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项 | 操作 | 现象 | 结论 |
A | 在某氢氧化钠溶液样品中,加入足量的氯化钙溶液,过滤,在滤液中滴入2滴酚酞试液 | 出现白色沉淀,酚酞不变红 | 该氢氧化钠溶液部分变质 |
B | 将浓盐酸和大理石反应放出的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 | 石灰水始终未变浑浊 | 该石灰水一定变质 |
C | 向滴有酚酞试液的稀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加一定量的稀盐酸 | 红色褪去 | 氢氧化钠与盐酸一定发生了反应 |
D | 将充满二氧化碳气体的试管倒扣在盛有氢氧化钠溶液的水槽中 | 试管内液面上升 | 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一定发生了反应 |
①逸出气体若用碱石灰吸收,增重b克,则x偏小(碱石灰:CaO和NaOH的混合物)
②逸出气体若用碱石灰吸收,增重b克,则x偏大
③所得溶液蒸干并灼烧至恒重,得c克固体,灼烧时有固体飞溅出去,则x偏小
④所得溶液蒸干并灼烧至恒重,得c克固体,灼烧时有固体飞溅出去,则x偏大
①甲同学向装有少量Ca(OH)2溶液的试管中倒入一定量的稀盐酸,然后滴加几滴酚酞试液,发现酚酞不变色;
②乙同学向滴有酚酞的NaOH溶液中逐滴加入稀盐酸,在滴加过程中,意外发现有气泡产生,原来 NaOH已变质,混有了Na2CO3。
实验结束,甲、乙两名同学将废液倒入同一洁净的烧杯中,得到无色澄清溶液,分析溶液中溶质的所有成分可能为( )
后,塞紧橡皮塞,立即打开止水夹,Ⅱ中有气泡冒出;一段时间后关闭止水夹,Ⅱ中液面上升,溶液由无色变为浑浊。符合以上实验现象的I和Ⅱ中( )
A | B | C | D | |
I | CaCO3 稀HCl | Na2CO3 稀H2SO4 | Zn 稀H2SO4 | Cu 稀H2SO4 |
Ⅱ | KNO3 | NaCl | BaCl2 | Ba(OH)2 |
Ⅰ。现取样品16g于烧杯中并加84g水搅拌,全部溶解。再向烧杯中逐渐滴加26.1%硝酸钡溶液并不断搅拌,烧杯内固体的质量随加入硝酸钡溶液的质量的变化如图甲所示;
Ⅱ。在B点开始,向烧杯中滴加稀硝酸并不断搅拌,烧杯内固体的质量随加入稀硝酸的质量的变化如图乙所示。则下列错误的是( )
1a溶液蓝色……………………………………………A 1b溶液无色……………………………………………2 2a滴加紫色石蕊试剂呈红色…………………………B 2b滴加紫色石蕊试剂呈紫色…………………………C 2c滴加紫色石蕊试剂呈蓝色…………………………3 3a滴加氢氧化钡溶液有沉淀产生……………………D 3b滴加氢氧化钡溶液无沉淀产生……………………E |
实验内容 |
观察到的现象 |
A+B |
有气泡产生 |
A+C |
有白色沉淀生成 |
将三瓶无色溶液任意编号为A、B、C,各取少量进行实验,得到相关的实验记录(如表)。
请你判断B是溶液(填化学式);写出A与C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①用三支试管分别取少量三种无色溶液;②滴加少量的;③观察现象;④得出结论。
请回答下列问题:
【查阅资料】
Ⅰ.20℃时,几种物质在水中的溶解度见表:
物质 |
Na2CO3 |
NaHCO3 |
Ca(OH)2 |
Ba(OH)2 |
溶解度/g |
21.5 |
9.6 |
0.165 |
3.89 |
Ⅱ.本实验条件下,Na2CO3溶液和NaHCO3溶液的pH分别约为11.0和8.5。
【实验探究】
图甲中,BC段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图乙中,DE段温度变化的原因是。
方案一:样品 测定生成CO2的质量。
方案二:样品 测定剩余固体质量。
具体操作步骤如下:
①取一只洁净的坩埚,称得质量为21.2g,再向其中加入样品,称得总质量为41.2g;
②加热盛有样品的坩埚;
③将坩埚充分冷却,称量坩埚和剩余固体的质量;
④多次重复步骤②和③至恒重,称得坩埚和剩余固体的总质量为35.0g。
【查阅资料】
①嗅盐是由一种盐类物质和香料(不参与下列探究中的任何反应)组成,能释放出氨味气体,对人体神经会产生强烈的刺激作用,但过量吸入会危害健康。
②氯化钙稀溶液与碳酸氢铵稀溶液不发生反应。
【提出问题】嗅盐中盐类物质是什么?
【实验探究】填写表中空格。
实验 |
小军的实验 |
小明的实验 |
|
方案 |
嗅盐与(填一种物质)混合研磨 |
|
|
现象 | 闻到较浓烈刺激性气味且试纸变蓝 |
|
|
结论 | 嗅盐中含有NH4+ | 嗅盐中含CO32﹣ | 确认了小军的实验结论 |
证明嗅盐中盐类物质是碳酸铵 |
【质疑】小红认为小军的实验结论不严谨。小明通过补做一个实验(方案见上表),进 而确认了小军的结论。小明的实验目的是排除嗅盐中含有离子的可能性。
【提出问题】
氢氧化钠溶液中通入二氧化碳一段时间后,溶液中会有什么溶质?
【查阅资料】
⑴通入少量的二氧化碳时,NaOH与CO2反应生成Na2CO3;
⑵通入过量的二氧化碳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Na2CO3+CO2+H2O= 2NaHCO3;
⑶碳酸氢盐都能溶于水,BaCO3难溶于水且是白色固体;
⑷Na2CO3、NaHCO3的溶液呈碱性、BaCl2呈中性;
⑸NaHCO3与盐酸能反应,与BaCl2不能反应。
【提出猜想】
⑴溶质有NaOH、Na2CO3; ⑵溶质为Na2CO3;
⑶溶质是(填化学式); ⑷溶质全部是NaHCO3
【设计实验方案】
实验步骤 |
实验现象 |
实验结论 |
①用试管取少量小烧杯中反应后的溶液,滴加几滴酚酞试液 |
溶液变红色 |
该溶液显碱性 |
②将小烧杯中反应后剩下的溶液进行称量,然后滴加过量的BaCl2溶液 |
|
猜想(4)不成立 |
③取步骤②静置后的上层清液,滴入稀盐酸 |
有气泡冒出 |
猜想(1)和(2)不成立 |
【得出结论】猜想(3)成立
【讨论交流】有同学提出实验步骤①是多余的。你认为该实验设计是否需要?并说明理由。
【反思应用】验证二氧化碳性质时,如果长时间向澄清石灰水中通入二氧化碳会看到什么样的现象呢?请你描述一下:。
实验方案:该小组同学称取15.50g样品,加水配成溶液,向溶液中加入过量的澄清石灰水,过滤、洗涤、干燥,共得到白色沉淀10.00g。请回答: 小组同学判断石灰水是否过量的方法是:静置后,取上层清液滴加溶液,观察是否变浑浊。
查阅资料:往碳酸钠溶液中逐滴滴入稀盐酸会依次发生以下两个反应:Na2CO3+HCl=NaHCO3+NaCl,NaHCO3+HCl=NaCl+H2O+CO2↑
实验方案:该小组同学称取15.50g样品放入锥形瓶中,并称得锥形瓶及样品的总质量50.50g,再将175.00g7.3%稀盐酸平均分成7份依次加样品中,每次充分反应后用电子秤称得锥形瓶及所盛物质的质量,实验数据记录如下:
加入盐酸的次数 |
第一次 |
第二次 |
第三次 |
第四次 |
第五次 |
第六次 |
第七次 |
锥形瓶及所盛物质的总质量 |
75.5 |
100.50 |
125.50 |
150.50 |
173.30 |
196.10 |
221.10 |
计算样品中氢氧化钠的质量分数。(结果精确到0.1%)
【资料查阅】Na2CO3溶液与CuSO4溶液混合能产生蓝色沉淀。
【活动与探究】取一定量上述固体粉末,加足量水溶解。
①计算产生最大沉淀量时所加NaOH溶液的质量。
②通过计算确定46.2g固体粉末的组成。(回答出物质名称和其质量)
A 氯化钾 B 尿素 C 碳酸氢铵 D 硝酸钾
实验用田 | 施用化肥情况 | 小麦收成的 相对产量 | ||
氮肥 | 磷肥 | 钾肥 | ||
田地1 | × | × | × | 1.0 |
田地2 | √ | × | × | 2.2 |
田地3 | × | × | √ | 1.2 |
田地4 | √ | √ | √ | 3.9 |
根据上表,以下说法中错误的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