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历史与社会(人文地理)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九年级上册 /第一单元 20世纪初的世界与中国 /本单元复习与测试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历社九上第一单元 《20世纪初的世界与中国》 单元测试卷

更新时间:2020-09-21 浏览次数:258 类型:单元试卷
一、单选题
  • 1. (2020九上·杭州期中) 中国作为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战胜国之一,在巴黎和会上要求收回一战前德国在山东攫取的一切权益,结果《凡尔赛条约》却将这些权益转交给日本。这表明( )

    ①一战后中国仍处于被宰割的地位

    ②德、日在巴黎和会上处于主导地位

    ③巴黎和会是帝国主义列强的分赃会议

    ④《凡尔赛条约》无视弱小民族的利益

    A . ①②③ B . ①②④ C . ①③④ D . ②③④
  • 2. 下面这张签署《凡尔赛条约》的照片中,不可能有(    )

    A . 法国总理克里孟梭 B . 美国总统威尔逊 C . 英国首相劳合·乔治 D . 苏俄人民委员会主席列宁
  • 3. 下面是某同学整理的巴黎和会资料卡片。其中表述错误的是和会的(    )

    A . 时间 B . 性质 C . 内容 D . 影响
  • 4. “不得制造和装备化学武器、坦克和装甲车……陆军实力之总数不应超过10万人,军官及补充部队在内,并应专为维持领土之秩序及边界巡查之用。……莱茵河之东50公里一线以西……陆地要塞均应解除武装并拆卸之。”这些规定(    )
    A . 加剧了殖民国家与殖民地之间的矛盾 B . 暂时协调了亚太地区的矛盾 C . 经全体协约国签字后促进了战后世界和平 D . 埋下了战胜国与战败国之间的矛盾
  • 5. (2019九上·青田期中) 美国耶鲁大学教授伊曼组尔·沃勒斯坦曾说:“所有的大国都试图建立符合自己利益的世界秩序,所以它们总是为世界秩序岀谋划策。”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建立的世界秩序是( )
    A . 美苏争新 B . 凡尔赛一华盛领体系 C . “冷战”格局 D . 两极格局
  • 6. (2020九上·金华月考) “战场上随处可见坍塌的房屋,血肉模糊、呼号挣扎的伤兵和堆积如山的尸体。”这场发生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被人们称为“绞肉机”、“屠场”和“地狱”的战役是(  )
    A . 凡尔登战役 B . 马恩河战役 C . 索姆河战役 D . 日德兰战役
  • 7. (2020九上·金华月考) 一战期间,欧洲战场上主要有三条战线,其中西线主要的交战双方是        , 双方展开的             大会战使西线战事进入相持态势。(     )
    A . 英法军队    德军   凡尔登 B . 比利时、法国     德国  马恩河 C . 英法军队    德军   马恩河 D . 塞尔维亚     奥匈帝国  巴尔干
  • 8. (2019九上·长兴期中) 19世纪末,德国外长皮洛夫宣称:“让别的民族去分割大陆和海洋,而我们德国只满足于蓝色天空的时代已经过去了。我们也要为自己要求在阳光下的地盘。”这段材料可用来论证(    )
    A . 第一次世界大战的非正义性 B . 三国同盟形成的必要性 C . 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展开了激烈的军备竞赛 D . 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德国战败的原因
  • 9. 1914年,欧洲列强忙于第一次世界大战,趁机提出“二十一条”,企图侵占山东等地的帝国主义国家是(    )
    A .  日本 B . 美国 C . 俄国 D . 奥匈帝国
  • 10. 以下有关“二十一条”的说法,错误的是(    )
    A . 对中国权益的损害严重且涉及范围深广 B . 它表现出日本对中国强烈的侵略野心 C . 欧美列强支持日本与中国签订“二十一条” D . 袁世凯接受了“二十一条”
  • 11. 帝国主义先支持清政府,后又支持袁世凯破坏中国革命,其根本出发点是(    )
    A . 维护中国统一 B . 巩固在华利益 C . 与袁世凯是好朋友 D . 社会制度不同
  • 12. 袁世凯死后,北洋军阀四分五裂。占据浙江的是(    )
    A . 直系军阀 B . 奉系军阀 C . 桂系军阀 D . 皖系军阀
  • 13. 随着民族危机的步步加深,近代中国出现了多种救国思潮。下列人物中,主张“实业救国”的是(    )
    A . 张骞 B . 詹天佑 C . 张謇 D . 孙文
  • 14. 清政府实行“新政”的实质是(    )
    A . 顺应社会要求,改革政治弊端 B . 挽救封建统治危机 C . 戊戌变法的继续 D . 引进西方政治体制,加强封建统治
  • 15. (2019九上·兰溪期中) 1903年,写成2万多字的《革命军》,积极宣传革命与共和国思想的知识分子是(    )
    A .  梁启超 B . 康有为 C . 邹容 D . 黄兴
  • 16. 革命家的胸怀和奋斗目标对革命有着重要的指导作用。下面材料出自(    )

    A . 孙中山 B . 黄兴 C . 严复 D . 康有为
  • 17. 如图是清末河北邢台火车站人们乘坐蒸汽火车的场景,当时的报纸写道:“乘车者面带喜色,旁观者亦皆喝彩。”这反映出(    )

    A . 图中的交通工具从根本上改变了当时人们的出行方式 B . 人们对新的交通工具火车有敌视态度 C . 中国社会具备接纳新事物的能力 D . 工业文明对当时的中国社会进行了彻底的改变
  • 18. 清末民初,中国社会生活面貌有了很大变化。对下列表格中变化理解正确的是(    )

    项目

    以前

    现在(清末民初)

    日常生活

    无照相、电影

    照相、电影的传入和流行

    发式

    清军入关后男子留有长辫子

    剪辫子

    人际称谓

    老爷、夫人

    先生、女士

    服饰

    长袍、马褂、旗装

    西服、中山装、旗袍

    A . 照相技术于20世纪30年代末在西方国家诞生 B . 剪辫子只是人们审美的变化 C . 人际称谓的变化体现了资产阶级追求平等的愿望 D . 变化后的服饰全盘西化
  • 19. 近代中国新式邮政、电信实业的发展,给中国社会带来的积极作用不包括(    )
    A . 极大地方便了人们的交流 B . 促进了近代中国新闻、出版事业的发展 C . 改变了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 D . 带来了中国社会的进步
  • 20. 进入20世纪后,中国人的社会生活和思想观念经历着前所未有的变革,导致这些变革的原因主要是(    )
    A . 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影响 B . 工业革命的洗礼 C . 科举制度的继续推行 D . 军阀割据和混战
  • 21. 歌谣是一定历史时期社会现实的反映。下列歌谣反映了民国时期社会习俗变化的是(    )

    ①旗袍西服中山装,穿着舒适又大方  ②辫子搭肩三尺长,之乎者也说荒唐

    ③禁缠足,倡女权,男女平等新追求  ④称先生,道某君,人格平等意义深

    A . ①③④ B . ①②③ C . ②③④ D . ①②④
  • 22. 20世纪30年代初,清朝末代皇帝溥仪的妃子文绣不惧舆论的压力,运用法律武器维护自己的权力,与溥仪离婚。这件事情充分说明了当时(   )

    ①人们的思想观念在逐步变化

    ②法律制度已经非常完备

    ③教育体制发生了深刻的变化

    ④中国女性开始争取婚姻自由

    A . ①② B . ①③ C . ①④ D . ②④
  • 23. (2019九上·苍南期中) “女学生已经开始觉悟,抵制学校开设的《列女传》。在操场的树荫下,在宿舍里,他们常常聚在一起,争得面红耳赤,后来由争论变成抗婚、逃婚,以实际行动反抗旧礼教,争取婚姻自由。”这则材料反映的是( )
    A . 维新思想开始在校园内传播 B . 民主共和思想深入人心 C . 民主科学思想冲击封建礼教 D . 近代学校开设修身课程
  • 24. 下面是1908年《申报》上刊登的一幅反映清末立宪的漫画。从漫画中可以得出清政府“新政”和立宪必然失败的原因是(    )

    A . 革命形势风起云涌 B . 未触及腐朽的封建制度 C . 资产阶级革命组织的建立 D . “新政”措施不够多
  • 25. 徐中约在《中国近代史》中写道:他(孙中山)的多数追随者仅致力于推翻满人,建立共和国,而很少有人关注民主重建与解决民生这些更重要的任务。当帝国被推翻、民国成立之时,他们认为自己的主要目标已经实现。作者旨在说明辛亥革命失败的主要原因是(   )
    A . 帝国主义国家的阻挠和破坏 B . 清朝封建势力的强大 C . 袁世凯窃取革命的胜利果实 D . 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的历史局限性
二、材料分析题
  • 26. 第一次世界大战是一场发生在欧洲却波及全世界的世界大战。由于主要战场在欧洲,故又称为“欧战”。当时世界上大多数国家都卷入了这场战争。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图说历史】

    【追根溯源】材料一:

    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夕欧洲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发展与殖民地占有情况

    比较项目

    英国

    法国

    美国

    德国

    1860年世界工业产量

    1

    2

    3

    4

    1910年世界工业产量

    3

    4

    1

    2

    1910年殖民地面积位次

    1

    2

    4

    3

    材料二:一位美国历史学家在谈到第一次世界大战前的欧洲形势时曾说过:“欧洲变成了一只‘火药桶’,只等一粒火星将它引爆。”

    材料三:1916年8月4日。德国政府声称:“战争会迅速结束……”在运送德军的火车上涂写着“去巴黎吃早饭……”的字句。法国士兵似乎把这次军事行动当作“从巴黎到柏林令人振奋的旅行”。

    材料四:第一次世界大战是德国和奥匈帝国首先挑起的,在战后应该审判的是它们;而英国、法国、俄国是世界秩序的保护者,应该肯定。

    1. (1) 上图中的二三角形和外圆代表的集团名称分别是什么?
    2. (2) 据材料一,分析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3. (3) 材料二中提到的引爆这个“火药桶”的火星是哪一历史事件?
    4. (4) 请用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有关史实戳穿材料三中“令人振奋的旅行”的谎言。
    5. (5) 材料四中关于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评价是否正确?请从一战的性质和目的角度分析原因。
    6. (6) 近年来,美日韩军事同盟正在中国周边制造“亚洲的火药桶”,并在中国周围军演不断。请你以史为鉴,设计一条宣传语,呼吁世界和平。
  • 27.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漫画《争吵与签约》

    1. (1) 观察漫画,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美国、英国与法国各自为了什么而争吵?
    2. (2) 回顾20世纪初的世界格局,你认为漫画中的争吵能够达成和平协定吗?为什么?
    3. (3) 他们争吵的最终结果是什么?该结果对于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的世界秩序起到了什么作用?
  • 28.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中华民国以参议院、临时大总统、国务院、法院,行使其统治权。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材料二:民国建设造端,百凡待治,世凯深愿竭其能力,发扬共和之精神,涤荡专制之瑕秽,谨守宪法……

    ——1912年袁世凯就任临时大总统誓言

    材料三:既忘共和,即称民贼。誓死戮此民贼,以拯吾民。爱国之豪杰共图之。

    ——孙中山

    1. (1) 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与材料一中《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颁布密不可分的历史事件。
    2. (2) 从材料二中可以看出,袁世凯表面上对共和与专制的态度是怎样的?请结合具体的史实反驳袁世凯的上述言论。
    3. (3) 孙中山为维护共和领导了什么运动?结果如何?
  • 29.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今者中国以千年专制之毒而不解,异族残之,外邦逼之,民族主义、民权主义殆不可以须臾缓。而民生主义,欧、美所虑积重难返者,中国独受病未深而去之易……吾国治民生主义,发达最先,睹其祸害于未萌,诚可举政治革命、社会革命毕其功于一役。

    ——孙中山《民报·发刊词》

    材料二:吾今以此书与汝永别矣!吾作此书时,尚是世中一人;汝看此书时,吾已成为阴间一鬼。吾作此书,泪珠和笔墨齐下,不能竟书而欲搁笔,又恐汝不察吾衷,谓吾忍舍汝而死,谓吾不知汝之不欲吾死也,故遂忍悲为汝言之……

    ——节选自黄花岗烈士之一林觉民《与妻书》

    1. (1) 材料一反映了孙中山怎样的革命思想?
    2. (2) 结合所学知识,简要概述材料二《与妻书》的时代背景。
    3. (3) 林觉民所做的革命事业与材料一中的革命思想有何关联?
    4. (4) 从材料二人物的身上,你感受到了怎样的精神?
  • 30.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某报以“新陈代谢”为题,刊词:“……天足兴,纤足灭;阳历兴,阴历灭;鞠躬礼兴,跪拜礼灭……”

    材料二:20世纪30年代初,末代皇帝溥仪的妃子文绣上演了“娜拉式的出走”,她不惧舆论压力,运用法律武器维护自己的权利,与溥仪离婚。

    材料三:1913年,某身着日式服装的革命党人途遇一老农,老农询问其国籍,某称“予中华民国人也”。老农“忽作惊状,似绝不解中华民国为何物者,”当被告知亦为中华民国人时,老农茫然惶然,连声说:“我非革命党,我非中华民国人。”

    1. (1) 联系材料一,二,说说当时中国社会生活的哪些方面发生了改变?
    2. (2) 有人说,材料三中的现象在当时中国农村非常普遍,对此观点你如何理解。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