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历史与社会(人文地理)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九年级上册 /第二单元 开辟人类历史新纪元 /本单元复习与测试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历社九上第二单元《开辟人类历史新纪元》单元测试

更新时间:2020-09-22 浏览次数:270 类型:单元试卷
一、单选题
  • 1. 毛泽东说:“十月社会主义革命不只是开创了俄国历史的新纪元,而且开创了世界历史的新纪元。”对“新纪元”的准确理解是(    )
    A . 十月革命推翻了沙皇统治 B . 十月革命开辟了社会主义道路 C . 十月革命后退出一战 D . 十月革命打击了帝国主义势力
  • 2. 1917年,俄国首都彼得格勒受失业和饥饿威胁的工人与市民举行了大规模的集会和示威活动,提出了“打倒战争”“反对饥饿”等口号。这一天参加罢工的工人超过了12万人。随后罢工和示威活动的规模不断扩大。材料表明当时俄国政府首要解决的重大问题应是(    )
    A .  取得争霸战争胜利 B . 实现和平,发展经济 C . 进行无产阶级革命 D . 巩固政权,建成社会主义
  • 3. 马克思在《共产党宣言》中公开宣布必须用革命的暴力推翻资产阶级统治,建立无产阶级的“政治统治”。世界历史上无产阶级暴力推翻资产阶级统治第一次取得胜利的革命是(    )
    A .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 B . 法国巴黎公社革命 C . 中国辛亥革命 D . 俄国十月革命
  • 4. (2021九上·诸暨月考) 领导俄国人民发动十月革命并取得最后胜利的人是(    )
    A . 恩格斯 B . 马克思 C . 列宁 D . 斯大林
  • 5. (2020九上·椒江期中) 下表中结论与史实相符的是(    )

    选项

    史实

    结论

    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胜利

    诞生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

    1921年春苏维埃政府实施新经济政策

    人民生活得到改善,政权得到巩固

    1925苏联开始实施第一个五年计划

    工业产值跃居欧洲第一、世界第二

    1927年苏联政府实行农业集体化

    农业直接纳入国家全面管理之下

    A . ①③④ B . ②③④ C . ①②④ D . ①②③
  • 6. (2021九上·浙江月考) 十月革命是马克思主义者对其理论的一次实践性试验。这次“试验”的结果是(    )
    A . 颁布了新经济政策 B . 推翻了沙皇专制政府 C . 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 D . 是无产阶级专政的第一次尝试
  • 7. 以下史料说明甘地和凯末尔领导的民族独立斗争(    )

    我并不是因为印度衰弱才号召印度实行非暴力主义,而正是因为认识了印度的力量我才号召印度实行非暴力主义。

    ——(印度)甘地:《武力政策》

    我们国家与我国民族的唯一使命是用我们的刺刀把敌人从我们的土地上赶走。

    ——(土耳其)凯末尔

    A . 原因不同 B . 方式不同 C . 目的不同 D . 影响不同
  • 8. 有人这样描写甘地:“他有宗教家十二厚的胸怀,革命家雄浑的魄力,凭着一把盐,几部纺织机……成为顶天立地的‘圣雄’。”这里所说的“凭着一把盐”的背景是(    )
    A . 英国殖民当局制定和颁布食盐专营法 B . 英国制造阿姆利则惨案 C . 英国殖民当局取缔国大党 D . 甘地第一次真正提出独立要求
  • 9. 甘地领导了印度的民族解放运动,下列描述符合甘地非暴力不合作运动的是(    )
    A . 实行了多方面西方化的社会变革 B . 基本上完成印度的独立大业 C . 是反抗殖民统治的独特道路 D . 进程中始终坚持非暴力
  • 10. 1920年,印度国大党通过了甘地提出的“非暴力不合作”计划。其根本目的是(    )
    A . 扩大国大党的势力 B . 反对英国殖民统治 C . 取得印度自治 D . 提高民族自尊心
  • 11. 一战期间,英国从印度援取大量人力物力财力,使印度人民深受其苦,印度人民与英国殖民者矛盾激化。适时,印度圣雄甘地领导印度人民开展(    )
    A . 非暴力不合作运动 B . 解放战争 C . 华夫脱运动 D . 卡德纳斯改革
  • 12. “他反对任何形式的暴力,他的身体虽然是柔弱的,但他的学说和精神感召力却比100艘英国军舰更有力量”。材料中的“他”应当是指(    )
    A . 华盛顿 B . 孙中山 C . 甘地 D . 林则徐
  • 13. 小说《妖梦》中有一对联:“白话通神,红楼梦、水浒真不可思议;古文讨厌,欧阳修、韩愈是什么东西。”这样的对联最有可能出自(    )
    A . 洋务运动时 B . 辛亥革命时期       C . 戊戌变法时 D . 新文化运动时期
  • 14. (2020·仙居模拟) 五四运动与辛亥革命的相同点有(    )
    A . 工人阶级发挥了主力军作用 B . 都极大推动了中华民族的思想解放 C . 青年学生站在运动前列 D . 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 15. 毛泽东曾说:“严格来讲,我们研究党史,只从一九二一年起还不能说明问题,从五四运动说起可能更好”对此论述理解正确的是(    )

    ①五四运动已经动摇了北洋政府的统治

    ②五四运动推动工人阶级登上政治舞台

    ③五四运动让中国响起了思想启蒙的声音

    ④五四运动促进了革命理论和工人运动相结合

    A . ①② B . ①③ C . ②④ D . ③④
  • 16. “西洋人因为拥护德先生和赛先生……才渐渐从黑暗中把他们救出来,引到光明世界。我们现在认定,只有这位先生可以救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学术上、思想上一切的黑暗。德先生和赛先生是指(  )
    A . 自由和法治 B . 爱国与进步 C . 科学与民主 D . 公平与正义
  • 17. (2021九上·诸暨月考) “灯闪着,风吹着,蟋蟀叫着,我坐在床上看书,月亮出来了,风息了,我坐在椅子上唱歌”,这是末代皇帝溥仪(1906-1967)在17岁时写的一首新诗。和文言文相比,这种平易通俗的文风受益于(   )
    A . 洋务运动 B . 戊戌变法 C . 新文化运动 D . 五四运动
  • 18. (2020九上·诸暨期中) 《全球通史》中写道:“当凡尔赛的调停人没有将这个丢失的省份还给中国时,在北京的学生和知识分子中间爆发了声势浩大的示威游行。……这场运动是中国历史上民族感情最强烈、最普遍的表露。”材料提及的“这场运动”(   )
    A . 揭开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序幕 B . 开启了中国近代化的进程 C . 宣告了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D . 推翻了北洋军阀的反动统治
  • 19. 蔡元培在《<北京大学月刊>》发刊词》中提到:“‘囊括大典,同罗众家’之学府也。各国大学,哲学之唯心论与唯物论,文学、美术之理想派与写实派,……常樊然并屿(并存)其中,此思想自由之通则,而大学之所以为大也。”此材料体现的理念( )
    A . 与文学革命主张的提出有关 B . 传播西学,彻底否定中学 C . 以包容的态度来推动思想传播 D . 使新文化运动由此展开
  • 20. 九年级某班历史兴趣小组的同学在编写《红军长征》剧本时,设计了以下几个历史场景,其中与史实不相符的是(    )
    A . 第五次反“围剿”失利,红军被迫进行战略转移 B . 遵义会议上,纠正了陈独秀等人的“右”倾的错误,是党的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C . 红军战士四渡赤水,巧渡金沙江,摆脱了敌人的围追堵截     D . 红一、二、四方面军会师会宁,长征结束
  • 21. (2020·温岭模拟) 郑恻尘,温州永嘉人,1924年初加入中国共产党,1925年9月,国民党永嘉县党支部正式成立,共产党员郑恻尘、胡适因等分别担任国民党执行委员和候补执行委员。这种局面的出现是因为(    )
    A . 辛亥革命的推进 B . 国共合作的实现 C . 北伐战争的启动 D . 抗日战线的形成
  • 22. 19世纪20年代,中国共产党认识到应该联合其他革命党派,建立革命统一战线。此次“联合”所顺的时代呼声是(   )
    A . 驱逐鞑虏,恢复中华 B . 打倒列强,除军阀 C . 土地革命,分田地 D . 停止内战,一致对外
  • 23. 史学家徐中约在《中国近代史》中写道:“从广州到华中,……势如破竹,1926年9月攻下武汉,11月拿下南昌,12月占领福州,1927年3月进驻上海和南京。九个月内,占中国半个部分的南方被攻占了。”这一情形反映的是(   )
    A . 辛亥革命 B . 国民革命 C . 国共对峙 D . 武汉会战
  • 24. 正如鲁迅先生所说“人生最痛苦的事,是梦醒了发现无路可走”。20世纪20年代,中国人民已经醒来,下列为中国人民指明革命道路的事件是(   )
    A . 新文化运动 B . 五四运动 C . 国民大革命 D . 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建立
  • 25. 选择体现智慧。秋收起义后,毛泽东睿智地选择了在井冈山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其主要原因包括(    )

    ①井冈山四周崇山峻岭,森林茂密,地势险要

    ②这里农业经济的发展可为革命队伍筹措给养

    ③井冈山远离中心城市,国民党统治力量薄弱

    ④当时土地革命已广泛开展,民众革命热情高涨

    A . ①②③ B . ①③④ C . ①②④ D . ②③④
二、材料分析题
  • 26.   1917年爆发了震惊世界的俄国十月革命,将社会主义的理想变成了现实。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1917年4月)列宁返回俄国并发表了著名的《四月提纲》,提出了立即实现和平、将土地分给农民和全部政权归苏维埃的要求。

    ——[美]斯塔夫里阿诺斯著《全球通史》

    材料三:1917年11月7日,布尔什维克的军队几乎没有遇到任何抵抗就占领了一些重要地点——火车站、桥梁、银行和政府大厦。因为11月时的资产阶级临时政府首脑克伦斯基就如同3月时的尼古拉一样,几乎没有什么虔诚的支持者,资产阶级临时政府从一开始就拒绝大多数俄国人所需要的东西——和平与土地。

    ——摘编自[美]斯塔夫里阿诺斯著《全球通史》

    材料四:

    列宁同志清扫地球

    1. (1) 请按照历史发展进程,将材料一中的图片进行排序(只写序号即可)。
    2. (2) 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列宁的政治主张会产生怎样的效果?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效果?
    3. (3) 材料三中,作者认为资产阶级临时政府“几乎没有什么虔诚的支持者”的原因是什么?
    4. (4) 依据材料四,概括十月革命的历史意义。
  • 27.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919年)甘地决定……采取非暴力不合作运动的方式,来反对罗拉特法案,为此,他……一方面号召印度人民在1919年4月6日举行总罢工和绝食……另一方面,不准人民群众以暴力手段反对英国殖民统治。这充分暴露了印度资产阶级的两面性。

    ──世界现代史编写组《世界现代史》

    材料二:(1919年)哈里发运动的领袖们接受了甘地主义的原则……甘地在团结印度教徒和穆斯林争取印度民族独立的斗争中起了很大作用。他这时事实上是把哈里发运动和非暴力不合作运动汇流成为统一的反对英国殖民统治的斗争。

    ──齐世荣《世界史现代史编·上卷》

    1. (1) 上述两则材料是如何评价甘地在1919年印度民族独立运动中的作用的?这两种评价有何差异?
    2. (2) 如何客观评价甘地在印度民族独立运动中的作用?
  • 28. (2020·台州模拟) 中国革命艰难曲折,中国人民砥砺前行,幸福靠奋斗,“初心”应牢记。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艰难探索】

    资料一:同盟会决定在辛亥年(1911年)秋天起事……革命党人率队直入武昌,进攻总督衙门……各独立省选派代表,制定临时约法,并公举孙中山为中华民国的临时总统。我们这个古老的帝国,忽然变为民国了。

    ——《中国近代史》

    资料二:它(五四运动)不仅是近代中国政治由旧民主主义革命转变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转折点,并且推动了近代新文化运动更加深入地健康发展…从而给新文化运动注入了新的、更为强大、更加科学的思想活力。

    ——摘自《中华文化史》

    【不忘初心】中共十九大会议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不忘初心,方得始终。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

    1. (1) 指出资料一中的历史事件,并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该事件的影响。
    2. (2) 资料二中“思想活力”指的是什么?从领导力量和指导思想角度,分析资料二比资料一中的革命新在哪里。
    3. (3) 列举两例解放战争时期的史实.说明共产党是如何“不忘初心”砥砺奋斗着。
  • 29. 艰难探索道路,道路决定命运。

    【材料一】讲到那政治革命的结果,是建立民主立宪政体。……外人断不能瓜分我中国,只怕中国人自己瓜分起来,那就不可救了!

    ——孙中山《民族的、国民的、社会的国家》(1906.12.2)

    【材料二】陈独秀文摘

    文摘一:盖改造青年之思想,辅导青年之修养,为本志之职。批评时政,乃枝节问题,不足论……

    ——摘自1915年陈独秀《敬告青年》

    文摘二:我曾宣言志在辅导青年,不议时政……呀呀!这些话都说错了……我现在所谈的政治,乃是关系国家民族根本存亡的根本问题。

    ——摘自1919年陈独秀《今日中国之政治问题》

    【材料三】1920年秋至1921年春,上海、武汉、长沙等八个城市与日本、法国相继成立共产党早期组织。……从1920年9月起,《新青年》公开宣传马克思主义,各地成员还利用公开发行的报刊宣传马克思主义……1921年7月,党的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宣告了中国共产党正式成立。

    ——中央党史研究室《中国共产党的九十年》

    【材料四】

    图一:中共一大会址

     

    图二

     

    1. (1) 根据材料一指出孙中山“政治革命”的目的。
    2. (2) 比较两段文摘,陈独秀的主张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并联系时代背景分析出现这种变化的原因。
    3. (3) 结合材料三,指出中国共产党建立具备了哪些条件?
    4. (4) 根据所学知识,指出材料四两张图片反映的历史事件的联系。
  • 30.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讲起“八一”历史长,南昌打响第一枪;朱德率领队伍走,进军湘南改红军;秋收暴动毛泽东,闹得湘东遍地红;井冈山上朱毛合,创建四军建奇功。

    材料二:

    材料三:

    1. (1) 请写出材料一中的歌谣涉及的历史事件。
    2. (2) 请写出材料二和材料三在材料一中分别对应的句子。
    3. (3) 材料二和今天的哪个节日有关?材料三中的“朱毛合”后建立了哪支队伍?
    4. (4) 从材料二到材料三这一过程反映了中国革命的重心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