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历史与社会(人文地理)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浙江省嘉兴市2020-2021学年七年级上学期历史与社会﹒道...

更新时间:2021-03-03 浏览次数:188 类型:期末考试
一、 选择题。
  • 1.   2022 年第 24 届冬季奥运会将由北京与张家界联合举办,读“世界滑雪场分布示意图”,完成小题。

    图:世界大洲大洋图(局部)

    1. (1) AB 两大洲的分界线是 (    )
      A . 马六甲海峡 B . 苏伊士运河 C . 白令海峡 D . 德雷克海峡
    2. (2) AB 两大洲共同濒临的大洋是(    )
      A . 大西洋、太平洋 B . 太平洋、北冰洋 C . 大西洋、北冰洋 D . 印度洋、太平洋
  • 2. 根据经济发展水平和社会发展水平的差异,下列属于发达国家的有(    )

    ①美国    ②中国    ③日本    ④印度

    A . ②③ B . ①② C . ③④ D . ①③
  • 3. 作为龙的传人的中华民族,所尊奉的“人文初祖”是(    )

     ①盘古  ②黄帝  ③女娲  ④炎帝

    A . ①② B . ②④ C . ①③ D . ③④
  • 4. 《史记》记载,禹年老时推荐伯益为继承人。禹的儿子启却举兵杀死伯益,继承了父亲的位置,开始了“家天下”的历史。材料所反映的事件发生在(    )
    A . 夏朝 B . 商朝 C . 西周 D . 东周
  • 5. 观察下面有关甲骨文的图示,从中可以提取到的信息是(    )

    A . 记录中华文明的起源                B . 了解商周时期的历史 C . 具备汉字的构成方法,是比较成熟的文字                 D . 是世界上年代最早、体系较为完整的文字
  • 6. 西周时期,举行仪式所用的舞队和鼎的数量都有严格规定,低等级的贵族使用了高规格的礼器或乐器,会被视为挑战等级秩序的“违礼”行为。这些规定(    )
    A . 形成了禅让方式 B . 稳定了社会秩序 C . 实现了土地分封 D . 扩大了国人利益
  • 7. “夏桀本是亡国君,夏朝历时四百七。商纣暴虐施酷刑,引来武王正义师。周王无道国人起,西周灭在前771。”这首历史歌谣主要反映了(    )
    A . 奴隶制早期国家建立 B . 社会等级制度的确立 C . 世袭制取代了禅让制 D . 暴政导致亡国的规律
  • 8. 秦国成为战国后期最富强的国家,主要原因是(    )
    A . 自然条件优越 B . 实行商鞅变法 C . 牛耕得到推 D . 重视水利工程的建设
  • 9. 汉高祖和汉文帝、汉景帝等吸取秦亡的教训,减轻农民的徭役、兵役和赋税负担。他们的根本目的是(    )
    A . 发展农业生产 B . 稳固自己的统治 C . 改善民生 D . 完善经济制度
  • 10. 下列关于官渡之战和赤壁之战的共同点的叙述,都是(    )

    ①以曹操的胜利而宣告结束      ②古代以少胜多的著名战役 

    ③结果都形成南北对峙局面      ④都是统治阶级内部的战争

    A . ①② B . ③④ C . ②④ D . ①③
  • 11. 揭示历史的因果联系是历史学习的重要方法。下列因果搭配正确的是(    )

    ①铁器、牛耕的使用——引发了巨大社会变革

    ②北魏孝文帝改革——加快了经济南移的步伐

    ③汉朝设西域都护——成为今西藏地区正式归属中央统辖的开始

    ④蔡伦发明的造纸术术——为文化传播的创造条件

    A . ①② B . ③④ C . ①④ D . ②③
二、 非选择题。
  • 12. 图1为某地等高线地形图;图2为该地气候资料图。阅读材料, 回答问题。

    图1:某地等高线地形图                     图2:某地气候资料图

    1. (1) 指出图1河流甲乙段的流向。并根据图1信息概括该地城镇和村庄分布的共同特点。
    2. (2) 结合图2信息,简要分析该地发展农业生产的有利条件。
    3. (3) 运用图中信息(如:地形、河流、气温、降水、村镇等)说明地理环境各要素之间存在怎样的联系。
  • 13. 春秋战国时期,我国的政治、经济、思想领域发生了一系列重大变革,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春秋时期,一些大的诸侯国,为了争做霸主,相互征战,齐晋等一些诸侯国为了增强自己的实力,任用贤人,改革内政,发展生产,训练军队。到了战国时期,魏、楚、秦等各个诸侯国为了富国强兵,纷纷对本国政治、经济制度进行改革。

    ——百度网

    材料二  (商鞅变法)行之十年,秦民大说(悦),道不拾遗,山无盗贼,家给人足。民勇于公战,怯于私斗,乡邑大治。

    ——《史记商君列传》

    材料三  各家学派的代表人物聚众讲学,研讨学术,著书立说。他们提出各种政治主张和治国方略,希望用自己的学说解决社会问题。学派之间展开激烈的辩论,相互抨击;同时有相互影响,取长补短。

    ——摘自部编七上《中国历史》教材

    1. (1) 据材料一,分析春秋、战国时期的主要特征。
    2. (2)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指出商鞅变法导致“家给人足”、“勇于公战”的措施。并据此分析商鞅变法的影响。
    3. (3) 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战国时期出现了什么局面?并简要概括其影响。为秦建立统一的封建国家提供理论依据的是哪家思想?
    4. (4) 据材料一、三并结合所学知识,你认为两则材料反映的事件之间有何内在联系?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