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语文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江苏省扬州市梅岭中学教育集团2019-2020学年八年级下学...

更新时间:2020-12-19 浏览次数:176 类型:期末考试
一、选择题
  • 1. 下列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 (ái)     褓(qiǎng)   羁(pàn)    挑拨离(jiān) B . 默(jiān)   野(kuànɡ)   角(líng)   然而止(gá) C . (ǎi)     蛮(hènɡ)    寒(jìn)    转反侧(zhǎn) D . (chěn)   零(diāo)    道(suì)    风雪途(zǎi)
  • 2. 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使用错误的一项是(   )
    A . 这群游客在见到了“奇峰三千,秀水八百”的张家界美景后,激动之情溢于言表 B . 想当年离开家乡时,父母曾耳提面命 , 教会我许多为人处世的道理。 C . 面对那些扑朔迷离的案情,神探福尔摩斯总能抽丝剥茧,揭开真相,其过人的智慧令人叹服。 D . 小明的叔叔热爱阅读,喜爱艺术,闲暇之余写写文章,偶有发表,真是附庸风雅
  • 3. 下列解说正确的一项是(   )
    A . 不忘初心 脱贫攻坚 心手相连 坚不可摧 解说:这四个短语结构各不相同 B . 再见了!朝夕相处的同学们;感谢您!辛勤付出的老师们。 解说:这句话标点使用正确 C . 根据您的要求,我又修改了一遍文章,认为达到了发表水平,请您审阅后尽量选用。希望我这次垂询没有打扰您! 解说:这句话语言表述得体。 D . 这激动人心的一幕,却一直深深地印在我的脑海里。 解说:这句话的主干是“一幕印在脑海里”。
  • 4. 下列有关文学常识及课文内容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
    A . 《最后一次讲演》在演讲中不断变换人称,有力地配合讲演者思想感情地表达。在严厉声讨反动派的无耻罪行和卑劣行径的同时,也高度颂扬了李先生为民主与和平而献身的爱国主义精神。本文语言风格风趣幽默。 B . 憧憬美好的社会生活,反思现实的生存状态,是经典作品中的永恒主题。庄子的《北冥有鱼》表达了对精神自由的渴望,《大道之行》提出了“教学相长”的观点。 C . 说是古代的一种文体,《马说》通过托物寓意的写法,以千里马不遇伯乐,比喻贤才难遇明主,寄托作者的愤懑不平和穷困潦倒之意,并对统治者埋没、摧残人才,进行了讽刺、针砭和控诉。 D . 游记是一种内容丰富、形式自由的文体。《一滴水经过丽江》采用第一人称和拟人的手法,从一滴水这个独特的视角,在读者面前展开了一幅集历史、人文、地理等于一体的美丽画卷;《壶口瀑布》作者采用移步换景的写法,立足点是“河心”,先写石,后写水,视角反复转换。
二、字词书写
  • 5. 根据拼音在田字格内依次写出相应的汉字。

    经岁月流年后,才明白,幸福很简单:只要心灵有所满足、有所慰 jiè(   ),就是幸福;健康活着是种莫大幸福。幸福就在我们身边,幸福随处可见,是我们日益疲bèi(   )的心麻木了幸福,也是幸福麻木了我们迟dùn(   )的神经。其实,幸福就像玻璃,平时从未察觉,但只要稍微改变看的角度,玻璃就会映照出光máng(   )和色彩。

三、句子默写
  • 6. 默写。
    1. (1) 关关雎鸠,。(《关雎》)
    2. (2) 挥手自兹去,。(李白《送友人》)
    3. (3) 可怜身上衣正单,。(白居易《卖炭翁》)
    4. (4) 万籁此都寂,。(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
    5. (5) 与君离别意,。(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6. (6) ,娇儿恶卧踏里裂。(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7. (7) ,寂寞沙洲冷。(苏轼《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
    8. (8) 四季的花,在诗人笔下各具情态。陆游的《卜算子·咏梅》中“”点染了冬末梅花具有凛然风骨、虽死犹香的品质。
四、综合性学习
  • 7. 综合实践活动。

    中国文化崇尚“和”,有关“和”的思想源远流长,丰富多彩。“和”既被视为诞育万物的本原,也被看作修德养性的关键,还被认为是社会交往的准绳,更被尊奉为国家共处的原则。

    1. (1) “和”字解说

      《说文》曰:“和,相应也。从口,禾声。”其中“禾”,既是声旁也是形旁,是“龢”的省略,表示吹奏用芦管编成的“排笛”,造成不同声部的乐音美妙谐调共振。金文 (口, 说话)+ (禾),金文异体字 以“言” (说话或歌唱)代替“口” (说话),这样 是乐器, 是歌唱, 的本义为,比喻义为

    2. (2) “和”声嘹亮

      在横线上续写一句话,使之与上文构成一组排比句。

      什么是亚洲的声音?礼乐的奏鸣,传播着东方“以和为贵”的思想;悠扬的驼铃,开启了几千年东西交往的序章:远方的吟诵,回响着远隔千山万水的思想碰撞;。各美其美,美美与共,和而不同,方为大同。2019年5月15日,亚洲文明大会在北京隆重举行,新华社推出的重磅微视频《和合之声》,向世界展示亚洲各民族融合交往的璀璨成果。

    3. (3) “和”气生财

      小刘去一家饭馆吃饭,发现菜里面有一只虫子,于是把饭馆老板叫过来,小刘:“老板,你这清炒菜心是荤菜还是素菜?”老板:“当然是素菜了。”小刘:“那这条虫是怎么回事?”老板:“。”

      (请你帮老板补上一句能化解矛盾的话。)

五、名著阅读
  • 8. 根据相关名著内容,完成下题。
    1. (1) 任何时代,都需要理想主义者,理想主义者的结局即使悲壮但绝不可怜。(作者)的《平凡的世界》里渴望走出乡村融入现代文明的(作者)的《名人传》描写的精神巨人、米开朗琪罗、,他们都是理想主义者。
    2. (2) 阅读下面名段的两个翻译版本,回答问题。

      (甲)

      “放心吧,亲爱的,要我进棺材不那么容易!我还要活下去大干一场,偏偏要向权威的结论挑战。虽然他们对我的病情诊断是正确的,但因此而说我已经百分之百地丧失了劳动能力,那就完全错了。咱们走着瞧吧!” 

      (乙)

      “好姑娘,你别担心,我可不会这么容易就进棺材的。我还要活下去,哪怕有意跟那些医学权威的预言捣捣蛋也好嘛。他们对我病情的诊断完全正确,但是写个证明,说我百分之百失去了劳动能力,那就大错特错了。我们走着瞧吧!”

      ①《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的主人公是谁?主人公准备“大干一场”,他选择了一条怎样的道路回到新生活建设者的队伍中去?

      ②这两个翻译版本从不同角度表现了主人公的人物性格,请结合两个版本的翻译分别谈谈体现了主人公怎样的性格。

六、诗歌鉴赏
  • 9.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小题

    小寒食舟中作

    杜甫

    佳辰强饮食犹寒,隐几萧条戴鹖冠

    春水船如天上坐,老年花似雾中看。

    娟娟戏蝶过闲幔,片片轻鸥下急湍。

    云白山青万余里,愁看直北是长安。

    (注)①这首诗写于大历五年春诗人淹留潭州时,即诗人去世前半年多。②鹖冠:传说为楚国隐者鹖冠子所戴的鹖羽所制之冠。

    1. (1) 联系全诗,概括作者“强饮”的原因。
    2. (2) 试分析本诗颈联的表现手法及其作用。
七、课外阅读
  • 10. 阅读文言文,完成后面小题。

           尝有农夫以驴负柴至城卖。遇宦者称“宫”市取之与绢数尺 , 又就索“门户”,仍邀驴送柴至内。农夫啼泣,以所得绢付之,不肯受,曰:“须汝驴送柴至内。”农夫曰:“我有父母妻子,待此然后食。今此柴与汝,不取直而归,汝尚不肯,我有死而已!”遂殴宦者。

    (注)①宫市:王宫中所设的市肆。②门户:指“门户”税。③邀:强要。④内:指宫内

    1. (1) 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

      ①我有父母妻子

      ②不取而归

    2. (2) 用“/”标出文中画横线句的两处停顿。

      遇 宦 者 称 “宫” 市 取 之 与 绢 数 尺

    3. (3) 翻译下列句子

      ①不肯受,曰:“须汝驴送柴至内。”

      ②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虽有嘉肴》)

      ③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北冥有鱼》)

    4. (4) 文中卖柴的农夫的遭遇与《卖炭翁》中的“卖炭翁”很相似,这两则故事揭露了怎样的社会现实?
八、现代文阅读
  • 11. 阅读论述类文本,完成后面小题

    “大数据”无法触及诗词的本质

    陈慧

        ①刘慈欣的短篇小说《诗云》,讲述了一个外星超级智慧生命体试图用“大数据”征服中国古典诗词的故事。小说想要表达的是,技术是反诗意的,对于依赖个体心灵和内在情感的诗歌来说,技术永远无法触及诗歌的本质。日前,《清华附小六年级学生用大数据分析苏轼写了论文》的报道又引发众人关注。

        ②这促使我们思考两个问题:将诗词作为“数据”进行检索研究是否合理?让小学生通过大数据分析进入诗词是否合适?

        ③诗词与大数据能否相得益彰,要从二者各自的特质说起。无论从创作还是从赏析的角度,诗词都是一项主观性很强的艺术,正所谓各言其志,诗词中大多寄托着作者的情感体悟,而诗作的水准则由诗人的才性神思所决定。诗词中的意象和兴味往往只可意会,需要在读者和作者之间达成某种精神上的默契。

        ④对诗词的欣赏研究,不能一味地寻章摘句,因为一首诗词首先是一个有机整体,必须营造出自洽而完整的意境。然而,大数据分析是一项纯客观的方法,是对客观数据的碎片化处理:如对苏轼全部诗词进行分析研究,再从中分析出高频词,此时苏轼的诗词是以“数据”形式呈现的,仅仅是一个个词语的序列,而非气脉浑成、寄托深远的活泼泼的整体———这不啻为对诗词的拆解。(A)

        ⑤对诗词的欣赏研究,也不能止步于搜罗求全,需要浸润式的细读品味。不可否认,大数据在检索、统计、定位方面的高效便捷对研究工作确有帮助,但再先进的技术手段也不能代替对作品本身的体察涵泳,正如捷径无法代替苦功。(B)对苏轼诗词中高频词的搜索定位,只能得出某些外在印象,无法细腻深刻地触及其内涵和义旨。

        ⑥小学生应该接受怎样的诗词教育?事实上,我国古代一直有绵延不绝的“诗教”传统,古典诗词的关键功能在于涵养人的性情,使之归于温厚。正如钱穆所说,文学作品中包含了作家的全部人格,它对读者的劝诫安慰如朋友兄弟般亲切。伟大的诗人修辞立其诚,吐露真性情,读者阅读其诗,不仅会为其真情感动,也很容易为其人格及人生境界感动,因而心向往之。小学生使用大数据固然有助于培养科学精神和逻辑思维能力,但这与诗词的教育旨趣相异。拿苏轼诗词来说,让孩子们将其看作有血有肉、丰富多彩的艺术作品,从具体作品中感受苏轼的悲欢离合、开朗豁达与家国情怀,并进一步培养起对中国传统人文精神的感知力和理解力,不是比作为大数据视野下的客观对象而得出粗浅认知,要更有意义吗?

        ⑦《庄子•天地》篇中激烈地拒斥技术,认为技术的滥用会导致心灵的遮蔽。那么小学生使用大数据,有没有技术的“滥用”之嫌?这个问题姑置不论,重要的是,孩子们的蓬勃诗心不要就此遮蔽。

    (选自《文汇报》2017年10月22日,有删改)

    1. (1) 文章开头提到刘慈欣的小说《诗云》,有何作用?
    2. (2) 文章多次提到苏轼诗词,是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何作用?
    3. (3) 下面这段文字放在文章(A)(B)哪一处更合适?有什么理由?

      通过大数据不难得出结论:苏轼兄弟情深,然而当我们吟咏“与君世世为兄弟,更结来生未了因”(《狱中寄子由》)这样的句子时,对苏轼笔下手足之情的感受,难道不会来得更真切、更直观吗?

    4. (4) 结合文本,你认为小学生使用大数据读诗词有无优势?为什么?怎样才能使孩子们的蓬勃诗心不被遮蔽?结合生活实际谈谈你的方法或建议。
  • 12. 阅读文学类文本,完成后面小题

    我记住了唐六妹

    蒋  韵

        ①《红楼梦》中有句话,“大有大的难处”,在重庆洪崖洞小吃街这样的地方,对一个外乡人而言,这句话可改作,“多有多的难处”——不知道该作何选择。初次到重庆,我一个人走来走去,眼花缭乱,感到很茫然,最后随便走进一家:小小的店堂,敦实的小桌凳,没什么特别之处,却很顺眼,俗话说选不如撞,果然,撞进去也就踏实了。

        ②我要了小面,又要了酸辣粉。小面是头一天就听重庆的朋友推荐的,而酸辣粉在我的理解中就是我们北方的凉粉一类。酸辣粉先上来了,出乎意料,上面覆盖着满满的肉末,我用筷子尖挑起一点尝尝,有浓郁的猪油味道。于是我把它推到一旁,重新叫了一碗凉粉。老板有些诧异,问我:“是不是有什么禁忌?”我忙解释说:“不好意思,我不知道酸辣粉里会有肉,我不太喜欢吃油腻的东西。不过,这碗我会一并买单。”

        ③于是,我吃了很香很辣的凉粉,吃了同样很香很辣的小面。结账时,故事发生了:老板竟不肯收酸辣粉的钱。我深感意外,说:“这不合适,东西是我自己点的,再说那碗粉我已经动过了。”老板回答道:“你是外地人嘛,好多事情不知道,下次就知道了嘛。”三下五除二,老板为我结了账,那碗酸辣粉自然免了单。

        ④一碗酸辣粉,四元钱,而一碗小面和一碗凉粉加起来才不过四元五角。走出小店,我回头看了一眼它的招牌,红底白字写着:唐六妹。于是,在阴雨连绵的山城重庆,我记住了这个对我而言很温暖的名字。

        ⑤这让我想起另一件事。那是几年前,在纽约的地铁站,一个最容易让异乡人感到迷茫、孤独和恐惧的地方。那一天,我站在人流熙来攘往的地铁检票口,抬头茫然地看着悬挂在头顶上方的指示牌。突然,有人拍了一下我的肩膀,我吃惊地回头,只见是一个陌生的中年男人,亚裔,黑眼睛黄皮肤,凭他眼睛里的神情,我看出他是我的同胞。果然,他手里拿着一张磁卡,指指检票口,用汉语对我说:“你进去吧,我替你划了。”说完,他转身而去,似乎是怕我道谢,迅速消失在各种肤色汇成的人流里。

        ⑥我走进检票口,心里一阵温暖。至今,我也不知道是什么原因,使这个刚刚走出站口的男人在看到我的那个瞬间,内心突然柔软了一下。是我脸上那种不自觉流露出的异乡人的无助、紧张和迷茫吗?或许是我孑然独立的身影让他想到自己初来乍到时的种种辛酸?我不知道。但传说中最冷酷的纽约、人心最硬的纽约、视他人为地狱的罪城,却在这一瞬间向我流露出它的善意和温情。

        ⑦世界上的大城市,对异乡人而言,差不多都是冰冷的,喧嚣着拒人于千里之外。但总有这样的缝隙:比如,唐六妹小吃店一碗免单的酸辣粉;比如,纽约地铁检票口前一只拍在陌生人肩头的手。人性的光辉就从这样的缝隙中流泻出来,如同阳光钻出云层。它惊鸿一现的照耀永远是我走进一个新地方、面对一群陌生人的勇气之源,我愿意以这样的方式记忆一座城市。

    (选自《读者》2019年第11期,有改动)

    1. (1) 选文主要写了哪两件事?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
    2. (2) 请赏析下面这句话中加点的词语。

      至今,我也不知道是什么原因,使这个刚刚走出站口的男人在看到我的那个瞬间,内心突然柔软了一下。

    3. (3) 分析第⑦段画线句子的表达效果。

      人性的光辉就从这样的缝隙中流泻出来,如同阳光钻出云层。

    4. (4) 请分析文章标题的含义。
九、作文
  • 13. 阅读下列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朔风凛冽,寒气逼人。然而,鱼儿在冰下嬉戏,草木在地下生根,鸿雁已唱起北归的歌……春天从未远离。

    请以“在寒风里聆听春之声”为题,写一篇记叙文。

    要求:(1)不少于600字。(2)不得抄袭和套作。(3)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等信息。(4)请认真书写。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