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历史 /人教版 /必修1 政治史 /第五单元 从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到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 /第19课 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人教新课标高中历史必修一第19课《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同步试...

更新时间:2020-07-31 浏览次数:177 类型:同步测试
一、单选题
  • 1. (2020·泰安一模) 下表是俄罗斯尤里一列瓦达咨询分析中心就“十月革命给俄罗斯人民带来了什么?”所作四次调查的结果。这表明俄罗斯民众(   )
    1990年(%) 1997年(%) 2004年(%) 2006年(%)
    在俄国各族人民的历史上开辟了新时期 23 23 30 30
    推动了社会经济的发展 26 26 27 30
    阻碍了社会的发展 18 19 16 16
    是一场灾祸 12 16 14 10
    难以回答 21 16 13 13
    A . 一直推崇十月革命,对十月革命的看法长期一致 B . 对十月革命存在多元化看法,且正面评价呈上升趋势 C . 对十月革命的反思,主要关注其经济影响 D . 对十月革命的评价褒贬不一,负面评价占据主流
  • 2. (2020高二下·佛山月考) 十月革命的对象是二月革命后临时政府所代表的剥削阶级,临时政府既然代表了地主阶级和资产阶级利益,这就把两个阶级同时推到十月革命对象的位置上。从这个意义上讲,十月革命是(   )
    A . 资产阶级民主主义革命 B . 新民主主义性质的革命 C . 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 D . 民主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
  • 3. (2020·长沙模拟) 1917年3月12日,彼得格勒工兵代表苏维埃以“第一号命令”的形式发布了一个法令:规定全体军人在政治言行上服从苏维埃和士兵委员会的要求,国家杜马军事委员会的命令只有在不违背苏维埃决议的情况下才准予执行。这反映出当时彼得格勒工兵代表苏维埃( )
    A . 行使中央政府权力 B . 是无严阶级的政权 C . 已与临时政府决裂 D . 已经控制俄国军队
  • 4. (2020·菏泽模拟) 某同学进行知识梳理时,列出了反映世界某一发展趋势的重大历史事件(见下表),如果再增加一个事件可以是(  )

    A .  十月革命爆发 B .  《关税与贸易总协定》签署 C .  古巴导弹危机 D .  中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
  • 5. 1917年4月18日,俄国资产阶级临时政府外交部部长帕维尔·米留科夫照会其他协约国政府,承诺将继续参加第一次世界大战直到胜利结束。这一事件客观表明( )
    A . 临时政府外交政策发生转变 B . 新的世界政治格局开始确立 C . 革命已没有和平过渡的可能 D . 社会主义革命成为历史必然
  • 6. (2020·南京模拟) 《联共(布)党史简明教程》载:“列宁秘密来到起义总指挥部——斯莫尔尼宫,亲自领导武装起义,20多万革命士兵和起义工人迅速占领了彼得格勒的各个战略要地,克伦斯基坐上美国大使馆的汽车仓皇逃跑。”这次起义(    )
    A . 推翻了俄国的沙皇专制统治 B . 完成了民主革命的主要任务 C . 宣告两个政权并存局面结束 D . 建立了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
  • 7. (2020高三下·梅河口开学考) 二月革命后,列宁动身回国,他在《给瑞士工人的告别信》中写道:“俄国是一个农民国家,是欧洲最落后的国家之一。在这个国家里,社会主义不可能立刻直接取得胜利。”但“有可能使俄国革命变成全世界社会主义革命的序幕,变成全世界社会主义革命的一级阶梯。”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A . “落后”的俄国仍然是封建农奴制国家 B . “落后”使社会主义革命不能取得胜利 C . 列宁基于国情对俄国革命有了正确定位 D . 二月革命揭开世界社会主义革命“序幕”
  • 8. (2020·湖北模拟) 1919年3月,列宁在《俄共(布)党網草案》中提到:“俄共将力求尽量迅速地实行最敬进的措施,来准备消灭货币”要求“在全国范围内用有计划、有组织的产品分配来代替贸易”。这一认识(    )
    A . 适应了当时战时经济体制的需要 B . 直接导致苏俄政权陷入内忧外患的困境 C . 是对马克思主义的重大理论创新 D . 为新经济改策的进一步实施提供了依据
  • 9. (2021高二下·长春期末) 《布尔什维克和世界大战》一书中写道:“这个(资本家)政府给予人民的是军事管制而不是自由,它作为协约资本的人质,一次又一次地把工人、士兵们驱向战争,甚至从来不试图开始和平谈判。”针对此状况,列宁(   )
    A . 提出支持资产阶级临时政府 B . 坚持全部政权归苏维埃的观点 C . 主张进行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D . 强调两个政权的并存不可避免
  • 10. (2020高三下·长沙月考) 列宁提出:“不给临时政府以任何支持”和“全部政权归苏维埃”。只要把苏维埃政权收回到自己手中,就可以和平地剥夺临时政府的权力。然后再在苏维埃内部开展斗争,把小资产阶级政党排除出苏维埃,建立无产阶级专政。这表明当时(   )
    A . 临时政府已经失去了民众支持 B . 列宁对革命形势认识有局限性 C . 工兵代表苏维埃实际掌握政权 D . 俄国建立了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
  • 11. (2020·河北模拟) 十月革命后,西方资产阶级政府开始承认工会的地位和工会活动的合法化,设定了工人的最低工资和最高工时,取缔血汗工厂。这反映了(   )
    A . 国际工人运动开始有了科学理论的指导 B . 十月革命的胜利冲破了世界帝国主义阵线 C . 十月革命迫使资产阶级政府进行一些改良 D . 十月革命推动了各国民族解放运动的发展
  • 12. (2020·河北模拟) 通常认为,二月革命后政治局面的基本特点是两个政权并存。学者姚海则认为,实际上这只是表面现象,更本质的特点是无政府主义的泛滥。与其说是出现两个政权或两个政权并存的局面,还不如说是空前的无政府主义情况下存在着两个政治中心。对上述史料理解准确的是,二月革命后(   )
    A . 权力机构增多了 B . 权力中心不够明确 C . 未形成有效政权 D . 没有取得革命成果
  • 13. (2021高三上·榆树月考) “3月10日,游行人数增至25万人。几乎所有工厂都停工,连商店也关了门。成千上万各色衣着的人涌上彼得格勒街头。最令人注目的是,众多的大学生、知识分子、小官员甚至军官们,也加入了游行队伍……第二天,首都市区开始爆发战斗,革命队伍越来越壮大了。”材料所述事件(    )
    A . 推翻了资产阶级临时政府的统治 B . 通过和平方式摧毁专制政权 C . 开创了俄国社会主义运动新局面 D . 成功推动俄国的民主化进程
  • 14. (2020·模拟) 在当今中国史学界有一种流行观点认为:“俄国十月革命不是马克思主义原本意义上的 社会主义革命,即资本主义已经不能容纳生产力的发展而被社会主义取代的革命,而是 在俄国以资本主义方式进行的传导型现代化受到阻碍的背景下发生并取得成功的。”该 材料所反映出的十月革命的意义主要在于(   )
    A . 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苏维埃社会主义国家 B . 是布尔什维主义即列宁主义的伟大胜利 C . 开创了另一种全新的现代化发展模式 D . 推动了战后民族独立运动的蓬勃发展
  • 15. (2020高三下·浙江开学考) 1917年初,俄国国内陷入混乱,出现了严重的通货膨胀,政府只能大量地发行货币,甚至连印刷机都用坏掉了。大雪和低温让1000多列蒸汽火车车头因冻结而爆炸,导致食品和燃料没法运进大城市。由于供应缺乏,面粉的价格已经涨了8倍,但有面粉的面包房也没法烤出面包,因为烤炉没燃料,连首都彼得格勒的许多工厂都因为缺少燃料而停工了。导致这种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
    A . 二月革命爆发后的紧张局势 B . 气候恶劣且燃料极度匮乏 C . 政府滥发货币导致通货膨胀 D . 第一次世界大战对社会矛盾的激化
  • 16. (2019高三上·重庆月考) 20世纪初的沙俄正处在一片混乱中:工人的游行示威和罢工活动蔓延全国,学生的抗议和罢课活动也愈加频繁;农村地区时而发生的农民暴动使得时局更加严峻。这一骚乱(   )
    A . 是政府改革不彻底的产物 B . 表明资产阶级临时政府不得人心 C . 打断了俄国的现代化进程 D . 使俄国政府放弃了在亚洲的扩张
  • 17. 十月革命后,一些资本主义国家提高了工人和其他劳动者的地位,开始承认工会的地位和工会活动的合法化,并禁止雇用童工,取缔血汗工厂;左翼政治力量快速发展,甚至上台执政并推行某些带有社会主义性质的政策。这些改变说明( )
    A . 十月革命推动人类文明发展 B . 资本主义制度面临严重威胁 C . 西方国家借鉴苏俄实行改革 D . 工人地位发生了根本性变化
  • 18. (2019高三上·邻水月考) 1919—1920年,苏俄政府两次发表对华宣言,声明废除对华一切秘密条约,放弃在华特权等。宣言中将“中国国民”列在政府之前,行文中也以“中国国民”为宣言对象。苏俄此举旨在(    )
    A . 向中国输出革命 B . 缓解国内的经济危机 C . 传播马克思主义 D . 加强与北洋政府的关系
  • 19. (2019高三上·苏州月考) 苏联解体后,关于十月革命期间攻打东宫的真实性一直存在争议。要厘清这段历史的真相,下列资料较为可信的是(   )

    ①前苏联的档案                  ②电影《列宁在十月》

    ③亲历者的日记                  ④冬宫博物馆的导游词。

    A . ①② B . ①④ C . ①③ D . ③④
  • 20. (2019高三上·长春模拟) 有人说二月革命是俄国历史上一个重要的转折点,短短八天之内,俄国变成了一个“自由的国家”。这里“自由”的含义是(    )
    A . 俄国人获得了和平和面包 B . 俄国推翻了沙皇专制统治 C . 俄国退出第一次世界大战 D . 俄国建立工兵苏维埃政权
二、材料分析题
  • 21. (2020·天津模拟)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十月革命前的俄国居民成年人中文盲占1/3以上,苏维埃政权建立后非常关注扫盲问题。列宁指出,“文盲是站在政治之外的,必须先使他们识字,不识字就不能有政治”。1919年,苏维埃政府颁布法令规定:凡8至50岁的不会读和写的共和国居民必须学习本民族语文或俄文。参加扫盲学习的工人可减少劳动时间,工资照付。凡逃避本法令规定的义务和阻碍文盲学习者,对其给予罚款、停止粮食供应、开除工会会籍、判处强迫劳动等惩罚。1920年,苏维埃政府组建了全国扫盲非常委员会;1923年成立了全苏“扫除文盲协会”,在各地设立相应的机构。奔赴各地的扫盲工作者,一面开展扫盲教育,一面协助当地居民开展经济建设。到1939年,全国约有5000万多人学会了读写,非文盲人数占全国人口的89%。

    ——摘编自于沛《苏联扫盲运动》(1919—1939)

    材料二:新中国成立时,文盲占全国人口的60%以上。党和政府认识到“国家的教育建设计划是与国家的经济建设计划密切配合的”。20世纪50年代,中央政府成立了中央扫除文盲工作委员会,作为全国扫盲的行政领导机关和统一机构;还成立了全国扫除文盲协会,协助政府更广泛地动员和组织社会力量,按照国家计划如期完成扫除文盲的任务。扫盲教材除了识字之外,还包括拥护共产党、爱祖国、爱岗敬业等内容。1964年,15岁以上人口的文盲率下降到52%,一亿多人摘除了文盲的帽子。

    ——摘编自《中国教育年鉴》等

    1. (1)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举例说明扫盲运动的措施是如何适应苏俄和苏联不同时期历史环境的。
    2. (2) 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新中国扫盲运动与苏俄、苏联时期扫盲运动的共同之处。
    3. (3) 结合上述材料,从国家发展、民族振兴的角度,阐述扫盲运动的意义。
  • 22. (2019高三上·青岛期末)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人民在战争中所受的灾害和痛苦是难以设想的,但是我们不应当、也没有任何理由对将来悲观失望。千百万人在忍饥挨饿,千百万人在战壕中牺牲性命,他们不但在受苦受难,而且也在聚集力量,思索大战的真正原因,锻炼自己的意志,他们对革命有了愈来愈清楚的认识。在世界上所有的国家里,群众的不满愈来愈增长,风潮、罢工、游行示威和抗议战争的运动愈来愈激烈。对于我们这就是保证,保证反对资本主义的无产阶级革命一定会在欧战以后到来。

    ——摘自1916年列宁在伯尔尼国际群众大会上的演说

    材料二  布尔什维克始终认为必要的工农革命,已经成功了。这个革命的意义首先在于我们将拥有一个苏维埃政府,一个绝无资产阶级参加的我们自己的政权机关。被压迫的群众将亲自建立政权,旧的国家机构将被彻底打碎,而新的管理机构即苏维埃组织将建立起来,俄国历史的新时期从此开始了。

    ——摘自列宁在1917年11月7日彼得格勒工农兵代表苏维埃会议上的讲话

    1. (1) 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列宁对当时形势发展的不同认识。
    2. (2) 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说明这一时期列宁的历史功绩。
  • 23. (2020高二上·瑞安期中) 战争犹如一场瘟疫。两次世界大战的浩劫警示世人:邪恶终将被战胜,和平之花终将绽放。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萨拉热窝刺杀事件后,没有一个国家希望发生欧战。除了很少的例外,这些国家的统治者和大臣们都预见到这一定是一次可怕的斗争,在政治上并不能有绝对确定的结果,但是在丧失生命、痛苦和经济方面,其结果一定是可怕的。……然而他们之中没有一个能预见到后来事实上政治的结果是如此巨大,其他结果是如此之可怕。……然而欧战终究爆发了。

    ——摘编自〔美〕费伊《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起源》

    材料二:第二次世界大战超越了人类以往所有的噩梦。战争的死亡人数两三倍地增加,平民也变为攻击对象,承受了巨大的灾难。(法西斯)主义致使上百万的犹太人、中国人、斯拉夫人、吉普赛人和一些其他民族受到侵略,也消灭了所有政见相左的人士。集中营的规模及其惨绝人寰前所未见。……于是,民主社会决定作出进一步的努力,落实两点事宜:对战犯进行纽伦堡(和东京)审判,以及成立联合国。

    ——摘自〔西〕马尔瓦莱斯《从投石索到无人机:战争推动历史》

    材料三:1939年,情报显示德国正加紧研制原子弹,爱因斯坦等科学家积极推动美国原子弹研制。曼哈顿计划启动后,爱因斯坦时常提供一些帮助。1945年,他对原子弹的使用表示了巨大担忧。《时代》和《新闻周刊》却将“原子弹之父”和“始作俑者”送给了爱因斯坦,他看《罗素—爱因斯坦宣言》发表,提出:“科学家应该集中起来议论由于大规模杀伤性武器以及战争带来的危害。我们在这个场合,不是作为哪一个民族的成员出现,而是作为人类的一员出现。”

    ——摘编自〔美〕艾萨克森《爱因斯坦传》等

    1. (1) 结合所学知识,简述材料一中“这次大战”直接造成的“如此巨大”的政治结果,并分析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
    2. (2) 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以犹太人和中国人为例,列举世界局部及全面反法西斯战争期间“平民也变为攻击对象”的典型事实,指出纽伦堡和东京审判的意义。
    3. (3) 20世纪的战争与以往不同,20世纪的和平来之不易。认真阅读材料三,结合所学,分析指出以爱因斯坦为代表的科学家在战争与和平问题上的反思。从汲取历史教训,维护世界和平的视角,指出两次世界大战所昭示的真理以及人类应该坚持的正确方向。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