步骤1:将溴麝香草酚蓝”和呈弱碱性的NaHCO3溶液配成蓝色液体, 并向试管中通入一定量的CO2 , 使液体呈浅绿色。
步骤2:将等量的浅绿色液体分别加入到4支试管中,2~4号试管中加入金鱼藻、1试管不加金鱼藻。封闭各试管。
步骤3和实验结果:见下表
试管编号 |
1 |
2 |
3 |
4 |
距日光灯的距离(厘米) |
10 |
50 |
30 |
10 |
1小时后液体的颜色 |
? |
黄色 |
浅绿色 |
蓝色 |
*溴麝香草酚蓝是一种酸碱指示剂,在弱酸性环境中呈黄色,弱碱性环境中呈蓝色,中性环境中呈浅绿色。
*CO2的水溶液中含有CO2、H2CO3等微粒,当CO2减少时H2CO3也减少。
操作序号 |
操作内容 |
第一组 |
第二组 |
第三组 |
① |
分别向1、2、3号试管中加入2mL1%的淀粉溶液;向4、5、6号试管中加入1mL唾液淀粉酶溶液 |
|||
② |
两两混合、充分摇匀 |
1号和4号 |
2号和5号 |
3号和6号 |
③ |
加碘液后摇匀 |
1滴 |
1滴 |
1滴 |
④ |
水浴保温处理5分钟 |
0℃ |
37℃ |
70℃ |
⑤ |
观察并记录现象 |
请根据表格内容分析回答:
组别 |
pH |
||||
5 |
7 |
9 |
11 |
||
温度 (℃) |
10 |
A1 |
B1 |
C1 |
D1 |
20 |
A2 |
B2 |
C2 |
D2 |
|
30 |
A3 |
B3 |
C3 |
D3 |
|
40 |
A4 |
B4 |
C4 |
D4 |
【实验设计】
①将若干同样大小的滤纸片浸入肝脏研磨液,使过氧化氢酶附着在滤纸片上,取出后晾干;
②在四只烧杯中盛入体积分数为 2%,pH分别为5、7、9、11的H2O2 溶液(温度相同且适宜);
③将滤纸片分别放入烧杯中,滤纸片上的过氧化氢酶催化H2O2分解产生O2,氧气泡会附着在滤纸片上。随着反应的进行,滤纸片先下沉再逐渐上浮,直至浮出液面(如图甲),记录时间。
由上述实验设计可知, 该兴趣小组建立的假设是
【实验结果】 同学们通过实验, 获得如图乙所示的结果。
【得出结论】 pH对酶的催化作用有影响,pH在5—11的范围内,随着 pH的升高,过氧化氢酶的活性变化规律为。
【拓展提高】 结合课堂与课后的探究结果,有小组同学提出,在不同温度条件下,pH对酶活性的影响是否相同。为此他们将 H2O2溶液分成份, 并设计如表所示的方案做了进一步探究。
资料一:19世纪末,科学家普遍认为:CO2在光的作用下被分解为CO和(O2。资料二:范?尼尔通过实验得出紫硫细菌合成有机物的反应式,与高等植物光合作用的反应式进行比较研究后,建立了猜想。
紫硫细菌:CO2+2H2S (CH2O)(糖类)+2S+H2O
高等植物:CO2+2H2O (CH2O)(糖类)+O2+H2O
资料三:英国化学家希尔在一个密闭的装置中加入含叶绿体的悬浮液和高铁盐(作氧化剂,不产生氧气),并除去装置内的CO2 , 在光照下发现密闭装置中产生了O2。
资料四:美国科学家鲁宾、卡门给三组小球藻提供含有一定比例18O的水和碳酸氢盐(释放二氧化碳,其他条件均相同),光照相同时间后,分别检测小球藻释放氧气中18O的比例,实验结果如表所示。(18O是表示中子数为10的氧原子,可作为示踪原子)
组别 | 水中18O的比例(%) | 碳酸氢盐中18O的比例(%) | 释放的氧气中18O的比例(%) |
1 | 0.85 | 0.41 | 0.84 |
2 | 0.85 | 0.55 | 0.85 |
3 | 0.85 | 0.61 | 0.8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