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代 地区 | 西汉(2年) | 西晋(280年) | 唐代(742年) | 宋代(1080年) |
北 方 | 965 | 149 | 493 | 459 |
南 方 | 111 | 65 | 257 | 830 |
①“两弹一星”研制成功 ②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
③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④香港、澳门回归
①三国协约的形成 ②北约、华约对峙
③欧盟的建立和发展 ④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别了,雅尔塔”﹣﹣苏联解体,冷战结束 鼎足之势话西方﹣﹣美国、欧盟、日本 走出低谷的俄罗斯﹣﹣普京出手不凡的举措 风云际会看东方﹣﹣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 |
【制度篇】
材料一:(秦朝初年)“法令出一”,“天下之事无论大小,皆决于上”。
﹣﹣《史记》
材料二:国家置中书省以治内,分行省以治外,其官名品秩略同,所以达远迩、均劳逸,参错出入,而天下事如指掌矣。
﹣﹣虞集《道园学古录》
【经济篇】
材料三:生产工具的创新和改进是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也是社会生产力显著提高的标志。
【科技篇】
材料四:培根说:“这三种东西曾改变了整个世界的面貌和状态,第一种在文学方面,第二种在战争上,第三种在航海上。由此又产生了无数的变化,这种变化是如此之大,以至没有一个帝国,没有一个教派、一个赫赫有名的人物比这三种机械发明在人类的事业中产生更大的力量和影响。”
【改革篇】
材料五:及秦孝公用商君,坏井田,开阡陌,急耕战之赏……倾邻国而雄诸侯……至于始皇,遂并天下。
﹣﹣《汉书•食货志》
材料六:从平城到洛阳的北魏是汉化先行者。折射出中华民族历史重新走向全国统一的曙光,隋朝的统一,建立在魏晋南北民族大交融的基础之上。
﹣﹣《简明中国史读本》
【民族篇】
材料七:民间有“明修长城清修庙”的说法,这反映了清朝一些统治者实行了颇具远见卓识的民族政策。
【屈辱与反抗并存】
材料一:对于中国人来说,这场战争是一块界碑。它铭刻着中世纪古老的社会在炮口逼迫下赶往近代的最初的一步。自那时开始的半个多世纪里,随着资本主义列强的入侵,中国的民族危机逐步加深。
﹣﹣陈旭麓《近代中国的新陈代谢》
【困惑与希望交织】
材料二:近五十年来,中国人渐渐知道自己的不足了。第一期,先从机器上感觉不足,于是福建船政学堂、上海制造局等渐次设立起来。第二期是从制度上感觉不足。
﹣﹣梁启超《五十年中国进化概论》
【污秽与崇高并存】
材料三:
【黑暗与光明搏击】
材料四:
材料A:有人说:1901年,中国陷入无尽的黑暗中;1911年,一道闪电划过,却黑暗依旧;1921年,中国终于迎来了曙光。 | 材料B:万户涕泪,一人冠冕,其心尚有“共和”二字存耶?既忘共和,即称民贼。……誓死戮此民贼,以拯吾民。﹣﹣孙中山《讨袁檄文》 |
中国共产党成立至今九十多年的发展历程中,始终代表着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取得了革命的胜利和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成就,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迈出了坚实的步伐。请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探究相关问题。
【开天辟地】
材料一:革命家董必武在1961年写了一首感怀诗:“四十年前会上逢,南湖泛舟语从容;济南名士知多少,君(指王尽美)与恩铭(邓恩铭)不老松。
【生死攸关】
材料二:1935年,中共中央召开政治局扩大会议,会议批评了博古等人在军事指挥上的错误,肯定了毛泽东指挥红军作战的基本原则,改组了中央领导机构,增选毛泽东为政治局常委,这次会议成为中国共产党和中国革命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当家作主】
材料三:见图
【巩固政权】
材料四:
【伟大转折】
材料五:它是一个光辉的起点,它标志着中国共产党从严重的挫折中重新奋起,带领中国人民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开始了新的伟大革命……社会主义中国将在这场新的革命中告别贫穷和落后,走向繁荣和进步。
﹣﹣﹣摘自费正清《剑桥中华人民共和国史》
【科技篇】
三次科技革命比较表:
项目 |
第一次工业革命 |
第二次工业革命 |
第三次工业革命 |
兴起时间 |
18世纪60年代 |
19世纪70年代 |
C |
主要标志 |
A |
电的广泛应用 |
原子能技术、航天技术、电子计算机的应用 |
进入时代 |
蒸汽时代 |
B |
信息时代 |
【经济篇】
材料一:如图一
作为一个国家,我们拒绝了任何彻底的革命计划。为了永远纠正我们经济制度中的严重缺点,我们依靠的是旧民主秩序的新应用。
﹣﹣罗斯福
【革命篇】
材料二:如图二、图三。
【崛起篇】
材料三:改革为俄国的工业发展提供了大量的劳动力和广阔的市场,就像列夫▪托尔斯泰在长篇小说《复活》的开篇所写的那样:“一切都翻了个个儿,一切却又刚刚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