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小学语文 /统编版(部编版)(2024) /三年级下册 /第三单元 /9 古诗三首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人教部编版三年级下学期语文课文第三单元第9课《古诗三首》同步...

更新时间:2021-02-26 浏览次数:110 类型:同步测试
一、积累运用
  • 1. 看拼音,写词语。

    tú  sū

    líng  hún

    jiǔ  jiā

    mù  tóng

    xiōng  dì

    jiā   bèi

  • 2. 比一比,组词语。

       欲   魂    借   酒

       浴   魄   惜   洒

       牧   独   异   佳

       物   浊   导   挂

  • 3. 查字典。
    1. (1) “屠”字是结构,除部首外还有画。
    2. (2) “创”字按音序查字法应查字母,按部首查字法应查部,再查画。
    3. (3) “洲”字按部首查字法应查部,全字一共有画。
    4. (4) “约”按音序查字法,应先查,再查。在“大约”一词中,字义是
  • 4. 用《古诗三首》的诗句填空。

    王叔叔在外地过年,听到鞭炮声,喝着据说可以祛除瘟疫的屠苏酒,不禁吟诵起两句诗:“。”他又想念在老家的弟弟一家,便用微信给弟弟发了两句诗:“。”想着清明放假回老家给父母扫墓,唉,古诗有云:“ ”,子欲养而亲不待,如果能让人惆怅伤感啊!

  • 5. 根据课文内容填一填。
    1. (1) ,每逢佳节倍思亲。,遍插茱萸少一人。
    2. (2)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这首诗都表达了诗人的思想感情。
  • 6. 文学常识积累

        《元日》的作者是朝的诗人,他是之一。《清明》的作者是朝的诗人。《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的作者是朝的诗人

  • 7. 下面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中的“山东”占明了诗人的家乡在现在的山东省。 B . “独在异乡为异客”中的“独”“异”表达了诗人客居他乡的孤独寂寞之情。 C . “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这两句诗的意思是:初升的太阳照耀千家万户, 他们都忙着把旧的桃符取下,换上新的桃符。
  • 8. 结合诗句,选择加下划线的字的正确解释。
    1. (1) 千门万户曈曈日,只把新桃换旧符。(   )
      A . 太阳落山时 B . 天刚亮时 C . 傍晚时分
    2. (2) 每逢佳节思亲。(   )
      A . 加倍 B . 一倍
  • 9. 阅读古诗完成填空。
    1. (1) 爆竹声中一岁除,。千门万户曈曈日,
    2. (2) ,路上行人欲断魂。,牧童遥指杏花村。
    3. (3) 《元日》这首诗通过描写传统习俗来表现(节日)热闹欢快的景象。《清明》这首诗反映(节日)的情景,人们有传统习俗。《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通过描写传统习俗来表现(节日)对家乡及亲人的思念之情。
    4. (4) 我独自一人在外地很多年,每到过年时我就会引用“”这句诗来表达我的思念之情。
二、阅读理解
  • 10. 阅读诗歌,回答问题。

    乞巧

    (唐)林杰

    七夕今宵看碧霄,牵牛织女渡河桥。

    家家乞巧忘秋月,穿尽红丝几万条。

    1. (1) 给下面划线的可选择正确的解释。

      ①穿红丝几万条

      A.尽头     B.完     C.全部

      ②七夕今宵看

      A.碧玉     B.碧叶     C.青色

    2. (2) 填空。

      ①“乞巧”是在农历,即,传说那天是鹊桥相会的日子。

      ②“七夕今宵看碧霄”中读音相同的两个字分别是,意思分别是

      ③诗中写出乞巧人多和红丝多的词语分别是,表达了的追求。

    3. (3) 根据自己的理解,简单地写写诗句的大意。
  • 11. 课外阅读(一)。

    清明

    [唐]杜牧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注释】①清明:节气名,在阳历每年4月4日或5日。②酒家:酒店。

    ③杏花村:杏花深处的村庄,后人遂以它来命名以产酒著名的地方。

    1. (1) 解释加下划线的字词。

      ①清明时节雨纷纷

      ②路上行人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

      ④牧童指杏花村。

    2. (2) 诗的第一、二句交代了写作的时间是,天气是,作用是
    3. (3) 行人为什么“欲断魂”呢?
    4. (4) 行人问牧童什么?牧童回答了吗?
三、语言表达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