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语文 /统编版(部编版)(2024) /九年级下册 /第四单元 /13 短文两篇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13课《短文两篇》同步训练

更新时间:2021-02-04 浏览次数:86 类型:同步测试
一、单选题
  • 1. 下列划线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 (qiāo)    饰(zǎo)   难(jié)   咬文字(jué) B . 揉造作(jiāo)   肾(gāo)   证(chǎn)   狂自大(wàng) C . (chóu)     狡(xiá)     提(chàng)    吹毛求(zī) D . 碍(zhì)      理(lún)      要(jué)      豁然贯通(huò)
  • 2. 下列句子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 . 其怡情也,最见于独处幽居之时。 B . 读时须全神贯注,孜孜不倦。 C . 完全不应该对他滥加粗暴的不讲道理的非议。 D . 目的在于劝戒学者不要骄傲自负。
  • 3. 依次填入下列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项是(  )

    读史使人___________,读诗使人___________,数学使人___________,科学使人___________,伦理学使人___________,逻辑修辞之学使人___________,凡有所学,皆成性格。

    A . 聪明  深刻  精密  高尚  有道德  善辩 B . 明智  灵秀  周密  深刻  庄重    善辩论 C . 高尚  明智  聪慧  深刻  有修养  巧辩 D . 深刻  高尚  聪慧  明智  有修养  巧辩
  • 4. 下面句子中的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 . 再见了!朝夕相处的同学们;感谢您!辛勤付出的老师们。 B . 习近平主席说的:“我将无我,不负人民”,尽显人民领袖爱人民的崇高风范,也是共产党人崇高品格的写照。 C . 大型文化节目“经典咏流传”,不但将诗词文化与电视媒介有机结合起来,还重点考虑了诗词文化的意境和表现形式。 D . 美好生活是我们的追求,这“美”是什么?看到河北塞罕坝林场的建设者们,我们有一个最强烈的感受:大写的人,才最美!
  • 5. 下列各句表达得体的一项是(  )
    A . 请愚兄别拿着比我高的成绩,还跟敝人说没有考好啊! B . 家父常教育我,不能决定太阳几点升起,但可以决定自己几点起床。 C . 我至今还惠存着您送我的“翰墨书香,家国天下”这幅书法作品。 D . 我认真读过您的拙作,对您在文章中的一些高见十分佩服。
  • 6. 下列对课文内容的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A . 《谈读书》尽管论述了读书的多个方面,同时每一句话都表明一个观点,但是都由倡导读书和“用书”来统领全文,意旨较为鲜明,体现了全文的内在逻辑。 B . 《不求甚解》通过人们对“不求甚解”的常见认识反弹琵琶,探求“不求甚解”的本意,进而提出自己关于读书问题的见解。 C . 《谈读书》运用比喻说理。例如,以“盖天生才干犹如自然花草,读书然后知如何修剪移接”来说明读书对人的天赋的作用。这样写,生动形象,通俗易懂。 D . 《不求甚解》运用了引用论证、举例论证、对比论证、比喻论证等多种论证方法,如以诸葛亮为例证明古代就有“不求甚解”的读书人。
  • 7. 下列句子中划线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A . 今天的饭菜太难吃了,真是味同嚼蜡 B . 同学之间有什么困难,应该尽力帮助,而不应采取袖手旁观的态度。 C . 做学问一定要有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不要吹毛求疵 D . 我们俩分别将近十年,想不到在这里萍水相逢
  • 8. “可以肯定地说,读‘无字书’比读纸本书、电子书更艰难”一句放入下面文段最恰当的一处是( )

    ①精读、略读、快读三种读法可以交错地用于纸本书、电子书、“无字书”这三种书。
    ②并不是纸本阅读都是“深阅读”,没有浅阅读;也不是网上阅读都是“浅阅读”,没有深阅读;更不是说读“无字书”皆为游山玩水,浮光掠影,没有学问。
    ③老子和孔子观水就读出了很多名堂。
    ④老子的“上善若水”论,从水的七种善性悟出了人的七种德性。
    ⑤孔子的“水的德性”论,从水的品性悟出了人的十种德性。

    A . ①~②之间 B . ②~③之间 C . ③~④之间 D . ④~⑤之间
二、现代文阅读
  • 9. 阅读下面的文章,回答问题。

    __________

    朱万疆

         ①林语堂曾说:“读书,开茅塞,除鄙见,得断知,增学问,广识见,养性灵。”读书可以使人增长学问见识,领悟为人处世的道理,即“开茅塞,除鄙见”,这是阅读大多数书籍都可以带来的好处。读书还可以“养性灵”,这种好处,则非品读经典而不可得。品读经典可以养成知识丰富,道德高尚、情趣健康的性灵,可以让人生从浮躁中走向宁静,从浅陋中走向优雅。总之,品读经典可以培养高尚心灵。

         ②何谓经典?唐代史学家刘知几说:“自圣贤述作,是曰经典。”他认为,古代圣贤所述所作的就是经典。这个解释有些道理。圣贤的思想往往能够洞穿古今,必然是经典。但问题又来了,圣贤何以成为圣贤?实际上,还是靠其着述留存后世,为后人所接受、认可、推索。有学者曾总结过经典的特性:传世性,权威性、耐读性、累积性。可以说,经典之所以成为经典,关键在于其蕴含的思想精髓能触及人们的心灵。它们代表着时代精神,能够穿越时空,启迪后人。因而,经典是历史选择出来的最具价值的书籍。图品读经典,人们可以沐浴思想的光华,感受圣贤哲人的思考。__A___又如,马克思、恩格斯的著作历来为共产党人所推崇,百读不厌,回味无穷。品读马克思、恩格斯的经典著作,不仅有助于我们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来研究人类社会的各种现象和问题,而且可以引发我们对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深入思考,启迪智慧,荡涤心灵。

         ③品读经典,人们可以穿越到遥远的古代,仿佛身临历史现场,感受古人的风采__B__《史记》中荆轲刺秦王,一番悲壮,一幕惊险。从《史记》中可以看出,作者司马迁的追求是“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他将失败的英雄项羽列入“本纪”,为匈奴作列传,还专辟《货殖列传》记录那些在当时为世人所不屑的商人。品读这部历史经典,我们可以读出并且学习司马迁的大气魄、大胸怀。

         ④品读经典,可以给人以美的享受。“所谓伊人,在水一方”,人美景也美:“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让人感到清新、舒旷,意境悠长。阅读叙事文学作品,就如同步入历史人物长廊:刘兰芝、焦仲卿的悲剧让人感叹,巾帼英雄花木兰的形象令人叹奇,梁山泊一百单八好汉的忠义令人回肠荡气,等等。文学经典往往也是历史经典。例如,杜甫的“三吏”“三别”,书写了安史之乱的历史场景。___C____又如,一部《红楼梦》通过对贾家的细致描写,揭示了封建社会大厦将倾的历史趋势。

         ⑤品读经典未必能让人学会一项生存技能,但可以培养高尚的心灵。__D__经典蕴舍的深刻哲思、美妙文辞,给人带来的并非只是单一的启迪,而是多元的文化熏陶,使我们在潜移默化中气质得到提升,心灵得到洗礼,心胸变得开阔,见识更加高远。

    (选自《人民日报》,有删改)

    1. (1) 通读全文,拟写一个能作为中心论点的标题。
    2. (2) 文章开头引用林语堂的话,对其作用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A . 是证明论点的事实论据 B . 引出中心论点 C . 使论点更有说服力 D . 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3. (3) 文章第②段中说:“品读经典,人们可以沐浴思想的光华。”你是如何理解这句话的?请简要回答。
    4. (4) 文章第③段主要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
    5. (5) 下面这句话放在文中A、B、C、D哪一处最为合适?请简述理由。

      孔子所强调的“仁者爱人”,一直是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在今天依然具有不可替代的价值。

  • 10. 阅读选文

    读书人是幸福人

    谢 冕

        ①我常想,读书人是世间幸福人,因为他除了拥有现实的世界之外,还拥有另一个更为浩瀚也更为丰富的世界。现实的世界是人人都有的,而后一个世界却为读书人所独有。由此我又想,那些失去或不能阅读的人是多么的不幸,他们的丧失是不可补偿的。世间有诸多的不平等,如财富的不平等,权力的不平等,而阅读能力的拥有或丧失却体现为精神的不平等。

        ②一个人的一生,只能经历自己拥有的那一份欣悦,那一份苦难,也许再加上他亲自闻知的那一些关于自身以外的经历和经验。然而,人们通过阅读,却能进入不同时空的诸多他人的世界。这样,具有阅读能力的人,无形间获得了超越有限生命的无限可能性。阅读不仅使他认识了草木虫鱼之名,而且可以上溯远古下及未来,饱览存在的与非存在的奇风异俗。

        ③更为重要的是,读书加惠于人们的不仅是知识的增广,而且还在于精神的感化与陶冶。人们从读书中学做人,从那些往哲先贤以及当代才俊的著述中学得他们的人格。人们从《论语》中学得智慧的思考,从《史记》中学得严肃的历史精神,从《正气歌》中学得人格的刚烈,从马克思身上学得人世的激情,从鲁迅身上学得批判精神,从列夫·托尔斯泰身上学得道德的执着。歌德的诗句刻写着睿智的人生,拜伦的诗句呼唤着奋斗的热情。一个读书人,是一个有机会拥有超乎个人生命体验的幸运人。

        ④一个人一旦与书结缘,他极大可能是注定与崇高追求和高尚情趣相联系的人。我们所指读书,总是以其优良品质得以流传一类,这类书对人的影响总是良性的。我之所以常感到读书幸福,是从喜爱文学书的亲身感受而发。一旦与此种嗜好结缘,人多半因而向往于崇高一类,对暴力的厌恶和对弱者的同情,使人心灵纯净而富有正义感,人往往变得情趣高雅而趋避凡俗。或博爱,或温情,或抗争,大抵总引导人从幼年到成人,一步一步向着人间的美好境界前行。笛卡儿说“读一本好书,就是和许多高尚的人谈话”,这就是说读书使人向善;雨果说“各种蠢事,在每天阅读好书的影响下,仿佛烤在火上一样渐渐熔化”,这就是说读书使人避恶。

    1. (1) 下列对文章相关内容的理解与分析,错误的一项是( )
      A . 第①段中,“那些失去或不能阅读的人”“丧失”的是除了现实世界之外更为浩瀚更为丰富的世界。 B . “更为重要的是,读书加惠于人们的不仅是知识的增广,而且还在于精神的感化与陶冶。”这句话在文中结构上起承上启下的作用。 C . 在第⑤段横线上补写一个呼应开头的结尾,这句话可写为:所以,我说,读书人是幸福人。 D . “一个人一旦与书结缘,他极大可能是注定与崇高追求和高尚情趣相联系的人。”这句话中“极大可能”应该删去,删去后结论更明确、具体,更令人信服。
    2. (2) 第④段画横线的句子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论述了什么道理?
  • 1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一般人常常以为,对任何问题不求甚解都是不好的。其实也不尽然。我们虽然不必提倡不求甚解的态度,但是,盲目地反对不求甚解的态度同样没有充分的理由。

        不求甚解这句话最早是陶渊明说的。他在《五柳先生传》这篇短文中写道:“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人们往往只抓住他说的前一句话,而丢了他说的后一句话,因此,就对陶渊明的读书态度很不满意,这是何苦来呢?他说的前后两句话紧紧相连,交互阐明,意思非常清楚。这是古人读书的正确态度,我们应该虚心学习,完全不应该对他滥加粗暴的不讲道理的非议。

        应该承认,好读书这个习惯的养成是很重要的。如果根本不读书或者不喜欢读书,那么,无论说什么求甚解或不求甚解就都毫无意义了。因为不读书就不了解什么知识,不喜欢读也就不能用心去了解书中的道理。一定要好读书,这才有起码的发言权。真正把书读进去了,越读越有兴趣,自然就会慢慢了解书中的道理。一下子想完全读懂所有的书,特别是完全读懂重要的经典著作,那除了狂妄自大的人以外,谁也不敢这样自信。而读书的要诀,全在于会意。对于这一点,陶渊明尤其有独到的见解。所以,他每每遇到真正会意的时候,就高兴得连饭都忘记吃了。

        这样说来,陶渊明主张读书要会意,而真正的会意又很不容易,所以只好说不求甚解了。可见这不求甚解四字的含义,有两层:一是表示虚心,目的在于劝诫学者不要骄傲自负,以为什么书一读就懂,实际上不一定真正体会得了书中的真意,还是老老实实承认自己只是不求甚解为好;二是说明读书的方法,不要固执一点,咬文嚼字,而要前后贯通,了解大意。这两层意思都很重要,值得我们好好体会。

    1. (1) 作者在文中引用陶渊明《五柳先生传》中的“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有什么作用?
    2. (2) 作者对读书的看法是怎样的?
    3. (3) 有人认为读书讲究严谨、精细,反对陶渊明的读书方法,联系你的读书实际,谈谈你的观点。
三、综合题
  • 12. 为纪念“世界读书日”的到来,学校开展以“走进读书馆,阅读经典书”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假如你是其中一员,请按要求完成以下任务。
    1. (1) 下面是学校阅览室流程示意图,请用一段简明的文字转述这个流程图。要求内容完整,语言连贯,不超过60字。

    2. (2) 根据示例,将下表空缺处的读书方法填充完整。

      名人主张

      读书方法

      孔子:“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学思结合法

      孟子:“尽信书,则不如无书。”

      陶渊明:“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

      朱熹:“读书之法,在循序而渐进,熟读而精思。”

      循序渐进法

    3. (3) 下面是某同学摘抄的读书名言,请你依照这句名言的形式,仿写一个句子。

      名言:一本好书像一把钥匙,它能帮助我们打开知识的迷宫。

      仿写:一本好书像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