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历史 /川教版 /七年级上册 /第三学习主题 统一国家的建立 /第10课 秦末农民起义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川教版历史七年级上册3.10秦末农民起义课时训练

更新时间:2016-07-25 浏览次数:720 类型:同步测试
一、选择题
  • 1. 郭沫若说:“春秋末年以来,蓬蓬勃勃的自由思索的那种精神,事实上因此而遭受了一次致命的打击。”“致命的打击”缘于( )

    A . 商鞅变法 B . 秦始皇“焚书坑儒” C . 陈胜吴广起义 D . 刘邦项羽起义
  • 2. 根据你所学过的知识,下列四本书在焚书坑儒之后,按法令规定能阅读的是

    ( )

    A . 《诗》 B . 《书》 C . 《秦记》 D . 《春秋》
  • 3.

    秦朝的暴政使社会矛盾日益尖锐,最终引发了大规模农民战争,葬送了秦王朝,从右图反映出秦朝哪一方面的暴政( )

    A . 滥用民力,徭役沉重 B . 兵役负担沉重 C . 赋税沉重 D . 刑罚严酷
  • 4. 秦帝国建立不久,有一块陨石从天而降,有人便趁机在上面刻了诅咒秦始皇的一句话:“始皇帝死而地分。”秦始皇得到消息,火冒三丈,派御史严厉追查刻字的人。追查未果,御史便将陨石附近的住户全部处死,又将刻有字的陨石毁坏,但这丝毫不能挽救秦朝灭亡的命运。导致秦朝灭亡的原因有( )

    ①滥用民力,徭役沉重 ②刑罚苛严

    ③长年征战,兵役繁重 ④沉重的赋税

    ⑤焚书坑儒

    A . ①③④ B . ①②③④⑤ C . ①②③ D . ①②④⑤
  • 5. 俗话说:人以类聚,物以群分。把夏桀、商纣、秦二世这三个历史人物归成一类,他们最突出的相似点是( )

    ①重用人才                        ②重视农业

    ③统治残暴                        ④末代国君

    A . ①② B . ③④ C . ①③ D . ②④
  • 6.

    张明正在看右面这本连环画。他在其中最可能了解到的成语典故为( )

    A . 纸上谈兵 B . 揭竿而起 C . 破釜沉舟 D . 问鼎中原
  • 7. “竹帛烟销帝业虚,关河空锁祖龙居。坑灰未冷山东乱,刘项原来不读书。”诗中提到的两个重大事件是( )

    ①秦统一中国                      ②楚汉战争

    ③焚书坑儒                        ④秦末农民起义

    A . ①② B . ③④ C . ①③ D . ②④
  • 8. 下列关于秦朝的叙述,哪一项是不正确的( )

    A . 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中央集权国家 B . 在地方上实行郡县制度 C . 以秦国货币圆形方孔铜钱作为统一货币 D . 它被陈胜、吴广领导的农民战争直接推翻
  • 9. 楚霸王项羽——宿迁的骄傲,成语“破釜沉舟”表现他勇往直前,绝不后退的决心。该成语出自下列哪次战役( )

    A . 涿鹿之战 B . 牧野之战 C . 巨鹿之战 D . 官渡之战
二、非选择题
  • 10.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秦朝的赋税很重,农民要将收获的三分之二以上缴纳给国家。每年在外服役者不下三百多万人,繁重的徭役,迫使成千上万的人脱离农业生产,社会经济遭到严重破坏。

    材料二  当时在秦朝的市场上,有一种奇怪的现象:鞋子没人买,拐杖却是抢手货。

    材料三  大丈夫不死则已,死就要死个轰轰烈烈。我们为什么不轰轰烈烈地干一场呢?

    1. (1) 材料一、材料二反映了什么社会现象?

    2. (2) 材料三这句话是谁说的?他讲这句话的目的是什么?此人有什么壮举?

    3. (3) 材料一、二与材料三之间有没有联系,为什么?

  • 11.

    观察图片,回答问题:


     

    1. (1) 上图反映了什么历史事件?领导这一历史事件的“两个小队长”分别是谁?

    2. (2) 这次起义有什么显著特点?

    3. (3) “如果没有遇雨误期,这次事件就不会爆发”。这种观点是否正确。请说明理由。

三、活动探究
  • 12. 活动探究

    1. (1)

      秦始皇被秦朝人民告上法庭。请你为被告秦始皇写一份辩词或为原告秦朝人民写一份诉状。

    2. (2) 由秦帝国的兴亡,我们可以得到怎样的启示?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