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历史 /统编版(部编版) /七年级上册 /第一单元 史前时期:中国境内早期人类与文明的起源 /本单元复习与测试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2017-2018学年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第1单元检测题

更新时间:2017-10-27 浏览次数:721 类型:单元试卷
一、<b >选择题</b>
  • 1. 动画片《人猿泰山》(如下图)讲述了人类与猩猩的亲情,这些温情故事表达了我们对自身的迷茫与探秘。下列关于人类起源的说法中,科学的答案是(  )

    A . 上帝造人说 B . 女娲造人说 C . 黄帝造人说 D . 人类是由古猿演化而来
  • 2. (2016七上·黔西南期中) 假如你是一名导游,现英国一旅游团需参观我国元谋人遗址,你应该带他们到哪个省市(  )

    A . 北京市 B . 陕西省 C . 云南省 D . 浙江省
  • 3. 五一期间,小明在北京周口店参观了一处距今大约70万—20万年的早期人类遗址。由此可以推断,他参观的这处早期人类遗址是( )
    A . 元谋人遗址 B . 北京人遗址 C . 半坡人遗址 D . 河姆渡人遗址
  • 4. 在历史兴趣小组的一次活动中,阳阳建议大家动手模仿北京人制造一些工具,体验北京人的生活,于是各位同学纷纷动手,制造了各种用途的(  )
    A . 打制石器 B . 磨制石器 C . 彩陶 D . 玉器
  • 5. 半坡遗址出土了大量农具,并发现了200多个贮藏了食物、生产工具和生活用具的窖穴,这表明半坡人过着以什么为主的定居生活(  )
    A . 农耕 B . 工业 C . 商业 D . 狩猎
  • 6. “赫赫始祖,吾华肇造;……建此伟业,雄立东方。”诗中被奉为中华民族人文始祖的是(    )

    A . B . C . D . 炎帝和黄帝
  • 7. 郭沫若曾写过一首诗:“彩陶形制美,画纹亦多殊。或则呈人面,或则呈双鱼……”下面与诗中对应的是(  )
    A . B . C . D .
  • 8. (2015七上·昆明期末) 考古学家在北京人遗址发现四层面积较大且较厚的灰烬层。这一发现,说明当时北京人的生产生活状况是(    )

    A . 会使用火 B . 种植水稻 C . 烧制彩陶 D . 铸造司母戊鼎
  • 9. 我们桂林的虞山公园有一座石山,相传远古时代舜帝(史称虞舜)曾南巡到此,故名虞山,后人在此立庙纪念,今天的虞山公园就是由此得名。请指出舜是通过什么方式成为部落联盟领袖的(  )
    A . 世袭制 B . 武力夺取 C . 禅让制 D . 民主选举
  • 10. 韩非子在描述远古社会自然环境时,写道:“上古之世,人民少而禽兽众(多),人民不胜(承受不住)禽兽虫蛇(的迫害)”,这种情况决定了远古居民最恰当的选择是(  )
    A . 学会制造工具,抵御野兽 B . 住在山洞里,躲避虫蛇 C . 懂得用天然火,追逐野兽 D . 过群居生活,共同生存
  • 11. 小华在暑假里和父母一起到西安半坡博物馆参观。在博物馆中,小华不可能看到的展品是(  )
    A . 色彩艳丽的彩陶 B . 用于打猎的骨制箭头 C . 出土的大量粟粒 D . 中国最早的象牙雕刻
  • 12. (2016七上·广饶期中)

    株洲神农城被誉为“两型社会”的典范之作,下图所示景观的命名是为了纪念中华民族的始祖(    )

    A . 蚩尤 B . 炎帝 C . D .
  • 13. 古书记载:“(神农氏)日中为市,致天下之民,聚天下之货,交易而退,各得其所。”这段材料描述的社会现象是(  )
    A . 制作生产工具 B . 种植五谷和蔬菜 C . 通商交换 D . 建造房屋
  • 14. 传说是人们世代口耳相传保留下来的历史叙述,下列与禅让制度密切相关的是(  )
    A . 炎黄战蚩尤 B . 黄帝建宫室 C . 舜让位于禹 D . 启继承父位
  • 15. 如果拍摄一部反映传说中尧、舜、禹时期的电视连续剧,能够出现的情节是(  )
    A . 黄帝和炎帝共同视察大禹治水的工作 B . 禹将部落联盟首领的位置让给了舜 C . 禹治水三过家门而不入 D . 尧发明了文字
二、<b >综合题</b>
  • 16. 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回答问题。

    材料一:“北京人”用火的证据十分明显。发掘“北京人”化石地点的中段靠近南北裂缝的堆积时,曾发现过三层灰烬。上层灰烬很厚,最厚深过六米,位于整个堆积的中上部;中层灰烬较薄,最厚深达四米,位于堆积的中下部;下层灰烬最薄,最厚处只有一米,位于堆积的底部……

    材料二:灰烬的发现不仅证明了“北京人”已经使用了火,而且灰烬在同一层中,有时很厚,有时很薄,有时又间断,又可以证明他们已经有了一定的控制火的能力。

    材料三:人类能够使用和管制火,是历史上的一件大事,因为这必须是在漫长的岁月中累积了绝对化经验,有了相当的智慧才能办到的。正因为“北京人”能够如此,才进一步证明了他们对对付自然已有了一定的办法。

    ——贾兰坡《“北京人”的故居》

    1. (1) 材料一告诉我们断定“北京人”已能使用火的证据是什么?
    2. (2) 从材料二中找出“北京人”已有“控制火的能力”的理由。
    3. (3) 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谈谈“北京人”怎样用火“对付自然”。
  • 17. 读图回答问题。

    禹                     黄帝                尧                      舜

    1. (1) 请你按生活年代排列出这四位部落首领的先后顺序。
    2. (2) 这些首领中与我国原始社会末期一种民主推选部落联盟首领的制度相关的人物有哪些?他们有哪些优秀品质值得我们学习?
    3. (3) 以上都是古代传说中的人物,请你谈谈传说和史实有什么区别。
  • 18. 从“采集”到“农耕”,从“穴居”到“定居”,远古时代,我们的祖先在同大自然相处的过程中不断的进步。请结合所学回答下列问题。
    1. (1) 生活在距今约170万年的我国境内远古人类被称为什么?
    2. (2) “他们”保留着猿的一些体质特征,但已能直立行走,利用自己制作的工具,采集果实,猎取动物,“他们”是哪一远古人类?为了生存他们过着什么样的生活?用火情况如何?
    3. (3) 分别列举“穴居”“定居”的远古人类各一例。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