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历史 /统编版(部编版)(2024) /九年级上册 /第一单元 古代亚非文明 /第3课 古代印度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历史九上第3课《古代印度》同步试卷

更新时间:2020-08-30 浏览次数:184 类型:同步测试
一、单选题
二、材料分析题
  • 16.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第一是“苦谛”,说明人生所经历的生、老、病、死等一切皆苦;第二是“集谛”,说明一切苦的原因在于欲望,有欲望就有行动,有行动就会造业(即通常所说的造孽),造业就不免受轮回(转生)之苦;第三是“灭谛”,说明必须消灭一切欲望,达到不生不灭的“涅磐”境界,才能消灭苦因,断绝苦果;第四是“道谛”,说明要达到“涅磐”必须修道。佛教主张修行以五戒为主,即不杀生、不偷不盗、不邪淫、不妄语、不饮酒。宣扬“众生平等”,不承认婆罗门教经典《吠陀》的权威性,反对杀生献血的祭把和烦琐复杂的宗教仪式,否认必须通过婆罗门祭司才能修行得道。

    请回答:

    1. (1) 这是什么宗教的教义?它是什么时候由什么人创立的?

    2. (2) 它的核心教义是什么?它的“众生平等”针对的是婆罗门教的什么制度?

  • 17.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他(指造物主)为了世界的繁荣,用自己的口、双手、双腿和双脚相应地制造了婆罗门、刹帝利、吠舍和首陀罗。

    (国王)应极力使吠舍与首陀罗执行自己的义务,因为他们逃避自己的义务时,则使这个世界动摇。刹帝利无婆罗门不能幸福,婆罗门无刹帝利不能昌盛。

    ——《摩奴法典》

    1. (1) 这部法典出自古代哪个国家?反映了社会上什么制度?
    2. (2) 这部法典有关规定的实质是什么?材料中提到的人各属于哪些阶级?
    3. (3) 宣传造物主用不同部分造出不同的人,其目的是什么?
三、综合题
  • 18.

    读下图,回答问题

    1. (1) 图中的符号是什么?是什么人发明的?

    2. (2) 它何时被什么人传到欧洲?

    3. (3) 想一想,这种符号的发明对人类社会的发展有何重要意义?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