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生物学 /高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备考2021年新高考生物二轮复习专题13 生态系统与环境保护

更新时间:2021-05-20 浏览次数:144 类型:二轮复习
一、单项选择题
  • 1. 下图表示某一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过程,其中甲、乙、丙代表生物成分,A,B,C,D,E,F代表能量。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 E表示的是各营养级呼吸作用散失的能量 B . A流入甲是通过光合作用实现的 C . C/B的数值可代表能量由第二营养级流向第三营养级的传递效率 D . 生态系统中乙的个体数量可能大于甲
  • 2. “海底黑烟囱”是指海底富含硫化物的高温热液活动区,其热液喷出时形似“黑烟”。此区域是高温、高压、没有阳光和缺乏氧气的极端环境,却发现了许多前所未见的生物,包括大得出奇的红蛤、海蟹、血红色的管虫、形状类似蒲公英的水螅、蠕虫及硫细菌(类似硝化细菌)等许多生物。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该生态系统的能量输入是这里特殊的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 B . 当前科学家利用该区域的某些生物研制耐热酶,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 C . “海底黑烟囱”生态系统中的生物种间关系包括捕食、竞争等 D . “海底黑烟囱”中的细菌若移到地面实验室富氧环境,其数量会呈“S”型增长
  • 3. 在研究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过程中,同化量是核心概念之一。依据下列食物链,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 . 草的同化量等于草光合作用积累的有机物中的能量 B . 兔的同化量等于兔的呼吸量和兔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 C . 狐粪便中的能量属于兔同化量的一部分 D . 生态系统中所有生物同化的能量最终以热能的形式散失
  • 4. 下列关于生态系统信息传递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 信息传递具有维持生态系统稳定性的作用 B . 生态系统的反馈调节必须依赖于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 C . 生态系统中用于传递的信息都是由生物成分产生的 D . 生物之间的捕食关系是通过信息传递实现的
  • 5. 日照市面向大海,境内河流纵横,众多的湿地为多种生物提供了栖息地,近年来市政府高度重视并切实加强湿地保护与恢复工作。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 湿地由浅水区向陆地方向依次生长着芦苇、碱蓬等,体现了群落的垂直结构 B . 人工湿地可以净化污水、改善水质、调节小气候,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直接价值 C . 要恢复湿地生物多样性,在改善无机环境基础上,应先增加分解者的种类和数量 D . 恢复湿地的最佳方法是减少人为维护活动,尽可能采用自然恢复的方法
  • 6. 下图表示某森林生态系统一年内CO2消耗量与释放量的情况,其中甲、乙和丙分别表示生态系统消费者、分解者和生产者呼吸作用CO2释放量,丁表示生产者光合作用及化能合成作用CO2消耗量,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 碳循环在甲、乙、丙构成的生物群落内部是以含碳有机物的形式双向传递 B . 流经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可用丁来表示 C . 人工生态系统中CO2的消耗量与释放量关系往往不符合上图 D . 根据图示关系可推测该森林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正在上升
  • 7. 下图表示某水生生态系统中4种成分(甲~丁各代表一种成分)之间的关系,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 甲代表生产者,不一定是绿色植物 B . 丙中CO2含量增加会导致全球变暖 C . 甲、乙、丁构成该生态系统的生物群落 D . 图示捕食关系中,共有3条食物链,其最高营养级是第三营养级
二、不定项选择题
  • 8. 人工养鱼是池塘生态系统的一种常见的应用方式,下列关于该人工池塘生态系统物质和能量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 碳元素能够在该池塘生态系统内反复循环利用 B . 该池塘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有多种来源途径 C . 若该池塘中水体富营养化引起水华,可以说明能量流动的特点 D . 该池塘中能量在食物链的各营养级中传递效率均为10%~20%
  • 9. 下图表示—个人工鱼塘的食物网。以下据图作出的判断,正确的是(  )

    A . 流经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浮游植物固定太阳能的总量 B . 图中的生物可以构成一个完整的生物群落 C . 提高光能利用率和适度增加饲料投喂量,都可以提高鱼塘的产量 D . 该鱼塘中消费者所含能量的总量可能多于生产者
  • 10. 图甲是某生态系统部分生物的食物关系图,图乙是对紫仓鼠进行种群密度调查后绘出的种群增长速率曲线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图甲中,若第二营养级的生物全部迁走,则植物的多样性不发生变化 B . 图甲中,猫头鹰和兔虽为捕食关系,但二者却在草原上长期共存,不断发展,这种现象属于共同进化 C . 图乙中,t1时该鼠种群的年龄组成为增长型 D . 若在图乙t1时,该生态系统中紫仓鼠的数量是75只/hm2 , 则该生态系统中紫仓鼠的环境容纳量是75只/hm2
三、非选择题
  • 11. 白纹伊蚊分布广泛,可传播登革病毒,雌蚊吸血,雄蚊不吸血而吸植物汁液。某科研团队培育了携带新型共生菌的白纹伊蚊,其中的雄蚊与野生雌蚊交配,产生的受精卵不能发育。该团队在试点小岛上大量释放携带新型共生菌的雄蚊,降低了野生白纹伊蚊的种群数量。该实验探索出的防治白纹伊蚊的新途径,有助于控制登革病毒的传播。
    1. (1) 研究人员释放雄蚊后连续监测白纹伊蚊种群数量的变化,以检验实验效果。该实验选择封闭性较好的小岛而不是更开放的环境作为试点,从影响种群数量变动的直接因素考虑,其原因是
    2. (2) 有人担忧降低白纹伊蚊数量后,会对生态系统的稳定性产生影响。而多年的实验结果表明该举措对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影响较小,这主要是因为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能力,其基础为调节。
    3. (3) 雄蚊可通过感知雌蚊扇动翅膀发出的声波来辨别雌蚊的方位,该过程体现了生态系统的功能。请据此原理设计一个降低白纹伊蚊种群数量的方案
  • 12. 生物兴趣小组对某农田生态系统的碳循环过程进行了调查,并绘制碳循环过程示意图。回答相关问题。

    1. (1) 物质循环过程伴随着能量流动。据图分析,输入农田生态系统的能量包括
    2. (2) 在农田生态系统中,农作物通过过程①从大气中吸收二氧化碳并固定在农作物体内。土壤碳库中的有机物由分解者通过过程②转变成无机物重新被植物利用。
    3. (3) 碳元素在大气碳库、植物碳库和土壤碳库之间循环的主要形式是。人类活动(填“加速”或“减缓”)了碳循环的进程。 
    4. (4) 有同学认为生态系统物质是循环利用的,无须不断向农田中施加肥料。你是否同意该同学的观点?,请给出你的理由: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