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历史 /中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2015-2016学年内蒙古通辽市初三中考第二次模拟历史试卷

更新时间:2016-05-31 浏览次数:800 类型:中考模拟
一、选择题
  • 1. 有学者认为:“随着这些城市起义(指南昌起义、秋收起义等)接连失败,毛泽东在农村的活动开始呈现出重要性。”此时,毛泽东在农村进行的“重要性”活动之一是( )

    A . 参加中共一大 B . 创建井冈山革命根据地 C . 召开遵义会议 D . 参加重庆谈判
  • 2. 历史学家认为:“卢沟桥事件只不过是一个更大图谋的开端而已。”这个“更大图谋”指日本( )

    A . 割占台湾 B . 侵占东北三省 C . 制造南京大屠杀 D . 灭亡中国
  • 3. 毛泽东指出:“我们的民族将再也不是一个被人侮辱的民族了,我们已经站起来了。”标志“我们已经站起来了”的事件是( )

    A . 中共成立 B . 抗战胜利 C . 土地改革 D . 新中国成立
  • 4. 有学者认为:“改革开放以来,一种贴近现实生活的马克思主义应运而生了……它是能够为老百姓带来福祉的现实马克思主义。”“现实马克思主义”的主要开创者是( )

    A . 毛泽东 B . 邓小平 C . 江泽民 D . 胡锦涛
  • 5. 据统计,1979年海峡两岸贸易额仅为0.77亿美元,到2007年已达到1245亿美元,增长超过1616倍。这组数据( )

    A . 反映两岸经贸往来越来越频繁 B . 说明两岸已遏制住“台独”势力 C . 表明两岸尚未实现通航、通邮 D . 体现“一国两制”的构想已实现
  • 6. 哥伦布曾说:“如果我能得到他们(君主)一些小小的援助,我将把他们想要的任何数量的黄金,还有香料、棉花……都奉送给他们。”这段话反映了哥伦布开辟新航路是为了( )

    A . 获得财富 B . 传播文化 C . 倾销商品 D . 和平交往
  • 7. 1765年哈格里夫斯制造出“珍妮纺纱机”,1785年瓦特改良的蒸汽机投入使用。这些成果出现在( )

    A .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时期 B . 工业革命时期 C . 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 D . 第三次科技革命时期
  • 8. 有学者认为:“没有一个国家能像日本那样在西方经济和军事技术优势的挑战面前做出这样迅速和成功的反映。”19世纪中期,日本面对西方挑战作出的“反应”是( )

    A . 实行大化改新 B . 废除农奴制 C . 实行明治维新 D . 颁布《权利法案》
  • 9. 恩格斯说:“未来的战争是世界战争,规模空前、破坏巨大,将长达3-4年,将有800-1000万士兵互相残杀,把整个欧洲吃个干净,导致欧洲贫困普遍化。”最先验证了恩格斯说法的战争是( )

    A . 第一次世界大战 B . 第二次世界大战 C . “冷战” D .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 10. 1920年,苏俄重工业产量比“一战”前减少87%,轻工业产量也大幅度下降,粮食产量也只有“一战”前的一半。因此,1921年苏俄开始实施( )

    A .   新经济政策 B .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C . 农业集体化 D . 社会主义工业化
  • 11. 2012年5月希腊一项民意调查显示,有超过八成的民众希望希腊留在欧元区。催生“欧元区”的国际组织是( )

    A .   欧洲联盟 B . 国际联盟 C . 上海合作组织 D . 亚太经合组织
二、综合题
  • 12.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4日,星期二,无事。”这是路易十六对1789年7月14日的描述。但是,路易十六认为无事的这一天,却成为一个改写法国历史的最重要的日子。这天,手持武器的巴黎市民攻占了巴士底狱,这是推翻专制统治最具象征意味的形式。由此开始,一场对法国乃至世界产生重大影响的革命发生了。

    材料二:19世纪中期,俄国仍是一个落后的封建农奴制国家,处于危机之中,沙皇亚历山大二世深感,“与其等农民自下而上解放自己,不如自上而下来解放农民”。随后,他颁布法令,开始了改革。

    请回答:

    1. (1) 依据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简要指出世界近代史上欧美社会发展的主要趋势。

    2. (2) 材料一所述,“一场对法国乃至世界产生重大影响的革命”指什么?材料二反映了俄国历史上的什么改革?这两个重大事件分别对法、俄两国产生了怎样的积极影响?

    3. (3) 通过对上述问题的思考,请你谈谈对法、俄两国能够跻身世界强国之林的认识。

  • 13. 阅读下列成材料,回答问题。

    某校八年级(2)班小华同学,在学习中国现代史的过程中,看到一段文字:“历史事实证明: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改革开放才能实现民富国强”。为寻找历史事实依据,印证上述结论,他和同学们以“探寻中国救亡图存、富民强国之路”为主题,通过网络等手段搜集到以下治疗,设计出相关问题,请你与他们一起进行探究。

    【屈辱与探索】

    材料一:鸦片战争成为中国历史的一块界碑。一系列不平等条约,记录了中华民族在西方列强坚船利炮逼迫下,坠入近代的屈辱、彷徨与困惑。近代前期,为挽救民族危机,无数志士仁人不断探索救国道路,走过了自救之路、维新之路、共和之路等,但都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历史使命,探索之路任重道远。

    【抉择与奋斗】

    材料二:1921年,中国共产党诞生,中国革命面貌从此焕然一新。1027年,南昌起义、秋收起义后,中国共产党人深刻地认识到,苏俄式革命道路在中国行不通,应将重心转向农村,积聚革命力量,发展壮大自己,经过艰难抉择,中国共产党终于找到了一条使中国走向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正确革命道路,不能感带领全国人民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成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

    【发展与富强】

    材料三:1956年,我国基本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之后,经过艰辛求索,中国共产党代理人民实现了历史性的伟大转折,开创了一条走向民富国强的道路。我国综合国力大幅提升,人民生活不断改善,谱写了中华民族发展史上最壮丽的篇章。

    1. (1) 材料一所述,“鸦片战争成为中国历史的一块界碑”含义指什么?

    2. (2) 材料一所述,“维新之路”“共和之路”分别指什么?概括“维新之路”“共和之路”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历史使命的共同原因。

    3. (3) 据材料二,在这条正确革命道路指引下,中国共产党在长期艰苦卓绝斗争中经历了哪些重大事件?(两例即可)

    4. (4) 材料三所述,“历史性的伟大转折”指什么?请列举1978~2001年我国在外交领域取得的重大成就。(一例即可)

  • 14. 拉尔夫·达伦道夫在1998年写道,全球化“主导人们的生活、想像和恐惧”,人们不得不“从全球的角度去思考,以回应这一日益全球化的现实”。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997年,美国著名经济学家保罗·斯成齐指出:“全球化不是一种条件或一种现象。而是一种已持续了很长时间的进程一,自四五百年前资本主义„„在世界上出现以来,这一进程就开始了。”

    ——《论经济全球化与经济》

    材料二:当前„„世界各国相互联系日益紧密、相互依存日益加深,遍布全球的众多发展中国家、几十亿人口正在努力走向现代化,同时,天下仍很不太平,发展问题依然突出,世界经济进入深度调整期,国际金融领域仍然存在较多风险。

    ——摘自习近平《共同创造亚洲和世界美好未来》

    材料三:和平犹如空气和阳光,受益而不觉,失之则难存。没有和平,发展就无从谈起„„.国际社会应该倡导综合安全、共同安全、合作安全的理念,使我们的地球村成为共谋发展的大舞台„„

    ——摘自习近平《共同创造亚洲和世界美好未来》  请回答:

    1. (1) 根据材料一分析经济全球化始于什么世纪,并由此判断作为其开端的重要标志性事件。

    2. (2) 根据材料二,概括经济全球化的影响。

    3. (3) 根据材料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当今世界的两大主题。

  • 15.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1980年,我国在广东的深圳、珠海、汕头和福建的厦门建立四个经济特区。它们以国家给予优惠的经济政策,吸收侨资、外资,引进先进科学技术和管理经验,进行现代化建设。深圳在短短的几年内建成一座繁华的现代化都市,成为经济特区的代表,对外开放的“窗口”。

    材料三:1983年,邓小平在一次谈话时说:祖国统一后,台湾特别行政区可以有自己的独立性,可以实行同大陆不同的制度。台湾还可以有自己的军队,只是不能构成对大陆的威胁。大陆不派人驻台,不仅军队不去,行政人员也不去。台湾的党、政、军系统,都由台湾自己来管。

    请回答:

    1. (1) 材料一反映了中国共产党成长历程中的哪些重大事件?并就其中的第一件事作简要评价。

    2. (2) 根据材料二、三指出,经济特区和两岸统一后的台湾特别行政区分别有何“特别”之处?(不得照抄原文)

    3. (3) 结合上述材料及所学知识,概括写出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在领导中国革命和建设中所取得的重大成就。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