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科学 /浙教版(2024) /七年级上册 /第3章 人类的家园——地球 /第4节 地壳变动和火山地震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浙教版科学七年级上册第三章第四节 地壳变动和火山地震 同...

更新时间:2017-12-23 浏览次数:813 类型:同步测试
一、单选题
  • 1. 下列能证明海陆变迁的自然现象是(  )

    A . 日月星辰的东升西落     B . 喜马拉雅山有海洋生物化石 C . 春夏秋冬的四季变化       D . 海岛涨潮被淹没,退潮露出
  • 2. (2020七上·余杭月考) 下列叙述不能证明海陆变迁的是( )

    A . 台湾海峡海底发现森林遗迹和古河道 B . 极地地区发现煤田 C . 东非大裂谷不断扩张 D . 海岛涨潮被淹没,退潮露出
  • 3. 下列有关内、外力作用叙述正确的是(    )


    A . 珠江三角洲的形成是内、外力共同作用的结果 B . 黄土高原千沟万壑的地表形态是内、外力作用形成的,因为内力作用使地表 变得起伏高低 C . 内力作用使高山削低、盆地填平,外力作用使地表高低起伏 D . 干旱地区的外力因素是冰川,湿润地区的外力因素主要是流水
  • 4. 地球表面千姿百态的地表形态,是来自地球内部和外部的力共同作用的结果,其中喜马拉雅山脉的形成主要是由于(  )

    A . 风力侵蚀 B . 火山喷发 C . 地壳运动 D . 流水侵蚀
  • 5. (2024七上·镇海区期末) 下列现象能证明地壳是在不断变动的是(      )

    ①长江三角洲河网密布 

    ②喜马拉雅山上发现大量海洋生物化石 

    ③考古学家在台湾海峡海底发现有古河道的痕迹 

    ④我国西北地区的沙漠面积每年都在扩大

    A . ①②    B . ②③    C . ②④    D . ③④
  • 6. (2023七上·长兴月考) 北宋沈括在《梦溪笔谈》中记载:在太行山中发现了许多海螺、海蚌壳等生物化石。这一记载说明(    )


    A . 太行山是从古老的大海里升起来的 B . 太行山今后将从陆地转变为海洋 C . 今天的海螺、海蚌是水陆两栖的 D . 古老的海螺、海蚌是生活在陆地上的
  • 7. 下列地貌景观,属内力作用形成的是(    )


    A . “U”形的冰川谷    B . 云南石林 C . 夏威夷群岛       D . 戈壁、荒漠
  • 8. 黄土高原千沟万壑的地表形态的形成原因是(  )


    A . 风力侵蚀作用   B . 流水侵蚀作用   C . 流水搬运作用  D . 风力沉积作用
  • 9. 下列地点中,最可能发现活火山的是(  )

    A . 河流的发源地 B . 板块交界处 C . 海洋深处 D . 陆地与海洋交界处
  • 10. 下列地带中,地壳比较活跃,多火山、地震的有(  )。

    A . 南、北美洲的大西洋沿岸地带 B . 非洲的大西洋沿岸地带 C . 亚洲东部、太平洋沿岸地带 D . 欧洲西部、大西洋沿岸地带
  • 11. (2017七上·临海期末)

    如图是我国西北沙漠地区常见的一种地貌,形成该地貌的主要外力因素是( )

    A . 流水 B . 风力 C . 生物 D . 冰川
二、填空题
  • 12. 世界两大火山、地震带:火山、地震带和火山、地震带。

  • 13. 水平岩层在 的作用下,或发生弯曲,或引发断裂,这是地球上 和 形成的最主要原因。


  • 14. 地形变化 (1)内力作用:使地表的起伏       。(形成高山,深谷,高原)。

                 (2)外力作用:外力作用主要是指       ,       ,       ,波浪,

                 生物等对地形的作用。是使地表处于       。(削低高山,填平深谷)

三、综合题
  • 15.

    读下面三幅地表景观图,填空回答。

        

    1. (1) 由流水侵蚀为主形成的地形是图

    2. (2) 由风力侵蚀为主形成的地形是图

    3. (3) 由流水挟带泥沙堆积而成的地形是图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