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语文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河南省南阳市宛城区2019-2020学年七年级下学期语文期中...

更新时间:2021-02-24 浏览次数:133 类型:期中考试
一、选择题
  • 1. 下列加点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 . (kǎn)     粗制造(làn)     默(qiè)         而不舍(qiè) B . 羹(tiáo)     换座位(tiáo)     目光炯(jiǒng)   乎不同(jiǒng) C . 语(1àn)     五彩斑(1án)     肿(zhàng)       然若失(chàng) D . (yè)      狼吞虎(yàn)     磋(qiē)         望闻问(qiè)
  • 2. 下列句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 . 稼先为人忠诚纯正,是我最敬爱的掣友。 B . 他向古代典籍钻探,有如向地壳寻找宝藏。 C . 在工作之前,他稍微阖一阖眼,燃起一枝烟来。 D . 石板上青幽幽的,宽畅荫凉。
  • 3. 下列解说正确的一项是(   )
    A . 小王与久未谋面的老友寒暄:“多日未到府上拜访,家父、家母身体都还好吧?” 解说:小王的表述十分得体而且很有礼貌。 B . 我的心还在喷涌着血液吧,因为我常常感到它在泛滥着一种热情。 解说:这句话中的“还在”和“因为”分别是副词和连词。 C . “碎首黄尘   燕然勒功   至今热血犹般红” 解说:“燕然勒功”典出《后汉书》。这里指建立功业。勒功,立功。 D . 仰之弥高,越高,攀得越起劲;钻之弥坚,越坚,钻得越锲而不舍。 解说:这句话运用排比修辞手法,有气势、有节奏,情感表达得强烈、充分。
  • 4. 下列句子与上文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人们喜爱竹子,因为它体现了一种美好的品格:它用淡薄豁达的胸襟面对自身的平凡朴实,它用感恩眷恋的情怀回报土地的宽厚无私,          

    A . 它顽强执著地对抗着漫天雪雨风霜的世界 B . 它对抗世间的雪雨风霜总是那么顽强执着 C . 它用顽强执著的精神对抗雪雨风霜的世界 D . 它用顽强执著的精神抗击世间的雪雨风霜
二、句子默写
  • 5. 古诗文默写。
    1. (1) 深林人不知,。(王维《竹里馆》)
    2. (2) ,何人不起故园情。(李白《春夜洛城闻笛》)
    3. (3) 马上相逢无纸笔,。(岑参《逢入京使》)
    4. (4) ,惟解漫天作雪飞。(韩愈《晚春》)
    5. (5) 《木兰诗》中“”,以兔为喻,对木兰女扮男装、代父从军多年未被发现的奥秘加以解答,妙趣横生。
三、名著阅读
四、综合性学习
  • 7. 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答题。

    材料一:

    “家国情怀”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基本内涵之一。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家国两相依。没有国哪有家,在这场抗击疫情阻击战中,那些“最美逆行者”、主动“请战”的干部、坚守在疫情中心的医务工作者、基层一线干部,他们身上那种与国家民族休戚与共的壮志情怀,那种以国家、人民为中心、以天下为己任的责任感、使命感,就是在生动诠释最美的“家国情怀”,他们用无私无畏守护岗位职责,捍卫人民群众生命安全,为抗“疫”筑起一道牢不可破的防线。

    材料二: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2020年元宵节特别节目,深挖抗“疫”一线感人故事,致敬为抗“疫”工作默默奉献。下面三幅是节目现场屏显的感人画面。

    A.1月18日晚,84岁的钟南山在开往武汉的高铁上

    B.陆军军医大西南医院护师刘丽援武汉前打针与来汉后脸上布满压痕的对比照

    C.河北中医院90后援鄂护士肖思孟婚纱与光头的对比

    1. (1) 简洁的语言,概括材料一的内容。(15字以内。)
    2. (2) 材料二画线语句有语病,请你修改。
    3. (3) 你从材料二的三幅图片中任选一幅,为画中人物写一段颁奖辞。(70字左右)
五、现代文阅读
  • 8. 阅读下面短文,完成下面小题。

    老王(选段)

    有一天,我在家听到打门,开门看见老王直僵僵地镶嵌在门框里。往常他坐在蹬三轮的座上,或抱着冰伛着身子进我家来,不显得那么高。也许他平时不那么瘦,也不那么直僵僵的。他面如死灰,两只眼上都结着一层翳,分不清哪一只瞎,哪一只不瞎。说得可笑些,他简直像棺材里倒出来的,就像我想象里的僵尸,骷髅上绷着一层枯黄的干皮,打上一棍就会散成一堆白骨。我吃惊地说:“啊呀,老王,你好些了吗?”

    他“嗯”了一声,直着脚往里走,对我伸出两手。他一手提着个瓶子,一手提着一包东西。

    我忙去接。瓶子里是香油,包裹里是鸡蛋。我记不清是十个还是二十个,因为在我记忆里多得数不完。我也记不起他是怎么说的,反正意思很明白,那是他送我们的。

    我强笑说:“老王,这么新鲜的大鸡蛋,都给我们吃?”

    他只说:“我不吃。”

    我谢了他的好香油,谢了他的大鸡蛋,然后转身进屋去。他赶忙止住我说:“我不是要钱。”

    我也赶忙解释:“我知道,我知道——不过你既然来了,就免得托人捎了。”

    他也许觉得我这话有理,站着等我。

    我把他包鸡蛋的一方灰不灰、蓝不蓝的方格子破布叠好还他。他一手拿着布,一手攥着钱,滞笨地转过身子。我忙去给他开了门,站在楼梯口,看他直着脚一级一级下楼去,直担心他半楼梯摔倒。等到听不见脚步声,我回屋才感到抱歉,没请他坐坐喝口茶水。可是我害怕得糊涂了。那直僵僵的身体好像不能坐,稍一弯曲就会散成一堆骨头。我不能想象他是怎么回家的。

    过了十多天,我碰见老王同院的老李。我问:“老王怎么了?好些没有?”

    “早埋了。”

    “呀,他什么时候……”

    “什么时候死的?就是到您那儿的第二天。”

    他还讲了老王身上缠了多少尺全新的白布一一因为老王是回民,埋在什么沟里。我也不懂,没多问。

    我回家看看还没动用的那瓶香油和没吃完的鸡蛋,一再追忆老王和我对答的话,捉摸他是否知道我领受他的谢意。我想他是知道的。但不知为什么,每想起老王,总觉得心上不安。因为吃了他的香油和鸡蛋?因为他来表示感谢,我却拿钱去侮辱他?都不是。几年过去了,我渐渐明白:那是一个幸运的人对一个不幸者的愧怍。

    1. (1) 依据示例,围绕我和老王的关系概括选文内容。

      见老王病体,我吃惊→→知老王死去,我愧怍

    2. (2) 节选部分首段为什么详细描写老王的肖像?请结合全文内容简要分析。
    3. (3) 批注是一种重要的读书方法。请自选角度,给文中画线句子做批注。从句子内容、表达情感或个人见解、心得体会等角度皆可。

      他一手拿着布,一手攥着钱,滞笨地转过身子。

    4. (4) 有人说作者是为自己的“自命清高、不解人意”而“愧怍”。请你结合选文谈谈她的“自命清高、不解人意”具体体现在哪里。找出两处简要分析。
  • 9. 阅读下面短文,完成下面小题。

    那些卑微的母亲

    ①晚上,和朋友一起去吃烧烤,我们刚坐下,就见一个老妇人提着一个竹篮挤过来。她头发枯黄,身材瘦小而单薄,衣衫暗淡,但十分干净。她弓着身,表情谦卑地问:“五香花生要吗?”彼时,朋友正讲一个段子,几个人被逗得开怀大笑,没有人理会她的问询。她于是将身体弓得更低,脸上的谦卑又多了几分:“五香花生要吗?新鲜的蚕豆……”

    ②她一连问了几遍,却都被朋友的说笑声遮住。她只好尴尬地站在一旁,失望和忧愁爬满了脸庞。我问:“是新花生吗?怎么卖呀?”她急慌慌地拿出一包,又急慌慌地说“新花生,三块钱一包,五块钱两包……”我掏了五块钱,她迅速把两包花生放在桌子上,解开口,慢慢退回去,奔向下一桌。

    ③每一次去逛超市,都会看到那个做保洁的女人。有五十多岁了吧,头发灰白,晒得黑红的脸膛上布满细密的汗珠,有几缕头发湿湿地贴在脸上。她总是手脚不停地忙碌,在卫生间、在电梯口、在过道,她弯着腰用力擦着地,超市里人来人往,她刚擦过的地,马上就被纷至沓来的脚步弄得一塌糊涂。她马上回过头来,重新擦一遍。

    ④有一次,我上卫生间,正好碰到她。她的头垂得很低,看不到脸上的表情,只看见她的两只骨骼粗大的手,捏着衣角局促不安地绞来绞去。那双手是红色的,被水泡得起了皱,有些地方裂开了口子,透着血丝。她的对面站着一个年轻的男人,看样子是超市的主管,那人语气凛凛地训斥:“你就不能小心点?把脏水洒在人家衣服上,那大衣好几千块呢,你赔得起吗?这个月的工资先扣下……”她就急了,伸手拉住那人的衣袖,脸憋得通红,泪水瞬间涌得满脸都是。她语无伦次地说:“我儿子读高三,就等着我的工资呢,我下次一定小心……我慢慢还,行吗?可不能全扣了呀……”她几乎是在低声哀求了。

    ⑤逛街回来,遇上红灯。我们被交通协管员挡在警戒线外,等待车辆通过。这时,马路中间正在行驶的车上忽然有人扔出一只绿茶瓶子。瓶子里还有半瓶茶,在马路上骨碌碌转了几个圈,眼看就要被后面的车辗上。忽然,就在我身旁一个女人猛地冲过去,几步跳到马路中间,探手捡起那个瓶子,迅速塞进身后的蛇皮袋里。她的身后,响起一大片汽车尖厉的刹车声,司机气急败坏地冲她嚷:“抢什么抢,不要命了!”

    ⑥她一边陪笑着往后退,一边扬起手中的瓶子冲着我们这边微笑。我回头,这才看到,我身后还有一个衣着破烂的男孩儿,也竖着两根手指在冲她笑。母子俩的笑容融在一起,像一个温暖的磁场,感染了所有的人。我明白了,她是一个贫穷的母亲。那个瓶子,不过一两毛钱,可对她而言,可能是一包供孩子下饭的咸菜。

    生活中,常常能看到这样的女人。天不亮就满城跑的送报工,满面尘土的垃圾工,摇着拨浪鼓收破烂的师傅,被城管捧得到处跑的水果小贩……她们身份卑微,为了一份微薄的收入兢兢业业。她们又无比高尚,为了孩子,胸腔里藏着震惊世界的力量。

    ⑧她们有一个共同的名字一一母亲!

    (选自《读者》,作者:卫宣利,有删改)

    1. (1) 文中具体描写了三位“卑微的母亲”,请仿照给出的内容,分别作简要概括。

      第一位:在烧烤桌间卖五香花生的老妇人;第二位:;第三位:

    2. (2) 文中第①段和第④段画线句子,分别刻画了这位母亲怎样的特点?

      ①她头发枯黄,身材瘦小而单薄,衣衫暗淡,但十分干净。

      ②她的两只骨骼粗大的手,捏着衣角局促不安地绞来绞去。

    3. (3) 第⑦段画线句子“生活中,常常能看到这样的女人”,在结构上有什么作用?请结合文意简要分析。
    4. (4) 通读全文,谈谈作者为什么写这些“卑微的母亲”。
六、对比阅读
  • 10. 阅读下面两段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孙权劝学》)

    (乙)傅永,字修期,清河人也。幼随叔父洪伸青州入魏,寻复南奔。有气干,拳勇人,能手执马鞍,倒立驰骋。年二十余,有友人与之书而不能答,请洪仲,洪仲深让之而不为报。永乃发愤读书,涉猎经史,兼有才干。帝每叹曰:“上马能击贼,下马作露布 , 唯傅修期耳。”

    (《北史·傅永列传》)

    【注释】①[让]责备。②[露布]公开的文告。

    1. (1) 下列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组是(   )
      A . 治:①孤岂欲卿经为博士邪           ②险躁则不能性(《诫子书》) B . 自:①以为大有所益                 ②幼随叔父洪伸青州入魏 C . 过:①及鲁肃寻阳                   ②有气干,拳勇 D . 言:①卿多务,孰若孤               ②闭口不(成语)
    2. (2) 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①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②永乃发愤读书,涉猎经史,兼有才干。

    3. (3) (甲)文的题目是编者加的。请根据文意,另选角度为(甲)文拟一个题目,并说明理由。
    4. (4) 吕蒙、傅永这两个人物有哪些共同特点?
七、诗歌鉴赏
  • 11. 阅读下面这首乐府诗节选,完成小题。

    木兰诗(节选)

    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归来见天子,天子坐明堂。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可汗问所欲,木兰不用尚书郎,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

    1. (1) “可汗问所欲”时,木兰表达了什么心愿?请用自己的话概括。
    2. (2) 《木兰诗》为什么只用“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一句来写战争的过程?结合全诗,简要回答。
八、作文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