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语文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浙江省湖州市2020-2021年七年级上学期语文期末模拟试卷

更新时间:2021-01-07 浏览次数:144 类型:复习试卷
一、积累
  • 1. (2019七上·德清期末) 请根据拼音书写汉字。

    2018年11月19日—21日,为期三天的首届联合国世界地理信息大会在浙江德清地理信息小镇开幕。德清,位于长三角杭嘉湖平原西部,取名于“人有德行,如水zhì清”。内有风景名胜莫干山、下渚湖、新市古镇、法国山居裸心谷等,sù来有“名山之胜,鱼米之乡,丝绸之府,竹茶之地,文化之邦”等美yù

    (选自《德清新闻》有删改)

  • 2. (2019七上·德清期末) 古诗文名句默写。
    1. (1) 诵读经典诗文能让我们领略独特风光,这里有马致远《天净沙·秋思》“①,小桥流水人家”的萧瑟祥和:有自居易《暮江吟》“一道残阳铺水中,②”的明丽绚烂:有王湾《次北固山下》“③”的浩渺开阔。
    2. (2) 诵读经典诗文也能让我们触碰家国情怀,这里有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④,铁马冰河入梦来”的忧国怀民:有李益《夜上受降城闻笛》“不知何处吹芦管,⑤”的思家怀乡;有李商隐《夜雨寄北》“⑥”的团聚欢乐。
  • 3. (2017七上·乐清期中) 解释下列句子中的划线字词。

    ①元方入门不       ②吾十五而志于学

    ③非学无以广才       ④屠自后断其

  • 4. (2019七上·上城期末) 下面关于文学文化知识,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A . 停连是一种朗读技巧,指朗读语流中声音的中断和延续。在朗读时,无论停还是连,都要与文章思想感情发展变化的要求相适应。 B . 在一些文学作品中,把物当作人来写,赋予物以人的动作行为或思想感情,称为拟人;把人当物来写,称为拟物,这两者都属于比拟的修辞手法。 C . 寓言篇幅短小,言简意赅。这是一种用假托的故事来寄托意味深长的道理并给人以启示的文学体裁。故事的主人公可以是人,也可以是人格化的动植物或其他事物。 D . 古人的年龄一般不用数字表示,不直接说出某人多少岁或自己多少岁,而是用一种与年龄有关的称谓来代替。如“弱冠”指三十,“不惑”指四十,“知天命”指五十。
二、现代文阅读
  • 5. (2019七上·杭州期末) 阅读下面的文段,回答问题。

    冰湖

    ①“爹,遛网吧?”儿子猫腰拎起大网漂子,扔到船上。刚遛了几下就喊起:“大鱼!爹,上了一条大的!”“慢点儿,慢着点儿,别拽跑了!”他一别船桨,渔船贴过去,渔网紧挨在船的右舷边。

        ②大鱼一见亮,吓得惊慌乱挣,宽宽的鱼尾巴击打得湖水四溅。他掂起抄罗子探过身去,连鱼带网一起抄到船上。“爹,咱们掏到白鱼窝子啦。”儿子说着,又把一条二三斤重的白鱼从网上摘下,扔进舱里。

        ③“打完这次鱼,回去,你就去上学,啊!”他看着儿子说。“不!”儿子一直没回头,还在遛着网,“我和你一起打鱼。”“我揍你……没出息的小兔崽子!”

        ④下午的时候,一小团乌云从湖西面升起,越集越密,阴沉沉地移过来。他忙招呼儿子起网。他们刚把渔网拽到船上,铅灰色的乌云已低低地覆盖住了整个天空,整个湖面都陷入阴沉沉的风雪中。翻起的湖浪骤然变得浑黄,像煮开锅的小米粥,变得稠糊糊的。气温骤降,湖水拍溅在船帮上,立刻结成了冰,渔船变得沉重起来。

        ⑤不好!他心里暗暗叫了一声,使劲儿地扳起桨往回划。可风浪太大了,他拼尽了全力,还是顶不动。渔船上下颠簸着,四周涌动的大浪,一个接一个扑向船舷。他不敢再硬顶着风划船了,便把两只船桨深深地插在水里,任凭风浪带着渔船往东南方向漂去。

        ⑥大雪是后半夜停的,风浪也渐渐小下来。在风雪里挣扎了几个小时的爷儿俩累得话都懒得说了,脑子里一阵阵地犯糊涂,麻木的手也痛得发痒。他真想躺在儿子身边睡一会儿,却不敢。这么冷的天,湖随时都会封上。

        ⑦天快亮的时候,一阵可怕的寂静从四周围拢过来,涌动着的浪几乎瞬间就凝住了,滑行的渔船也冻结在冰里。船桨抵在光滑的冰面上,打着滑拢到船尾,船仍是一动没动。不好,封湖了,封湖了!他拿起船桨,疯狂地砸着冰。儿子被砸冰声惊醒,昏昏沉沉地爬起,拿起另一只桨砸下去。冰冻得还不太厚,一桨下去,冰碎了。渔船挤进窄窄的冰缝,一点点挤过去,船身被锋利的冰碴儿刮得“沙沙”响。

        ⑧他疯狂地砸着冰,儿子再把大冰块砸碎,渔船这才能前进一点儿。儿子没砸几下,“扑通”一声倒在舱里,挣扎几下没起来。他探手摸摸儿子的头,滚烫!可他已顾不上儿子了,只是更狠劲儿地抡着船桨,朝冰砸下去。

        ⑨中午的时候,一条线般的暗影出现在远远的天边。此刻,他的棉衣棉裤已被汗浸透了,黏黏地贴在身上。他瘫坐在船舱里,大口大口地喘着粗气。双手的虎口也震裂了,渗出的血结成了紫黑色的血痂。他几乎再也举不动那支松木船桨了,只想就这么躺着,好好喘息一会儿。可当他看见蜷缩在舱里浑身瑟缩、脸色发青的儿子,又站了起来,举起船桨。

        ⑩“咔嚓”一声,桨断了。桨头甩在冰上,滑出好远才停下来,孤零零地躺在冰面上。他凶狠地骂一句,看着手里攥着的那半截已经没有用了的船桨,把它甩了出去。他直起腰来朝湖岸那边看去,隐隐约约看得出是村子附近那片柳树林。他默默地朝那边望了一会儿,扶着船帮把一只脚跨到船外,随着“咔嚓”的冰裂声,冰塌陷了,他下到水里。他一只手紧紧抓住船,拖在身后,向湖岸的方向扑去。

        ⑫“爹,你怎么啦?”儿子被冰碎声惊醒,挣扎着爬到船边,看到水里游动的爹,一下抓住他的手,哭喊着往上拽,“爹,你上来,上来呀,爹!”“放开手,爹……爹送你……回去……上学!”他的左手紧紧抓住船头板,右手努力地向前扒着冰,两条腿也在身后使劲儿地蹬着,整个身子扑向前面的冰,压下去,冰碎了,把船拉过去,身子再向前挪,又压在冰上……儿子感觉到爹的手在不停地哆嗦,过电般地传到自己的身上。儿子越发哆嗦了,可他还是用力地点了点头。

        ⑫湖岸那边有船过来了。他的眼前变得模糊起来,但是,手指却像是五根铁钉,死死地抠进船板里……

    (选自《金奖小小说》,有删节)

    1. (1) 请根据文章内容和下面的提示,将小说的故事情节补充完整。

      父子俩遛网打鱼——①——砸冰行船——②——看到希望

    2. (2) 试分析第⑦段画线句环境描写的作用。
    3. (3) 第⑪段画线句的语言极富表现力,请简要分析。

      他的左手紧紧抓住船头板,右手努力地向前扒着冰,两条腿也在身后使劲儿地蹬着,整个身子扑向前面的冰,压下去,冰碎了,把船拉过去,身子再向前挪,又压在冰上……

    4. (4) 文中的父亲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请根据文章内容概括作答。
  • 6. (2019七上·上城期末)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四见孙犁先生

    铁凝

    ①1979年,我从插队的乡村回到城市,在一家杂志社作小说编辑,业余也写小说。秋天,百花文艺出版社准备为我出版第一本小说集,我被李克明、顾传箐二位编辑热情请去天津面谈出版的事。行前已故作家韩映山嘱我带封信给孙犁先生。这就是我的机会,而我却面露难色。可以说,这是我没有见过世面的本能反应;也因为,我听人讲过,孙犁的房间高大幽暗,人很严厉,少言寡语,连他养的鸟在笼子里都不敢乱叫。韩映山看出了我的为难,指着他家镜框里孙犁的照片说:“孙犁同志……你一见面就知道了。”

    ②我带了信,在秋日的一个下午,由李克明同志陪同,终于走进了孙犁先生的“高墙大院”。这是一座早已失却规矩和章法的大院,孙犁先生曾在文章里多次提及,并详细描述过它的衰败经过。如今各种凹凸不平的土堆、土坑在院里自由地起伏着,稍显平整的一块地,一户人家还种了一小片黄豆。那天黄豆刚刚收过,一位老人正蹲在拔了豆秸的地里聚精会神地捡豆子。我看到他的侧面,已猜出那是谁。看见来人,他站起来,把手里的黄豆亮给我们,微笑着说:“别人收了豆子,剩下几粒不要了。我捡起来,可以给花施肥。丢了怪可惜的。”

    ③他身材很高,面容温厚,语调洪亮,夹杂着淡淡的乡音。说话时眼睛很少朝你直视,你却时时能感觉到他的关注或说观察。他穿一身普通的灰色衣裤,当他腾出手来和我握手时,我发现他戴着一副青色棉布套袖。接着他引我们进屋,高声询问我的写作、工作情况。我很快就如释重负。我相信戴套袖的作家是不会不苟言笑的,戴着套袖的作家给了我一种亲近感。这是我与孙犁先生的第一次见面。

    ④我再次见到孙犁先生是次年初冬。那天很冷,刮着大风。他刚裁出一沓沓粉连纸,和保姆准备糊窗缝。见我进屋,孙犁先生迎过来第一句话就说:“铁凝,你看我是不是很见老?我这两年老得特别快。”当时我说:“您是见老。”也许是门外的风、房间的清冷和那沓糊窗缝用的粉连纸加强了我这种印象,但我说完很后悔,我不该迎合老人去证实他的衰老感。接着我便发现,孙犁先生两只袄袖上,仍旧套着一副干净的青色套袖,看上去人就洋溢着一种干练的活力,一种不愿停下手、时刻准备工作的情绪。这样的状态,是不能被称作衰老的。

    ⑤我第三次见到孙犁先生,是和几位同行一道。那天他坐在写字台前,桌面摊开着纸和笔,大约是在写作。看见我们,他立刻停下工作,招呼客人就坐。我特别注意了一下他的袖子,又看见了那副套袖。记得那天他很高兴,随便地和大家聊着天,并没有摘去套袖的意思。这时我才意识到,戴套袖并不是孙犁先生的临时“武装”。一副棉布套袖到底联系着什么,我从来就说不清楚。

    ⑥我第四次与孙犁先生见面是去年10月16日。这时他已久病在床,住医院多年。我知道病弱的孙犁先生肯定不希望被频频打扰,但是去医院看望他的想法又是那么固执。

    ⑦病床上的孙犁先生已是半昏迷状态,他的身材不再高大,他那双目光温厚、很少朝你直视的眼睛也几近失明。但是当我握住他微凉的瘦弱的手,孙晓玲告诉他“铁凝看您来了”,孙犁先生竟很快作出了反应。他紧握住我的手高声说:“你好吧?我们很久没有见面了!”他那洪亮的声音与他的病体形成的巨大反差,让在场的人十分惊异。在四五分钟的时间里,我也大声说了一些问候的话,孙犁先生的嘴唇一直嚅动着,却没有人能知道他在说什么。在他身上,盖有一床蓝底儿、小红花的薄棉被,这不是医院的寝具,一定是家人为他缝制的吧,真的棉布里絮着真的棉花,仿佛孙犁先生仍然亲近着人间的烟火,也使呆板的病房变得温暖。

    这是我最后一次见到孙犁先生。

    (2002年10月22日)

    (有删改)

    1. (1) 依据作者与孙犁先生四次见面的情形,完成填空。

      时间

      事件概括

      第一次见面

      秋日的一个下午

      他在地里捡豆子,和我握手,询问我的写作、工作情况

      第二次见面

      第三次见面

      某日

      第四次见面

      2001年10月16日

    2. (2) 孙犁先生是怎样一个人?请结合选文内容谈谈你的理解。
    3. (3) 揣摩下列语句,回答括号里的问题。

      ①这就是我的机会,而我却面露难色。(作者为什么这么说?)

      ②这是我最后一次见到孙犁先生。(分析结尾这句话中所蕴含的情感。)

    4. (4) 《白洋淀纪事》是孙犁先生最负盛名的小说、散文结集。请以这部集子中的一篇文章为例简要分析孙犁的创作特点(可以是关于文章题材、主题等方面的,也可以是关于文章写法、语言特色等方面的)。
三、古诗文阅读
  • 7. (2019七上·德清期末)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小题。

    田园乐

    (唐)王维

    萋萋芳草春绿,落落长松夏寒。

    牛羊自归村巷,童稚不识衣冠。

    1. (1) 诗的第二句中“夏寒”一词似乎违背季节常理,你是怎么理解的?
    2. (2)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简要分析。
  • 8. (2020七上·义乌期末) 阅读下面甲、乙两段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冶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乙)初,亮自表后主曰:“成都有桑八百株,薄田十五顷,子弟衣食,自有余饶。至于臣在外任,无别调度,随身衣食,悉仰于官,不别治生,以长尺寸。若臣死之日不使内有余帛外有羸财以负陛下。”及卒,如其所言。

    1. (1) 用“/”给下面的句子断句。(限断三处)

      若臣死之日不使内有余帛外有羸财以负陛下

    2. (2) 解释下列句子中画线的词。

      ①非宁静无以

      慢则不能励精

      成枯落

      ④以陛下

    3. (3)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①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②及卒,如其所言。

    4. (4) 甲文中有“非淡泊无以明志”一句,请从乙文中找出表明诸葛亮“淡泊”的相关内容,并用自己的话加以概括。
四、写作题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