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历史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七年级上学期历史期中复习专题:12百家思想与“百家争鸣”

更新时间:2020-10-20 浏览次数:190 类型:复习试卷
一、单选题
  • 1. “仁者爱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三人行,必有我师焉”以上是哪位思想家的思想主张( )
    A . 老子 B . 孔子 C . 墨子 D . 韩非
  • 2. (2023七上·津南月考) 孔子是春秋时期的思想家、教育家,以下孔子关于教育教学的主张中旨在改变“学在官府”局面的是(   )
    A . 知之为知之 B . 学思结合 C . 温故而知新 D . 有教无类
  • 3. (2021七上·霍邱期末) 他指出“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认为万物运行有其自然的法则,人们应顺应自然。他代表的学派是(    )
    A . 道家 B . 儒家 C . 法家 D . 墨家
  • 4. (2023七上·普宁期中) 2020年5月28日,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表决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该民法典对推进全面依法治国、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具有重大意义。战国时期主张“以法治国”的思想家是(    )
    A . 孟子 B . 孔子 C . 墨子 D . 韩非
  • 5. (2020·李沧模拟) 战国初年,一位思想家一生过着简朴生活,“量腹而食,度身而衣”,他的“兼爱”观念比儒学的“仁者爱人”更无等级差别。该思想家是(   )
    A . 老子 B . 墨子 C . 孟子 D . 韩非子 
  • 6. 春秋战国时期,儒道争锋,儒墨争雄,儒法争用,可谓纵横捭阖,机锋迭起,智慧纷呈,展现出无穷的魅力。这种“争”从根本上讲是(    )
    A . 对社会发展的规划之争 B . 对国家统治权的争夺 C . 适应了统治者的需要 D . 学术思想与智慧的创新
  • 7. 习总书记说:“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绿色发展理念在中国越来越得到广泛认可。下列中国古代哲学思想中与这一理念相近的是(    )
    A . 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 B . 斧斤以时入山林,林木不可胜用也 C . 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 D . 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 8. (2019七上·石林期中) 历史学钱穆指出,中国“学术思想最灿烂的时期是秦以前,政治社会最理想安定时期莫过于汉唐”,秦以前“学术思想最灿烂”是指(    )
    A . 儒家学说成为正统思想 B . 出现了“百家争鸣”的局面 C . 铁器和牛耕的普遍使用 D . 出现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
  • 9. 伴随着中国的崛起,全球兴起了一股中国文化热,如全球祭孔。孔子创立了儒家学派,其思想核心是(    )
    A . “仁”的思想 B . “兼爱”的思想 C . “非攻”的思想 D . “无为”的思想
  • 10. 在下图所示的场景中,不可能出现的是(    )

    A . 自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 B . 开创私学之先例,所收学生并无贫富贵贱之分 C . 讨论“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问题 D . 学生问何谓“仁”,他说,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 11. “百家争鸣”的学术繁荣局面出现的决定性因素(    )
    A . 封建制度 B . 社会的急剧变化 C . 奴隶主贵族的文化政策 D . 各学派阶立场的差别
  • 12. (2022七上·宁城期末) ”在中国历史上,春秋战国是思想和文化最为辉煌灿烂、群星闪烁的时代。"之所以这样说是因为(  )
    A . 各国纷纷变法,竞相改革 B . 王室衰微,诸侯争霸 C . 学术活跃,百家争鸣 D . 农业发展,商业繁荣
  • 13. (2020九下·九龙坡月考) 老子认为世间万物都有其对立面,对立双方是可以相互转化的,下列主张符合老子观点的是(   )
    A . “仁者爱人” B . “知彼知己者,百战不殆” C . “兼爱”、“非攻” D . “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
  • 14. (2020七上·浑源期末) 百家争鸣促进了思想和学术的繁荣,是中国古代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下列对于出现这一现象的原因,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 社会处于大动荡、大变革的时期 B . 各学派希望用自己的学说解决社会问题 C . 各学派著书立说,希望统治者统一思想 D . 各学派在思想上、政治上的观点不同
  • 15. (2019七上·东莞期中) “思想文化是一定现实的反映”,百家争鸣的学术局面反映的社会现实是(    )
    A . 夏桀暴政,人民怨声四起 B . 西周灭掉商朝,实行分封制 C . 春秋时期社会动荡不安 D . 战国时期社会急剧变化
  • 16. (2019七上·韶关期中) 以下对春秋战国时期出现的“百家争鸣”的连线,错误的是(    )
    A . 庄子——道家——顺应自然和民心 B . 墨子——儒家——“兼爱”、“非政” C . 孟子——儒家——“仁政”治国 D . 孙武一兵家一“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 17. (2019七上·珠海期中) 春秋战国时期,学术纷争,辩论成风。下列各家学派的学生听讲的内容中,不符合史实的一项是(    )
    A . 儒家学生:正在听孔子讲“为政以德” B . 道家学生:正在听老子讲“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 C . 墨家学生:正在听墨子讲“仁政” D . 法家学生:正在听韩非训“以法治国”
  • 18. (2019七上·龙岗期中) 春秋战国时期,社会急剧变化,学派林立。其中儒家代表人物孟子的主要主张是( )
    A . 主张“兼爱”“非攻”,提倡节俭 B . 主张改革,提倡法治 C . 反对一切非正义的战争,主张“仁政”治国 D . 顺应自然,无为而治
二、判断题
三、填空题
四、材料分析题
  • 27. 春秋战国时期,诸侯割据纷争,社会急剧变化。儒、法、道、墨等学派针对治理国家的问题提出自己的主张,各家学派之间进行激烈的辩论,出现了战国时期“百家争鸣”的局面。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樊迟问仁。子曰:“爱人。”

    ——《论语·颜渊》

    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论语·卫灵公》

    材料二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论语·为政》

    材料三 某中学七年级(2)班新学期刚刚开学班中就屡次出现乱扔纸屑、破坏公物的现象。为此班委召开紧急会议,但大家意见不统一,争论起来:

    劳动委员:“一定要严厉惩罚,罚值日,实在不行,一次罚5元钱。”

    班长:“还是说服教育吧,一次不行就两次,两次不行就三次,相信他们会改的。”

    1. (1) 材料一体现的孔子的核心主张是什么?引用材料中的一句原话来说明如何实现这一主张。孔子还有哪些思想主张?
    2. (2) 材料二体现了孔子的哪些教育思想?
    3. (3) 材料三中劳动委员和班长的观点分别蕴含了春秋战国时期哪家学派的观点?
  • 28. (2019七上·潍城期中) 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春秋战国时期,儒家、墨家、法家、纵横家等都开办私学,聚徙讲学,各家在讲学活动中创立了新的学派,在理论上自成体系,标新立异。其中以儒家和墨家的规模比较大。儒家设立的私学,首推孔子。据史书记载:“孔子以诗、书、礼、乐教,弟子盖三千焉,身通六艺者七十有二人。”

    ——摘编自曲士培《中国大学教育史》

    材料二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子曰:由!诲汝知之呼!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材料三  孟子认为“大丈夫”是人生的最高目标,从理想人格的意义讲,孟子所谓的“大丈夫”具备四种重要的德行。“恻隐之心,仁之端也;羞恶之心,义之端也;辞让之心,礼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全力发展此“四端”,便会成为具有浩然之气的“大丈夫”。

    ——摘编自《中国通史》

    材料四  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大观园中,诸子百家熠熠生辉,儒道释和谐共生,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浑然一体,可以毫不夸张的说,优秀传统文化在思想上有大智,在科学上有大真,在伦理上有大善,在艺术上有大美。

    ——《从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实现中国梦的精神力量》

    1. (1) 据材料一,指出春秋战国时期思想领域出现了什么局面?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墨家和法家的代表人物各一位。
    2. (2) 材料二中的“子”是指谁?材料内容包含了哪些值得借鉴的学习方法?
    3. (3) 据材料三指出孟子认为“大丈夫”应具备怎样的道德规范?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孟子的政治主张。
    4. (4) 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举例说明如何正确看待中国传统文化。
  • 29. (2019七上·西安期中) 百家争鸣促进了思想和学术的繁荣。阅读下列材料,请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小邮票,大舞台)

    材料一 

    (看新闻,学历史)

    材料二  奠定中华民族精神的儒家、法家、道家等传统思想……诸子百家就是在这样一个大背景下形成的……百家争鸣不是坐而论道,而是与中国社会的实践紧密相连,争鸣的过程也是一个试错的过程……而决定学派命运的是看这些学派是否符合天下大势的走向。

    1. (1) 《杏坛讲学》表现了孔子教育上的成就,请举出一例。孔子周游列国,宣传自己的政治主张,请写出一点。
    2. (2) 《道德与伦理价值——道》是为纪念老子而发行的邮票。请你为邮票配上正确的文字注释。
    3. (3) “这样一个大背景”指什么?为什么说“百家争鸣不是坐而论道,而是与中国社会的实践紧密相连”?百家争鸣有何影响?
    4. (4) 当时的“天下大势”是什么?这一时期,还涌现出其他重要学派,在众多学派中,哪家学派的主张符合这一大势?
  • 30. (2019七上·莘县期中) 材料:春秋战国时期,针对社会急剧变化和发展,有识之土纷纷发表各自的看法和主张。
    1. (1) 图一人物是谁?他创立了什么学派?

    2. (2) 小明同学考试考砸了,爸爸说要家法伺候。爷爷说:“这次考差了不全是坏事,知道差在哪了,坏事也可以变成好事嘛!”爷爷的言论与哪幅图中人物的主张最为接近?说明理由
    3. (3) 材料中各个学派间相互争论和批判,又相互影响,形成了什么样的局面?
    4. (4) 以上四位人物,你最欣赏哪位?请说明理由
  • 31. (2020七上·九龙坡期末) 阅读以下材料后判断:

    战国时期,伴随着政治、经济方面激烈而深刻的变革,思想文化领域出现了各种思潮、学派的交锋与激荡,出现百家争鸣的繁荣局面。这是中国历史上一个群星灿烂的时代。

    所谓百家争鸣,指的是(后面一句模糊,看不清)

    派之间相互问难,进行辩论;另一种是游说诸侯;战国的诸子百家主张学以致用,为了救世,必须以其所学去游说诸侯,推出自己的政策主张、治国方略,不可避免与诸侯及其官员发生争鸣。因而各学派的巨子几乎都是伶牙俐齿、口若悬河的雄辩家,像韩非那样口吃,只是个特例…当时文人学士游说之风很盛,一个很平凡的士,通过游说,一经国君赏识,便可提拔为执政大臣。

    ——摘编自樊树志:《国史概要》

    以下表述是从以上材料中得出的,写“A”;违背了以上材料所表达的意思,写“B”;是以上材料没有涉及的,写“C”。

    1. (1) 百家争鸣时出现各个学派的士人思想上交锋和碰撞的繁荣局面。
    2. (2) 百家争鸣包括诸子百家间的争鸣和诸子与诸侯及其官员的争鸣。
    3. (3) 百家中各个学派的士人全部都是雄辩家。
    4. (4) 张仪本是魏人,通过游说秦惠王,得到重用,成为了相。
    5. (5) 政治、经济方面的改革促进思想文化领域的繁荣。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