阵地 | 《新青年》杂志、北京大学 |
旗帜 | 民主、科学 |
代表人物 | 谭嗣同、康有为、张骞 |
影响 | 在中国掀起一场思想解放的风暴 |
判断:改正:
1915年中国历史大事年表(部分)
8月 |
袁世凯的宪法顾问、美国政客古德诺发表《共和与君主论》.鼓吹帝制 |
各省袁党或被收买的社会名流组成“请愿”团,要求实行帝制 |
|
9月 |
梁启超于《京报》上发表文章,对即将实行的帝制大加嘲讽 |
黎元洪鼓吹总统世袭,为世界开先例 |
|
陈独秀创办《青年杂志》,打起“民主”与“科学”大旗,掀起新文化运动 |
|
孙中山派胡汉民等赴菲律宾,许崇智等赴南洋筹饱加快讨袁行动 |
|
12月 |
袁世凯称中华帝国大皇帝 |
蔡锷等通电各省宣告云南独立,声讨袁世凯,拥护共和,组织护国军北上讨袁 |
|
孙中山发表《讨袁宣言》 |
|
某月 |
某月天津第一家大型机器面粉厂——寿星面粉公司创立 |
荣宗敬、荣德生兄弟在上海创办申新纺织公司 |
——根据百度百科1915年和许冠亭《荣宗敬,荣德生兄弟的实业精神》改编
材料一:“西洋因为拥护德、赛两先生,闹了多少事,流了多少血,德、赛两先生才渐渐从黑暗中把他们救出,引到光明世界。我们现在认定只有这两位先生,可以救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学术上、思想上一切的黑暗。”
——陈独秀《敬告青年》
材料二:“无论政治学术道德文章,西洋的法子和中国的法子,绝对是两样,断不可调和迁就。”“若是决计革新,一切都应该采用西洋的新法子,不必拿什么国粹、国情的话来捣乱。”
——陈独秀
材料三:新文化运动局限在知识分子的圈子内,新思想没有普及到工农群众中去。
——李时岳
材料四:新文化运动沉重打击了封建的思想文化,解放了人们的思想……它促使人们加紧追求救国救民的真理,为伟大的五四运动做了思想的先导,为马克思主义列宁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开辟了道路。
材料一:这是19世纪60年代到90年代进行的一场引进西方军事装备,机器生产和科学技术以挽救清朝统治的自救运动,它虽然没有使中国富强起来,但是为中国的近代化开辟了道路。
材料二:历史学家费正清说:“它使中国两千多年的皇帝制度彻底崩溃,是中国帝制与共和意识的分水岭,尽管它的结局是悲剧性的。”
材料三:1915—1916年的中国,政治及思想之沉闷、彷徨,已经到了足以压垮人的地步。《新青年》慢慢发展出一条新路,认为解决当时中国的政治要靠文艺、伦理、思想方面的变革。
材料一:1913年康有为《与陈焕章书》中认为,发展和宣扬孔教、提倡尊孔可以动员很多
政治力量:“近者大变,礼俗沦亡,教化扫地,非谁一时之革命,实中国五千年政教之尽革,进无所依,退无所据。……今其时也。吾欲复立孔教会以振之。
相反,钱玄同则认为“欲使中国不亡,欲使中国民族为二十世纪文明之民族,必以废孔学为根本之解决,而废记载孔门学说之汉文,尤为根本解决之根本。”
胡适的逻辑是这样的:“正因为二千年吃人的礼教法制都挂着孔丘的招牌,故这块孔丘的招牌——无论是老店,是冒牌——不能不拿下来,捶碎,烧去!”胡适面对中国的文化传统,却从来没有打算小心求证。
材料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实质是“和合”文化,其核心价值是和谐共生、和平发展,即在人际间倡导和谐、在国际间倡导和平。从古至今,无论是历交上开辟的欧亚丝绸之路,还是当下谋求的兴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都见证了中华“和合”文化的巨大魅力,彰显“和合”文化的意义。
材料三:近年来,中国通过举办孔子学院、中国文化节、大型对外文化援助项目等多种渠道,将“仁者爱人”“以和为贵”“兼容并包”等中华文明的核心精神传播至全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