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小学语文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统编版六年级下册语文期末测试卷

更新时间:2021-03-04 浏览次数:323 类型:期末考试
一、 积累运用
  • 1.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 每个小学生将来都希望自己成为有用之才。 B . 经过朋友的开导,他开开心心高高兴兴地回家了。 C . 我确定她今天可能不去西湖公园了。 D . 树叶被秋风染成金黄,慢慢地飘落下来。
  • 2. 毕业之际,如果为伙伴写毕业赠言,下面不适合引用的一项是( )。
    A . 芝麻开花——节节高 B . 百尺竿头——更进一步 C .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D . 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 3. 给加下划线字选择正确的读音,写在后面的横线上。

    境(chù chǔ)  断(jiān jiàn)  外(fèn fēn) 时(zàn zhàn)

    (jìng jìn)   瘦(xuē xiāo) 徘(huí huái)  参(yù yǔ)

  • 4. 认真拼读,准确书写。

    jiě shì

    zhì dù

    lǐ zhì

    yuán jiù

    jì tuō

    lǐng yù

    chè dǐ

    tíng dùn

    wéi kǒng

    xiū zhǐ

  • 5. 查字典,填空。

        “卓”用    音序查字法应先查音序,再查音节;用部首查字法应先查部首,再查画。”卓”的解释有:①高而直;②高明。在“卓越”中“卓”应选第种解释;在‘卓立”中“卓”应选第种解释。给“卓”加上部首变成新字,可以是

  • 6. 补充词语,并完成练习。

    空见   无   不可思

       柜  而不舍

    用其中一个赞美“科学精神”的词语说一句话:.

  • 7. 按要求完成练习。
    1. (1) 同窗六载的情谊,我们永远珍藏在记忆中。(改为反问句)
    2. (2) 槐树的年轮刻录着我们充满墨香的书声、快乐童真的歌声、尽情嬉闹的笑声。(缩句)
  • 8. 积累与运用。
    1. (1) 过去的日子如,被微风,如,被初阳
    2. (2) 本学期,我们认识了许多人物,如的李大钊,的张思德等;还从《匆匆》一文中明白了;知道了科学家们用自己的实践探索告诉我们的道理——真理.
    3. (3) 古诗词是我国文学殿堂的瑰宝,早已融人我们的生活中。一年四季,诗意无处不在。春天漫步郊野,不觉吟诵“草长莺飞二月天,”;夏日里赏荷,忍不住感叹“接天莲叶无穷碧,”;当我们遇到挫折或困难时,我们会想起《竹石》中的“,任尔东西南北风”;遇到老人哀叹岁月催人老时,可以借用《浣溪沙》中的“?!”来劝慰他。
  • 9. 口语交际。

        互联网将我们带人了一个全新、高速的时代。六(2)班的同学为此开了一场辩论会。正方的观点是互联网增进人们的情感,反方的观点是互联网疏远人们的情感。你支持哪方的观点?请选择观点并简单阐述。

二、阅读感悟
  • 10. 阅读理解

    材料一某市中小学生使用手机比例

    材料二 某市近几年中小学生近视比例(左下图)

        材料三某市中小学生使用手机的目的(右上图)

        材料四眼睛是心灵的窗户,是人类最直观认知世界的感觉器官。人类所能感知的外界信息,超过90%来源于视觉。人人都希望有一双明亮的眼睛,享有清晰、持久、舒适的健康视觉。

        然而,现实并非如此,近视已然成为“国病”。2018年6月5日《人民日报》报道:我国近视人数已经超过4.5亿,近视发病呈现年龄早、进展快、程度深的趋势。《国民健康视觉报告》指出:预计到2020年,我国近视人口将达7亿,患病率近50%,尤其是青少年近视率逐年升高,令人担忧。

        近距离、长时间观看电子产品,尤其是沉溺于智能手机,是造成青少年视力下降的重要原因之一。中小学生长时间盯着手机屏幕,眼睛离屏幕越来越近,还很少眨眼,眼部肌肉得不到放松,时间长了,视网膜就会受到损伤。还有人喜欢在黑暗的环境中玩手机,黑暗环境中手机屏幕特别亮,近距离观看,高能量直射眼睛,容易造成黄斑部病变。初期会引发干眼症,严重则让白内障提早报到,甚至让视力丧失,变成失明。

        减少手机等电子产品对中小学生视力的影响,关注青少年用眼卫生,防控青少年视力低下,让每个孩子都有一双明亮的眼睛和光明的未来,是全社会共同的责任。

    1. (1) 阅读材料一,可以得出如下结论。

    2. (2) 阅读材料二,可以得出如下结论。

    3. (3) 阅读材料三可知,中小学生使用智能手机,主要用来
    4. (4) 文中四则材料都是关于两大主题的。它们之间的联系是
  • 11. 阅读理解,回答问题。

    心里的天鹅

        ①给孩子读童话故事《丑小鸭》时,才知道天鹅是会飞的,而且是候鸟,可以飞越半个

    地球。

        ②“那,现在的天鹅怎么不会飞呢?”孩子问我。我跑到图书馆借了一本《饲养天鹅的

    方法》,才知道事实的真相。欧洲中古世纪的贵族,因为喜欢天鹅的姿态,认为天鹅是鸟类中的贵族,于是就想把天鹅养在自己的庄园,来炫耀自己的财富和品位。于是,他们捉到天鹅以后,用三个方法来使天鹅不能飞翔。一是把天鹅双翼的羽毛剪掉一边,使天鹅失去平衡.不能飞翔。二是绑住天鹅的翅膀,使它无法张开翅膀而不能起飞。三是由于天鹅起飞需要很大的湖泊助跑,如果缩短池塘的距离,天鹅失去足够的助跑距离,就飞不起来了。前面的两种方法过于残忍,又会伤害天鹅优美的姿态,所以就普遍地使用第三种方法,久而久之,天鹅就失去起飞的能力,甚至忘记自己也会飞翔了。那些能飞越大山大海的天鹅就成为贵族的宠物了。

        ③有一次,袁到瑞士旅行,在卢桑的湖里,看到一大群的天鹅,游到木桥边向游客乞讨食物,我的心中充满感慨,这些在湖边乞食的天鹅,可知道自己的祖先曾经能自由地飞翔吗?古书里说:。燕雀安知鸿鹄之志?”意思是说:“像燕子麻雀这种小乌,怎么能了解天鹅飞行的壮志呢?”这句话成为一种讽刺,因为燕子和麻雀依然在天空飞翔,天鹅却由于人类的私心,变成不能飞翔的乌了。

        ④我一直深信人的心里也有一只天鹅,可以任思想和创造力无边地飞翔,许多人受到欲望的捆绑,或在生活中被剪去飞行的双翼,或由于助跑的湖泊太小,久而久之,失去思想和创造的能力,也就失去自由和向往天空的心了。

        ⑤自由地飞翔于天空,乃是一只鸟的天赋,不管是天鹅、孔雀还是燕子、麻雀。拥有

    思想的自由和无边的创造力,乃是一个人灵性的天赋,不管是圣人还是凡夫俗子,可惜许

    多人被情欲所催迫,失去了灵台的清明了。

        ⑥我想到日本的禅宗之祖道元禅师曾写过一首悟道诗:

        ⑦空阔透天,乌飞如乌。水清澈地,鱼行似鱼。

        ⑧天空多么开阔透明呀!鸟飞得像鸟一样。水是多么清澈见底呀!鱼游得像鱼一样。这看起来简单的世界,其实隐藏着多么幸福的禅心呀!鸟飞得像鸟,有鸟的尊严;鱼游得像鱼,有鱼的尊严;人活得像人,有人的尊严,这是文明世界最基本的格局了。

        ⑨我喜欢天鹅那优美的线条和仪态,但我不希望天鹅被养在池塘里,我希望天鹅能张开翅膀,从我们的头上飞过,使我们可以望向广大的天空。

        ⑩古代的中国人认为看到天鹅从远方飞来(有鸿鹄飞至),生命里必然有好事发生,

    现代的人已经没有这种好事了!

    1. (1) 下列不属于欧洲中古世纪的贵族们为让天鹅不能飞翔而采取的方法的是( )。
      A . 绑住天鹅的翅膀 B . 剪去天鹅一侧的翅膀羽毛 C . 缩短池塘的距离 D . 把天鹅养在自己的庄园里
    2. (2) 对短文第②段内容的理解,说法最准确的是( )。
      A . 小孩问现在的天鹅怎么不会飞 B . 贵族们捉到天鹅后,用三个方法来使天鹅不能飞翔 C . 贵族们普遍使用第三种方法使天鹅不能飞翔,久而久之,天鹅失去起飞的能力 D . “我”跑到图书馆借了一本《饲养天鹅的方法》,才知道天鹅失去飞行能力的真相
    3. (3) 对“心里的天鹅”的理解,以下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人内心本有着自由的思想和无穷的创造力,就像天鹅本有着自由飞翔的能力一样 B . “我”喜欢天鹅那优美的线条和仪态,在阅读《饲养天鹅的方法》之后,“我”觉得自己 可以饲养出心目中的飞翔的天鹅 C . 正如天鹅丧失了飞翔的能力一样,人们因为受到各种因素的束缚,最终丧失了自 己的思想和创造力 D . 这里运用了“借物喻人”的手法,表面看是写天鹅的遭遇,实际表达了作者对生命 意义的思考和探索
    4. (4) 文中加粗的“事实的真相”指的是什么?请简要概括。
    5. (5) 文中写到了道元禅师的诗,请说说引用这首诗有什么作用。
三、习作
  • 12. 人的一生要面对这样或那样的困难、痛苦、危险、挫折,当它们来临的时候,你是如何面对的?请你以“面对”为题写一篇记叙文,运用多种描写方法,将情节写得丰满可感,主题鲜明突出。字数在450以上。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