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历史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云南省石林彝族自治县鹿阜中学2019-2020学年七年级上学...

更新时间:2020-10-19 浏览次数:163 类型:期中考试
一、选择题
二、材料分析题
  • 26. (2019七上·石林期中) 春秋战国时期,社会急剧变化,许多问题亟待解决,诸侯国为了富国强兵急于寻找办法,各学派纷纷著书立说,发表意见,并互相评论,于是在思想领域形成“百家争鸣”的学术繁荣局面。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我无为,而民自化;……我无事,而民自富;我无欲,而民自朴。

    ——老子《道德经》

    材料二: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

    ——《论语·为政》

    材料三:兴天下之利,除天下之害。兼爱非攻;尚贤尚同,节用。

    ——《墨子》

    材料四:故群臣陈其言,君以其言授其事,事以责其功。功当其事,事当其言,则赏;功不当其事,事不当其言,则诛。故治民无常,唯法为治。法与时转则治,治与世宜则有功。”

    ——《韩非子》

    1. (1) 据材料一,指出老子的政治主张。据材料二,指出孔子的政治主张。
    2. (2) 根据材料三,四并结合所学知识,这分别是哪一学派的思想?
    3. (3) 谈一谈春秋战国时期,诸子百家思想“争鸣”的原因?
  • 27. (2019七上·石林期中) 中国古代的中央集权制度,从其产生之日起,其组织杋构就具有多民族、大一统的性质,其职能就具有维护、推动,发展和形成多民族、大一统国家的历史任务。秦凭借从中央到地方较为完善的统治积构,做到了“书同文”。文字统一对形成共同的文化认同和民族认同,对中国的民族融合、国家筑一,域拓展、历史延续,都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东方文化较高诸邦,……以受古代文化之积染既深,种种因袭牵制,改革非勇,……秦人在文化上之历史,较之东方诸国,亦远为落后,故转得为种种之创新,其实商鞅变法之重要肉容,在东方各国,本已早为推行,商映不过携带东方之新空气,使西方人迎头赶上一步。而结果则后来居上,新制度之创建,惟泰为最有功焉。

    ——马非百《桑集史》

    材料二:秦新破六国,丞相绾建议置王以镇之“始皇下其议于群臣”,最后,秦始皇采纳了李斯的意见,废古封国制而以郡县制去代替。但从制度本身来说,郡县制是以地缘本位的地方政权取代了以血缘关系为本位的地方政权,这是地方政权封建化的主要标志。

    ——白寿彝主编《中国通史》

    1. (1) 梁启超说:“天下之统一,势也。不统于秦,亦统于他国”。天下“统于秦”发生在哪一年?
    2. (2) 依据材料二回答,材料中“古封国制”源于哪一制度?秦朝建立后在地方实行什么制度?
    3. (3) 根据材料一,秦人在文化上落后,却进行了一次成功的改革,请结合所学知识说说,在商鞅变法中秦人农业上采取了什么措施来调动人民的生产积极性?
    4. (4) 依据所学知识回答“中央到地方建立较为完善的统治机构”,秦朝这一整套机构称为什么?材料中“书同文”当时官方统一使用的是什么文字?
    5. (5) 拥有天下之后的秦人非常注重用经济手段维护统一,请举一例加以说明。
  • 28. (2019七上·石林期中) 秦朝灭亡以后,拥有重兵的项羽自称西楚霸王,封刘邦为汉王。双方为争夺帝位,展开争战,史称“楚汉战争”。项羽势力强大,却一味依赖武力;刘邦注重收揽民心,善用人才,力量逐渐由弱转强。这场历时四年的战争,刘邦取得最终的胜利,建立了汉朝。然而,由于多年战乱的影响,社会面临诸多的困难。对此,汉初的统治者采取罢兵皆归家,释奴为民,轻徭薄赋等一系列的政策,恢复和发展社会生产,巩固新的王朝。为后来,汉武帝的文治武功奠定了物质基础。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及孝文即位,躬(亲自)修玄默(清净无事),劝趣农桑,减省租赋。

    ——班固《汉书·刑法志》

    材料二:夫农,天下之本也。

    ——汉文帝

    材料三:农,天下之本也、黄金珠玉,饥不可食,寒不可衣,以为币用,不识其终始。……,其令郡国务劝农桑。

    ——汉景帝

    材料四:公元前127年时,汉皇帝又下了一道法今,规定嫡长子只可继承封地的一半、余下的封地分给其他子弟。于是,封地不断缩小,其重要性也不断下降,仅仅成为大地产。

    ——新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1. (1)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汉初的统治者对人民实行什么政策?
    2. (2) 材料二,三体现了汉文帝、汉景帝具有怎样的相同思想?他们在位时期出现的繁荣景象史称什么?
    3. (3) 结合所学知识,你认为对我们今天经济的发展有何启示?
    4. (4) 依据材料四中“汉皇帝”是历史上哪位皇帝?他下“一道法令”指的是什么法令?
  • 29. (2019七上·石林期中) 丝绸之路通常是指欧亚大陆北部的商路,与南方的茶马古道形成对比。在通过这条漫漫长路进行贸易的货物中,中国的丝绸最具代表性,“丝绸之路”因此得名。丝绸之路不仅是古代亚欧互通有无的商贸大道,还是促进亚欧各国和中国的友好往来、沟通东西方文化的友谊之路。历史上一些著名人物,如,出使西域的张骞,投笔从戎的班超

    丝绸之路是历史上横贯欧亚大陆的贸易交通线,在历史上促进了欧亚非各国和中国的友好往来。中国是丝绸的故乡,在经由这条路线进行的贸易中,中国输出的商品以丝绸最具代表性。19世纪下半期,德国地理学家李希霍芬就将这条陆上交通路线称为“丝绸之路”,此后中外史学家都赞成此说,沿用至今。西天取经的玄奘,他们的一些故事都与这条路有关。丝绸之路,无论是陆路,还是海路,都是中国开放沟通、拥抱世界的证明。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张骞出使西域开通了中西交往的通道。后来,汉朝设立官职,对西域进行政治、军事管理,在通往中亚、西亚的路线上修道路。设驿站、筑长城,为来往使团、商旅提供食宿、交通和安全保护。沿着这条道路,千余年间,中国的丝织品以及冶铁、凿井、造纸等技术相继西传,西方的毛皮、汉血马、瓜果以及佛教、魔术、音乐、舞蹈、雕塑等也纷纷东来。

    1. (1) 材料中“张骞出使西域”发生在哪位皇帝时期?出使西域的目的是什么?
    2. (2) 材料中“这条通道”指的是什么?其大致路线的起止点是?
    3. (3) 张骞通西域后,从西域传入中原的商品是什么?
    4. (4) 说一说丝绸之路在中外交流中的作用。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