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选择题(共25题,1~20题为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21~25题为不定项选择题,每题3分,对而不全得1分,共55分)
-
1.
下列关于种群特征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 种群密度能反映种群在一定时期的数量和数量变化趋势
B . 出生率越高,种群数量增长越快
C . 年龄结构能够用来预测种群密度的变化趋势
D . 利用性引诱剂来诱杀害虫的雄性个体,对种群的密度影响不大
-
2.
下列关于种群增长的“S”形曲线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 种群的数量每年以一定的倍数增长,可用数学模型Nt=N0λt表示
B . K值会随着环境因素的变化而发生变化
C . 各阶段的增长速率不同,随着时间的增加越来越大
D . 环境条件是资源和空间充裕、气候适宜、没有天敌和其他竞争物种等
-
3.
下列对种群概念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 湖泊中所有鱼类的总和
B . 生活在同一区域中同种生物个体的总和
C . 一个草原上相互之间有关系的各种生物的总和
D . 一个生态环境中具有相互关系的动植物的总和
-
4.
近年来,美国人谈“鱼”色变,因为“亚洲鲤鱼”在美国境内泛滥成灾,在某些河流中已占鱼类总数的90%。生物学家为了解美国境内某种“亚洲鲤鱼”的数量特征而进行了一系列的调查活动,其调查指标不包括( )
A . 该种“亚洲鲤鱼”的种群密度
B . 该种“亚洲鲤鱼”的年龄结构
C . 该种“亚洲鲤鱼”的产卵量
D . 该种“亚洲鲤鱼”的性别
-
5.
下列关于种群密度调查的叙述,不合理的是( )
A . 调查作物植株上蚜虫的种群密度时可使用样方法
B . 用标记重捕法调查某种动物的种群密度时,要保证标记物不能影响标记动物的正常生活
C . 用样方法统计种群密度时,应注意压在边上的生物要遵循“计上不计下、计左不计右”的原则
D . 与双子叶草本植物相比,样方法更适用于调查单子叶草本植物的种群密度
-
6.
黄鼠是我国北方农田和草原的主要害鼠,对农作物危害严重。某研究机构对某草地进行了调查,调查样方总面积为2 hm
2(1 hm
2=10 000 m
2)。随机设置100个鼠笼,放置一夜后,统计所捕获的鼠数量、性别等,进行标记后放归;3日后进行重捕与调查。事实上黄鼠在被捕捉过一次后更难捕捉,所得到的调查数据如表所示。
类型 | 捕获数/只 | 标记数/只 | 雌性个体数/只 | 雄性个体数/只 |
初捕 | 32 | 32 | 14 | 18 |
重捕 | 36 | 4 | 16 | 20 |
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 . 根据调查数据,可得该草地黄鼠的平均种群密度为288只/hm2
B . 上述计算所得的平均种群密度与实际种群密度相比可能会偏低
C . 综合两次捕获情况,该黄鼠种群的性别比例(♀∶♂)为1∶1
D . 假设样方中只有这一种鼠,平均每100 m2有3.6个洞口,且不考虑重捕更难的因素,则洞口数与黄鼠数的比例关系为2.5∶1
-
7.
下列调查活动或实验中,计算所得数值与实际数值相比,可能偏小的是( )
A . 标记重捕法调查褐家鼠种群密度时标记物脱落
B . 调查某遗传病的发病率时以患者家系为调查对象
C . 样方法调查蒲公英种群密度时在分布较稀疏的地区取样
D . 用血细胞计数板计数酵母菌数量时统计方格内和在相邻两边及顶角上的菌体
-
8.
某同学对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变化实验进行了相关的操作,得到了下图所示的结果。在该实验中下列操作或结果分析科学的是( )
A . 培养酵母菌前,加热去除培养液中的溶解氧
B . 用吸管从静置的锥形瓶中吸取一定量的培养液滴在血细胞计数板的中央进行计数
C . 图中C点和D点相比,D点的生存环境更恶劣
D . E点和F点种群数量相同,两点对应的出生率和死亡率均相同
-
9.
科研人员对某岛屿连续两年中社鼠种群的数量和性别比例(♀∶♂)进行研究,结果如下图。据图分析不正确的是( )
A . 决定该岛屿社鼠种群数量变化的因素主要是出生率和死亡率
B . 可以用标记重捕法获取该岛屿社鼠种群数量的变化数据
C . 社鼠雌性个体在秋冬季环境中生存能力低于雄性个体
D . 社鼠种群密度较低时较高性别比例(♀∶♂)利于种群密度恢复
-
A . 将样方内的个体进行标记后再计数
B . 进行随机取样,适当扩大样方的面积
C . 采用等距取样法,适当减少样方数量
D . 采用五点取样法,适当缩小样方面积
-
11.
生活在一个生物群落中的两个种群(a、b)的数量变化如下图,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 . a种群与b种群为捕食关系,a种群依赖于b种群
B . a种群与b种群为种间竞争关系,竞争程度由强到弱
C . a种群的种群数量呈“S”形增长,其增长受本身密度制约
D . b种群的种群数量呈“J”形增长,始终受到a种群的制约
-
12.
某地通过施用性引诱剂,干扰蝗虫的正常交尾,导致其种群密度下降,原因是( )
A . 出生率下降
B . 死亡率上升
C . 迁入率下降
D . 迁出率上升
-
13.
下图表示某海域大黄鱼种群数量与种群增长速率的变化曲线。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 . 图中a点种群年龄结构为增长型,c点为衰退型
B . a点和c点种群增长速率相同,所以种内竞争程度相同
C . 在环境条件不受破坏的情况下,该海域大黄鱼种群的K值为2b
D . 用标记重捕法调查该种群密度时,若标记个体易于被捕食则估计值偏小
-
14.
蚜虫常聚集于叶片、嫩茎、花蕾、顶芽等部位,是地球上最具有破坏性的害虫之一。七星瓢虫捕食蚜虫,是蚜虫的天敌。对于蚜虫的防治,重在预防,避免虫害的发生。关于蚜虫的调查与防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应采用样方法调查蚜虫的种群密度
B . 取样时应选择蚜虫较为集中的地块
C . 样方法可以准确计算出蚜虫的种群密度
D . 引入七星瓢虫,可以彻底消灭蚜虫
-
15.
假设某草原上散养的某种家畜种群呈“S”形增长,该种群的增长速率随种群数量的变化趋势如图所示。若要持续尽可能多地收获该种家畜,则应在种群数量合适时开始捕获,下列四个种群数量中合适的是( )
A . 甲点对应的种群数量
B . 乙点对应的种群数量
C . 丙点对应的种群数量
D . 丁点对应的种群数量
-
16.
如图是种群数量特征间关系的示意图,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 种群密度是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
B . ①②分别表示出生率和死亡率
C . ④通过影响出生率和死亡率而直接影响种群密度
D . a的含义是确定种群密度的大小
-
17.
一年生苔草的分枝可根据月龄画成锥体,如图是施肥对某种苔草的月龄结构的影响。苔草的幼枝具有更大的营养价值,它将吸引更多的植食性动物,如五趾跳鼠。据图分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各月龄枝的百分比:
A . 与对照组相比,施肥使苔草月龄较大的分枝成为优势
B . 若在理想状态下,对苔草施肥后,短时间内五趾跳鼠种群数量的增长将呈“S”形
C . 养殖或释放五趾跳鼠的天敌或减少它们食物的来源等措施都可控制五趾跳鼠的数量
D . 施肥有利于苔草幼枝的发生,且对苔草施肥后,一段时间内五趾跳鼠的年龄结构类型最接近于稳定型
-
18.
某种群的年龄结构如图甲所示,增长曲线如图乙所示。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 图甲的年龄结构是增长型,在t2时期很可能属于这种年龄结构
B . 图甲的年龄结构是稳定型,在t2时期很可能属于这种年龄结构
C . 图甲的年龄结构是增长型,在t1时期很可能属于这种年龄结构
D . 图甲的年龄结构是稳定型,在t1时期很可能属于这种年龄结构
-
19.
将两种仓库害虫拟谷盗和锯谷盗共同饲养于面粉中,二者数量变化如图所示。据图判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 拟谷盗种群增长速率的最大值出现在第50天以后
B . 拟谷盗种群以“S”形增长,其增长受种内竞争因素制约
C . 拟谷盗种群和锯谷盗种群为种间竞争关系,竞争强度由强到弱
D . 拟谷盗种群和锯谷盗种群为捕食关系,因此拟谷盗必须依赖于锯谷盗种群
-
20.
下列哪些情况不会导致种群的密度越来越小?( )
A . 种群处于衰退期
B . 种群内雄性趋于不育
C . 种群死亡率超过出生率
D . 种群处于老年、成年、幼年个体比例适中
-
21.
下图所示为自然环境中生物种群数量变化曲线,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 种群数量达到K值后,围绕K值上下波动
B . “涸泽而渔”会使鱼的数量下降,不利于长远的发展
C . 灭鼠时如果仅杀死一半的鼠,效果可能适得其反
D . C处种群数量不再上升与环境无关
-
22.
大蚂蚁和小蚂蚁生活在某地相邻的两个区域。研究者在这两个蚂蚁种群生活区域的接触地带设4种处理区,各处理区均设7个10 m×10 m的观测点,每个观测点中设有均匀分布的25处小蚂蚁诱饵投放点。在开始实验后的第1天和第85天时分别统计诱饵上小蚂蚁的出现率并进行比较,结果见表。
处理区 | 小蚂蚁出现率的变化/% |
定时 灌溉 | 不驱走大蚂蚁 | 增加35 |
驱走大蚂蚁 | 增加70 |
不灌溉 | 不驱走大蚂蚁 | 减少10 |
驱走大蚂蚁 | 减少2 |
对本研究的实验方法和结果分析,表述正确的是( )
A . 小蚂蚁抑制大蚂蚁的数量增长
B . 采集实验数据的方法是样方法
C . 大蚂蚁影响小蚂蚁的活动范围
D . 土壤含水量影响小蚂蚁的活动范围
-
23.
某岛屿上生活着一种动物,其种群数量多年维持相对稳定。该动物个体从出生到性成熟需要6个月。下图为某年该动物种群在不同月份的年龄结构(每月最后一天统计种群各年龄组的个体数)。关于该种群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 该种群10月份的出生率可能为零
B . 天敌的迁入不影响该种群的年龄结构
C . 该种群的年龄结构随季节更替而变化
D . 大量诱杀雄性个体不会影响该种群的密度
-
24.
下图中A,B为某群落中的两个动物种群,曲线表示
δ(
δ=出生率
/死亡率)随时间的变化,不考虑迁入、迁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 t3时刻A,B种群增长率可能不同
B . t3时刻A种群年龄结构为衰退型
C . t2与t5时刻B种群密度相同
D . 在t2→t3时间段内A,B种群密度均上升
-
25.
下图反映了种群密度变化与环境因素的关系,据图分析错误的是( )
A . 若环境条件稳定,持续时间长,则足以使一种生物被竞争排除
B . 若环境条件频繁变化,则常常不出现因竞争而被排除现象
C . 海洋和湖泊中浮游植物种类繁多,这是因为这些水体的环境因素较为稳定
D . 自然群落中的竞争排除现象是有限的,这是因为自然环境总是不断变化的
二、非选择题(共4题,共45分)
-
26.
某野外调查小组在我国东部地区对东部群落进行深入调查,获得下面有关信息资料,请分析回答问题。
-
(1)
图1为调查获得的树林中物种数与样方面积的关系图。该野外调查小组的研究方法是。图1显示,调查该地区物种数的样方面积最好是。
-
(2)
调查小组对该地区的树种进行了辨认和挂牌(如图2),并进行生物多样性研究:树木A与树木B之间的差异属于多样性,主要是由和引起的。树木A与树木D、E、G之间的差异属于多样性。
-
(3)
调查小组对一块荒地的几种植物的种群密度进行了连续五年的调查,调查的结果如下表所示(单位:株/m
2)。
植物
|
年 份
|
2001
|
2002
|
2003
|
2004
|
2005
|
A
|
10.0
|
9.2
|
8
|
6.8
|
5.5
|
B
|
3.0
|
2.1
|
1.1
|
0.3
|
0.1
|
C
|
0.3
|
0.6
|
1.1
|
1.5
|
2.3
|
D
|
3.0
|
2.0
|
0.4
|
0
|
0
|
如果4种植物中有一种属于入侵物种,则该入侵物种是;入侵物种往往会对本土物种造成危害,其主要原因是。
-
(4)
图3是调查小组从当地主管部门获得的某物种种群数量的变化图,据此分析该种群在30年中种群数量最少的是第年,第20~30年间种群的增长率为。
-
27.
请根据下图所示“种群生长”的坐标曲线,回答下列问题。
-
(1)
马缨丹是一种生活于热带地区的有毒植物,为达到观赏目的,人们把它引种到夏威夷,一段时间后,马缨丹大量繁殖,对夏威夷的畜牧业造成严重威胁,图中曲线符合马缨丹疯狂蔓延趋势。
-
-
(3)
按生态学原理,世界人口增长应该表现为图中曲线,若地球环境对人类种群的容纳量(K值)为110亿,则全球人口的最适数量为。若出现段,则表明人口出现了负增长。
-
(4)
太湖“蓝藻(蓝细菌,旧称蓝藻)事件”使太湖的美丽形象大打折扣,若此图表示太湖蓝细菌增长曲线,当种群数量达到点后,增长速率为0。
-
28.
在控制条件下将生态和生理特征十分相似的两种农作物(甲和乙)混种在一起,对实验数据统计处理后,得到下图结果,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
(1)
在图中作出当播种比例为甲∶乙=5∶5时的柱状图。
-
(2)
当播种比例甲∶乙=8∶2时,甲的产量较甲∶乙=6∶4(填“多”或“少”),原因是。
-
(3)
如果在该条件下农作物甲单独自然生长,则其种群将出现“”形增长,其环境容纳量K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
-
29.
下图表示不同种群在不同环境中的增长曲线,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
(1)
图中曲线表示种内竞争最激烈的是段,t3后种群数量不能无限增长的原因是,同一种群的K值是固定不变的吗?请判断并说明:。
-
(2)
若此图表示池塘中某鱼类种群的增长曲线,希望长期获得较高的鱼产量,每次捕捞后该种鱼的数量需保持在点左右,原因是。
-
(3)
若此图表示某地老鼠种群数量变化,如果灭鼠时只采用杀死的办法,采取措施后老鼠的数量会很快恢复到原有的数量。请你据图提出更有效的控制鼠害的方案:。
-
(4)
现将酵母菌菌种培养在盛有无菌马铃薯培养液的固定容器中,若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变化,利用血球计数板(2 mm×2 mm)、滴管、显微镜等器具,测定容器中酵母菌数量的方案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