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科学 /中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浙教版科学2020-2021学年九年级中考模拟冲刺专练:金属...

更新时间:2021-02-02 浏览次数:125 类型:一轮复习
一、单选题
  • 1.

     下列各组物质变化中,每一转化在一定的条件下均能一步实现的是(  )


     X

     Y

     Z

     A

     Fe

     FeCl2

     Fe2O3

     B

     CO2

     Na2CO3

     CaCO3

     C

     H2

     H2O

     H2O2

     D

     Ca(OH)2

     NaOH

     NaCl

    A . A B . B C . C D . D
  • 2.  下列现象或事实不能用金属活动性顺序合理解释的是(  )

    A . 实验室不能用铜和稀硫酸反应制取氢气 B . 金属铝比金属锌更耐腐蚀,说明锌比铝的金属活动性强 C . 铜能将银从硝酸银溶液中置换出来 D . 锌粉、铁粉分别与溶质的质量分数相同的稀盐酸反应,前者产生气泡速率较快,说明锌比铁的金属活动性强
  • 3. 在托盘天平的两边各放一只烧杯,调节天平至平衡,向两烧杯中分别注入等质量、等质量分数的稀硫酸(足量),然后向右盘的烧杯中放入一定质量的Fe粉,同时向左盘的烧杯中放入与Fe粉等质量的Zn粉,反应过程中可能出现的现象是(  )

    A . 天平最终仍然平衡 B . 天平指针先偏向左盘,后偏向右盘 C . 天平指针始终偏向右盘 D . 天平指针先偏向右盘,后偏向左盘
  • 4. (2014·绍兴)

    如图表示镁、铜与其氧化物的质量关系。图线不重合的原因是(  )

    A . 镁和铜的密度不同 B . 与等质量的镁和铜化合的氧元素质量不同 C . 加热不充分,没有完全氧化 D . 实验的误差造成
  • 5.

     有关物质之间的部分转化关系如图所示.其中“﹣”表示物质之间能发生化学反应,“→”表示物质之间的转化关系.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 物质X是一种常见的有机化合物 B . 反应②是一定有盐参加反应 C . 向Ca(OH)2溶液中加入CaO,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一定增大 D . 图中的所有反应均不属于置换反应
  • 6. 某学生取一瓶稀硫酸,等体积分装在甲、乙两烧杯中,再称取质量相等的镁带和锌粒,把镁带放入甲烧杯中,锌粒放入乙烧杯中。待反应结束后,发现甲烧杯中镁带有剩余,乙烧杯中锌粒己全部反应,根据实验现象推断,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

    A . 甲烧杯中产生氢气多 B . 乙烧杯中产生的氢气多 C . 甲乙两烧杯中产生的氢气一样多 D . 甲烧杯中产生的氢气多或甲乙两烧杯中产生的氢气-样多
  • 7. 黄金是Au对应的单质,化学性质很稳定。而假黄金是铜锌合金,颜色和外形似黄金。下列不能区分黄金与假黄金的方案(    )

    A . 在空气中灼烧 B . 放在盐酸中 C . 放在AgNO3溶液中  D . 观察颜色
  • 8. 现有铁与另一种金属组成的混合物1.2g,与足量稀硫酸反应生成H2 0.1g,则混合物中的另一种金属可能是(  )

    A . Mg B . Al C . Zn   D . Cu
  • 9. 某同学将镁和金属X的混合物共2.4g加入足量的稀硫酸,充分反应后得到0.22gH2 , 则金属X可能是(  )


    A . Al B . Zn  C . Fe   D . Cu
  • 10. (2024九上·瓯海期中) 某合金由两种金属元素组成,取该合金60g投入足量稀硫酸中,反应完全后,测得生成H23g,则合金的组成不可能是(  )


    A . Fe与Zn B . Mg与Cu   C . Na与Al   D . Al与Fe
  • 11.  小明设计了下列四组物质,要求在一定条件下都能一步转化,其中错误的是(  )


    A . Na2CO3→NaCl→NaNO3→NaOH B . C→CO→CO2→Na2CO3 C . Cu→CuO→CuSO4→Cu(OH)2 D . CaCO3→CaO→Ca(OH)2→NaOH
  • 12.  向一定质量的AgNO3和Cu(NO32的混合溶液中加入m克Zn,充分反应后过滤,将滤渣洗涤、干燥后称量,得到的质量为m克,据此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 取反应后的滤液观察,滤液可能呈蓝色 B . 取反应后的滤液滴加稀盐酸,有白色沉淀产生 C . 取滤渣滴加稀硫酸,可能有气泡产生 D . 滤渣中的物质至少有两种
  • 13.

     为了验证镁、铜两种金属活动性大小,某同学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为了达到试验目的,溶液应该选择(  )

    A . 稀硫酸  B . 硫酸镁溶液      C . 氯化钠溶液 D . 植物油
  • 14.  下列物质的转化过程不符合A⇌B→C的是(  )


    A . CO⇌CO2→CaCO3 B . CO2⇌C6H12O6→H2O C . O2⇌H2O→H2  D . Cu⇌CuO→Cu(OH)2
  • 15.  下列实验方法一定能达到实验目的是(  )

    选项

    实验目的

    实验方法

    A

    检验一瓶气体是否为CO2

    将燃着的木条伸入瓶中

    B

    鉴别H2和CH4

    分别点燃,在火焰上方罩一干冷烧杯

    C

    鉴别石灰水和NaOH溶液

    加入适量的稀盐酸

    D

    比较Zn、Cu、Ag的金属活动性

    将Zn和Ag分别放入CuSO4溶液中

    A . A B . B C . C D . D
  • 16.  在氯化亚铁和氯化镁的混合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锌粉,充分反应后过滤,得到滤渣和滤液.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滤渣中一定含有铁,一定没有镁、锌 B . 得到的滤液一定是无色的 C . 滤渣中一定含有铁和锌,一定没有镁 D . 滤液中一定含有锌离子和镁离子
  • 17.

     下列各组转化中,一定条件下均能一步实现的组合是(  )

    A . ①② B . ①③ C . ②③  D . ①②③
  • 18.  向CuCl2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铁粉,充分反应后过滤,得滤液和滤渣.取滤渣少许,向其中加入足量稀盐酸,滤渣部分溶解,有无色气体产生.根据上述实验作出的下列推断不正确的是(  )

    A . 金属活动性:Fe>Cu B . 滤渣含有铁和铜 C . 滤液中不含Cu2+ D . 滤液质量比原溶液质量大
  • 19.  将铁粉装入纱袋制成“吸金球”,以“吸”出含有金盐的电镀废液中的金,变废为宝.“吸金”利用的原理是(  )

    A . 铁粉具有吸附性 B . 铁粉具有磁性 C . 铁的金属活动性比金强 D . 铁的导电性比金强
  • 20.  有X、Y、Z三种金属,如果把X和Y分别放入稀硫酸中,X溶解并产生气泡,Y不反应;如果把Y和Z分别放入硝酸银溶液中,在Y表面有银白色物质析出,而Z没有变化.根据以上实验事实,判断这三种金属的活动性由强到弱的顺序为(  )

    A . X、Y、Z B . Z、Y、X  C . Y、X、Z D . X、Z、Y
  • 21.  用初中所学知识分析化学反应X+Y=Z+R,推论正确的是(  )

    A . X、Y、Z、R都只能是化合物 B . 15gX和15gY进行反应,生成物Z和R的质量总和一定是30g C . 如果X是一种酸,则Z和R中一定有一种是盐 D . 如果生成物分别是盐和水,则反应物一定是酸和碱
  • 22.  向一定量的AgNO3与Cu(NO32的混合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锌粉,充分反应后过滤.分析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滤渣中一定有Zn,可能有Ag B . 滤渣中一定有Cu、Ag,可能有Zn C . 滤液中只有Zn(NO32 D . 滤液中一定有Zn(NO32 , 可能有Cu(NO32
  • 23.  用实验探究Al和Cu的金属活动性强弱.若提供的试剂只有:CuCl2溶液、AlCl3溶液、Al、Cu和稀盐酸.对此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最多只能设计一种实验方案 B . CuCl2溶液是不可或缺的试剂 C . 选用两种合适的试剂即可实现实验目的 D . AlCl3溶液中加入Cu不能探究金属活动性强弱
  • 24.  某同学设计了探究Fe、Cu、Ag三种金属活动性顺序的实验方案,仅用组内试剂,无法完成的是(  )


    A . Fe、Cu、Ag、稀硫酸 B . Cu、FeSO4溶液、AgNO3溶液 C . Fe、Ag、CuSO4溶液  D . Fe、Cu、稀硫酸、AgNO3溶液
  • 25.  除去下列各物质中混有的少量杂质,所用除杂试剂及操作方法均正确的是(  )

    选项

    物质(括号内为杂质)

    除杂试剂及操作方法

    A

    二氧化碳(一氧化碳)

    通入氧气,点燃

    B

    氧化钙(碳酸钙)

    加入足量的水,过滤

    C

    铁粉(铜粉)

    加入过量的稀硫酸,充分反应后过滤

    D

    硫酸铜溶液(稀硫酸)

    加入过量的氧化铜,充分反应后过滤

    A . A B . B C . C D . D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