这说明罗马(   )
    A . 对公民的保护力度增强 B . 注重法律丰富完善 C . 公民争取权益热情高涨 D . 立法奉行公民至上
  • 10. 下表是《英国工业制成品出口市场的地域分布》(单位:%)

       年份

    地区  

    1699—1701

    1702—1774

    1804—1806

    1834—1836

    1854—1856

    欧洲

    83.6

    45.0

    37.3

    36.3

    28.9

    美国、加拿大和

    西印度群岛

    13.3

    46.9

    49.4

    34.7

    28.1

    非洲、近东、亚

    洲、澳洲和拉美

    3.1

    8.1

    13.3

    29.0

    43.0

    据此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

    A . 英国逐渐失去了工业垄断的地位 B . 国际工业品市场的竞争尚不激烈 C . 殖民地对英国经济发展作用重大 D . 欧洲不再是英国出口的主要市场
  • 11. 1933年,美国图书馆协会估计,自1929年以来新增的借书人大约在200万到300万之间,总的图书流通增长了将近50%;每20个成年人当中大约有19个人是报纸的读者。这一现象反映出美国当时(   )
    A . 民众精神世界渴望慰藉 B . 文化产业拉动了经济增长 C . 国民素质得到大幅提升 D . 科技革命推动出版业发展
  • 12. 如图为反映20世纪60年代的漫画《自己组队》。漫画所示国家“自己组队”的原因是(   )

    A . 东西方阵营对峙局面的形成 B . 区域经济合作的日益发展 C . 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建立 D . 成员国内政外交趋于一致
二、非选择题(共52分)
  • 13. (2020·景德镇模拟) 阅读下列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公共卫生就是组织社会共同努力,改善环境卫生条件,预防控制传染病和其他疾病流行,培养良好卫生习惯和文明生活方式,提供医疗服务,达到预防疾病,促进人民身体健康的目的。

    材料一:公共卫生最早是从英国开始的,是18世纪末19世纪初西欧社会“启蒙运动、工业革命的产物”。最初关注的是环境卫生和疫病预防,后来逐步扩展到多个领域,比如卫生行政、环境卫生、劳动卫生、医疗卫生、妇婴卫生、卫生教育等,几乎包罗了所有与民众生命健康有关的问题。大体而言,广义上的民国公共卫生行政事务包括了上水道、下水道、粪尿处理、道路清扫等环境卫生;医疗设施或对药品进行管理的保健卫生;还包括对卫生的重要性和方法进行教育的卫生教育以及对各种卫生数据进行统计的卫生统计等。狭义的公共卫生则指公共卫生行政、环境卫生、卫生防疫及饮食品卫生等。19 世纪前期,英国颁布了第一部《公共卫生法案》,来应对英国日益严重的环境卫生的困扰。从英国开始,公共卫生立法开始成为欧美国家和政府的一项重要事项。     

    ——摘编自王其林《中国近代公共卫生法制研究1905—1937》

    材料二:清末新政中建立起卫生行政制度,并初步形成了卫生法律体系,以1911年东北鼠疫治理为契机,以防疫为主的公共卫生开始从无到有、从地方性立法向国家性立法过渡。由于社会转型以及政局动荡的深层因素影响,民国初的中央和地方卫生行政机构并不稳定,曾几度裁撤。即使如此,公共卫生法律的制定与实施仍卓有成效,不仅公共卫生立法的范围进一步扩大,专业化、技术性规范日益成为公共卫生立法的重点。与清末相比,防疫、医师登记、环境、饮食、饮水类等公共卫生法规都形成了体系,更重要的是基本勾画出了民国公共卫生法律制度的概貌。

    ——摘编自王其林《中国近代公共卫生法制研究1905—1937》

    1. (1)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欧美公共卫生的特点及其形成的原因。
    2. (2)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清末、民国公共卫生制度建立的背景和意义。
  • 14. (2020·赣县模拟)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某学者为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七十周年,计划编写一部主题为“中华儿女齐奋斗,敢叫日月换新天”的通史著作《奋斗中国》。该著作依据中国近现代史的发展历程,以“奋斗”为主线展现了中华儿女齐心协力,改变家国命运的百余年奋斗历程。著作部分章节标题关键词节选如下:1.粵海扬成2.国门洞开5.中体西用14.庚子国难22移风易俗28.“以俄为师”31,开天辟地42.武装抗争56.共赴国难62.和平之光67.风雨钟山70.当家做主73.自力更生83.跨洋握手90.春天故事95紫荆旗耀98.复兴之梦。

    请从上述标题关键词节选中任选两个或两个以上关键词,并根据所选关键词之间的关系拟定一个论题,并对该论题进行阐述。(要求:选词恰当、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

  • 15. 【历史——选修1:历史上的重大改革回眸】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乡饮酒礼始于周代乡人以时聚会宴饮的礼仪,长期承担着社会教化的职能,到元代却逐渐淡化。洪武五年,明太祖正式向全国推广修订后的乡饮酒礼,其礼仪程式主要从儒家典籍和唐宋礼制中损益而来,但增加了宣讲国家律法的“读律”一项。洪武十六年,明太祖又下诏颁行乡饮酒礼图式,对府州县和民间里社乡饮酒礼作出了详细规定。府州县的乡饮酒礼程序非常繁琐,宾客座次以官爵高低和年龄长幼为序,而里社的乡饮酒礼仪式相对简略,宾客座次也仅以年龄长幼为序。洪武二十二年,明太祖再次颁布乡饮酒礼图式,按照无过、有过及过犯程度分别设置三等座次。同时,《大明律》还对违反乡饮酒礼规定的行为制定了惩罚措施。但正如时人观察到的,一些惩戒性的规定在民间因“恐启争生衅”而致废搁已久。

    ——据杨艳秋《明代的以礼化俗及礼向基层的渗透——明洪武朝乡饮酒礼考察》等

    1. (1)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明太祖推行乡饮酒礼的特点。
    2. (2)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明太祖推行乡饮酒礼的作用。
  • 16. 【历史一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 国联的构思源于威尔逊《十四点和平原则》的最后一点:“成立国际联合组织,各国互相保证彼此的政治独立、领土完整。”一战完结后,巴黎和会通了过建立国际联盟的草拟法案,并在英法的操纵下,派一个以威尔逊为首的起草委员会草拟了《国际联盟盟约》。1920年1月10日《凡尔赛条约》正式生效的这一天,在威尔逊主持下国际联盟宣告正式成立。但美国参议院拒绝批准《凡尔赛条约》及《国际联盟盟约》,并否决加入国联。1922年国联签发南森护照予无国籍难民,最终被52个国家承认。20世纪20年代,国联曾成功地解决一些小纷争,但对于30年代较大的冲突及二战,则显得力不从心。1946年4月18日国联正式解散,由联合国所取代。

    1. (1)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国际联盟成立的历史原因。
    2. (2)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价国际联盟的历史作用。
  • 17. 【历史——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 郭守敬,生于南宋绍定四年(1231年)。他的祖父郭荣,是一个渊博的学者。郭守敬在祖父的影响下,从小就对天文学特别感兴趣,曾自己动手,用竹篾做成浑仪观察天象。至元十三年(1276年),郭守敬参加了修订历法的工作。他建议,为了给修订历法提供依据,要先对天象进行一次大规模的观测。要准确地观测天象,就得首先解决仪器问题。古代测量日月星辰位置的主要天文仪器是浑仪。宋代的浑仪构造复杂,圆环一道套一道,转动不灵便,还遮住了一部分视野,使一些星星落入观测的死角。郭守敬对浑仪进行革新,另制一种结构简单、刻度精密的简仪。郭守敬挑选了14个具有天文观测知识的官员,带着他创制的简仪,分成几个小组,到设在全国22个观测站进行天文观测。各观测站的数据报到大都后,郭守敬花了两年的时间进行计算。在此基础上,制定了《授时历》。授时历在至元十七年(1280年)颁行,比格里高利历早302年。

    ——摘编自樊善国《科技巨人郭守敬》

    1. (1)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郭守敬在科技方面的成就。
    2. (2)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郭守敬成为科技巨人的原因。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