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科学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初中科学浙教版七年级上册期末复习:17 物态变化

更新时间:2020-12-19 浏览次数:252 类型:复习试卷
一、熔化与凝固
  • 1. 2015年5月26日印度出现高温天气,首都新德里的一条道路上的沥青被烤化,斑马线变得扭曲模糊。如图所示,关于这个情景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 沥青被烤化属于熔化现象 B . 沥青属于晶体 C . 沥青被烤化过程放热 D . 沥青被烤化后其温度保持不变
  • 2.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 晶体熔化时吸热,非晶体熔化时不吸热 B . 海波、冰、各种金属都是晶体 C . 晶体吸收热量,温度一定升高 D . 同一晶体的熔化温度比它的凝固温度要高
  • 3. 如图所示是甲、乙、丙、丁四种固体的熔化或凝固图像,由此图像可以判断(   )

    A . 丙、丁是晶体,甲、乙是非晶体 B . 乙、丁是非晶体,甲、丙是晶体 C . 乙、丁是非晶体,甲的熔点比丙高 D . 丁是凝固图像,甲的熔点比乙高
  • 4. (2020八上·温州开学考) 某同学在实验室研究物态变化时,依据实验数据正确地画出了如图所示的四幅图象。其中属于晶体凝固图象的是(   )
    A . B . C . D .
  • 5. (2020七下·奉化期末) 下列物态变化中,属于熔化的是( )
    A . 冰凌的形成 B . 冰雪消融 C . 露珠的形成 D . 雾松的形成
  • 6. (2020·天台模拟) 用湿手到冰箱冷冻室取食物,常常感觉手被食物粘住,其原理与以下各种现象相同的是( )
    A . 干冰长胡须 B . 干手器干手 C . 岩浆变固态 D . 茶壶冒白气
  • 7. 下表所列的是几种晶体的熔点,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固态氢-259℃

    固态酒精-117℃

    固态水银-39℃

    金1064℃

    钢1300℃

    钨3410℃

    A . 在-268℃时,氢是固态 B . 灯泡的灯丝用钨制成,不容易熔化 C . 纯金掉入钢水中不会熔化 D . 水银温度计在-60℃时不能使用
  • 8. 下列各组物质是晶体的一组是( )
    A . 铁、食盐、松香 B . 萘、食盐、水晶 C . 铝、石蜡、玻璃 D . 冰、沥青、松香
  • 9. 如图,是某种物质熔化时温度随时间的变化图,根据图像的特征和信息,可以判断该物质是(选填晶体或非晶体),它的熔点是在熔化过程中填“吸热”“放热”或“不吸热也不放热”);这种物质液体的比热(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固体的比热

  • 10. (2019·德清模拟) 如图,是某种物质熔化过程中的“时间—温度”图象,由图可判断该物质是(选填“晶体”或“非晶体”)。

  • 11. (2019七上·秀洲期末) 如图所示为某晶体的凝固图象,从A到D整个过程是的(填“吸热”或“放热”),BC段物质处于状态,其对应的温度48℃代表此晶体的

  • 12. (2020七上·兰溪期中) 在探究“物质熔化规律”的实验中,小芳将质量相等的冰和石蜡分别装在两个相同的试管中,并放在同一个装有水的大烧杯中进行加热,如图甲所示。根据实验数据绘制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如图丙。请回答下列问题:

    1. (1) 如图甲中的器材安装顺序是(选填“从上至下”或“从下至上”)。
    2. (2) 实验中某时刻温度计示数如图乙,此时温度计示数为℃。
    3. (3) 如图丙中(选填“A”或“B”)是冰,熔化过程经历了min。
    4. (4) 当冰全部熔化后,继续加热使烧杯中的水沸腾并持续一段时间,发现试管中的水始终不会沸腾,其原因可能是
  • 13. 如图甲所示是“探究物质熔化的特点”的装置,实验测得数据如下表:

    加热时间/min

    0

    1

    2

    3

    4

    5

    6

    7

    8

    9

    10

    物质的温度/℃

    -2

    -1

    0

    0

    0

    0

    0

    2

    4

    6

    8

    1. (1) 由数据可知:该物质是(选填“晶体”或“非晶体”),其熔点为℃。
    2. (2) 在读取温度计的示数时,图乙中读数方法正确的是(选填“A”“B”或“C”)。
    3. (3) 物质在熔化过程中不断吸热,温度不变,分子运动(选填“加快”“减慢”或“不变”)。
    4. (4) 实验收集多组数据是为了(选填“寻找普遍规律”或“减小实验误差”)。
二、汽化与液化
  • 14. 某同学两次煮鸡蛋,第一次在水沸腾后继续用急火煮,直到煮熟;第二次在水沸腾后用小火煮,保持锅中水一直沸腾,直到煮熟。则( )。
    A . 第一次比第二次既省燃料,又省时间 B . 第一次比第二次费燃料,但省时间 C . 第一次比第二次省燃料,但费时间 D . 第二次比第一次省燃料,但时间差不多
  • 15. 从冰箱的冷藏室中拿出碗,会看到碗壁“出汗”。这是( )。
    A . 冰箱中带出的水蒸气液化 B . 冰箱外面的空气液化 C . 冰熔化 D . 较冷的碗壁使空气中的水蒸气液化
  • 16. 两外形不同的容器,如图所示,里面装有质量相等的水,放在同样的环境中经过一段较长的时间后,容器内水的多少情况是( )。

    A . 甲容器内水较多 B . 乙容器内水较多 C . 两容器内水一样多 D . 少条件不好判断
  • 17. (2020七下·鄞州期末) 在炎热的夏天,小科同学在家使用电风扇吹风,感到凉爽,是因为( )
    A . 电风扇吹出的风,能够降低气温 B . 电风扇吹出的风为冷风 C . 电风扇吹出的风,能吸收人体的能量 D . 电风扇吹出的风,能加快人体汗液的蒸发
  • 18. (2020七下·慈溪期末) 对下列现象的成因解释正确的是( )
    A . 早春,河中的冰逐渐消融——熔化 B . 盛夏,剥开包装纸后冰棒会冒“白气”——汽化 C . 深秋,清晨的雾在太阳出来后散去——液化 D . 严冬,玻璃窗内壁结了一层冰花——凝固
  • 19. (2020·滨江模拟) 下列物态变化中,属于液化的是( )
    A . 冰凌的形成 B . 冰雪消融 C . 露珠的形成 D . 雾松的形成
  • 20. (2020七下·宁波月考) 我们都有这样的体会,喝开水时为了不烫嘴,往往向水面吹气,下面关于对这一现象的解释中正确的是(    )
    A . 向水面吹气可以把开水的热量带走,使水变凉 B . 向水面吹气加快了水的蒸发,蒸发有制冷作用,使水变凉 C . 向水面吹出的二氧化碳气体有制冷作用,使水变凉 D . 吹出的气比开水的温度低,混合后使水变凉
  • 21. (2021七上·台州期末) 如图所示,容器底部放水,水上面浮有一层沸点比水高的油,如果对容器底部加热,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开始油蒸发,水不蒸发,然后同时沸腾 B . 水先沸腾,油后沸腾,但水和油同时蒸发 C . 油蒸发,水不蒸发,直到水全部汽化后,油才沸腾 D . 油蒸发,水不蒸发,然后水先沸腾,最后同时沸腾
  • 22. (2019七上·萧山期末) 随着这几天的寒潮到来,萧山的同学们都体会以了在过冬的感觉。早上,小金爸爸开车送小金去上学,发现前挡玻璃变得模糊,爸爸开启车内除雾裝置,一会就变得清晰了。关于这种现象说法正确的是( )
    A . 前挡风玻璃变得模糊,是因为车外的水蒸气液化引起的 B . 前挡风玻璃变得模糊,是因为车内的水蒸气凝华引起的 C . 除雾装置主要是加速了前挡玻璃上小水珠的汽化 D . 除雾的另外一个办法是启动雨刮器
  • 23. 沸腾是在一定的温度下,在液体的同时进行的的汽化现象。在观察水的沸腾实验时,某同学观察到沸腾前和沸腾时水中的气泡上升过程中的两种情况如图所示,则图是水沸腾前的情况,图是水沸腾时的情况。
  • 24. 在淡水奇缺的地方,我们可以用如图所示的方法,利用塑料布来收集露水。露水的形成是现象,该过程需要热。

  • 25. (2020·上城模拟) 小徐洗完澡后,发现浴室的瓷砖墙面有很多小水珠如图所示,请根据所学知识判断此现象包含的物态变化是(选填“熔化”或“液化”或“汽化”),这是一个(选填“吸热”或“放热”)过程。

  • 26. (2020七下·慈溪期中) 在学习了有关物态变化的知识以后,小明回家做了如下实验:甲、乙两个房间里相同的电炉上,相同的两壶水都已烧开,水烧开后壶口冒出“白气”。请回答:

    1. (1) 这些“白气”是由于壶口跑出的水蒸气形成的,根据甲、乙两图所示情况可以判断出房间的气温较高;
    2. (2) A、B两幅图中,符合水沸腾前的情形的是图;
    3. (3) 如果加大炉火猛烧,则壶内开水的温度(选填“升高”“不变”“降低”)。
  • 27. (2019七上·越城期末) 小西见滴在皮肤上的“风油精”马上就“干”了,就想研究液体在什么条件下“干”得快。


    1. (1) 他猜想液体“干”得快,可能与:①液体的质量有关;②液体表面是否通风有关;③液体种类有关;你认为还可能与有关。于是,他按照如图方式,分别独立进行了实验,水滴和酒精质量都相同。
    2. (2) 要验证猜想②,应进行(选填序号)组实验,并获得证据
    3. (3) 如果进行A、B组实验,发现B水滴“干”得快的结果。那么平日人们晾晒湿衣服时,利用这一结果的一项是      (选填序号)。
      A . 将湿衣服晾晒在阳光下 B . 尽量将湿衣服摊开 C . 将湿衣服晾在通风处
  • 28. (2020七上·南浔期末) 端午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有吃粽子的习俗。下面与粽子有关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 煮粽子时,锅中的水开始沸腾后,温度保持不变,不需要继续吸热 B . 煮粽子时,锅上方冒出的“白气”是汽化形成的水蒸气 C . 手上沾些水,拿刚出锅的粽子不烫手,利用了汽化吸热 D . 粽子放人冰箱冷冻一段时间,外表结了一层霜,这是凝固现象
三、升华与凝华
  • 29. (2020七下·鄞州期末) 下列物态变化现象中需要吸收热量的是( )
    A . 冰块熔化 B . 山间生雾 C . 枝头结霜 D . 瀑布结冰
  • 30. (2020七上·苍南期末) 下列叙述中,属于凝华现象的是( )
    A . 春天,雾绕群峰 B . 夏天,雨笼山恋 C . 秋天,霜打枝头 D . 冬天,千里冰封
  • 31. 金属在高温、低压下比较容易由固态直接变为气态,用此方法可以给照相机、望远镜及其他光学仪器的玻璃镜头进行真空镀膜,即在真空室内将金属或金属化合物加热,使它的蒸汽喷到玻璃面上去,从而镀上一层极薄的金属膜,这层镀膜可以改善玻璃镜头的光学性能,这层镀膜能镀上去的原因是( )
    A . 金属液化后粘到玻璃镜头上的 B . 金属熔化后粘到玻璃镜头上的 C . 金属升华后再凝华到玻璃镜头上的 D . 金属凝华到玻璃镜头上的
  • 32. 对“霜前冷,雪后寒”的解释最恰当的是( )
    A . 霜形成之前的气温一定比下雪后的气温低 B . 霜形成的温度比雪形成的温度低 C . 霜后的气温一定比霜形成前高,雪后的气温一定比雪前低 D . 霜是在地面形成的,气温必须在0℃以下;雪熔化要吸热,使地面气温降低
  • 33. (2020七上·兰溪期中) 滑雪是很多人喜欢的冬季运动,自然界的雪是水蒸气而成的;当自然界降雪不足时滑雪场需要"人工造雪”:在0℃以下的天气里,造雪机喷射出水雾,这些雾滴遇到冷空气发生形成“人工”雪。 (两空均填物态变化名称)。
  • 34. (2020七下·宁波月考) 在晚会上,演员们在阵阵“烟雾”中翩翩起舞,这“烟雾”是由于向舞台喷洒的大量干冰粉末迅速 (填物态变化名称),并 (选填“吸热”或“放热”),使周围空气气温降低,致使水蒸气(填物态变化名称)而成的。
  • 35. (2020·萧山模拟) 小金为了证明“碘升华”做了如图甲、乙两个实验(甲图为教材中的方法,乙图为水浴加热法)。加热一段时间后,均能观察到紫色的碘蒸气。

    已知:常压下,碘的熔点为113.60℃,碘的沸点为184.25℃,酒精灯火焰的温度约400℃。

    1. (1) 你认为实验(填“甲”或“乙”)更能说明碘直接升华,理由是
    2. (2) 碘升华需要(填“吸热”或“放热”)。
    3. (3) 科学来源于生活,请再举一例物质升华的例子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