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语文 /统编版(部编版) /七年级上册 /第三单元 /名著导读 《朝花夕拾》:消除与经典的隔膜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名著导读《朝花夕拾》同步试卷

更新时间:2020-08-27 浏览次数:451 类型:同步测试
一、单选题
  • 1. 下列关于《朝花夕拾》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鲁迅的《朝花夕拾》全书十篇文章,其中《二十四孝图》里批判了“老莱娱亲”和“郭巨埋儿”的孝道。 B . 《范爱农》一文写的是范爱农和“我”在日本留学时的故事。徐锡麟被害后,“我”主张“发电报到北京,痛斥满政府的无人道”,范爱农表示反对。 C . 《阿长与<山海经>》是《朝花夕拾》中的名篇。《朝花夕拾》是鲁迅回忆童年、少年和青年时期不同生活经历与体验的一部散文集。 D . 《父亲的病》一文,叙写了当地几个医生为“我”父亲治病的情形,医生开的药方里常有奇特的药引,文章既讽刺了庸医,也表达了对父亲的愧疚之情。
  • 2. 关于这部散文集,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狗·猫·鼠》表现了对弱小者的同情和对暴虐者的憎恨,《二十四孝图》揭示了封建孝道的虚伪与残酷。 B . 《五猖会》记述了作者儿时盼望观看迎神赛会时的急切、兴奋的心情,并借此对“正人君子”予以了辛辣的嘲讽。 C .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描述了作者儿时在家中百草园玩耍时的无限乐趣和在三味书屋读书的乏味生活。 D . 《琐记》《藤野先生》《范爱农》三篇,记述了鲁迅远离故乡到南京、日本求学和回国后的一段生活,留下鲁迅追寻真理的足迹。
  • 3. 选出不属于散文集《朝花夕拾》所包含的思想情感的一项是(    )
    A . 批判当时社会封建思想习俗的不合理。 B . 抒发对往日亲友和师长的怀念之情。 C . 表现中国农民的生命和活力是怎样被扼杀的。 D . 指出强制性的封建教育对儿童天性的压制和摧残。
  • 4. (2019·北部湾模拟) 下列《朝花夕拾》中的篇目,不适用于参加“从鲁迅笔端,看绍兴民俗”读书分享会的一项是(    )
    A . 《五猖会》 B . 《无常》 C . 《范爱农》 D . 《阿长与〈山海经〉》
  • 5. (2019七上·慈溪期末) 阅读《朝花夕拾》中的《二十四孝图》时,同学们一开始对于这篇文章为什么要反复提到“白话”有点难以理解,后来同学们查找背景资料,结合原文认真思考,有了如下理解,其中说法有误的是(    )
    A . “我总要上下四方寻求,得到一种最黑,最黑,最黑的咒文,先来诅咒一切反对白话,妨害白话者。”从原文来看,鲁迅不是反对白话,他反对的是反对白话者。 B . “只要对于白话来加以谋害者,都应该灭亡!”这句话其实是摆出了鲁迅在文中所要表达的观点,此时,白话己不再仅仅是白话,更是新文化、新思想的代言词。 C . 鲁迅由童年回忆引出的诅咒是有原因的,《二十四孝图》所宣扬的孝道,完全把自然本能的爱变得扭曲,只有白话文读物才能满足儿童对新形式书籍的喜爱。 D . 鲁迅诅咒反对白话者的原因是封建传统道德、传统教育有极大的害处:教人愚孝,虚伪、残酷,违背人性;没有考虑到孩子的天性,束缚了孩子的自由发展。
  • 6. 下列文章中不曾提及“长妈妈”的篇目是(    )
    A . 狗猫鼠 B . 五猖会 C . 二十四孝图 D . 琐记
  • 7. 选择一个正确答案(    )
    A . 鲁迅写《范》只为了回忆过去,记住以及想念范爱农。 B . 范爱农不喜欢甚至讨厌自己的先生,因此在先生死时不主张发电报。 C . 鲁迅记忆中的范爱农很坏。 D . 《范爱农》记叙的是鲁迅在日本留学时和回国后与范爱农接触的几个生活片段
二、填空题
  • 8. (2019七上·慈溪期末) 同学们在阅读《朝花夕拾》的时候,发现作品中有“小鲁迅”“大鲁迅”两个视角,老师和同学们作了如下的梳理总结,请你根据阅读体验填空。

    《朝花夕拾》中之所以有两重视角,是因为它的体裁是散文。一个是过去生活中的鲁迅。那是一个在百草园戏耍、在三味书屋读书和坐在日本仙台的教室里听藤野讲课的鲁迅。这个鲁迅以当年特有的方式观察、感受和理解周围的世界,所以有童真、好奇的一面。一个是现在生活中的鲁迅。他从北京到厦门一路奔走在各种各样的人群中,他是大学教授和新文化的启蒙者。各种各样的经历、感受都会影响他,这个视角写的多是对往事的怅惘和对现实的。用两个视角写在表情达意上的效果是

  • 9. 作者回忆少年读了这一本孝子的教科书后,觉得其中“自然也有可以勉力仿效的故事”,如“”,“”,“”之类。而“哭竹生笋”的故事则有些可疑,还有“卧冰求鲤”的故事,如模仿则有性命之忧了。
三、语言表达
  • 10. (2017七上·越秀期末) 某班开展《朝花夕拾》读书活动,活动的其中一项内容是写读书卡,要求在《朝花夕拾》中选择一篇文章(《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除外),确定一个主题词,并围绕此主题词进行点评。请你参与其中,依照示例完成以下的读书卡。

    示例:

    文章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主题词

    童年

    点评

    童年是天真快乐的歌,本文以诗一般的语言描画了灿烂春光中的童真、严肃学习中的快乐。


    你所制作的读书卡:

    文章

    主题词

    点评

四、现代文阅读
  • 11. 阅读《五猖会》片段,回答问题。

        因为东关离城远,大清早大家就起来。昨夜预定好的三道明瓦窗的大船,已经泊在河埠头,船椅,饭菜,茶炊,点心盒子,都在陆续搬下去了。我笑着跳着,催他们要搬得快。忽然,工人的脸色很谨肃了,我知道有些蹊跷,四面一看,父亲就站在我背后。

        “去拿你的书来。”他慢慢地说。

        这所谓“书”,是指我开蒙时候所读的《鉴略》,因为我再没有第二本了。我们那里上学的岁数是多拣单数的,所以这使我记住我其时是七岁。

        我忐忑着,拿了书来了。他使我同坐在堂中央的桌子前,教我一句一句地读下去。我担着心,一句一句地读下去。

        两句一行,大约读了二三十行罢,他说:

        “给我读熟。背不出,就不准去看赛会。”

        他说完,便站起来,走进房里去了。

        我似乎从头上浇了一盆冷水。但是,有什么法子呢?自然是读着,读着,强记着,——而且要背出来。

        粤自盘古,生于太荒,首出御世,肇开混茫。

        就是这样的书,我现在只记得前四句,别的都忘却了,那时所强记的二三十行,自然也一齐忘却在里面了。记得那时听人说,读《鉴略》比读《千字文》,《百家姓》有用得多,因为可以知道从古到今的大概。知道从古到今的大概,那当然是很好的,然而我一字也不懂。“粤自盘古”就是“粤自盘古”,读下去,记住它,“粤自盘古”呵!“生于太荒”呵!……

        应用的物件已经搬完,家中由忙乱转成静肃了。朝阳照着西墙,天气很晴朗。母亲,工人,长妈妈即阿长,都无法营救,只默默地静候着我读熟,而且背出来。在百静中,我似乎头里要伸出许多铁钳,将什么“生于太荒”之流夹住;也听到自己急急诵读的声音发着抖,仿佛深秋的蟋蟀,在夜中鸣叫似的。

        他们都等候着;太阳也升得更高了。

    1. (1) 请概括《五猖会》的主要思想内容。
    2. (2) 选文开头写家人为看五猖会做准备的忙碌场景和结尾部分“家中由忙乱转成静肃了”形成鲜明的对比,这样写的作用是什么?
    3. (3) 从选文中可以看出父亲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4. (4) 读后你有什么感受?
  • 12. (2019七上·天台期末) 精读《朝花夕拾》相关语段,回答下列小题。

        语段一:我很愿意看看这样的图画,但不好意思力逼他去寻找,他(远房的叔祖)是很疏懒的。问别人呢,谁也不肯真实地回答我。压岁钱还有几百文,买罢,又没有好机会。有书买的大街离我家远得很,我一年中只能在正月间去玩一趟,那时候,两家书店都紧紧地关着门。

        语段二:每看见小学生欢天喜地地看着一本粗拙的《儿童世界》之类,另想到别国的儿童用书的精美,自然要觉得中国儿童的可怜。但回忆起我和我的同窗小友的童年,却不能不以为他幸福,给我们的永逝的韶光一个悲哀的吊唁。我们那时有什么可看呢,只要略有图画的本子,就要被塾师,就是当时的“引导青年的前辈”禁止,呵斥,甚而至于打手心。我的小同学因为专读“人之初性本善”读得要枯燥而死了,只好偷偷地翻开第一叶,看那题着“文星高照”四个字的恶鬼一般的魁星像,来满足他幼稚的爱美的天性。昨天看这个,今天也看这个,然而他们的眼睛里还闪出苏醒和欢喜的光辉来。

        语段三:我忐忑着,拿了书来了。他使我同坐在堂中央的桌子前,教我一句一句地读下去。我担心着,一句一句地读下去。

        两句一行,大约读了二三十行罢,他说:“给我读熟,背不出,就不准去看会。”

        他说完,便站起来,走进房里去了。

        我似乎从头上浇了一盆冷水。但是,有什么法子呢?自然是读着,读着,强记着,——而且要背出来。

        语段四:“先生,‘怪哉’这虫,是怎么一回事?……”我上了生书,将要退下来的时候,赶忙问。

        “不知道!”他似乎很不高兴,脸上还有怒色了。

        我才知道做学生是不应该问这些事的,只要读书,因为他是渊博的宿儒,决不至于不知道,所谓不知道者,乃是不愿意说。年纪比我大的人,往往如此,我遇见过好几回了。

    1. (1) 认真阅读以上四个语段,请分别概括童年鲁迅遭遇到了哪些事?
    2. (2) 从上题归纳的这些事中可看出童年小鲁迅是一个怎样的孩子?请结合语段中的相关内容进行分析。
    3. (3) 苏格拉底说:“未经审视的人生不值得过”。成年之后的大鲁迅如何审视自己的童年时光呢?请结合四个语段从不同的角度谈谈鲁迅对童年时所受教育的反思。
    4. (4) 语段二选自《朝花夕拾》中的《二十四孝图》。某社区为宣传“孝文化”,计划在社区墙面绘制《二十四孝图》。假设你是社区一员,对此,你有怎样的看法?请你结合对《朝花夕拾》的理解,向社区反馈你的意见。
五、综合题
  • 13. (2018九下·江都月考) 某班开展了《朝花夕拾》的整本书阅读活动,请你完成后面的学习任务。
    1. (1) 下面是丰子恺先生为《朝花夕拾》画的三幅插图。根据画意和文字提示,分别写出相关文章的篇名。

      捕鸟

      旧时孩子们常玩的“吹嘟嘟”

      活无常

      篇名分别是

    2. (2) 阅读下列文字后,填空。

      过了十多天,或者一个月罢,我还记得,是她告假回家以后的四五天,她穿着新的蓝布衫回来了,一见面,就将一包书递给我,高兴地说道:

      “哥儿,有画儿的‘三哼经’,我给你买来了!”

      文中的“她”是,她给我买的“三哼经”是,《朝花夕拾》中还有这篇也提到了关于她的事。

    3. (3) 请你以《朝花夕拾》为内容,补全下联。

      上联:吴敬梓冷眼观世,《儒林外传》讽丑恶

      下联: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