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语文 /中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湖北省襄阳市宜城市2020年中考备考语文试卷

更新时间:2020-09-01 浏览次数:229 类型:中考模拟
一、选择题
  • 1. 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
    A . 时间好比无情的巨轮,它能把青春碾碎;时间如同记忆的年轮,它将沧桑历史镌刻 B . 春暖花开之计,被禁锢在家的人们终于又能来到户外,看到姹紫嫣红的美丽景象。 C . 五道峡景区以洞、林、溪、瀑为景观,以奇、险、雄、幽为特色,它与丰富的人文景观和民间传说交相 辉映。清澈湍急的溪流四季不断,10 多处瀑布蔚为壮观 D . 疫情期间,各地实行了严格的交通管控,昔日繁华的街道上万人空巷
  • 2. 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阴指山的北面或水的南面,故“汉阴”指“汉水(古河名)的南面”,阳指水的北面或山的南面,故“河阳”指“黄河的北面”。 B . 《流浪地球》的影片中,地球为了逃离太阳系,设定了一个飞往木星的冒险轨道,差点毁掉地球。这种冒险的原因是为了利用木星给地球加速。(这个句子是表示因果关系的复句) C . 鲁迅是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代表作有小说集《呐喊》《彷徨》,散文集《朝花夕拾》,散文诗集《野草》和杂文集《坟》《热风》《且介亭杂文》,其中我们学过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社戏》《藤野先生》都选自散文集《朝花夕拾》。 D . 2018年12月18日,党中央、国务院授予屠呦呦同志改革先锋,颁授改革先锋奖章。(这个句子应该在“改革先锋”后加“的称号”)
  • 3. 下面句子填入原文,正确顺序是(   )

    面对牺牲与回报,错过与获得的选择题,每一个“逆行者”,都给出了同样的答案。

    ①他们的付出,换来了千家万户的团圆,保障着亿万人民的冷暖。

    ②但在星罗棋布的铁路网络中,在运行不息的城市系统中,他们是不可或缺的螺丝钉和润滑剂。

    ③为了工作,他们牺牲了阖家团聚与休息调整的时刻,错过了共享天伦与陪伴孩子成长的机会。

    ④正因为如此,他们成就了职业的精彩,为子女树立了榜样,也让所有小家获得更安全有序的环境。

    A . ①②③④ B . ④③①② C . ③②①④ D . ③④①②
二、字词书写
  • 4. 下面句子中有两个错别字,请改正后用正楷字将整个句子抄写在田字格中。

    制定周蜜方案,遏制疫情漫延。

  • 5. 根据语境,给下面一段话中加点的字注音。

    2020 新春伊始,新型)状病毒疫情发生以来,我国展开了防控疫情的伟大斗争。面对这次 考验,我们众志成城,共克时艰,就一定能打赢这场疫情防控)击战。

三、情景默写
  • 6. 诗文默写
    1. (1) 诗人贺敬之《回延安》中的“ ,亲山亲水有亲人”用比兴手法写出了自己与延安密不可分的关 系。
    2. (2) “中国诗词大会”唤醒了无数人心中的“诗和远方”,诵读经典可以怡情悦心,读一读《诗经》“蒹葭苍苍, ”让我们在清幽的环境中享受朦胧之美;读一读孟浩然《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 ”让我们在云环雾绕中感受磅礴之势;读一读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中的 “ ”让我们在依依不舍中感受诗人的旷达之情;读一读陶渊明《桃花源记》中的“ ,并怡然自乐。”让我们在奇异的想象中品味生活之乐。
四、综合性学习
  • 7. 处在互联网的时代,微信加友已成为一道亮丽的风景。为此,九(9)班开展了“建好我的微信朋友圈”的综合性实践活动,邀你参加。
    1. (1) [拟写标语]请你为本次活动的宣传标语补写下联。

      上联:建好微信朋友圈     下联:

    2. (2) [活动形式]请你为本次活动,补写两个活动形式。

      活动形式一:分享好文章            活动形式二:晒晒美照片

      活动形式三:      活动形式四:

    3. (3) [材料探究]下面是疫情期间一位被隔离的父亲和在家的儿子的微信视频聊天。请发一条留言,表述自己对微信视频聊天的看法。要求:观点正确,有说服力。

          父亲:儿子,我好想你呀!

          儿子:老爸,我也好想您呀!您好些了吗?

          父亲:好多了,医生每天都在尽力医治我。

          儿子:那您很快就要回家啦!

          父亲:嗯,很快!儿子,你每天在家按时上网课了吗?

          儿子:按时上了。

          父亲:儿子,你一定要好好读书!读好书,好报效祖国。我这病,要不是生在中国,恐怕都得不到及时的医治。做中国人,好!做中国人,真幸福!

      留言:

    4. (4) [口语交际]疫情期间,日本捐赠武汉的防疫物资,因其外面写了“山川异域,风月同天”的诗句,而被广大网友热议。为此你班语文老师在班级微信群开展了一次讨论会,有的同学给予极大赞誉,认为比浅显的“武汉加油”来得深刻,有的给予批判,还有人认为“风月同天”与“武汉加油”都是一个意思,本身没有高下之分。作为小组代表请说出你们组的观点及理由。
五、名著阅读
  • 8.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题目。

        他爱护部下是天下闻名的。自从担任全军统帅以后,他的生活和穿着都跟普通士兵一样,同甘共苦,早期常常赤脚走路,整整一个冬天以南瓜充饥,另外一个冬天则以牦牛肉当饭,从来不叫苦,很少生病。 他们说,他喜欢在营地里转,同弟兄们坐在一起,讲故事,同他们一起打球。他乒乓球打得很好,篮球打 个“不厌”。军队里任何一个战士都可以直接向总司令告状一一而且也常常这样做。他向弟兄们讲话往往 脱下他的帽子。在长征途中,他把马让给走累了的战士骑,自己却大部分步行,似乎不知疲倦。“我认为他的基本特点就是天性极端温和。”当别人请他的妻子谈一谈她认为她的丈夫有什么与众不 同的性格时,她说道,“其次,他对一切大小事情都十分负责。第三,他喜欢跟一般战斗员生活打成一片, 经常和他们谈话。”“他对弟兄们说话非常朴实,他们都能听得懂。有时要是他不十分忙,就帮助农民们种庄稼。他常常 从山下挑粮食到山上。他非常强健,什么东西都能吃,除了大量辣椒,没有什么特别爱吃的东西,因为他 是四川人。他晚上非到十二点钟不睡,早晨总是五、六点钟起床。”“他喜欢运动,但是也喜欢读书。他仔细订出读书计划,熟读政治、经济的书籍。他也喜欢跟朋友们 谈天,有时也开开玩笑,虽然并不象毛泽东那样幽默。他一般没有脾气,我从没有跟他吵过嘴,但他在战 斗中却要发怒。打仗时他总是在前线指挥,但没有受过伤。”

    1. (1) (了解名著)《红星照耀中国》是美国著名记者 的不朽名著,一部文笔优美的纪实性很强的报告文学。

      (读懂名著)选文中的“他”是

    2. (2) 结合选段内容说说“他”为何能造就铁打一般的军队。

      (会读名著)请结合《红星照耀中国》的特点和相关内容,阐述你运用了怎样的阅读方法。

      我运用了这样的读书方法:

六、 诗歌鉴赏
  • 9. 阅读诗歌,完成下列题目。

    渔家傲

    李清照

    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仿佛梦魂归帝所。闻天语,殷勤问我归何处。

    我报路长嗟日暮,学诗谩有惊人句。九万里风鹏正举。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

    1. (1)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不恰当的的一项是(   )
      A . 作者借梦境把天上和人间作了一个鲜明的对照,充分表现了她对现实的不满及人生际遇坎坷的感怀。 B . “仿佛梦魂归帝所”中用一“归”字,好像是从天上宫阙来到人间,在人间历经千辛万苦后又回到天地身旁。 C . 作者渴望自己能像大鹏一样高飞远走,驾篷舟借风力直达“三山”,这正反映了她对现实的厌弃和对美好境界的追求。 D . 李清照是宋词中婉约风格的代表作家。本词在写作上突出的特点是想象丰富,意境壮阔,充满了浪漫主义色彩,是其婉约风格的代表作。
    2. (2) “我报路长嗟日暮,学诗谩有惊人句”中“嗟”字值得品味,请根据这个字的意蕴,说说这句表达了词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七、 课外阅读
  • 10.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李生论善学者

        王生好学而不得法。其友李生问之曰:“或谓君不善学,信乎?”王生不说,曰:“凡师之所言,吾悉能志之,是不亦善学乎?”李生说之曰:“孔子云‘学而不思则罔’,盖学贵善思,君但志之而不思之,终必无所成,何以谓之善学也?”王生益愠,不应而还走。居五日,李生故寻王生,告之曰:“夫善学者不耻下问,择善而从之,冀闻道也。余一言未尽,而君变色以去。几欲拒人千里之外,岂善学者所应有邪?学者之大忌,莫逾自厌,盍改之乎?不然迨年事蹉跎虽欲改励恐不及矣!”王生惊觉,谢曰:“余不敏,今日始知君言之善。请铭之坐右,以昭炯戒。”

    注释:①冀:希望;②盍:何不;③迨:等到  ④炯:明显。

    1. (1) 解释下列加点的字

      ①王生益  愠:            ②昭炯戒   以:

    2. (2) 下列对文中划线句子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 不然/迨年/事蹉跎虽欲改/励恐不及矣 B . 不然迨年/事蹉跎/虽欲改/励恐不及矣 C . 不然/迨年事蹉跎/虽欲改励/恐不及矣 D . 不然/迨年事蹉跎/虽欲改/励恐不及矣
    3. (3) 翻译句子

      凡师之所言,吾悉能志之,是不亦善学乎?

    4. (4) 李生认为“善学者”必须做到“”和“”。(用原文回答)
    5. (5) 本文和《送东阳马生序》都谈到了学习,请用自己的话谈谈你从这两篇文章中获得了哪些启示?(每篇文章至少谈一点)
八、 现代文阅读
  • 11. 阅读下文,完成下列题目。

    兴趣是良师益友

    姚公白

        ①五岁时,我被祖母带到上海父亲身边。当时我家就在上海最繁华的地段,附近有著名的四大舞台和许多小型戏台,整日轮番表演各种戏曲、曲艺、歌舞、杂技等,不远处还有上海音乐厅,以及大大小小的书场、戏院。大人去看戏听曲常常带上我,加之家里有不少丝竹,我对各种乐器慢慢熟悉起来,回家便不成调地东拉西弹。

        ②我居住的弄堂里也有些喜欢乐器的人,一到夏夜纳凉时,他们总凑在一起合奏,江南丝竹、民间小调、广东音乐,丰富多彩,每每我都兴趣盎然地听到“散场”。有一次他们聊到弄堂某号姚家,家里有不少乐器,甚至还有琴,说那是很高雅、很难学的乐器,琴谱如同天书般难懂。那些我仰望的高人居然知道我家有琴,言语间还很敬重我父亲,听得我美滋滋的,对古琴兴趣越来越浓厚,学琴念头也愈发强烈。

        ③那时候,我的兴趣爱好蛮多的,一会儿喜欢习字、一会儿喜欢画画、一会儿喜欢看古今中外小说,父母既不加约束也不给指导,由我“自然生长”。我也喜欢过各种乐器,可能从小耳濡目染,学起来都能较快上手,但都不持久,除了古琴。当初父亲对我学琴真是无心插柳。他在我的学前教育中加入了减字谱,兴致高时还在琴上作示范,这对我影响非常大,不仅使我较早就认识一些古琴指法谱字,更重要的是培养了我学琴的兴趣。小学时,我在诸多乐器里也是对弹琴更有兴趣,经常胡乱弹起来,有时还能利用散音和泛音结结巴巴弹出一些小曲调,于是兴趣就更浓了。我小学六年级时,沈草农编写的《古琴初阶》出版,比起家里几部线装本琴谱,这本书易懂多了,于是我照着书自我启蒙。

        ④家里第一个得到父亲授琴的是姐姐。父亲教姐姐时,我偷偷地听,然后自己悄悄地练习,基本上能与姐姐保持同步。父亲发现时,我已自学不少曲目,甚至已在学弹《梅花三弄》。这时父亲觉得我对古琴是真有兴趣,并有一定自学能力,于是就开始逐操亲授,及至我高中学业加重,学琴进程开始减慢。

        ⑤上世纪60年代我离沪远赴云南务农,临别前,父亲将家里仅有的一把二胡、一支箫放于我的行囊,并在所剩无几的书里挑了一本《唐诗一百首》嘱我带去。这些都成了我在农村、矿山几年生活里的良伴,可我日夜盼望的仍然是继续弹古琴。

        ⑥再次弹琴已是1970年夏天,我从云南回沪探亲,在家中如饥似渴地弹琴,父亲非常惊讶为什么时隔多年我还能弹不少曲!是我对古琴的热爱,令我对琴念念不忘。在农村学拉二胡之余,我在拼接的报纸上画一张七弦十三徽的琴,熟记于脑海的琴谱反映于“纸琴”上,左右手在“琴”上按抚,心里默默唱着旋律。不耐用的“纸琴”在“抚奏”中很快破损,破了就再画,如此“纸上弹琴”数年未曾中断。直到沈仲章先生将我父亲还给他的一张琴转赠给我,我再也没有与琴分开过。

        ⑦从此,每年寒暑假回沪,父亲都会逐操亲授,并要求我多读古琴典籍,诸如《琴书大全》《太音大全集》等,嵇康《琴赋》更是要我再三阅读。这期间我也有幸得到吴振平、张子谦教导。1971年到1981年是我学琴“全盛期”,兴趣大、记性强,所以学得快、学得多、记得牢。我年少时,正是父亲开始独立打谱的阶段,父亲先后完成《幽兰》《广陵散》《大胡笳》《胡笳十八拍》等琴曲的发掘整理,那些曲调每晚在我耳边回荡,促进了我以后的学习。

        ⑧回顾六十余年,我的琴乐琴学历程可谓曲折多变。若没有浓厚的兴趣,几经周折恐怕很难坚持。六十余年操缦(注解:操弄琴弦)不辍,无论在顺境还是在逆境,我与琴互相需要、不离不弃的深厚感情未曾改变。如今学习古琴的人越来越多,但我想,只有明白自己真正兴趣之所在,兴趣才会如同良师益友般地与你同行,使你快乐,伴你成长。

    (补充;姚公白,1948年生于杭州,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古琴艺术代表性传承人,中国昆剧古琴研究会副会长。曾发表学术论文《姚丙炎古琴打谱》《“但曲七曲”之辨》等,出版多张古琴专辑。近年整理出版《姚丙炎古琴艺术》及《琴曲钩沉》。)

    (选自 2020-03-06《人民日报》选文有改动)

    1. (1) 根据文章内容,概括作者学琴的几个阶段。

      自我启蒙——()——()——书琴并进

    2. (2) 赏析第⑥段的画线句子。

      在农村学拉二胡之余,我在拼接的报纸上画一张七弦十三徽的琴,熟记于脑海的琴谱反映于“纸琴”上, 左右手在“琴”上按抚,心里默默唱着旋律。

    3. (3) 结合文章内容,分析文中“父亲”的形象。
    4. (4) 请说说第⑧段在内容上和结构上分别有什么作用?
  • 12. 阅读下文,完成下列题目。

    你真的认识海洋吗?

        ①想必大家对海洋一词并不陌生,在日常生活中,海和洋通常被连起来使用,称为“海洋”,用来表示被各大陆地分隔但彼此相通的广大水域。

        ②但你知道吗?其实海和洋是一对孪生兄弟。它们约占地球表面积的 71%,是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地球气候变化有着重要影响……

        ③海与洋,各有特性。

        ④什么是海呢?海是海洋中与陆地毗邻范围较小,相对封闭的水域,是海洋的边缘部分。其中水域开阔、且有较多水道与大洋连通的海称为“边缘海”,例如黄海、东海和南海;而深入大陆内部,只有狭窄水道与大洋相连的海称为“内海”,例如渤海、地中海、加勒比海等。海洋的中心部分称为“洋”,即我们熟知的四大洋: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和北冰洋。

        ⑤海与洋最显著的区别就是大小不同:洋大海小。洋约占海洋总面积的 89%,是整个海洋的主体,是名副其实的大哥;而海约占海洋总面积的 11%,是洋的附属部分,因此只能做小弟。所以成语“望洋兴叹” 而不是“望海兴叹”是有道理的。

        ⑥海与洋的第二个区别是位置不同:海靠近陆地,而洋远离陆地。由于受到陆地河流以及人类活动的直接影响,海的水温、盐度、水色和透明度都与洋明显不同。比如,黄海因黄河曾携带大量泥沙汇入,水色偏黄而得名;纬度较高的渤海由于黄河大量淡水的注入而盐度降低,每到冬季就大面积结冰。而洋由于远离陆地,不受陆地水体的直接影响,杂质和污染较少,更加清澈。洋中很多水域的透明度可达数十米,大西洋中的马尾藻海透明度最高,深达 72 米。

        ⑦海与洋的第三个区别是深度不同:海浅洋深。由于靠近陆地,海通常位于大陆架上,所以水深很浅,比如渤海的平均水深只有 18 米,黄海的平均水深只有 90 米,东海的平均水深也不过是 349 米;而除了北冰洋的平均水深约为 1200 米外,另外三个大洋的平均水深则在 3000 米~4000 米之间。由于海水较浅,所以从海面到海底都有充分的阳光透射,再加上江河入海携带的大量营养物质,海为海洋生物的生长提供了 适宜的环境。因此,渔场大都分布在海中,例如舟山渔场。当然,洋中同样也有很多渔场,由于洋水深, 寒暖洋流交汇时,底部冷水上泛会带来丰富的营养盐类,从而形成富饶的渔场,例如北海道渔场和纽芬兰渔场都处于洋的寒暖流交汇区。

        ⑧最后强调一点:我们对海与洋的区分是比较主观的。例如北冰洋其实符合海的定义,它被亚欧大陆和美洲大陆包围,是一个相对封闭的海域,平均水深只有 1000 多米,之所以被归为“洋”,是因为它的面积稍大。而有些洋的区域由于具有某些特征而被称为“海”,例如马尾藻海其实是大西洋的一部分。

        ⑨海与洋虽然各有特性,但它们又有着“本是同根生”的紧密联系。

    ——选自《知识就是力量》2019年第6期

    1. (1) 依据说明对象和说明目的来看,本文是一篇说明文,说明对象是
    2. (2) 请从说明文语言准确性的角度分析下面句子中加点词语。

      海与洋最显著的区别就是大小不同:洋大海小。

    3. (3) 下列对选文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第②段开头一句“但你知道吗”在结构上起承上启下的作用。 B . “望洋兴叹”而不是“望海兴叹”,是因为“洋大”“海小”的缘故。 C . 第⑦段画线句子采用了举例子、列数字、作比较三种说明方法。 D . 如果把第⑧段去掉,也不影响文意的表达,在结构上也是完整的。
  • 13. 阅读下文,完成下列题目。

    战胜疫情,我们的信心从哪里来

        ①新型冠状病毒疫情发生以来,我国展开了防控疫情的伟大斗争。面对这次考验,我们有充分理由相信,坚定信心,众志成城,就一定能共克时艰,打赢这场疫情防控阻击战。我们的信心自何而来?

        ②信心来自党的坚强领导。疫情发生后,党中央高度重视。习近平总书记作出了系列重要指示批示, 党中央进行了重要战略部署。回忆历史,新中国成立 70 年来,我们遇到的沟沟坎坎不少,但党有号召,全民有行动,我们踏平坎坷成大道,取得一个又一个战胜艰难险阻的胜利。此次疫情虽然来势汹汹,但在党的坚强领导下,广大人民群众保持良好心态,家家重视,人人防控,做到不焦躁不恐慌,更不信谣不传谣,坚定信心、科学防控,这就是抗击疫情最好的疫苗。我们万众一心,就没有翻不过的山;我们心手相牵, 就没有跨不过的坎。

        ③信心来自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我国的社会主义制度有着诸多优势,政府有令,四面响应,一方有难,八方支援。以疫情发生地武汉为例,自 1 月 23 日作出“封城”防疫的决定后,面对非常之举,武汉市民予以充分理解,积极配合。在武汉善缘义助志愿者服务队的倡议下,仅仅一天就有 4000 多名车主陆续自发加入医疗支援队,接送医护人员上下班。与此同时,全国各地医疗队驰援武汉,社会各界伸出援助之手,为战胜疫情奠定了坚实基础。在优越的社会主义制度保障下,我们对战胜疫情充满信心。

        ④信心来自战胜疫病的有效经验。此次新型冠状病毒疫情防控阻击战,不由得让人们想起 2003 年的“非典”疫情。经历过战胜非典的洗礼,我们拥有防控疫情的成功经验,对打赢此次疫情防控阻击战充满信心。 比如,严格落实属地责任和首诊负责制,查病源、堵源头、严隔离、防扩散,控制传染源,阻断传播途径,内防扩散、外防输出。再如,做好药品、消毒、器械等防控物资的储备供应,最大限度减少大型公众聚集活动,加强预警监测,严格疫情报告制度,公开透明发布疫情,及时解疑释惑,增强群众自我防护意识, 等等。只要我们高度重视,齐心协力,科学施治,病毒最终会被我们战胜。

        ⑤信心来自于不惧任何艰难险阻的伟大人民。中华民族历经磨难,中国人民历经风险,但不屈不挠、 坚忍不拔是我们这个民族的宝贵品质,为战胜一切困难提供了源源不断的精神动力。在新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的历史上,伟大的中国人民谱写了无数辉煌灿烂的篇章。不惧挫折,不畏困难,愈挫愈奋,愈难愈勇,是中国人民经历长期奋斗形成的可贵气概和精神。当前,在党的号召下,广大人民群众参与到了这场疫情防控的伟大斗争中。如近期上海医务人员自愿请战上抗疫一线,3 小时 400 多签名;安徽近千名医护人员自愿报名参战;军方医疗队闻令而动,星夜驰援;许多人放弃了春节和家人团聚的机会,奔赴武汉……无数人凝聚起防控疫情的强大中国力量。有了这样的气概和精神,我们就没有过不去的“火焰山”,就没有战胜不了的疫情!

    1. (1) 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2. (2) 文中第④段用了什么论证方法?请结合具体内容,分析其作用。
    3. (3) 下面一则材料能否证明本文的中心论点?请说明理由。

      世界卫生组织总干事谭德塞评价说:“在这次疫情中,中方行动速度之快、规模之大,世所罕见,展现出中国速度、中国规模、中国效率,我们对此表示高度赞赏。这是中国制度的优势,有关经验值得其他国家借鉴。”

    4. (4) 请简要分析本文的论证思路。
九、作文
  • 14. 题一:

        在这场疫情中,我们看到了许多最美的风景:医护人员脸上的口罩压痕最美,志愿者忙碌的身影最美, 授课老师从网线那端传过来的声音最美……

    请以“最美的     ”为题,写一篇文章,不少于 600 字。

    要求:①请先在答题卡上所选题号后的括号内打“√”,然后再作文。请先将题目补充完整。②立意自定,文体自选(除诗歌外),不得套作,不得抄袭。③字数不少于600字。④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和人名等与考生信息相关的表述。


  • 15. 题二:阅读下面“典型素材”中的材料,请任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作文,不少于 600 字。

    (典型素材)

    “中国强大的执行力令人折服”

        2月2日,武汉火神山新型肺炎专科医院正式交付。仅仅用了10天,这座总建筑面积3.39万平方米的医院从无到有,“火神”速度赢得国际社会一片惊叹,也让世界再次看到中国在抗击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中的执行力。“奇迹医院”,俄罗斯《共青团真理报》这样形容火神山医院,称其完成速度“创纪录”。“德国之声”网站称,一周多以前,火神山医院所在的位置还是一片空地,变化就发生在数天之内。中国在建设武汉火神山医院和雷神山医院的过程中展现了惊人的组织力,能在如此短的时间内调动这么多建筑工人,并将所需建材运到武汉,不可思议。“中国在短时间内就让两座配备上千个床位的医院拔地而起,这是中国政府高效治理能力的具体体现。”墨西哥自治技术学院亚太问题研究员乌利塞斯·格拉纳多斯说。新加坡《联合早报》在2月2日的报道中回顾了火神山医院动工当天的景象:工地驶入近百台挖掘机、数十台推土机,4000余名工人分两班轮换,在相当于7个足球场大小的工地昼夜赶工。该报称,建成一家医院的所有繁复工作只用10天时间完成,这考验的不仅是建筑技术,更是中国人民面对危难的韧性与凝聚力。疫情突如其来,中国全力阻击。“中国速度”“中国效率”一次次让国际社会赞叹中国的应对能力。亲身经历的国际友人感触尤其深刻。

    (2020-02-06 人民网-人民日报)

    要求:①请先在答题卡上所选题号后的括号内打“√”,然后再作文。请自拟题目。②立意自定,文体自选(除诗歌外),不得套作,不得抄袭。③字数不少于600字。④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和人名等与考生信息相关的表述。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