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一 为了和平和表示尊重奥林匹克众神,公元前776年古希腊在奥林匹亚举办了一次运动会。参加这一届古代奥运会的仅有伯罗奔尼撒、伊斯利斯巴达,唯一的比赛项目是场地跑。后来运动会的规模扩大,成为显示民族精神的盛会。2世纪后,基督教统治欧洲,倡导禁欲主义,反对体育运动,奥运会随之衰落。、394年罗马皇帝狄奥多西一世宣布废止古奥运会.395年,拜占庭与歌特人的战争,使奥林匹亚各项设施毁失殆尽。426年,狄奥多西二世烧毁了建筑物的残余部分。511和522年的两次地震,使奥林匹亚遭到了彻底毁灭。15世纪,教育家开始提倡幸福和健康的生活方式: 17世纪,英国人约翰.洛克的"绅士教育"提出德、智、体。1776年,古代奥运会遗址的发现和发掘,引起了全世界的兴趣。1859年,希腊在雅典举办了第一届泛希腊奥林匹克运动会。1889 年,法国教育家顾拜旦首次公开了他恢复奥运会的设想。1894年,第一届奥林匹克代表大会召开,通过决议复兴奥运会,使奥林匹克运动发展成为持久的体育与和平运动。1896年,希腊成功举办了第一届现代奥林匹克运动会。
——摘编自(奥运会大事记》
材料二 2008年第29届北京奥运会口号是:“同一个世界,同一个梦想”,表达了全世界在奥林匹克精神的感召下,追求人类美好未来共同愿望。体现了作为“绿色奥运、科技奥运、人文奥运”三大理念的和谐的价值观。也表达了北京人民和中国人民与世界各国人民共有美好家园,同享文明成果,携手共创未来的崇高理想;表达了一个拥有五千年文明,正在大步走向现代化的伟大民族致力于和平发展,社会和谐,人民幸福的坚定信念;表达了13亿中国人民为建立一个和平两更美好的世界做出贡献的心声。20018年北京奥运会共有参赛国家及地区204个,参赛运动员11438 人,设302项(28种)运动,共创造43项新世界纪录及132项新奥运纪录,共有87个国家和地区在赛事中取得奖牌,中国以51枚金牌居金牌榜首名,是奥运历史上首个登上金牌榜首的亚洲国家。
——摘编自《北京奥运会》
如图,在过去的10000年里,特别是在过去的300年里,人类历史发生了前所未有的更迅速、更具本质性的转型,跨越了一道全新的门槛,步入了一个全新的社会。由于我们生活于此种转型中间,很难清楚客观地看出其特点。因此,在描述这种转型时我有意贴上了一个含糊的标签:“现代革命”。
年表11.1 现代的尺度:1000年
——据(美)大卫·克里斯蒂安《时间地图——大历史导论》
根据材料,我们可以看到作者以距苏联解体这一历史事件为基点,以1000年或300年做为观察历史的时间尺度,历史视野呈现出很大的不同。请结合所学知识。选择材料中历史时间轴上的一个时间尺度,说明你对“现代革命”的理解。(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清晰。)
材料 西周、春秋时期,社会上层皆按宗法制组成父家长制集体大家庭。这种大家庭是 一个血缘亲属关系复杂、人数众多、组织庞大的宗族集团。这种庞大的宗族共同体便构成了这一时期贵族社会最根本的社会组织。西周、春秋时期的家庭形态,除了宗法贵族集体大家 庭之外,另有庶民、奴隶等个体家庭,但无经济、政治上的独立性,尚被包容于宗法大家庭 以及各类共同体(如村社)的外壳之中。秦孝公用商鞅变法,推行“分异令”,规定“民有二男以上不分异者倍其赋”,把家庭单位强令分析到最细小程度,这是对宗法制度的彻底否定。由此,秦确立了最小型个体小家庭结构形态,这种小家庭成为社会普遍支配形式,是秦家庭组织最基本形态。这种家庭,就血统世系而言,一般为两代层结构,很少有涉及祖孙三代者; 就人数而言,通常为五口之家。这种家庭具有结构简单、内部关系单纯而亲昵、人数少等特点。
——摘编自张金光《商鞅变法后秦的家庭制度》
材料 历史上,中国虽然宣布了参加第一次世界大战,但并没有真正派出军队参战。真正卷入战争的中国人,是14万中国劳工,协约国称为“中国劳工旅”。
在欧洲战场上,以英法为首的协约国在德国的步步紧逼下损失惨重,面临着严重的人力资源危机。……为了让更多的欧洲人从工业劳动中解放出来走向前线参战,英国和法国将他们的目光投向中国廉价又丰富的人力资源。……1916年至1918年,英法两国在中国共招募华工14万人左右。按照最初约定,华工的工作是以工代兵,并不参战,但事实上华工的工作几乎都是处于最前线。他们到欧洲后多从事挖掘战壕、筑路、救护伤员等战勤和战斗工作,约两万人付出了自己的生命,有的只有工号连名字都没有留下。
中国劳工旅的大多数人在1919年和1920年回国,留下来的三千人在欧洲扎下了根,构成了当时法国和比利时华人社会的核心。
李肇星在凭吊一战赴欧华工墓地后表示,许多一战华工战后成为第一批移居法国的华人,为中法友谊作出贡献。
——摘编自《14万中国劳工参加一战:与德军搏斗约2万牺牲》
材料:1959年新加坡自治政府成立,李光耀出任第一届总理。他虽然早年接受西方教育,但他却声称:他的内心并没有西方价值观念体系,“有的是东方的精神价值体系”。李光耀执政后,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来刺激新加坡的发展。一是加强人民行动党对政府的控制;二是在全国基层建立市民评议委员会和社区中心;三是1961年出台“1961—1964年发展计划”。这个计划宣布将“动用政府和其他公共机构掌握的资源”以支持经济发展,但又明确表示政府和公共机构的作用“只限于有限的领域”,“将来工业化的很多部分要靠国内外的私人企业”,它实际上提出了现代化的“东亚模式”的基本原则。结果,新加坡的国内生产总值的年增长率在60年代和70年代分别达到了8.8%和8.5%。
——何顺果《世界史:以文明演进为线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