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验项目 | 结果 | 参考范围 | 单位 |
红细胞 | 3.39↓ | 3.50~5.50 | 1012/L |
白细胞 | 4.8 | 4.0~10.0 | 109/L |
血小板 | 140 | 100.00~300.00 | 109/L |
血红蛋白 | 90↓ | 120.00~160.00 | g/L |
(实验原理:模拟血液和模拟血清反应,有沉淀产生表示发生血液凝集现象)
表一:模拟血型的鉴定
血液 | 模拟血液 | 血清 | 模拟血清 |
A型 | 豆浆 | A型 | 碘液 |
B型 | 淀粉溶液 | B型 | 鲜橙汁 |
AB型 | 豆浆和淀粉溶液 | ||
O型 | ① |
表二:模拟血液和模拟血清的凝集现象
豆浆 | 淀粉溶液 | 豆浆和淀粉溶液 | 清水 | |
碘液 | 无沉淀 | 蓝色沉淀 | 蓝色沉淀 | 无沉淀 |
鲜橙汁 | 橙色沉淀 | 无沉淀 | 橙色沉淀 | 无沉淀 |
“形形色色”的贫血
贫血是指红细胞数量减少或者血红蛋白含量减少。针对贫血原因的不同,可分为缺铁性贫血、巨幼细胞性贫血、再生障碍性贫血、溶血性贫血等。
缺铁性贫血是指因机体对铁的需求与供给失衡,导致体内贮存的铁耗尽,继而引发红细胞内缺铁而导致贫血。正常人每天造血约需铁20~25mg,主要来自衰老破损的红细胞,为维持体内铁平衡,每天还需从食物中摄入1~1.5mg。在胃酸和蛋白酶的作用下,动物性食物所含的血红蛋白中的血红素与珠蛋白更易分离,并被肠黏膜细胞直接吸收,在肠黏膜上皮细胞内经血红素分离酶将铁释放出来,因此来自动物食品中的铁更易于吸收。
再生障碍性贫血是由于患者的自身免疫系统错误地攻击自己的造血干细胞,使造血干细胞减少,导致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也相应地减少。与单纯的贫血不同,再障患者往往伴有白细胞和血小板的减低。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可首选免疫抑制治疗。
巨幼细胞性贫血是由于机体缺乏叶酸或维生素B12等原因导致DNA合成障碍,影响红细胞发育成熟所致的一类贫血。该病多见于进食新鲜蔬菜、肉类较少的人群。由于叶酸多在新鲜绿色蔬菜中,过度烹煮或腌制蔬菜均会使叶酸丢失,而维生素B12多在肉类中,长期偏食会造成维生素B12摄入量不足。
正常红细胞的寿命约 120 天。当红细胞意外死亡,便是血液学上所称的“溶血”。如果红细胞每天死亡的数量远大于机体产生的数量,就是“溶血性贫血”。物理、化学因素、感染等外在因素会引起溶血现象,溶血的内因主要是指红细胞的内在缺陷,如对于某些人来说,由于体内缺乏葡萄糖六磷酸脱氢酶(G6PD),食用蚕豆后会引起红细胞破裂,引发“蚕豆溶血”病。所幸大多数人G6PD储量丰富,不用因惧怕“蚕豆溶血”而拒绝蚕豆这种美味。
食物成分 食物名称 |
糖类 (克/100克) |
蛋白质 (克/100克) |
铁 (毫克/100克) |
钙 (毫克/100克) |
维生素B1 (毫克/100克) |
豆腐 |
3.8 |
8.1 |
1.9 |
164 |
0.04 |
菠菜 |
2.8 |
2.6 |
2.9 |
66 |
0.04 |
苹果 |
12.3 |
0.2 |
0.6 |
4 |
0.06 |
猪肝 |
5.0 |
19.3 |
22.6 |
6 |
0.21 |
A型血 |
B型血 |
O型血 |
AB型血 |
|
A型标准血清 |
一 |
+ |
一 |
+ |
B型标准血清 |
+ |
一 |
一 |
+ |
根据所学知识,谈谈你对这条河流的认识。
某同学出现面色苍白、头晕、疲乏、精神不振等症状,医生给他做了血常规化验.在显微镜下观察到血涂片玻片标本的俯视如图,化验结果如下表.根据图表信息回答问题:
检查项目 | 正常值 | 检查结果 |
红细胞计数(RBC) | 3.5×1012﹣5.5×1012个/L | 3.0×1012个/L |
白细胞计数(WBC) | 5.0×109﹣1.0×1010个/L | 8.0×109个/L |
血小板计数(PLT) | 1.5×1011﹣3.5×1011个/L | 2.6×1011个/L |
血红蛋白(Hb) | 110﹣160g/L | 95g/L |
A.左上方B.右上方C.左下方D.右下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