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生物 /高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备考2021年新高考生物二轮复习专题2 细胞的结构与功能(含...

更新时间:2021-03-06 浏览次数:166 类型:二轮复习
一、单项选择题
  • 1. (2020·重庆模拟) 地衣由真菌菌丝包裹着绿藻或蓝藻细胞构成,藻细胞进行光合作用为地衣制造有机养分,而菌丝则可以吸收水分和无机盐,为藻细胞进行光合作用等提供原料,并使其保持一定的湿度。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 真菌与绿藻或蓝藻之间具有互利共生关系 B . 绿藻和蓝藻细胞中无叶绿体,但含有色素和光合酶,可以进行光合作用 C . 真菌、绿藻和蓝藻细胞中都有两种核酸,且遗传物质都是DNA D . 地衣的藻细胞中的元素可以来自真菌和空气
  • 2. 成熟筛管细胞内有线粒体,但无细胞核和核糖体等结构,可通过胞间连丝与伴胞细胞相通。成熟筛管细胞的作用是运输有机物。下列与筛管细胞相关的叙述不合理的是(  )
    A . 能独立合成代谢所需要的酶 B . 通过胞间连丝进行信息交流 C . 运输有机物的过程需要消耗能量 D . 其结构能提高运输有机物的效率体现了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生命观
  • 3. 下列关于细胞的叙述,不能直接体现“结构与功能相适应”观点的是(  )
    A . 绿色植物根尖成熟区细胞中含有大液泡 B . 人体细胞的线粒体内膜蛋白质与脂质的比值大于外膜 C . 小肠绒毛上皮细胞内线粒体分布于细胞两端 D . 衰老的黑色素细胞中,酪氨酸酶的活性降低
  • 4. 核孔复合体位于核孔上,主要由核孔蛋白构成,是物质进出细胞核的通道。心房颤动(房颤)是临床上最常见并且危害严重的心律失常疾病,最新研究表明,其致病机制是核孔复合体的运输障碍。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 核孔数量随细胞种类以及细胞代谢状况不同而改变 B . 核孔复合体从功能上说具有双向性,表现在既介导蛋白质的入核运输,又介导RNA等的出核运输 C . 核孔运输障碍发生的根本原因可能是编码核孔复合体的基因发生突变 D . 核膜由两层磷脂分子组成,房颤的成因与核膜内外的信息交流异常有关
  • 5. 盐碱地中生活的某种盐生植物,其细胞的液泡膜上有一种载体蛋白,能将细胞质中的Na+逆浓度梯度运入液泡,减轻Na+对细胞质中酶的伤害。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 Na+进入液泡的过程体现了液泡膜的选择透过性 B . 该载体蛋白作用的结果不利于增强细胞吸水能力 C . 盐生植物通过调节Na+在细胞中的区域化作用等生理途径,抵消或降低盐分胁迫的作用 D . 盐生植物的耐盐性是长期自然选择的结果
  • 6. 下图表示小肠上皮细胞转运葡萄糖的过程,已知肠腔的葡萄糖浓度小于细胞内葡萄糖浓度,细胞内的葡萄糖浓度大于组织液中葡萄糖的浓度,细胞内的Na+浓度低于细胞外,葡萄糖依赖Na+形成的浓度差与Na+一起同向运输。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 细胞中的葡萄糖进入组织液可不消耗能量 B . 图中Na+的转运依赖两种不同的动力 C . 一种物质可以有两种不同的运输方式 D . Na+/葡萄糖同向运输蛋白能同时运输葡萄糖和Na+ , 说明其不具有特异性
  • 7. 生物膜将真核细胞内的空间包围分隔成不同区域,使细胞内的不同代谢反应在这些区域中高效有序进行。下列关于这些区域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 由双层膜包围而成的区域均可产生ATP,也可消耗ATP B . 口腔上皮细胞内由单层膜包围而成的区域的种类比叶肉细胞的少 C . 植物细胞的色素分子只储存于双层膜包围而成的区域中 D . 蛋白质、核酸、糖类、脂质的合成均发生于由膜包围的区域中
  • 8. 最早被发现的细胞器是1769年科学家在草履虫细胞内观察到的颗粒样结构——刺丝泡。当草履虫受到外界刺激时,刺丝泡尖端的膜与细胞膜发生融合,随后刺丝泡发射至体外抵御捕食者。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 . 刺丝泡中的蛋白质由核糖体合成 B . 草履虫是原核生物,无成形的细胞核 C . 刺丝泡膜与细胞膜、线粒体膜成分基本一致 D . 刺丝泡膜与细胞膜的融合体现了生物膜的结构特点
二、不定项选择题
  • 9. 内共生起源学说认为,线粒体起源于原始真核细胞内共生的进行有氧呼吸的细菌,类似起源假说于1918和1922年分别由P.Porteir和I.E.Wallin提出。1970年,Margulis在已有资料基础上进一步完善了该假说。随着人们对线粒体超微结构(如线粒体内含有核糖体)、DNA特征及其编码机制的认识,内共生起源学说的内涵得到了进一步充实。下列说法能支持这一学说的是(  )
    A . 线粒体内DNA分子没有结合相应蛋白质形成染色体 B . 线粒体外膜蛋白质含量远大于内膜 C . 线粒体具备相对独立的蛋白质合成系统 D . 线粒体具有独特的半自主性并与细胞核建立了复杂而协调的互作关系
  • 10. 有人认为“结构与功能观”的内涵是一定的结构必然有与之相对应的功能存在,且任何功能都需要一定的结构来完成。下列叙述能支持这一观点的是(  )
    A . 蛋白质变性后,其生物活性也会随之丧失 B . 生物大分子以碳链为骨架,这与碳原子的结构有关 C . 线粒体内膜是有氧呼吸的重要场所,内膜比外膜面积大,蛋白质含量高 D . 为加快细胞与周围环境的物质交换,动物卵细胞的体积一般都相对较大
三、非选择题
  • 11. 通俗地说,细胞自噬就是细胞吃掉自身的结构和物质。通过细胞自噬可清除细胞内错误折叠或聚集的蛋白质、受损或老化的细胞器。下图表示细胞自噬的两种形式以及溶酶体参与自噬的过程,回答下列相关问题。

    1. (1) 细胞自噬现象最早发现于酵母菌中。酵母菌液泡内富含水解酶,科学家在研究液泡与自噬的关系时,以野生型酵母菌为对照组,以液泡水解酶缺陷型酵母菌为实验组,在饥饿状态下,酵母菌液泡中出现自噬体大量堆积的现象。
    2. (2) 当细胞中的线粒体受损后,由的无核糖体附着区脱落的双层膜包裹形成自噬体,随后自噬体与溶酶体融合,最终被降解。受损的线粒体功能逐渐退化,会直接影响有氧呼吸的第二、三阶段。细胞及时清除受损线粒体的意义是
    3. (3) 细胞内受损蛋白质可与热休克蛋白形成复合物,与溶酶体膜上的结合,并在其作用下转入溶酶体腔被降解;细胞自噬后的降解产物,一部分以代谢废物的形式排出细胞外,另一部分。据研究,癌细胞中热休克蛋白比正常细胞内的含量多,据图推测癌细胞能在营养条件较为恶劣环境下存活的原因可能是。基于上述原理,请提出治疗癌症的思路。(答出一项即可)。
  • 12. 细胞中的少部分ATP会在酶的催化下形成cAMP,cAMP在调节细胞代谢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图甲是肾小管上皮细胞部分生理过程图解,图乙是该细胞膜局部亚显微结构图解,请回答相关问题。

    1. (1) ATP合成酶主要存在于各种细胞的膜结构上。具体而言,ATP合成酶在植物细胞中主要存在于上,在原核细胞中主要存在于膜上。
    2. (2) 图甲中cAMP的增多改变了细胞中某些酶的活性,这些酶活性改变后,通过促进,促进细胞对水的重吸收。请写出该过程的遗传信息传递途径:
    3. (3) 图甲中cAMP在细胞中被称为“第二信使”,则该过程中的“第一信使”指的是激素。图甲所示生理过程体现了细胞膜的功能。
    4. (4) 图乙1~5过程中,需要消耗ATP的有,判断的依据是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