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语文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河北省唐山市乐亭县2019-2020学年九年级上学期语文期末...

更新时间:2024-07-13 浏览次数:173 类型:期末考试
一、选择题
  • 1. (2020九上·乐亭期末) 下面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 通过“创建文明城市”活动,使我市城市环境有了很大改变。 B . C919首飞成功,是我国商用大飞机走向成功的一小步,更是我国工业现代化进程中的一大步。 C . 如今,我国科学家已经吹响向以人工智能20为标志的前沿挺进。 D . 截至目前,中央环保督察组共进驻了16个省份。大约近2/3省份的督察意见涉及水源保护问题。
  • 2. (2020九上·乐亭期末) 根据句意,给下面文段的横线上选择一组恰当的关联词(   )

    近日,“双11”奇葩收件名登上热搜,诸如“你若安好那还得了”、“心里没点数”、“弟弟的小虎牙”等。“奇葩收件名”,让快递小哥有点尴尬,尴尬的原因就是“不好喊叫”。        , 你也不得不承认的是,“奇葩收件名”其实没有多大危害。一方面,并不影响快递的发放,        快递公司能够查询到收件人的电话信息,只要电话信息是对的,就能有效投递。另一方面,基本上所使用的“奇葩收件名”还算能够接受,并没有污秽不堪的词语。        , 对于“奇葩收件名”我们不妨坦然接受,多些理解,多些包容。毕竟在信息泄露十分严重的社会语境之下,这也是一种无奈的自我保护的办法之一,        有点“小遗憾”,不过收获的也是“大安全”。

    A . 但是  因此  因为  既然 B . 虽然  因为  因此  既然 C . 虽然  因为  因此  尽管 D . 但是  因为  因此  尽管
二、句子默写
  • 3. (2020九上·乐亭期末) 按原文填空。
    1. (1) 春蚕到死丝方尽,。(李商隐《无题》)
    2. (2) 而或长烟一空,,浮光跃金,,渔歌互答,此乐何极!(范仲淹《岳阳楼记》)
    3. (3) ,月有阴晴圆缺。(苏轼《水调歌头》)
    4. (4) 《行路难》中“”用比喻的方法道出人生道路上的艰难险阻。
    5. (5) 苏轼《水调歌头》中的“”表达了他在中秋月圆之时对远方亲人的美好祝愿。
三、字词书写
  • 4. (2020九上·乐亭期末) 给加点字注音或按音写字。
    1. (1) 假若爱比恨多,小屋就光明温暖,像一座金色池塘,有红色的鲤鱼游弋)。
    2. (2) 他郑重其事地带着两个女儿和女婿向那个衣服褴褛)的年老水手走去。
    3. (3) 平凡无过于一张白纸,八大山人huī háo画他几笔,便成为一幅名贵的杰作。
    4. (4) 他们齐聚在共产主义红旗下英勇奋斗,qián pū hòu jì ,描绘出一幅气势磅礴色彩斑斓的历史画卷,让中华民族昂首挺立于世界的东方!
    5. (5) 德国《南德意志报》日前的报道一针见血地指出:本届美国政府没有让美国更强大,反而让它明显更弱了。谎言不断,折射出美方一些人执政的任性。在事实面前,美方的谎言总是bù gōng zì pò
四、名著阅读
  • 5. (2020九上·乐亭期末) 名著阅读。

    没多时,法场中间,人分开处,一个报,报道一声:“午时三刻!”监斩官便道:“斩讫报来!”两势下刀棒刽子,便去开枷。行刑之人,执定法刀在手。……又见十字路口茶坊楼上,一个彪形黑大汉,脱得赤条条的,两只手握两把板斧,大吼一声,却似半天起个霹雳,从半空中跳将下来。手起斧落,早砍翻了两个行刑的刽子。便望监斩官马前砍将来。众士兵急待把枪去搠时,那里拦挡得住。众人且簇拥蔡九知府,逃命去了。……只见人丛里那个黑大汉,抡两把板斧,一味地砍将来。晁盖等却不认得,只见他第一个出力,杀人最多。晁盖猛省起来:“戴宗曾说,一个        , 和宋三郎最好,是个莽撞之人。”晁盖便叫道:“前面那好汉,莫不是       ?”那汉那里肯应,火杂杂地轮着大斧,只顾砍人。

    1. (1) 这是《水浒传》第四十回“梁山泊好汉劫法场”,文中的“半空中跳将下来”的大汉是谁?他的绰号是什么?
    2. (2) 文中戴宗评价这个黑大汉是个“莽撞之人”,请结合小说其它情节作简要分析。
五、诗歌鉴赏
  • 6. (2020九上·乐亭期末) 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小题。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刘禹锡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1. (1) “怀旧空吟闻笛赋”借用典故表情达意,其中的“”字既传达出徒能吟诗怀旧的无奈之情,又显现出老友都已不在身边的孤寂之苦,耐人寻味。
    2. (2) 老师请同学们为画线诗句配插画,某同学用了下面的设计方案,请结合诗句内容及诗人情感猜测他这样设计的理由。

      将“沉舟”“病树”置于画面一角不突出的位置,用明亮的色彩着力表现“千帆过”“万木春”的景象。

六、对比阅读
  • 7. (2020九上·乐亭期末)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小题。

    (甲)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欧阳修《醉翁亭记》)

    (乙)山以水为脉,以草木为毛发,以烟云为神采。故山得水而活,得草木而华,得烟云而秀媚。水以山为面,以亭榭为眉目,以渔钓为精神。故水得山而媚,得亭榭而明快,得渔钓而旷落,以山水之布置也。

     (郭熙《林泉高致》)

    1. (1) 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

      ①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

      ②醉翁之不在酒

      ③树林阴

      ④山水为脉

      水得山而媚

    2. (2) 下列句中加点的“也”字所表达的语气与其它选项不同的是(   )
      A . 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 B . 名之者谁?太守自谓 C . 游人去而禽鸟乐 D . 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
    3. (3)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4. (4) 乙文的作者郭熙是宋代著名画家,乙文表现出他对山水的审美标准。假如他去游览琅琊山,他会喜欢这座山吗?为什么?
七、现代文阅读
  • 8. (2020九上·乐亭期末) 阅读下面的文章,回答小题。

    ①如今,什么事情似乎都能“速成”。想学习,有速成班把几个月的课程浓缩到一天;要出门,飞机当天往返,火车夕发朝至;被催婚,“8分钟相亲”速配,感情都能“快餐化”,还有什么不能快……在快节奏的生活里,我们不断地奔向每一个目的地。难怪文艺青年们抱怨:“快生活让我们失去最多的其实是对生活的体验,而这恰恰是生活本身。”

    ②的确,快节奏的生活充实且刺激,但也会让日子变得粗线条,人也愈发急功近利,在越来越快的生活中渐渐失去自我。而放慢节奏则会让人找到生活的平衡,减轻人心理上的压力,有闲暇去欣赏和赞美身边的事物,让生活的画板变得色彩斑斓。越来越多的生活体会告诉我们,人生的节奏应该掌握在自己手里。我们要适当地慢下来,学会做时间的主人。

    ③早在20世纪初,德国哲学家海德格尔在荷尔德林诗句的启发下,提出“人要诗意地栖居在大地上”的命题。1986年,意大利记者卡洛•佩特里斯发起“慢餐运动”,让人们以慢慢吃开始,去反抗快节奏的生活。可见慢生活的理念早就萌芽于社会的土壤之中了。

    ④适当地慢下来,是为了能够不偏行程回望初心。有句话曾十分流行:“别为了匆匆赶路而忘记为何出发。”在快马加鞭的时候能适当停一停,回头看看自己走过的路,让慢成为一次重新审视自我反省自己的机会,成为一种返璞归真的生活智慧。

    ⑤适当地慢下来,是为了能够更专注于事情本身。人们时常会陷入对不确定的担忧里,渴望直接知晓结果。人们也不免会因为别人已经取得的成绩而不淡定,被旁人的节奏牵着鼻子走。然而抛弃这些急躁的心态,将注意力集中于过程中的每一个细节,成功自会水到渠成。

    ⑥适当地慢下来,是为了能够让快的状态更有效率。慢慢读一本“大部头”的书而不是让碎片化的阅读占据全部时间,慢慢写一篇足够分量的文章而不是只会用段子去“抖机灵”,慢慢学习一门知识、一项技能而不是去相信所谓的“速成秘笈”。看似不着急的背后,实际上是用慢的“扎实”去中和快的“不稳定”。

    ⑦显然,慢生活并不是无所作为和不思进取。有网友在如何看待慢生活的问题里留下一句话:“慢生活是有底气的自给自足,而不是好吃懒做的得过且过。”倡导慢生活的卡尔•霍诺也曾说,慢生活不是支持懒惰,放慢速度不是拖延时间,而是让人们在生活中找到平衡。从而能做到张弛有度、劳逸结合,提高生活质量,提升幸福感。

    ⑧对待生活,难道不应该有稳定的目标、有周密的计划,知道什么时候驻足,什么时候跃起吗?如此才能快慢相宜,让自己的人生真正出彩。

    1. (1) 这篇文章主要表达了什么观点?
    2. (2) 下面这段材料,放到选文的哪一位置最合适?请选择并说明理由。

      陈晓卿曾三次申报过《舌尖》项目,但总因为各种原因被告知等待,一等就是十年。这期间有各种各样的栏目大出风头红极一时,他却只是保持着自己的步调。稍有闲暇他就会骑着破旧的自行车,在北京的大街小巷地毯式的搜馆子,哪家食材有特色,哪家口味是老字号,哪家菜式最创新……十年下来,他勘透了美食的灵魂,方有了《舌尖》和《风味》的惊艳。

      A.第④段末尾    B.第⑤段末尾    C.第⑥段末尾    D.第⑦段末尾

    3. (3) 梳理③—⑥自然段的论证结构,完成下面的框架图。

  • 9. (2020九上·乐亭期末) 阅读下面的记叙文,回答小题。

    沙枣花开

    十八岁那年,我在河西走廊一个叫石磨盘的地方支教。等来到石磨盘后,我才知道,世界上竟还有如此荒凉落后的地方,满眼都是黄沙戈壁盐碱地,村小除了几件破旧的房屋,几乎一无所有。

    晚上,就只有我和老杜,住在这个偏远的学校里。那些天,我快要疯掉,一到傍晚,就像只困兽,在学校破败的院子里,烦躁地跑来跳去。那时候,老杜六十多岁,已经在学校里借住了几十年。

    老杜蹲在屋檐下,抽烟,他光着脑袋,满头满脸都是伤疤,漠然看着我瞎折腾。有一天,他忽然向我扔过来一支烟。我停下脚,愕然问:“干啥?”“瞧你那熊样,抽支烟就不烦了。”“我才十八岁!”我焦躁地喊,“不能抽烟。”老杜重重咳了一声,响亮地吐了口痰,他说:“十八岁咋的?老子十八岁都当团长了。”见我不信,老杜又说:“这不算啥,在那个年代,十八岁当军长、师长的都有。”我这才知道,老杜是个老红军。

    老杜的生活很单调,除了吃饭睡觉抽烟,就是去戈壁上垦荒。每天清晨,他扛起大锄、带着干粮出门,直到傍晚才回来。老杜在戈壁荒漠上,努力把一片片土地刨起来,又平整好,再播上沙枣树的种子。这活儿,老杜已经干了几十年,他的身后,是上千亩的沙枣林,都是他种的。这令我异常钦佩,说:“老杜真是个好同志啊!”老杜翻了翻眼睛说:“狗屁,老子在寻宝。”的确,老杜干活非常仔细,他每挖几下,都会俯下身,像只大鸵鸟,奋力把脑袋扎进土坑里,似乎在寻找什么。“寻啥宝?”我问。老杜叹了口气说:“大洋,一百九十块大洋。”

    接下来,我知道了老杜的故事。

    老杜曾经是西路军的一名团长,突围时部队被打散了,在石磨盘,他碰上了一个身负重伤的军需科长,军需科长临死前,把装有两百块大洋军费的包裹交给他,嘱咐他一定渡过黄河把它们带回延安。老杜知道,通向黄河的路口,早就被马家军堵死了,自己死不足惜,但军费,决不能落到马匪手里。于是,老杜写了张借条,拿出十块大洋作为路费,然后,把剩下的军费连同那张借条,裹在一件破羊皮袄里,深埋在一颗沙枣树下,并用刺刀在树上刻了记号。老杜转向西南,一路乞讨,绕道回到老家,住了几天,冲母亲磕了几个响头,又毅然往延安的方向奔去。

    老杜走回延安,是一年之后的事情了。按照规定,老杜必须接受审查。其他事情都好说,但关于军费的事,却死活也说不清了。审查者疑惑地盯着老杜,说:“只拿了十块大洋,这谁知道?谁信呢?我们可不可以认定,你把那些军费都挪用了?”一听这话,老杜火冒三丈,掀翻了桌子,吼:“给老子一个连,杀回石磨盘,把军费挖出来。”但这,是根本不可能的事。

    军费,成了老杜的心病,也成了他的历史污点被记录在案,这对老杜的人生,影响非常大。解放后,在老杜的强烈要求下,他带着组织上的人,来到石磨盘村,以沙枣树为参照物,疯狂地挖了几个月,却一无所获。

    组织上的人不耐烦了,撤了回去。但老杜坚决留了下来,他发誓,就是把石磨盘村翻个底朝天,也要找到那些大洋。孤身一个人的老杜,跟石磨盘叫上了劲,跟戈壁荒漠叫上了劲,更确切地说,跟沙枣叫上了劲!他一边翻地,一边种沙枣树。

    这一干,就是三十年。

    知道老杜的故事后,只要没事,我就会陪着他一起去垦荒。这活异常枯燥,干了没多久,我就泄气了。我说:“算了,不就一百九十块大洋吗,别找啦。”老杜倏地红了脸,脑门上青筋乱跳,吼道:“不行!难道老子的清白就这样不值钱?清白,比命都重要!”

    两年之后,我离开了石磨盘村。一晃,又是三十多年过去了,我常会想起老杜,他若活着,应该快百岁了吧?不知是否已经找到了那些大洋。

    今年上半年,我到M县出差,参观当地的文史馆时,在一个展柜前停住了脚步。里面,是一件破羊皮袄和190块银元,还有一张陈旧的借条,上写:暂借大洋10块,作为路费,落款人是——杜大富。杜大富?那就是老杜啊!我急忙问讲解员:“这是从哪里找到的?”原来,这是两年前修公路,在石磨盘村挖到的。“这里也有石磨盘村?”“是呀,整个河西走廊,有十多个叫石磨盘的村子哩。”我猛地明白了:老杜,找错了地方!

    我待不住了,急三火四地赶到A县石磨盘村。老杜早已去世多年,他种下的那上千亩沙枣树,已被命名为红军林。老杜的墓,就在林子里。在墓前,我默默拿出在文史馆里拍的照片,烧给老杜。我说:老爷子,这,是你的清白。

    眼前的沙枣树林,金黄色的花,开得正旺,满世界清香。

    1. (1) 阅读文章,请按时间顺序写出老杜与“军费”之间发生的故事。

      接受军需处长托付的军费→→汇报军费去向→

    2. (2) 老杜的语言朴实而有个性,请从文章中选出一处,简要分析老杜的特点。
    3. (3) 第(11)自然段划线句对表现老杜这一人物形象有什么作用?
    4. (4) 请结合全文内容,写一写你对小说最后一段的理解。
八、作文
  • 10. (2020九上·乐亭期末) 阅读下面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中华民族拥有五千年的文明史,我们的共和国在今年庆祝了七十华诞,改革开放也已历经四十年,而你也在人世间行走了十几年,还有半年就将告别初中的学习生活。国家民族、家庭个人,都在岁月的风尘中走过。

    请你以“走过”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有真情实感;②文体不限(诗歌除外); ③不少于600字; ④不得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和人名。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