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科学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2020-2021学年浙教版科学七年级上学期期末模拟试卷

更新时间:2021-01-12 浏览次数:317 类型:期末考试
一、单选题
  • 1. (2018七上·三门期中) 人类胚胎干细胞来自受精卵形成5~6天后的胚胎,在体外条件下能形成不同的组织和器官。有科学家描述:胚胎干细胞的“可塑性”无与伦比。这里的“可塑性”指(   )
    A . 细胞分裂能力 B . 细胞分化能力 C . 细胞生长能力 D . 细胞变形能力
  • 2. (2019七上·德清期末) 物态变化在一年四季中随处可见。下列几种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 春天的早晨空气中经常会出现大雾,雾的形成是液化现象,需要放热 B . 夏天吃冰棒时看到周围冒出“白气”,“白气”的形成是汽化现象,需要放热 C . 秋天的早晨花草上经常会出现露珠,露的形成是熔化现象,需要吸热 D . 冬天的早晨地面上经常会出现白霜,霜的形成是凝固现象,需要吸热
  • 3. (2019七上·奉化期中) 教室内的书橱需要配置玻璃,请你选择合适的测量工具(    )
    A . 量程50m,分度值1cm B . 量程1m,分度值1mm C . 量程20cm,分度值1mm D . 量程1m,分度值1cm
  • 4. 灰太狼说比喜洋洋跑的快,喜洋洋说自己可以“坐地日行八万里”,所以跑的比灰太狼快.这里的“八万里”指的是(  )

    A . 地球平均半径 B . 地球极半径 C . 赤道半径 D . 赤道周长
  • 5. 2015年5月26日印度出现高温天气,首都新德里的一条道路上的沥青被烤化,斑马线变得扭曲模糊。如图所示,关于这个情景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 沥青被烤化属于熔化现象 B . 沥青属于晶体 C . 沥青被烤化过程放热 D . 沥青被烤化后其温度保持不变
  • 6. (2019七上·义乌期中) 小明用显微镜观察不经染色的洋葱鳞片叶表皮细胞,在视野中能清晰地看到细胞壁和细胞核,但看不清液泡.下列措施能帮助小明看清液泡的是(    )

    ①将反光镜由平面镜改用凹面镜  ②将反光镜由凹面镜改用平面镜

    ③增大光圈,增加通光量        ④减小光圈,减少通光量.

    A . ①③ B . ①④ C . ②④ D . ②③
  • 7. (2019七上·诸暨期中) 爬行动物、鸟类、哺乳动物的共同特点是(   )
    A . 都生活在陆地上,以卵繁殖后代 B . 终生都用肺呼吸 C . 既能生活在水中,又能生活在陆地上 D . 都是恒温动物
  • 8. 下图各等高线图所反映的地形为山谷的是(单位:米)( )。
    A . B . C . D .
  • 9. (2019七上·余杭期末) 地球是我们共同的家园。下列有关地球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 火山和地震都是地壳变动的表现 B . 地球内部的圈层结构分为地壳和地幔两部分 C . 地壳像“七巧板”一样拼接而成,全球由七大板块组成 D . 板块交界处地壳比较稳定,板块内部比较活跃
  • 10. 某研究性学习课题小组在教师的指导下,完成了“水的体积随温度变化”的研究,得到如图的图线,根据这个图线,可说明水的温度从8℃降低至2℃的过程中水的体积与温度的关系(   )

    A . 水的密度先变小后变大 B . 水的密度保持不变 C . 水的密度一直变大 D . 水的密度先变大后变小
  • 11.

    如图是植物细胞和动物细胞的立体结构模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②是细胞的控制中心   B . ④可把光能转变为化学能 C . ⑤对细胞起保护和支持作用 D . ⑥能控制物质进出细胞
  • 12. (2020七上·慈溪期中) “白日不到处,青春恰自来。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这首诗经央视《经典咏流传》播出后,广为传唱。诗中的“苔花”描述的是苔藓植物,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 苔藓生活在阴暗、潮湿的环境中 B . 苔藓用孢子繁殖 C . 苔藓是绿色的,能进行光合作用 D . 苔藓植物能开出米粒大小的花
  • 13. (2020七上·镇海期末) 小科在游览宁波植物园时提出了下列问题,其中不属于科学探究中的科学问题是(    )
    A . 为什么有些植物秋冬季节会落叶 B . 月季属于哪类植物 C . 湖上游船的票价是多少 D . 为什么夏季有些植物上方会被罩上黑色网罩
  • 14. (2019七上·新昌期末) 下列对应关系正确的是(    )
    A . 英国科学家布朗——利用自制的显微镜发现了细胞(实为细胞壁) B . 美国地质学家赫斯和迪茨——提出了“板块构造学说” C . 德国科学家施莱登和施旺——提出了“细胞学说” D . 中国东汉科学家张衡——完成了人类历史上第一次环球航行
  • 15. (2019七上·江干月考) 在平整地面上有一层厚度均匀的积雪,小明用力向下踩,形成了一个下凹的脚印,如图所示,脚印下的雪由于受外力挤压可近似看成冰层,利用冰的密度,只要测量出下列哪组物理量,就可以估测出积雪的密度(    )

    A . 积雪的厚度和脚印的深度 B . 积雪的厚度和脚印的面积 C . 冰层的厚度和脚印的面积 D . 脚印的深度和脚印的面积
  • 16. (2019七上·吴兴期末) 下列物态变化的现象中不可能发生的是(    )
    A . 物体吸收热量,温度保持不变 B . 固体在熔化过程中,不断吸热,温度不断升高 C . 把一块﹣10℃的冰放到0℃的房间里,冰会慢慢地熔化 D . 水的沸点会低于或高于100℃
  • 17. 有四个容量均为200mL的瓶子,分别装满酱油、纯水、植物油和酒精,那么装得质量最多的是(ρ酱油>ρ纯水>ρ植物油>ρ酒精)( )
    A . 纯水 B . 酱油 C . 酒精 D . 植物油
  • 18. 如图画出了质量相等的甲、乙两种固态物质,在用相同热源加热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根据图像分析下面说法,其中正确的是(  )

    A . 甲、乙两种物质在熔化时放出的热量相等 B . 甲、乙两种物质的熔点相同 C . 甲、乙两种物质在液态时升高相同的温度,甲物质吸热较多 D . 甲、乙两种物质在固态时升高相同的温度,乙物质吸热较多
  • 19. (2019七上·奉化期末) 在用天平进行称量实验时,某同学在未掌握正确称量方法的情况下进行了如下错误操作:在未将游码移到零刻度处的情况下先将天平调节至平衡,再将物体放在左盘,当右盘砝码加到20g时恰好使天平达到新的平衡,读得天平的示数是23g。则该同学所称物体的实际质量为( )
    A . 23g B . 20g C . 26g D . 17g
  • 20. (2019七上·德清期末) 将一根细线松松地系在一个铁丝框架的相对两边上。把框架浸到肥皂液里再取出来,框架上便出现一层肥皂膜,如图甲所示。用烧热的针刺破线一侧的肥皂膜,另一侧的肥皂膜会把细线拉过去,如图乙所示。下列选项中的实验,其原理与上述实验一致的是(   )

    A . 酒精和水混合实验 B . 喷香水的实验 C . 铅柱粘合实验 D . 液体扩散实验
二、填空题
  • 21. 如图所示,图甲为某物质的凝固图像。

    1. (1) 根据图像可知该物质为(选填“晶体”或“非晶体”),它从第min开始凝固,第25min时该物质处于态。
    2. (2) 若将装有冰水混合物的试管放入正在熔化的该物质中(如图乙),则试管内的冰将(选填“变多”“变少”或“不变”)。
  • 22. (2018八上·宁波期中) 在4℃时纯水的密度为Kg/m3 , 它的含义是。如图所示,装满水的玻璃瓶中的水结冰后会使玻璃瓶破裂,由水变成冰的过程中,质量,密度(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 23. (2020七上·温州期中) 如图所示是一个植物细胞示意图。请你根据图中的相关信息回答以下问题:

    1. (1) 细胞中含有遗传物质的是
    2. (2) 能够控制物质进出细胞的结构是
    3. (3) 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是[A]
  • 24. (2020八上·温州开学考) 如图分别为镜头、显微镜以及先后在显微镜视野中看到的不同的细胞图像,请据图回答:

    1. (1) 丙图②是最高放大倍数下看到的细胞图像,用的镜头组合为甲图中的_______;
      A . ①和② B . ②和③ C . ②和④ D . ①和④
    2. (2) 把丙图①的物像移至视野的中央,玻片应该向移动。
    3. (3) 丙图中观察效果由③到④(模糊到清晰),应调节乙图显微镜的哪一结构(填中文)。
  • 25. (2019七上·新昌期末) 北京时间2019年6月17日22时55分在四川省宜宾市长宁县发生6.0级地震,震源深度16公里,在这次地震之前的61秒内,四川成都、德阳、资阳等地已经陆续收到了通过广播电视机构和各种终端设备发出的提前预警,减少了大量伤亡。
    1. (1) 四川省地震频发是由于四川省处于亚欧板块和板块的交界处。
    2. (2) 四川省宜宾市长宁县(北纬28.34度,东经104.90度)位于(选填“低”、“中”或“高“)纬度。
    3. (3) 当地震来临时,在高楼教室里的学生应当采取的合理措施是    
      A . 迅速跑到教室外 B . 护头下蹲并躲在墙角或坚固的桌子旁边 C . 跑到窗口处大声呼救 D . 立即从窗户跳楼生
    4. (4) 地震过后,山坡面上的碎屑物受震动而变松动,容易形成
  • 26. (2020七上·余杭期中)                   

    1. (1) 体温计是根据液体的规律制成的,如图甲所示的体温计的示数是℃。
    2. (2) 如图乙所示,木块的测量值是,最小刻度是
三、实验探究题
  • 27. 小星想测量大米的密度,但由于大米容易吸水,导致体积明显变化,因此用排水的方法测量大米的体积是不合理的。于是小星进行了如下实验和思考。

    实验一:按图甲和图乙的方法分别测量大米的质量和体积,由此计算出大米的密度。

    ⑴调节天平平衡,小星使用托盘天平称取5g大米。

    ⑵由于米粒间存在较大间隙,按图乙的方式用量筒直接测量大米体积,则会导致测得的大米密度值偏

    小星思考:能否用排空气的方法测量大米的体积呢?他设想将大米与空气密封在一个注射器内,只要测出注射器内空气和大米的总体积及空气的体积,其差值就是大米的体积。但如何测出空气的体积呢?

    查阅资料得知:温度不变时,一定质量气体的体积与其压强的乘积是定值。于是进行了实验二:称取5g大米并装入注射器内(如图丙所示),从注射器的刻度上读出大米和空气的总体积,通过压强传感器测出此时注射器内空气压强为p;而后将注射器内的空气缓慢压缩,当空气压强增大为2p时,再读出此时的总体积(压缩过程中大米的体积、空气的温度均不变),整理相关数据记录如表:

     

    注射器内空气压强

    注射器内空气和大米的总体积

    注射器内空气体积

    压缩前

    p

    23mL

    V

    压缩后

    2p

    13mL

    ⑶根据题意,写出压缩后注射器内空气体积为(用V来表示)。由实验二测得大米的密度为g/cm3。(计算结果精确到0.01)

  • 28. (2019七上·柯桥月考) 某品牌洗手液号称完全不影响环境,丽丽想做实验证实该洗手液是否会影响蚯蚓的生活.

    1. (1) 提出问题:
    2. (2) 作出假设:

      实验准备:生长状况相似的同种蚯蚓40条,喷雾器2个,清水,稀释为1%的洗手液溶液

      实验步骤:

      ①将富含有机质的土壤均匀铺撒在大纸盒中,沿中线均分为A、B两个区域(如图所示).在A、B两个区域的土壤中分别放入20条蚯蚓,盖上纸盒盖,置于室温;

      ②每天向A区域喷洒1%洗手液溶液10mL,向B区域喷洒清水10mL;

      ③两周后,翻开土壤,分别统计A、B两个区域中存活蚯蚓的数量.

      实验结果:A区域存活的蚯蚓有2条,B区域有18条.

      根据实验,回答下列问题:

    3. (3) 实验中每组使用了20条蚯蚓,而不是1条,理由是
    4. (4) 该探究实验的变量是
    5. (5) 假如其他同学也照此方案进行实验,得到了多组数据,则应取他们的作为实验的最终数据.
    6. (6) 得出结论:
  • 29. 某同学将甲、乙两种植物种植在成分相同的土壤中,分成A、B、C、D四组(如下图所示),其中B与C组遮光,降低光照30%。请回答下列问题:

    1. (1) 若探究甲、乙两种植物是否会争夺土壤中的养分,就实验设计来看,应比较A、B、C、D中哪两组之间的生长差异?请列出两种正确的组合:.
    2. (2) 若选择A、B两组进行对照实验,比较两组植物之间的生长差异.则该实验的目的是探究强弱(或多少)对两组植物生长的影响。
    3. (3) 若过一段时间后发现B中的甲植物比A中的乙植物长得更高,能否得出“遮光30%后,植物会长得更高”的结论?(选填“能”、“否” ),为什么呢?请简要说明你的理由
  • 30. (2020七上·南浔期末) 下面是研究“水的沸腾”和“海波熔化”的实验。

     

    1. (1) 图甲是小明、小红两名同学分别探究“水的沸腾”的实验装置,他们所用器材规格完全相同,将水加热相同时间后停止,图乙是两名同学根据实验数据绘制的水温随时间变化的图象。请根据图象分析,若不计热量损失,小明、小红从给水加热到水沸腾所需热量较多的是,(选填“小明”或“小红”)由图像可知,两名同学将水加热至沸腾的时间不同,其原因是

      A.水的质量不同

      B.水的初温不同

      C.当地气压不同

    2. (2) 在做“海波熔化”的实验时,他们采用如图丙的实验装置,将装有海波的大试管放人上面实验的沸水中并取走酒精灯,温度计A和B分别测量海波和烧杯中热水的温.度,根据两个温度计的示数,绘制出了海波和热水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如图丁所示,由图象可知,在第8min时,大试管内的海波处于 (选填“固态”、“液态”或“固液共存态”),第10min后,海波的熔化将 (选填“继续”或“停止”)。
四、解答题
  • 31. 某铜球的重为1.78N,体积是40cm3 . (ρ=8.9g/cm3g取10N/Kg)
    1. (1) 该铜球的质量是多大?
    2. (2) 判断这个铜球是空心的还是实心的?(计算说明)如果是空心,则空心部分体积多大?
    3. (3) 如果给空心部分灌满水,则球的总质量是多大?
  • 32. (2019七上·萧山期末) 有一卷均匀的没有标注横截面的细铜线,无法将铜线拉直测量长度,请你选择合适的器材,测出这卷铜线的长度。要求写出实验器材、实验步骤和计算公式。
  • 33. (2019七上·越城期末) 用松散的泥土堆制一个山谷模型,如图所示,完成下列问题。

    1. (1) 在土质山谷模型的坡面上洒水,在A处发生的现象是
    2. (2) 若加大洒水的量,使坡面形成比较大的水流,在A处发生的现象是
    3. (3) 在A处发生的现象是一种类似于泥石流的现象。由此推断,影响泥石流形成的自然原因有

      ①山区   ②地表有碎屑物   ③开矿、采石   ④强降水

    4. (4) 若在B处坡面上覆盖植物(草皮或苔藓),再向坡面洒较大的水流,A处水流与没有植被覆盖时相比的变化是
    5. (5) 由此可见,可以减少泥石流的发生。
  • 34. 甲、乙两人在争论:

    甲说:“人体各器官系统是独立工作,互不干扰的。我吃饭时消化系统在工作,跑步时运动系统在工作,而吸进氧气、呼出二氧化碳是呼吸系统完成的。它们分工明确,各司其职,互不影响。”乙说:“我认为人体各系统是协同工作、互相联系的,人体应该是一个统一的整体。”

    你认为谁说的有道理?你有证据支持他的观点吗?请与同学讨论。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