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 |
出处 |
建元六年(公元前135年),乐平侯卫侈因“坐买田宅不法,有请赇吏”,被处死 |
《汉书.高惠高后文功臣表》 |
淮南王刘安因王后茶、太子迁及女陵“侵夺民田宅”,成为他的罪状之一 |
《史记.淮南衡山列传》 |
衡山王刘赐因“数夺人田,坏人家为田”,为有司纠弹 |
《史记.淮南衡山列传》 |
年份 |
白银进口 |
白银出口 |
白银的流动净额(A—B) |
1831~1835 |
5.17 |
24.98 |
—19.81 |
1836~1840 |
2.77 |
32.26 |
—29.49 |
1841~1845 |
2.34 |
53.67 |
—51.33 |
1846~1850 |
0,24 |
30.82 |
—30.57 |
1851~1854 |
0.82 |
21.51 |
—20.69 |
总计 |
11.34 |
163.24 |
—151.90 |
材料 殷、周之际,巴蜀两大民族活动在今四川东部地区,其生活已由原始的渔猎转为农耕。春秋战国时期,巴蜀政权在农业发展的基础上,手工业、林业、渔业等也有了进一步的提高。
昔曰:“司马错得以在很短的时间里聚‘巴、蜀众十万,大舶船万艘,米六百万斛,浮江伐楚’。”公元前310年,秦封子通国为蜀侯,以陈状为相,置巴郡,以张若为蜀国守且大量徙民:“戎伯尚强,乃移秦民万家实之。”“移民实之”一是“开发”,二是从事农业生产。《汉书·地理志》有“孙昭王开巴蜀”的记载,这里的“开巴蜀”,是指秦昭王将“开阡陌”的制度推广于巴蜀地区。
秦在巴蜀设置管理机构之后立即开始兴修各种水利工程,其中都江堰水利工程最为著名。
《史记》曰:“蜀既属秦,秦以益强,富厚,轻诸侯。”
——摘编自张军《试论战国后期秦对巴蜀的统一及社会经济改革》
材料一 中国古代民本思想培育了一批懂得“水能载舟,亦能覆舟”的道理、重视与民休息的帝王,造就了许多体恤民情、敢于为民请命的贤臣良吏,孕育了众多敢于“为生民立命”、挺身为民众说话的思想家。许多统治者不仅宣扬民本论,还将其转化为实际政策。
民本主义理论高度适应了农业化推广、深化的文明趋势:以力农、重农为基调的生民利民主张和平均主义的经济原则,与法家的重农抑商观念相互呼应,推动定居农业和精耕细作的生产方式达到农业化时代的极致水平;序上下、齐万民的教民、化民略与法家的刑治主义相互整合,极大地充实了集权体制的人文理性与实用智慧,促使中国古代政治制度升华为农业文明时代最具制度张力与弹性的集权形态;重视民情民意的保民得民理念与墨家兼爱交利思想、法家富民强兵的耕战取向相互补充,形成了管理、凝聚广土众民相对有效的农业化治理模式,帮助历代王朝蓄积起古代世界极其强大的综合竞争力、核心竞争力。
——摘编自刘慧娟《论中国的民本思想》等
材料二 17~18世纪,随着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发展,资产阶级革命力量的壮大,推翻封建专制、建立资产阶级政治统治的历史任务已提上了议事日程。为了给资产阶级革命提供理论武器,洛克、潘恩、杰斐逊、卢梭等资产阶级思想家提出并较为系统地论述了“天赋人权”“社会契约”“主权在民”“民有、民享、民治”等基本思想。
西方的民主理论以自然法和社会契约论为基础,讨论个人、社会与国家的关系,阐明了人的自由、生命和财产是与生俱来的权利,既不可转让,又不能剥夺;论证了人们通过契约建立国家的目的,主要是保护人们的自然权利,人民是国家的主权者,国家是保护人民自然权利的工具;为保护人民的自然权利,防止专制制度出现,应当实行法治,建立分权制衡机制。
——摘编自吴巨平《略论中国传统民本思想与西方近代民主理论的重大区别》
材料一 17世纪,资产阶级革命后的英国实际上仍然是一个“带有封建外表的古老荚国”,旧的司法审判机构和诉讼程序在革命中没有得到根本改造。1832 年《统一程序法》的颁布,揭开了改革普通法法院诉讼程序的序幕。1833年的《不动产时效法》,使不动产诉讼程序大大简化。议会制定了许多改革法令,如1852年的《大法官法院诉讼条例》和1858的《衡平法修正条例》。根据司法委员会的调查结果及改革建议,议会于1873年制定并通过了《司法条例》,明确了现代民事诉讼程序的基本规范,保持了合理的诉讼费额,提高了司法效率,宣告了具有“现代特征的新型诉讼程序”的产生。
——摘编自牛淑贤《论近代英国诉讼程序的改革》
材料二 1800年8月,拿破仑任命4位著名法学家组成起草委员会,经过4个月的紧张工作,提出了民法草案,参政院先后召开了107次讨论会,其中拿破仑亲自主持了62次。1804年3月21日.《民法典》正式颁布施行。....由此,法国终于有了统一的、反映法国资产阶级革命成果的《民法典》。而且,作为资产阶级国家最早的一部《民法典》,这部法典在破坏欧洲封建制度和促进欧洲资本主义的发展上起到了不容低估的示范作用。世界各国资产阶级在制定法典时,往往以它为范本。
——摘编自沈炼之主编《法国通史简编》
材料 口号是供口头呼喊的带有纲领性和鼓动作用的简单句子。表4所示为国民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的口号(部分)
——整理自刘扬雄《国民革命时期的中国共产党口号宣传研究》
提取材料中两条以上的口号信息,拟定一个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简要阐述。(要求:明确写出所拟论题,阐述须有史实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