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料 | 出处 |
明中叶以后“夏税一概征银,实起于隆庆中” | 赵翼《陔余丛考》 |
隆庆元年,明穆宗颁布诏令:“凡买卖货物,值银一钱以上者,银钱兼使;一钱以下止许用钱” | 胡我琨《钱通》 |
表1为明代经济发展简表(节选)。这可以用来说明当时( )
单位 | 中国 | 美国 | 印度 | ||||
产量 | % | 产量 | 为中国倍数 | 产量 | 为中国倍数 | ||
原煤 | 亿吨 | 0.32 | 100 | 4.36 | 13.63 | 0.32 | 1 |
原油 | 万吨 | 12 | 100 | 24892 | 2074.33 | 25 | 2.08 |
发电量 | 亿度 | 43 | 100 | 3451 | 80.26 | 49 | 1.14 |
钢 | 吨 | 15.8 | 100 | 7074 | 447.72 | 137 | 8.67 |
表2是1949年中国主要工业产品产量与美国、印度的比较,这反映出我国( )
国家或地区 | 经济增长率 | |
2007年 | 2008年 | |
美国 | 1.9% | 1.9% |
中国 | 11.5% | 10.0% |
印度 | 8.9% | 8.4% |
拉美地区 | 5.0% | 4.3% |
独联体 | 7.8% | 7.0% |
表3是2007年和2008年某些国家或地区经济增长数据。这反映出( )
材料一 自1825年至1835年年底,英国国会通过了54项各式各样的铁路条例。铁路公司采用股份制形式,发行债券和股票,迅速完成了大规模的铁路建设。1870年联合王国通车铁路长达15500英里,英国近代化铁路运输体系大体完成。铁路建设时期,一英里的单轨铁路在铁轨的用铁量就达到200吨,随着“铁路热”的升温,国内所需铁矿量巨大。此外,同期英国国内煤产量的50%用于冶铁工业。铁路通车后,可以从特伦特河畔伯顿快速地运出啤酒,从格里尔姆斯比等新型港口迅速地运出鱼等海鲜产品。依靠铁路运输,邮局送达的信件从1839年的7600万件增长到1870年的86300万件。一座座小村庄在进入铁路时代后,成为了铁路枢纽,快速发展起来。铁路也使人们快速地来往于不同的地区成为可能。
——摘编自胡晓莹《英国工业化时期的铁路建设对社会的影响》
材料二 20世纪后,内河小轮船发展,铁路火车出现,内地交通也日渐进步。有很多乡僻士商,未出门之前对西学新说不明所以,因而思想保守,眼界封闭,后来由于出门远行,坐了轮船、火车,见了城市景象,头脑开始开通,思想由此趋新。……自从有了轮船,往返于通商城市的商人们乘坐轮船数千里指日可到,商贾贩运往返其间视以为常,再也不必像以往那样一去三年不得回家而使家人忍受久盼不归之苦了。如上海轮船通航后,有竹枝词题咏商人妇与夫暂作别离的感受:“生小家临黄浦滨,行年老小嫁商人。妾身惯设风波险,郎欲趁船大火轮。”
——摘编自李长莉《近代交通进步的社会文化效应对国人的生活影响》
材料 陈登原(1900—1975年),当代史学家。1933年,编著《陈氏高中本国史》。该教材叙事起自上古,止于1932年“伪满洲国”成立。陈登原在书中写道:
“本国史最能引起我们的留恋,正如我们留恋自己的家庭,我们自然会留恋自己的祖国。孩子们要问自己的家庭,是什么样的,成人便要追求过去的祖国、过去的民族,是怎样的了”。
“本国史是最能激发我们的情志的。往日的文物,可以增加我们的自尊、自信,无论是现在,或将来;就是过去的黑暗、创病,也可以使我们得到警戒。‘前事不忘,后事之师’,亦即此意”。
“本国史是最能影响我们的活动的。我们的活动,在现代看来,好像自由地发展,在将来看来,又似茫无把握。但所有的活动,却免不了受着历史的支配、熏陶与暗示,例如风俗、人情、语言、政治等等”。
因为以上三种原因,所以本国史的研求,成为很切要的工作。
——摘编自刘超《陈登原<陈氏高中本国史>初探》
结合材料和相关历史知识,就本国史的编纂价值提出一个观点并加以说明。(要求:观点明确,持论有据,表述清晰)
材料 土地革命初期,各地苏维埃政权颁布了一系列婚姻法律、条例、决议。根据现实需要,中华苏维埃共和国成立后,也先后颁布了《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婚姻条例》和《中华苏雏埃共和国婚姻法》。《婚姻条例》和《婚姻法》从婚姻原则、婚姻缔结与解除的条件及程序、财产和子女问题、特殊群体的婚姻问题等方面对民众婚姻进行规范。规定男女平均分配土地,同工同酬,享受同样的劳动保护。《婚姻条例》还特别规定,禁止招收女工从事特别繁重或危险的工作,并对妇女的产期、哺乳期等予以特殊照顾。还禁止五代以内血亲和有传染病等疾病者结婚。1931年7月,鄂豫皖工农兵第二次代表大会通过了《婚姻问题决议案》。《决议案》明确宣布“废除一切强迫婚姻、父母代订婚姻、一夫多妻、童养媳、蓄婢、强迫守寡”等旧式婚姻制度。还特别强调“在苏维埃政权之下,无所谓私生子,未经苏维埃登记而结婚所生之男女,不得认为私生子”。获得解放的苏区妇女真正成了红色政权的“半边天”。
——摘编自汤水清《苏区新式婚姻制度的建立和发展》
材料 20世纪50年代中后期,美国决定在土耳其部署15枚“木星”导弹,打击目标是包括莫斯科在内的苏联主要城市。1962年,苏联政府批准了赫鲁晓夫的计划并开始在巴建立导弹基地。美国发现,苏联在古巴部署中程导弹后,是否以美国从土耳其撤走导弹来换取苏联拆除其在古巴的导弹便成为美国决策层争论的一个焦点。苏联方面明确表示,如果苏联从古巴撤走导弹,美国就应在土耳其采取同样的行动。土耳其政府则认为,土耳其的导弹基地并不完全属于美国,它所体现的是土耳其和美国共同履行对北约所承担的责任和义务。肯尼迪最终与苏联达成秘密交易,答应苏联从古巴撒出导弹,美国不入侵古巴,撤出其在土尔其部署的“木星”导弹。美国政府对导弹交易采取了极为严格的保密措施,对外宣称,促使赫鲁晓夫从古巴撤走导弹的“唯一原因”就是苏联很清楚面临着遭受美国核打击的可能性,肯尼迪决不会冒险与苏联进行任何所谓的交易。美国撤出土耳其“木星”导弹的做法令土耳其深感不安。另一方面,鉴于对苏联构成威胁的“木星”导弹已被拆除,苏联和土耳其的关系则开始出现了缓和的迹象。
——摘编自赵学功《古巴导弹危机中的美苏秘密交易问题》
材料 吴有性(1582—1652年),字又可,号淡斋,江苏吴县人,明末医学家,瘟病学奠基人。据史书记载,崇祯十五年,全国瘟疫横行,十户九死,江南一带“一巷百余家,无一家仅免;一门数十口,无一口仅存者”。当时医者误用伤寒法治疗,毫无效果,甚至死亡率更高,使许多患者“不死于病,乃死于医”。吴有性积极协助官府设局诊视,却深感当时医学的不足——“守古法不合新病”。在大疫面前,吴有性在不断的临床诊疗中摸索最有效的处方,提出主治瘟疫或疟疾的“达原饮”处方。许多人经过他的新方法诊治都得以痊愈,吴有性因此声名远播。2003年,我国曾以“达原饮”来治疗非典。吴有性倡言“守古法不合今病”,创立“疠气”病因学说。他认为疫病是感染“异气”所致,病由口鼻而入,与伤寒之症虽症状相似,其实不同。吴有性著成《瘟疫论》,创立瘟疫学说。《瘟疫论》一书在康熙年间传至日本,备受推崇。《瘟疫论》是中国医学史上一部不可多得的著述,已被列为百部《江苏传世名著》之一。
——摘编自陈其弟《吴有性与(瘟疫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