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二里头文化考古发现的农具有石铲、石镰、蚌铲、骨铲和蚌镰等;
②发现了粟、黍之类颗粒;
③当时的居民经济生活以农业为主;
④二里头遗址发现的大量文化遗迹和遗物,为夏史探究提供了资料。
以上属于对史料的解读的是( )
史学家傅斯年认为,“历史研究应坚持有一分材料说一分话”。下表显示了某人于1918年在成都和1923年在北京时的消费情况。根据傅斯年的观点,此表可以证明( )
下图中的①、②、③分别代表了西方国家与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先后三个时期的关系,它反映了( )
下图为近代科学中心的四次转移,其中完成首次转移的是( )
观察下图,体会寓意。图片反映的历史事件是( )
为纪念抗战胜利70周年,2014年我国民政部公布的首批300名著名抗日英烈与英雄群体情况示意图,对此图正确的解读是( )
城市的形成立即动摇了农村的经济组织。……于是一种新型的农民出现了,完全不同于旧式的农民。后者以农奴身份为其特征;而前者享有自由。
但是随着市民阶级的出现,有一类人跃踞显要位置。……11世纪起,在许多城市中已经存在着名副其实的资本家。
商业闯进社会生活所造成的经济骤变,使得不能适应这种情况的领主破产或拮据。这是因为经济骤变加速了货币流通,结果使得币值降低,从而提高了所有物品的价格。
王侯们与市民阶级之间建立起来的联系也产生了意义极为重大的政治后果。……王侯们逐渐地养成一种习惯,将市民召来参加高级教士和贵族会议,同他们共商大事。召开这种会议的例子在12世纪时还是很少的。在13世纪时例子增多。
可以很快发现城市生活确实对于丰富中世纪的精神财富做出了自己的贡献。……城市文化从一开始就表现出专门的世俗文化的特性。……因而他们为在将来的两个伟大思想运动中所要起的作用做好了非常充分的准备。这两个运动是:作为世俗精神产物的文艺复兴和宗教神秘主义所导致的宗教改革。
--------亨利·皮雷纳,《中世纪的城市》
问题:
归纳主题 | 相关史实 |
近代战争视角(例) | 甲午战争、抗日战争、朝鲜沦为日本殖民地、南京大屠杀(例) |
日本战后经济发展与崛起、中国改革开放 | |
——李提摩太(近代中国重要西方传教士,写于1894年)
光绪十八年(1892),我指导弟子们实习《仪礼》十八章。我为他们预备了各式各样的古代乐器……结果发现古笛太长,我们无法用手指按吹。突然间,我领悟到古代的人必定是巨大的伟人。因为那时候刚为盘古初开,气温高热。两千年后,太阳与地球的距离日远,气温降低,人的体积也随之缩小。因此,我们可以想象,再过两千年,人的体积必比我们更小,今日的笛对他们也无法适用。
——康有为
问题:
材料二:贡德·弗兰克等人主张……东方从来不是真正的落后,所以并没有什么特殊的“西方奇迹”(westernmiracle)可供研究。……彭慕兰在其《大分流》(TheGreatDivergence)中提出,1800年以前尚无大分流,中国、远东、欧亚大陆(Eurasia)、欧洲腹地,当时一概是大同小异。……他们认为,“现代世界”绝不是某地的特产,从一种意义上说,它历来是无处不在,……在他们看来,现代性是一个工具箱(toolkit),里面装满了发明物,其中很多是中国的原创,然后被偷走或借走,并被改良,到了19—20世纪,又被重新出口到亚洲。
------艾伦麦克法兰,《现代世界的诞生》
问题:
每逢一个新的思潮的抬头,必先与旧的思想相冲突,形成各种学术上的论战。……
文体的论战,是“新青年”派和林琴南,章士钊之流的辩驳,其主要的争论是语体和文言……
人生观的论战,对垒者是唯心论者和唯物论者,其主要的争论是科学能否解决人生的问题……
文化问题的讨论,是胡适和其他西方文化论者与梁漱溟等的论辩,其主要的争点是中国究竟应否抛开了自己根本的精神而迷信西洋文化的“德”,“赛”两先生……
政治问题的讨论,是正在争论着的笔战。今日中国应走那一条路以自救?甚么是中国的出路?……胡适等西洋文化论者提出个人本位的民主政治,以为这是中国问题的解答。而梁漱溟等则认民族自救的唯一途径在本着我们东方文化的优点,以改造我们的文化。
社会史的论战是唯物辩证论者的论战,它的争点是今日中国社会是资本主义的社会还是封建社会,它代表了主张国民革命者和主张无产阶级革命者的笔战。
……
把这十余年来中国学术思想的蜕变概括起来,可以分为四大阶段:(一)直觉主义的阶段,这阶段的代表人物是张君劢等;(二)实验主义的阶段,这个阶段的代表人物是胡适等;(三)唯物的辨证论的阶段,这个阶段的代表人物是陈独秀郭沫若等;(四)东方文化的阶段,这个阶段的代表人物是梁漱溟等。
------《中国新文化运动概观》伍启元1934年
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