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B(NO3)2=A(NO3)2+B;C+B(NO3)2=C(NO3)2+B ;A+H2SO4=ASO4+H2↑;C+H2SO4→不反应,试推断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为( )
选项 | 待提纯的物质 | 选用的试剂 | 操作方法 |
A | Na2SO4(NaOH) | 稀硫酸 | 加过量的稀硫酸、蒸发结晶 |
B | NaCl(Na2CO3) | BaCl2溶液 | 加入适量的BaCl2溶液,过滤,将滤液蒸发结晶 |
C | KCl(K2CO3) | 稀盐酸 | 加过量的稀盐酸 |
D | CaO(CaCO3) | 稀盐酸 | 加入足量的稀盐酸,过滤、洗涤、干燥 |
待鉴别溶液 | 试剂(均为溶液) | |
A | NaOH和Na2CO3 | 酚酞 |
B | HCl和NaCl | AgNO3 |
C | K2CO3和Na2SO4 | BaCl2 |
D | Ca(OH)2和NaOH | Na2CO3 |
①10克铁和10克氧化铁
②10克铜和10克氧化铜
③5.6克铁和6.5克锌
④6.5克锌和6.3克氧化锌
②是;③是;
加入NaOH溶液的体积/mL | 0 | 2 | 4 | 6 | 8 | 10 | 12 | 14 |
烧杯中溶液的pH | 1.1 | 1.2 | 1.4 | 1.6 | 2.0 | 7.0 | 11.0 | 12.2 |
①将大小一样的铁片和镁片分别加入到溶质质量分数相同的稀盐酸中;
②将铜片加入硝酸汞溶液中,铜片上出现银白色物质:
③将金属片A加入到溶液B中。
[实验操作]取一块碳酸钙于试管中,往试管中加入5亳升稀盐酸。
[实验现象]①开始时石灰石表面有大量气泡;②反应停止后,试管底部有块状固体残留、固体表面无气泡;③试管内溶液呈无色。
①[初步分析]反应停止后,某同学根据上述实验现象进行初步判断,得出了石灰石没有反应完的结论。支持该同学得出这一结论的依据是(填上述实验现象的序号);
②[小组讨论]大家讨论后认为,要判断是否恰好完全反应,可以从液体和固体两条途径进行
探究:一是探究残留液体中是否还有盐酸;二是探究残留块状固体中是否还有碳酸钙。
③[继续探究]对原残留液体是否还有盐酸的探究,有同学取原残留液体,滴加AgNO3溶液,产生白色沉淀,再滴加稀硝酸沉淀不溶解。于是根据这一现象,得出了原残留液体中存在盐酸的结论。但小金认为根据这一现象是不能得出原残留液中存在盐酸的结论,小金的理由是。
④探究残留块状固体中是否还有碳酸钙。小科取原残留块状固体用水洗净后加入稀盐酸,出现了的现象,于是得出残留块状固体中还存在碳酸钙;
⑤[实验结论]在原反应结束时,稀盐酸与碳酸钙没有恰好完全反应,固体中还有碳酸钙残留。
①小科在与锌反应的硫酸中添加了一定质量的氯化钠,进行该实验操作是基于的实验假设:
②小明认为可能是锌与酸反应时溶液温度上升引起反应速度加快,他们修正了实验方案,并将实验结果记录如下:
溶液种类 |
温度℃ |
产生15毫升氢气所用的时间(s) |
生成氢气的速率(mL/s) |
H2SO4 |
32 |
62.1 |
0.24 |
H2SO4 |
42 |
43.0 |
0.35 |
H2SO4 |
52 |
25.8 |
0.58 |
H2SO4和NaCl |
32 |
23.6 |
0.64 |
H2SO4和NaCl |
42 |
17.6 |
0.85 |
H2SO4和NaCl |
52 |
11.2 |
1.34 |
③该实验中,小科通过来反映反应速度的快慢:
④分析表中的数据,能得出的结论是。
实验次数 |
第一次 |
第二次 |
第三次 |
第四次 |
加入稀盐酸的质量/g |
30 |
30 |
30 |
30 |
剩余固体的质量/g |
9 |
6 |
3 |
2 |
2% |
3% |
4% |
|
Ca(NO3)2溶液 |
0.09A |
0.14A |
0.18A |
Ba(NO3)2溶液 |
0.06A |
0.09A |
0.11A |
请选择步骤③中操作:反应结束后;
A.先熄灭酒精灯, 待玻璃管恢复到室温后,关闭活塞K
B.熄灭酒精灯后直接关闭活塞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