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时,某同学用焦距为10cm的凸透镜,放在光具座上50cm刻度线处,如图所示.
(1)先将点燃的蜡烛、光屏分别置于光具座上透镜的两侧,再调整透镜和光屏的高度,使它们的中心与烛焰的中心大致 .
(2)将蜡烛先后;两次放置在25cm和35cm处,保持透镜的位置不变,移动光屏可以在光屏上得到大小不同的两个像,比较两次所成的像,当蜡烛位于光具座上的 刻度处时,所成的像较大.
(3)若蜡烛远离凸透镜,还想再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实像,应将光屏适当向 (选填“远离”或“靠近”)凸透镜方向移动.
(4)随着蜡烛不断燃烧,光屏上烛焰像的位置会逐渐发生偏移,为了使像扔能成在光屏中央,则可以适当地将凸透镜向 (选填“上”、“下”、“左”、“右”)调整来实现.
(5)若透镜位置不变,将蜡烛移动标尺45cm刻度线处,这时应从 (填“左”或“右”)侧透过凸透镜直接观察,此时观察到像的性质是 .
(6)如果在光屏上得到了清晰的像以后,不小心将一个不透明的小圆纸片贴在凸透镜的中央,则在凸透镜另一侧的光屏上所成的像 .
A.中央有个黑斑 B.变亮,且完整 C.变暗,但完整 D.残缺不全.
为探究质量与体积的关系,某同学找来不间材质的物体A和物体B若干个做实验.
(1)使用天平称量物体质量时.该同学通过旋转右侧的平衡螺母使得天平平衡(如图甲所示).老师指出这样操作错误,这是因为 .
(2)该同学按照正确的方法操作,当天平再次平衡时,右盘中砝码的质量及游码的位置如图乙所示.则物体的质量为 g.
(3)经过一系列实验该同学得到了多组数据,很据数据分别画出了物体A和物体B质量随体积变化的图象(如图丙所示).分析图象可知:不同物质构成的物体,其质量与体积的比值 (选填“相同”或“不同”)正因为如此,物理学引入了“密度”概念,由图象丙知:实验所选用物体A的密度为 kg/m3 .
(1)若按设计标准计算,车辆通过全程的时间约为多少?
(2)建成通车后,为了防止车辆在主隧道内出现大量积压而造成堵车现象,需要对过往车辆进行最低限速.经测算,车辆在主隧道中通行时间不能超过6min,则需要控制车辆的最小速度为多少km/h?