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小学语文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统编版2020-2021学年六年级上学期语文期中考试模拟试卷

更新时间:2020-10-15 浏览次数:361 类型:期中考试
一、积累与运用
  • 1. 加下划线的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

    A . 铿锵(kēng qiāng)          贪(lán)          放(zhàn) B . 穹隆(qióng lóng)          草(méi)          对(chèng) C . 人迹至(hǎn)             淹(mò)           子(zhēn) D . 头晕目(xuàn)            裂(bèng)         步(duó)
  • 2. 下列选项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A . 窥视    茂盛    模糊    参差不齐 B . 分辫    潇洒    屋檐    照耀 C . 芭蕉    愁怨    衣襟    花蕾 D . 浑浊    眼帘    张望    一泻千里
  • 3. 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语没有用错的一项是(    )
    A . 我们老师口才好,讲起道理夸夸其谈 B . 王老师对我们可好了,说话总是甜言蜜语的。 C . 同学们都聚精会神地听老师讲课。 D . 目前,正值北京黄金季节,各国游客纷至沓来
  • 4. 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 去年我国的石油输出量是世界上石油输出最多的国家之一。 B . 我们搞四化建设,需要继承和发挥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 C . 下半夜,突然雷声隆隆,接着电光闪闪。 D . 浙江、江苏两省是稻米的重要产区。
  • 5. 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要看满城丁香,须待来年了。来年又有新的结待人去解——谁知道是否解得开呢? B . 古人诗云:“芭蕉不展丁香结”、“丁香空结雨中愁”。 C . 每到春来,伏案时抬头便见檐前积雪。雪色映进窗来,香气直透毫端。 D . 结,是解不完的;人生中的问题也是解不完的,不然,岂不太平淡无味了吗?
  • 6. 下列没有运用修辞手法的一项是(    )
    A .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 B . 卷地风来忽吹散,望湖楼下水如天。 C . 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 D . 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 7. 下列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
    A . 《宿建德江》《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建德江位于浙江省,黄沙位于今江西省。 B . 《宿建德江》《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都写了月夜的美景,但表达的情感却不一样。 C . 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和辛弃疾并称“苏辛”,两人都是豪放派词人的代表。 D .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中“西江月”是题目,“夜行黄沙道中”是词牌名。
二、语言表达
  • 8. 按要求写句子。

    ①我是从苍穹坠落在绿茵中的星星。(缩句)

    ②芳草为我优美的舞姿鼓掌。(改为反问句)

    ③仿写。

    清早,我同晨风一道将光明欢迎;傍晚,我又与群鸟一起为它送行。

三、文言文阅读
  • 9. 阅读理解。

    欧阳修苦读

        欧阳修四岁那年,家贫无资。太夫人以荻(与芦苇相似的草本植物)画地,教以书字。多诵古人篇章,使学为诗。及其稍长,而家无书读,就闾里(街坊)士人家借而读之,或因而抄录。抄录未必,而已能诵其书,以至昼夜忘寝食,惟读书是务。自幼所作诗赋词文字,下笔已如成人。

    1. (1) 下列下划线字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 . 荻画地    以:用 B . 教以字     书:写 C . 使学诗    为:作为 D . 其稍长     及:等到
    2. (2) 欧阳修“自幼所作诗赋文字,下笔已如成人”的最根本原因是( )。
      A . 欧阳修聪明过人 B . 太夫人教子有方 C . 闾里士人家慷慨借书 D . 欧阳修刻苦攻读
    3. (3) 将下列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多通古人篇章。

      ②惟读书是务。

    4. (4) 欧阳修的成功,除了他自身的努力之外,还有一个促进他成长的原因是
  • 10. 阅读文言文,完成练习。

        华歆、王朗俱乘船避难,有一人欲依附,歆辄难之。朗曰:“幸尚宽,何为不可?”后贼追至,王欲舍所携人。歆曰:“夯所以疑,正为此耳。既已纳其自托,宁可以急相弃邪?”遂携拯如初。世以此定华、王之优劣。

    1. (1) 下面句子中的“之”与“世以此定华、王之优劣”中“之”的意思相同的是(    )。
      A . 歆辄难之 B . 默而识之 C . 不能称前时之闻 D . 友人惭,下车引之
    2. (2) 解释下列加点的字。

      乘船避难    尚宽

      其自托    携拯如初

    3. (3) 用现代汉语说说下列句子的意思。

      ①有一人欲依附,歆辄难之。

      ②本所以疑。正为此耳。

    4. (4) 用原文回答问题。

      ①王朗让那人搭船的原凶是什么?

      ②华歆认为不应该抛弃那人的理由是什么?

    5. (5) 你从本文中得到了什么启示?
四、现代文阅读
  • 11. 阅读理解

    七根火柴(节选)

    王愿坚

        卢进勇看着这场景,眼睛里像揉进了什么,一阵酸涩。在掉队的两天里,他这已经是第三次看见战友倒下来了。“一定是饿坏了!”他想,连忙抢上一步,搂住那个同志的肩膀,把那点青稞面递到那同志的嘴边说:“同志,快吃点吧!”

        那同志抬起失神的眼睛,呆滞地望了卢进勇一眼,吃力地举起手推开他的胳膊,嘴唇翕动了好几下,齿缝里挤出了几个字:“不,没……没用了。”

        卢进勇一时不知怎么好。他望着那张被寒风冷雨冻得乌青的脸,和那脸上挂着的雨滴,痛苦地想:“要是有一堆火,有一杯热水,也许他能活下去!”

        他抬起头,望望那雾蒙蒙的远处,随即拉住那同志的手腕说:“走,我扶你走吧!”

        那同志闭着眼睛摇了摇头,没有回答,看来是在积攒着浑身的力量。好大一会,他忽然睁下了眼,右手指着自己的左腋窝,急急地说:“这……这里!”

        卢进勇惶惑地把手插进那湿漉漉的衣服。他觉得那同志的胸口和衣服一样冰冷了,在左腋窝里,他摸出了一个硬硬的纸包,递到那个同志的手里。

        那同志一只手抖抖索索地打开了纸包,那是一个党证,揭开党证,里面并排摆着一小堆火柴,干燥的火柴。红红的火柴头聚在一起,正压在那朱红的印章中心,像一簇火焰在跳。

         “同志,你看着……”那同志向卢进勇招招手,等他凑近了,便伸开一个僵直的手指,小心翼翼地一根根拨弄着火柴,口里小声数着:“一,二,三,四……”

        一共只有七根火柴,他却数了很长时间。数完了,又向卢进勇望了一眼,意思好像说:“看明白了?”

         “是,看明白了!”卢进勇高兴地点点头,心想:这下子可好办了!他仿佛看见了一个通红的火堆,他正抱着这个同志偎依在火旁……

        就在这一瞬间,他发现那个同志的脸色好像舒展开来,眼睛里那死灰般的颜色忽然不见了,发射出一种喜悦的光。那同志合拢了夹着火柴的党证,双手捧起,像擎着一只贮满水的碗一样,小心地放到卢进勇的手里,紧紧地把它连手握在一起,两眼直直地盯着卢进勇的脸。

         “记住,这,这是,大家的!”他蓦地抽回手去,深深地吸了一口气,用尽所有的力气举起手来,直指着正北方向:“好,好同志……你……你把它带给……”

        话就在这里停住了。卢进勇觉得自己的臂弯猛然沉了下去!他的眼睛模糊了。远处的树、近处的草、那湿漉漉的衣服、那双紧闭的眼睛……一切都像整个草地一样,雾蒙蒙的;只有那只手是清晰的,它高高地擎着,像一只路标,笔直地指向长征部队前进的方向……

        这以后的路,卢进勇走得特别快。天黑的时候,他追上了后卫部队。

        在无边的暗夜里,一簇簇的篝火烧起来了。在风雨、在烂泥里跌滚了几天的战士们,围着这熊熊的野火谈笑着,湿透的衣服上冒起一层雾气,洋恣碗里的野菜“嗞——嗞——”地响着……

        卢进勇悄悄走到后卫连指导员的身边。映着那闪闪跳动的火光,他用颤抖的手指打开了那个党证,把剩下的六根火柴一根根递到指导员的手里,同时,以一种异样的声调在数着:“一,二,三,四……”

    1. (1) 一共只有七根火柴,为什么无名战士却数了很长时间呢?
    2. (2) 下面两个句子中“明白”的含义有什么不同?

      ①看明白了!卢进勇高兴地点点头。

      数完了,又向卢进勇望了一眼,意思好像说:“看明白了?”

      ②“是“那同志合拢了夹着火柴的党证,双手捧起,像擎着一只贮满水的碗一样,小心放到卢进勇的手里”这句话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3. (3) “他的眼睛模糊了。远处的树、近处的草、那湿漉漉的衣服、那双紧闭的眼睛……一切都像整个草地一样,雾蒙蒙的;只有那只手是清晰的”这句中的“模糊”与“清晰”是否矛盾?为什么?
  • 12.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古人词云“芭蕉不展丁香结”“丁香空结雨中愁”。在细雨迷蒙中,着了水滴的丁香格外妩媚。花墙边两株紫色的,如同印象派的画,线条模糊了,直向窗前的莹白渗过来。让人觉得,丁香确实该和微雨连在一起。

        只是赏过这么多年的丁香,却一直不解,何以古人发明了丁香结的说法。今年一次春雨,久立窗前,望着斜伸过来的丁香枝条上一柄花蕾。①小小的花苞圆圆的,鼓鼓的,恰如衣襟上的盘花扣。我才恍然,果然是丁香结。

        丁香结,这三个字给人许多想象。再联想到那些诗句,真觉得它们负担着解不开的愁怨了。每个人一辈子都有许多不顺心的事,一件完了一件又来。所以丁香结年年都有。②结,是解不完的;人生中的问题也是解不完的,不然,岂不太平淡无味了么?

    1. (1) 丁香结指的是,象征着
    2. (2) 文中画线句子①采用了的修辞手法。
    3. (3) 说一说你对画线句子②的理解。
    4. (4) 文中引用“芭蕉不展丁香结”“丁香空结雨中愁”的诗句有何作用?(    )
      A . 通过赏花激发了作者浓浓的诗情画意。 B . 引出下文,为下文作者的抒情做铺垫。 C . 从另一个角度展示了丁香结的形象,丰富了丁香结的内涵,为读者提供了展开丰富想象的空间。 D . 增加了文章的文学色彩,体现出作者深厚的文化修养。
五、默写
六、写作题
  • 14. 习作。

    我们一天天长大,在父母、老师的教育和帮助下,懂得了生活自立,懂得了孝敬父母,懂得了珍惜友情

    请以“我懂得了                         “为题,写一篇习作,要求词语通顺,内容具体,感悟真挚。500字左右。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