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科学 /浙教版(2024) /七年级下册 /第2章 对环境的察觉 /第5节 光的反射和折射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浙教版科学 七年级下 第二章 第5节 光的反射和折射

更新时间:2021-01-19 浏览次数:144 类型:同步测试
一、单选题
  • 1. (2020七下·拱墅期末) 杭州国际会议中心是杭州市的重要标志之一。它采用球状“太阳”设计理念,以金色为主色调,幕増釆用现代材料复合板和金色玻璃相结合整个建筑金碧辉煌,犹如一个金色的太阳。如图在平静的水面上,杭州国际会议中心和它的倒影相映成趣,倒影形成的原理是(    )

    A . 光的直线传播 B . 光的反射 C . 光的折射光的反射 D . 光的色散
  • 2. (2020七下·乐清期末) 当一束光从空气中斜射向一块上下表面平行的玻璃砖时,下列所示的光路图正确的是(    )
    A . B . C . D .
  • 3. (2020七下·下城期末) 如图所示的四种现象中,主要是由于光的反射形成的是(    )
    A . 白光通过三棱镜色散 B . 人在平面镜中成像 C . 筷子在水面处“弯折” D . 手在墙上形成影子
  • 4. (2021七下·西湖期中) 光从空气射向水面的过程中,下列光路正确的是( )
    A . B . C . D .
  • 5. (2020七下·温州月考) 科学实验课时,小叶用激光灯对着光滑的大理石地面照射,无意中发现对面粗糙的墙壁上会出现一个明亮的光斑,而光滑地面上的光斑很暗,对此现象解释合理的是( )
    A . 地面吸收了所有的光 B . 墙壁对光发生了漫反射 C . 地面对光发生了漫反射 D . 墙壁对光发生镜面反射
  • 6. (2020七下·天台月考) 关于镜面反射和漫反射,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 前者遵循光的反射定律,后者不遵循反射定律 B . 两者都遵循反射定律 C . 放电影时,屏幕对光的反射是镜面反射 D . 不是平行光射向镜面,就不遵循反射定律
  • 7. (2019七下·丽水月考) 晚上夜自修时,小柯通过窗玻璃看到了自己的像。下列对该像的描述正确的是( )
    A . 所成的像是实像 B . 室外越亮像就越清晰 C . 像形成的原因是光的反射 D . 人离窗玻璃越远像就越小
  • 8. (2019七下·温州期中) 下列关于镜面反射和漫反射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
    A . 镜面反射看上去总比漫反射亮 B . 光照到光滑平整的物体表面时就会发生镜面反射 C . 形成漫反射的光线都遵守光的反射定律 D . 我们能从不同方向看到本身不发光的物体就是由于物体发生了漫反射
  • 9. (2019七下·上虞期中) 如下图甲所示,蜡烛a在竖直放置的平面镜MN中所成像为a′,现将该平面镜竖直向下移动一段距离至如图乙所示位置,则蜡烛a在平面镜中(   )

    A . 不成像 B . 仍成像,但像下移距离与平面镜下移距离相同 C . 仍成像,但像下移距离是平面镜下移距离的两倍 D . 仍成像,且像还在原来位置
  • 10. 下列关于“影”的形成,属于光的反射现象的是(    )
    A . 在阳光照射下,大树底下出现的“阴影” B . 皮影戏中的“手影” C . 立竿见“影” D . 岸边树木在河水中的“倒影”
二、填空题
  • 11. (2020七下·新昌期末) 一些大厦的外部安装了平板玻璃,人们可以通过它看到自己的(选填“虚”或“实”)像。人靠近幕墙,像的大小(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我国已经对玻璃幕墙的安装制定了限制性法规,因为玻璃幕墙会发生(选填“镜面”或“漫”)反射,造成光污染。

  • 12. (2021七下·杭州期末) 某同学在河边走过,看到①岸边的树木②水底的鱼③水中的白云,其中属于虚像的是,和平面镜成像原理相同的是
  • 13. (2019七下·湖州期中) 早晨一束太阳光线以跟水面成45°角的方向从空气斜射到水面,则此光线经水面反射后的反射光线与进入水中的折射光线之间的夹角范围是。随着时间的推移,从早晨到中午,折射角将(“变大或变小”)。
  • 14. 光从一种均匀物质射向另一种物质时,在它们的分界面上会改变光的传播,反射到原先的物质中。这就是。进入到另一种物质里,就是。反射类型有反射和反射。两种反射都遵循。在光的反射中光路是的。

  • 15. 小翠同学漫步在风光旖旎的雾江平湖湖畔,同时看到了水中的矫健雄鹰和欢快鱼群,她看到水中的雄鹰是由于光的形成的,水中的鱼群是由于光的形成的。

三、实验探究题
  • 16. (2020七下·长兴期末) 如图甲是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装置图。

    1. (1) 在竖立的玻璃板前点燃蜡烛A,可以看到蜡烛A在玻璃板后面的像,取一支外形相同但不点燃的蜡烛B在玻璃板后面移动,直到看上去它跟蜡烛A的像完全重合,这种确定像与物大小关系的方法是(选填“控制变量法”或“等效替代法”)
    2. (2) 移去蜡烛B,在其原来位置上放置一块光屏,光屏上(选填“能”或“不能")呈现蜡烛A的像。
    3. (3) 如果玻璃板没有垂直架在纸上,而是如图乙所示倾斜,蜡烛A的像应是图中的 (选填“A1”“A2”或“A3”)。
  • 17. (2020七下·拱墅期末) 如图所示是小明採究光的反射规律的实验装置,在平面镜上放一块硬纸板,纸板可以绕ON转折的E、F两部分组成。

    1. (1) 实验时,小明先将E、F两部分位于同一平面内,让一束光贴着纸板E射到平面镜上,但是在纸板F上没有看到反射光的径迹,原因可能是
    2. (2) 改正错误后,入射光和反射光的径迹同时在纸板上现如图所示.同学们能从纸板前不同的方向都能看到光的径迹,这是因为光在纸板上反生了反射。
    3. (3) 小明让一束光贴着纸板E射到平面镜上,在纸板F上可看到反射光的径迹。三次改变入射角的大小,实验所测得数据如表所示,他根据表中数据得出的结论和其他同学的结论并不一致,请你分析小明测量实验数据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可能是

      实验次数

      入射角

      发射角

      1

      20°

      70°

      2

      30°

      60°

      3

      50°

      40°

    4. (4) 用三条不同角度的入射光线进行实验,目的是为了
四、解答题
  • 18. (2020七下·椒江期末) 小柯和小妍在探究“平面镜成像规律”。
    1. (1) 小柯将点燃的蜡烛A竖立在倾斜的薄玻璃板前,另取一支完全相同但不点燃的蜡烛B在薄玻璃板后移动,发现蜡烛B与蜡烛A的像不能完全重合。请通过作图帮助小柯找到蜡烛A像的位置。

    2. (2) 小妍想到轿车的前挡风玻璃也是倾斜的。请从安全角度对轿车的这一设计加以解释。
  • 19. (2020七下·柯桥期末) 平面镜与水平面的夹角为30°,光源S发出的经过平面镜反射的两条光线如图所示,请标出光源S 的位置(保留作图痕迹)。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